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修订增补版)

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修订增补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弘,彼得·荣根(Peter Jungen),朱民 编
图书标签:
  • 德国经济
  • 马克
  • 经济增长
  • 货币政策
  • 德国历史
  • 经济史
  • 金融
  • 通货膨胀
  • 欧洲经济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55624
版次:1
商品编码:1145671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8
字数:59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马克开始了它的国际化进程。在这一过程中,德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出多层复杂关系。德国货币管理当局面对各种挑战,坚持国内经济稳定与对外经济平衡的理念制定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为德国重新崛起成为工业王国,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适应全球化浪潮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

  周弘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学部副主任。
  
  彼得·荣根(Peter Jungen),科隆大学经济学硕士,彼得 荣根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欧洲许多创业项目的合伙人或投资者。1999年8月被授予联邦德国大十字勋章。2000年9月,被誉为塑造“新经济”未来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朱民,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曾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和中国银行副行长,获得约翰 霍布金斯大学济学博士学位。

目录

导 论 联邦德国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1948~2000年)【托尼·皮伦肯珀尔】

第一部分 当时背景下的升值讨论
当前的经济问题【皮尔·杰科普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汇率政策【奥特玛·埃明格尔】
升值讨论【莱莫尔·卡尔斯滕斯】
国内经济稳定与对外经济平衡【经济“五贤人”委员会】
国际资本流动中的国际收支和货币政策问题【奥特玛·埃明格尔】
经济政策目标冲突下的货币政策【奥特玛·伊辛】
汇率灵活性与对外经济保障【赫尔穆特·利普菲尔德】

第二部分 货币体系调整后主要人物的评估
内外(经济)平衡冲突下的德国货币与汇率政策(1948~1975年)【奥特玛·埃明格尔】
20世纪50年代德国马克的困境:欧洲通货膨胀的差异【奥特玛·埃明格尔】
1971年货币危机:德国马克成为美元的对手【奥特玛·埃明格尔】

第三部分 学者回顾及评估
德国马克的国际角色【雅各布·A.弗兰克尔 莫利斯·格德施坦因】
固定汇率时期的货币政策(1948~1970年)【卡尔-路德维希·霍尔特福理希】
新道路上的货币政策(1971~1978年)【于尔根·冯·哈根】
一体化进程中的货币政策(1979~1996年)【恩斯特·巴尔腾施拜耳格】
币值稳定:威胁与考验【曼弗雷德·J.M.诺曼】
出口繁荣之缘由【路德格尔·林德拉】

缩写对照表
专业术语对照表
人名对照表
作者简介
鸣 谢
附录一 《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发言摘要
附录二 德国经济治理中的稳定文化【郑春荣】
附录三 如何从历史中学习【托尼·皮伦肯珀尔】

前言/序言

  2010年10月,G20集团在华盛顿召开每年例行的银行研讨会。在有关经济失衡与汇率发展的讨论中,我作了如下的简短发言。
  (1)“二战”后所有持续的经济成功都为出口所推动。
  (2)日本、德国以及韩国,如同今天的中国一样,都曾经面临其货币被根本性低估的指责。
  (3)它们都面临要求其货币显著升值的压力。
  (4)它们都抵制这样的建议。
  (5)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由出口推动的国民经济的增长率与中国在最近10年或20年所表现的一样。
  (6)当时,德国出现了激烈的讨论,绝大多数人反对任何形式的升值。时任经济部长的路德维希?艾哈德(Ludwig Erhard)不顾联邦总理阿登纳(Adenauer)、联邦银行、德国工业联邦联合会和银行业的反对,在1961年进行了首次升值。进一步的升值呼之欲出。
  最终,联邦银行放弃了其最初反对德国马克升值的立场。它接受了德国马克的升值,以实现其稳定国内物价和控制通货膨胀的首要目标。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德国马克开始了逐步升值。然而,这并没有阻碍对德国出口的需求,而是恰恰相反。持续的升值压力,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加速了创新,并改善了德国出口产业的竞争力。
  20世纪60年代初,1美元可兑换4.2德国马克,到70年代,跌至1美元兑约1.4德国马克。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至欧洲货币联盟(EMU)建立,这期间,德国马克兑西班牙比塞塔升值300%,兑希腊德拉克马升值600%。如果货币贬值可以作为增强竞争力的措施,那么德国经济的经验则会使得这一点受人质疑。从德国的发展中得到的教训是:突然的升值可能是危险的,而持续且轻微的升值压力却可能大有裨益。总而言之,德国出口业在相当显著的货币升值趋势下能够存活,正是因为其劳动生产率受到这种压力的鞭策而得到促进。
  因此,西方应该停止要求中国将其货币立刻升值。另外,中国领导人可借助于历史发展经验来研究,温和的升值压力可让中国经济变得更有效率。如此,中国经济可逐步从简单产品的竞争成长为提供高附加值产品。同时,中国将会看到,逐步的升值可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力,并因此实现更优化的经济结构。中国过去10年或15年的经济表现类似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德国。与美国的贸易顺差对两者的经济增长都贡献颇大。当时,德国国内生产总值是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0%~15%,类似于20世纪初中国与美国经济规模的比例。
深度透视全球经济引擎:现代货币体系的演进与未来挑战 本书聚焦于20世纪以来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变迁,特别是围绕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浮动汇率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以及现代中央银行政策工具的演进 展开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黄金时代的黄昏与新秩序的萌芽 本书伊始,我们将时间拨回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分析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如何为战后重建和全球贸易的恢复提供了关键的稳定性。作者详尽梳理了这一体系内在的结构性矛盾,特别是“特里芬难题”——即世界储备货币发行国的两难境地——如何逐步侵蚀了美元的信誉基础。 随后,我们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1971年尼克松冲击。本书不仅描绘了这一历史性事件的政治背景和即时影响,更深入剖析了它对全球宏观经济学范式的颠覆。固定汇率制度的终结,迫使各国政府和央行重新思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与汇率稳定性的平衡。 第二部分:浮动汇率下的冲击与调适 自1970年代中期以来,全球主要货币进入了自由浮动时代。这一部分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系统分析了浮动汇率制度带来的复杂性与波动性。 汇率决定的多重因素分析: 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利率平价”或“购买力平价”模型。本书引入了更精细的视角,包括资本流动、风险溢价、市场预期的自我实现效应,以及地缘政治事件对短期汇率的非理性冲击。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考察了“羊群效应”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放大作用,以及这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带来的脆弱性。 危机传导机制: 浮动汇率下,国际金融危机的传导速度和广度显著增加。本书以19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0年代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详细解析了资本外逃、货币大幅贬值与国内银行业危机之间如何形成恶性循环。我们不仅关注危机爆发时的症状,更着重于探究监管套利、过度负债和外汇储备管理不当等结构性根源。 政策工具的再定位: 随着汇率不再是固定锚点,各国央行必须精炼其货币政策工具箱。本书细致对比了不同国家在应对外部冲击时采取的策略: 1. 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边界: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利率决策如何受到美联储等主要央行政策的“溢出效应”制约。 2. 宏观审慎工具的兴起: 讨论了在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传统目标之外,如何通过资本充足率、贷款价值比等工具来管理金融稳定风险。 第三部分:全球失衡与货币战争的幽灵 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持续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特别是亚洲部分经济体积累了庞大的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 “储蓄过剩”与全球金融流动: 本书探讨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包括人口结构变化、储蓄文化差异以及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不同。大量流动资金的跨境涌动,一方面压低了全球长期利率,刺激了资产泡沫;另一方面,也使得储备资产国面临着如何有效管理和运用这些巨额外汇的挑战。 汇率操纵的辩论: 面对贸易摩擦的加剧,关于汇率是否被用作不公平竞争工具的争论从未停歇。本书以中立的视角,梳理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关于汇率评估的框架、各国指责的论据以及对“货币战争”可能性的冷静分析。我们探讨了在当前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货币政策如何被纳入更宏大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考量之中。 第四部分:迈向后新冠时代的货币未来 新冠疫情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冲击了全球经济体系,迫使主要经济体采取了极端的财政和货币刺激措施。本书的最新修订部分,重点分析了这些“非常规”政策的长期影响。 量化宽松(QE)的遗产与退出难题: 深入分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急剧膨胀,以及由此带来的流动性泛滥、资产价格扭曲和收入不平等加剧等社会经济后果。关于如何平稳地“正常化”货币政策,以及是否存在“退出现象”(taper tantrum)的风险,进行了细致的建模和案例研究。 通胀的回归与结构性挑战: 探讨了全球供应链中断、能源转型成本以及劳动力市场结构性变化如何共同推高了全球通胀水平。本书比较了各国央行在面对需求侧和供给侧共同驱动的通胀时,采取的紧缩政策的力度与效果差异。 数字货币与货币主权的未来: 最后,本书展望了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兴起对传统货币体系可能构成的颠覆性影响。我们评估了CBDC在提升支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方面的潜力,同时也审视了它对商业银行体系、数据隐私保护以及国家货币主权可能带来的全新挑战。 本书面向 经济学研究人员、宏观政策制定者、金融市场分析师 以及所有对理解现代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复杂运作逻辑感兴趣的读者。它不仅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更是一份对当前和未来经济不确定性环境下,政策选择与市场反应的深度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对经济规律的全新感悟。作者以德国马克作为主线,勾勒出了战后德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让我得以窥见一个国家如何通过精妙的货币政策,实现从衰败到繁荣的转型。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制度”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的强调,尤其是在描述德国央行如何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不受短期政治干扰。这种对制度性保障的深刻洞察,让我意识到,一个健全的经济体,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更需要能够保障这些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制度框架。书中对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汇率变动及其对德国经济对外贸易影响的分析,也让我对“汇率”这一概念有了更立体的认识,它不再仅仅是两种货币之间的价格,而是连接国内经济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读完这本书,我对货币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定海神针”作用有了前所未有的清晰认知,它让我相信,合理的货币政策和健全的金融制度,是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石。

评分

作为一名对经济学理论颇感兴趣的读者,我一直试图寻找能够将抽象概念与真实历史相结合的优秀著作。这本书无疑满足了我的这一需求。作者在阐述德国马克与经济增长之间关联时,运用了大量的经济学原理,但并没有让这些理论显得枯燥乏味。相反,他通过生动的历史案例,将货币供给、通货膨胀、汇率变动等概念解释得淋漓尽致。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战后德国央行(Bundesbank)独立性的论述,以及这种独立性如何为稳定马克、抑制通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种对金融机构运作及其对经济全局影响的深入剖析,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此外,作者对于不同时期德国政府在货币政策上的选择及其后果的分析,也让我对“政策工具箱”的多样性和局限性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让我明白,经济增长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审慎的政策规划、坚定的执行力,以及对货币这一关键变量的精准把控。它为我提供了一个理解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全新视角,也让我对金融理论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评分

我一直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变化感到着迷,而这本书所探讨的德国马克,恰恰是理解战后欧洲乃至全球经济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不仅讲述了马克如何成为德国经济复苏的“引擎”,更深入挖掘了其背后所折射出的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关系等多重维度。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宏大视野,他并没有将马克仅仅视为一个单纯的货币单位,而是将其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分析了它如何影响德国的贸易政策、对外援助,甚至是如何在冷战时期成为东西方阵营较量中的一个微妙因素。书中对于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的解读,比如马克的几次重要改革及其带来的连锁反应,让我对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了更深刻的反思。它让我意识到,一个国家的货币,不仅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国家信誉、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象征。读这本书,我仿佛穿越时空,亲身经历了德国经济从濒临崩溃到繁荣昌盛的曲折过程,也更加理解了货币的价值,它不仅仅是冰冷的数字,更是承载着一个国家希望与未来的重要载体。

评分

这本书简直像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深处的大门,让我对二战后的德国经济复苏有了全新的认识。我之前总觉得德国的经济腾飞是一个奇迹,但这本书细致地剖析了“经济奇迹”背后的复杂因素,尤其是货币政策在那一时期扮演的关键角色。作者对马克的发行、价值稳定以及如何通过一系列经济改革来重塑国民信心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这远非我之前在一些泛泛而谈的经济史书中读到的皮毛。特别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一手资料,将抽象的经济理论具象化,让我能更直观地感受到每一次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比如,关于马克的“硬通货”地位是如何一步步确立的,以及它如何成为战后德国重建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基石,这些细节的呈现,使得整个叙述既有学术的严谨,又不失故事的吸引力。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国际经济格局的形成,以及货币在其中扮演的“沉默的推手”角色,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德国马克,更是一堂关于国家经济重塑的生动案例课,对于任何对宏观经济、货币史或欧洲近代史感兴趣的读者来说,都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佳作。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民族如何在废墟中重新崛起,而货币,恰恰是那股凝聚力量、驱动前进的无形之手。

评分

读这本书就像是走进了一座宏大的经济史博物馆,每一页都充满了引人入胜的展品。我尤其被作者对战后德国经济“奇迹”的解读所吸引,书中不再是简单地歌颂,而是深入剖析了支撑这一奇迹的货币基础——德国马克。作者详细描述了马克从战争废墟中如何重塑价值,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并最终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支柱。我从未想过,一个小小的货币单位,竟然能承载如此厚重的历史分量,并对一个国家的命运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书中对马克与德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之间关系的分析,让我对“以出口拉动增长”的经济策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了解到,稳定的货币是出口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德国马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强势表现,正是其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直观体现。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如何通过审慎的货币管理,将自身从战争的创伤中解放出来,并最终重返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它是一本关于勇气、智慧和远见的经济史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