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世称颜平原、颜鲁公,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少时因家贫乏纸,曾以笔蘸黄土扫墙习字。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初唐四家”特点,兼收北碑与篆隶笔意,并从民问书法中汲取养料,入古濯新,以己之人品、学养和对书艺之进取精神,成为自晋以来书法史上第二个高峰。中年以后突破“初唐四家”瘦硬书风的窠臼,其正楷端庄雄伟,骨力遒劲,气势恢宏,英风凛冽,行书道劲舒和,世称“颜体”。北宋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把颜真卿书法尊为“神品”,并说:“其发于笔翰,则刚毅雄特,体严法备,如忠臣义士,正色立朝,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岑勋撰文,徐浩题额,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752)立。正书,三十四行,行六十六字,是颜氏存世可见、早期且著名之碑,为后入初学书法的范本。现藏陕西西安碑林。
此碑用笔横轻竖重,点画之中常于不经意处流露方笔意趣。结构严密,点画圆整,秀丽刚劲,虽尚未形成刚劲雄强、沉雄浑厚、大气磅礴的颜楷风格,称不上颜真卿成熟期之代表作,且与他后来所书的《颜氏家庙碑》(《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但它是颜书的第一篇,是颜楷成功的第一步,学颜体者多从此碑入手,可入其堂奥。
明王世贞《弁州山人四部稿》评此碑云:“此帖结法尤整密,但贵在藏锋,小远大雅,不无佐史之恨耳。”明杨士奇《东里续集》云:“虽书法至颜柳,晋人之风几尽,然公书端方刚劲、凛然忠义之气故为世所贵,而学书者必合公真行观之,乃得其妙趣。”
编者按
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需要,汉字的书体经过多次演变,从诡谲奇崛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苍茫浑厚的金文、再到规整匀净的篆书、严整肃穆的隶书、端庄成熟的楷书和连绵飞动的草书、不拘不放的行书等多种书体。每种书体都有自己的艺术特色。行草书具有更为广泛的实用价值,能快写,又易识别,同时优秀的行草书作品,—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孙过庭的《书谱》就分别是用行书和草书书写的,它们不但形体优美、而且意境高远。书家以娴熟的用笔技巧、精妙的笔法、塑造出完美多变的字体造型,营造出幽雅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行草书在我国的书法艺苑中和书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各个时期出现了许多的行草书名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艺术技巧是书法创作的必要条件,它不仅是书家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外化和对象化,而且能充分体现创作者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作能力的大小,影响着作品整体美的构成。书法学习的主要任务,一是学习范本的用笔技巧,二是学习范本的结字布白方法。我们学习笔法不仅仅是起、行、收笔处的运笔程式,笔法的目的是塑造线条质量,体现笔法自身的表现力,连接点画线条,使其间关系合理,以调整笔锋的状态。笔法的选择与线条质感直接相关,通过对笔触的分析,线条质感的判断,原作工具材料等客观因素的考查等为背景,通过点线轮廓将笔法还原到笔触面的笔锋着纸状态及决定笔锋的运笔动作层面,这样才能实现笔法的全过程。结构作为线条的框架,决定线条质量的有效程度,结构的审美是书家风格、品味、格调的反映。结构因时相传,更因时、因地、因书体风格而不同,但还是有其内在规律可循的。
本丛书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放大而不失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学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一本好书。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的用笔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对帖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有较大的帮助,让初学者少走弯路。
每种书体都有各自结字规律,每种帖都有自已的结字特色。我们对篆、隶、楷、行草书的结构规律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出每种书体十二种结字原则,同一种书体中不同书家和碑帖又有自已的个性。十二种法则包括大部分的共性原则(对比原则)和少量个性特征。每个结构原则又选用字帖中的十二个字来『图说』这个结字原则。这些原则均出自历代书论经典著作,归类总结后集聚起来,根据每种帖的特征进行举例讲解,深入浅出,帮助出帖。
说实话,我之前也买过不少关于唐楷的书籍,但很多都是泛泛而谈,或是将重点放在了历史背景介绍上,真正有助益于实际书写技巧的材料却凤毛麟角。而这本册子,明显是为实操者量身打造的。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篇幅安排上的独到之处。它没有一味追求大开大合的整体展示,而是将许多极具代表性的结构拆解开来,配以不同程度的放大图例。例如,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它会用不同密度的网格辅助线来辅助观察字与字、部首与部首之间的空间关系,这对于纠正我们日常书写中常见的那种“松散感”大有裨益。通过这种有意识的引导,你会发现,颜真卿的法度森严并非刻板,而是在严谨的框架内寻求动态的平衡。这本“导临”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教你如何从宏观的气势中,抽丝剥茧地掌握微观的结构规律,从而实现从“看帖”到“写帖”的有效转化。
评分我是一个偏爱在安静的环境下钻研书法的业余爱好者,对于那些喧嚣的、强调个人风格大于法度规范的指导书总有些抵触。这本字帖给我带来了一种久违的宁静感。它的设计理念似乎遵循着“先入为主,后出新意”的传统路径。在学习的初期,它会非常耐心地引导你进入颜体的笔法世界,那些关于提按顿挫的细微说明,虽然字号很小,但却需要你反复揣摩。我发现,当我按照它所暗示的节奏去运笔时,原本僵硬的线条开始有了一种内在的张力,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它不像某些教材那样急于让你去模仿“神似”,而是脚踏实地地让你去体会“形似”背后所蕴含的力学原理。这种循序渐进,注重基础功扎实的教学方式,深得我心。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艺术造诣,往往建立在对基本功近乎苛刻的打磨之上。
评分这本册子初上手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其装帧的考究,纸张的质感摸上去温润而厚实,完全不是那种廉价影印本能比拟的。内页的排版布局也十分用心,看得出设计者在处理这些经典碑刻时,是抱着一种敬畏之心去做的。我尤其欣赏它在细节上的处理,那些碑文的放大局部,线条的起收、转折,都呈现得清晰而准确,即便是初学者也能从中窥见名家手法的精妙之处。书中的引导性文字,虽然简练,但切中肯綮,没有那些空泛的套话,而是直接指向了书写实践中容易忽略的关键点,比如如何把握颜体的“蚕头燕尾”的力度,以及通篇气息的连贯性。对于长期练习传统法帖的人来说,这种务实的指导显得尤为珍贵。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你身边低声指导,而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教材,让人在临摹的过程中,能持续感受到一种被引领的踏实感,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重复。整体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高质量的媒介,去亲近和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深厚底蕴。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对颜真卿某一个阶段作品进行集中展示的书籍不同,这本册子在选材和编排上展现出了一种开阔的视野。它似乎在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图”,从相对工整的早期笔法,逐步过渡到后期的雄强老辣,这对于系统的学习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组字后附带的简短“体会总结”,这些总结语往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该组字在结构上需要注意的易错点,避免了我们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描摹。更重要的是,它似乎在引导我们建立一种“对比性”的观察视角,让你在临习的过程中,时刻与原帖保持一种良性的对话关系。这种设计思路体现了编者对学习者心智成熟过程的深刻理解,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复制品”,而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学习工具包”,全方位地辅助学习者吸收和内化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精髓,使临习过程的效率和深度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评分翻开这本字帖,一股扑面而来的“气”势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其他一些流传较广的摹本所不具备的。它不仅仅是墨迹的复刻,更像是一种对原碑神韵的重新诠释与提炼。我注意到,在几处笔画的转折处,细微的枯笔和飞白被精准地保留了下来,这对于理解颜真卿晚年书风中那种遒劲老辣的韵味至关重要。那些看似随意实则精妙的笔断意连,在这本字帖中被展现得淋漓尽致。我甚至怀疑,它所依据的底本极为精良,可能是极为罕见的清晰拓本。对于那些追求极致书写体验的书友而言,这种对原碑“原汁原味”的还原,远比过度美化或修饰来得更有价值。它迫使学习者去思考,为何颜公能在端正中蕴含如此磅礴的力量,这种探索的过程,本身就是书法学习中最大的乐趣所在。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不加过多修饰的“硬核”呈现方式。
评分正版打折的产品是所有学书人的最爱!字的大小适中,还有译文,古香古色,满意!
评分便宜实惠,正品,送货速度很快,热情
评分在书店找到这本字帖,很喜欢。在京东买,棒!
评分多次从京东买书啦,都挺好的。各方面服务、告知很到位,购物放心。快递员服务也很好、周到。一并致谢!
评分孙过庭书谱学习草书必买的一本书,質量好印刷精美。我同時購買了一套孙过庭书谱放大本啊!好開心適合临字練習用、它印刷精美質量也好,買來收藏或許是學可都可以。
评分挺好的用书啊清楚得很
评分印刷清晰,纸张哑光,适合临帖使用
评分印刷清晰,纸张哑光,适合临帖使用
评分一直想买的一本,这次促销买了一个,真好,喜欢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