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曆經百年,越陳越香,曆來名人稱頌,諸多名傢推薦,社會各界普遍珍視。人生在世,一本《菜根譚》,足矣。
《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是“一部讓毛主席盛贊: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的大作。
《菜根譚》與《小窗幽記》、《圍爐夜話》並列明清三本處世奇書。
《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糅儒傢的中庸、道傢的無為、釋傢的齣世思想,寫精微的感悟,警醒的人生,通達的智慧。
內容簡介
人情反覆,世路崎嶇。行不去,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務加讓三分之功。
《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由明代學者洪應明撰寫的一部揉閤儒、道、釋三教精華,論述修身養性、為人處世之道的傳世名作,《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中以精煉深刻的語言錶達齣洞察高遠的人生智識,清心警省,意味深遠,曆久彌新。
作者簡介
洪應明,明朝人,字自誠,號還初道人,著有《菜根譚》和《仙佛奇蹤》。早年熱衷於仕途功名,晚年退隱山林,專心禮佛。
內頁插圖
目錄
修省篇
應酬篇
評議篇
閑適篇
概論篇
精彩書摘
二六一
文章做到極處,無有他奇,隻是恰好;人品做到極處,無有他異,隻是本然①。
【注釋】
①本然:天然本性。
【評析】
文章做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沒有什麼特彆,隻是錶達得恰到好處;人品達到至誠至純的境界,沒有什麼異常,隻是迴歸到瞭天然本性。
唐代文人發起“古文運動”,其目的就是反對此前文壇堆砌辭藻無病呻吟之風,提倡直抒胸臆,用真情實感創作文章。好的文章,雖然看不齣什麼地方奇特,但讀來卻讓人覺得恰到好處,不需添一分也不需減一分,詞句運用也十分得當,讓人一看就能明白其中道理。寫文章切忌矯揉造作和無病呻吟,隻有真實地把自身的感受寫齣來,纔能創作齣一篇言之有物的好文章。就像有童心的人總是那麼惹人喜歡,是因為童心是最純真的自然本性,絲毫沒有一點造作。做人同樣如此,最可貴的就是自然,當人的品格修養達到瞭圓滿的境地時,他的言行也必然沒有什麼引人注意的地方,隻不過對一切事物都能夠順其自然而不失其本來的麵目。假如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到真誠待人,每個人都能保全一顆赤子之心,那麼就不會有作奸犯科的人,這個社會也就和平安寜多瞭。前人提倡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實際上就是要求人們做人要真實,不要僞裝,要迴歸本然;當然.這裏的迴歸本然是指經過一番修省磨煉以後的返璞歸真,這種迴歸會讓人的言行變得自覺而高尚。
二六二
以幻跡言,無論功名富貴,即肢體亦屬委形①;以真境②言,無論父母兄弟,即萬物皆吾一體③。人能看得破,認得真,纔可以任天下之負擔,亦可脫世間之繮鎖④。
【注釋】
①委形:指上天賦予的形體。委,賦予。
②真境:超越一切物相的境界,這裏指真實的境界。
③一體:關係密切或協調一緻,就像一個整體。
④繮鎖:繮繩和鎖鏈。比喻束縛,牽製。
【評析】
從虛幻的境界來看,不論功名還是富貴,即便是四肢軀體也隻是上天賦予的形體:從真實的境界來看,不論父母還是兄弟,即便是世間萬物也都屬於和我相生相連的整體,我不必刻意追求,本來就擁有整個世界。人要能夠看得透徹,認得真切,纔可以勝任人世間的重大責任,也纔可以擺脫人世間功名利祿的束縛。
所謂“幻境”就像夢幻泡影、鏡花水月,都是假藉而來。所謂“真境”就是實體真實而不虛幻的境界。佛教認為,從形式上來說,人生不過是一種幻境而已:功名富貴是幻象,甚至人的四肢軀體也是幻象。從生到死,人始終生活在幻象裏,人死後,生前擁有的一切沒有一個能夠帶走,還不是兩手空空地離開這個世界?連軀體都付與瞭黃土,什麼也無法留下。道教認為,從真實的境界來看,父母兄弟固然不用說,天地間的萬事萬物都和我是一體的,同生同息,我不用費力去爭取,生來就擁有整個世界。而由這一個真體幻化齣來的韆差萬彆的假相,到瞭最後也並沒有什麼親疏優劣和取捨憎愛的分彆,人隻有真正明白這個道理,纔能夠達到功成名就的境地,進而能夠從名利的束縛中解脫,達到自由自在的真知境界,擔負起平天下的重大責任。
……
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 內容梗概 《菜根譚》是中國明代洪應明所著的一部融閤儒、釋、道三傢思想的語錄體著作。它以凝練的語言,闡述瞭人生處世的智慧、修身養性的哲理以及對社會萬象的深刻洞察。本書內容包羅萬象,上啓古聖先賢的睿智,下察凡夫俗子的心性,集人生經驗與哲學思考於一體。 全書分為前集和後集,共360則,每則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意味深長。作者以“菜根”為喻,意在說明人要能忍受苦難,磨礪心誌,纔能品嘗到人生的真味,實現內心的平和與超越。 前集主要論述瞭人生在不同境遇下的處世之道。其中,作者強調瞭“立身”的重要性,指齣一個人立身處世,如同植物的根係,務必深紮、穩固,纔能在風雨中屹立不倒。這包括瞭為人處世的原則,如“居必自安,行必端正”,要求在任何時候都要保持內心的寜靜與行為的端莊。在與人交往方麵,《菜根譚》提齣瞭“事不宜過,勢不宜極”的觀點,告誡人們凡事要留有餘地,不可強求,尤其是在得勢得意之時,更要警惕驕傲自滿,保持謙遜謹慎。 書中也探討瞭如何麵對睏境與磨難。作者認為,“天欲禍人,必先以嬉”,在順境中更要警惕潛在的危機,而“遇順境,則思危;遇逆境,則思變”,則是在逆境中尋找轉機。麵對他人的非議與攻擊,則主張“身不務虛華,心不妄希求”,以淡泊的心態來應對,不為外界所擾。對於個人修養,作者強調“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要客觀地看待事物,不因喜好而偏頗,也不因厭惡而否定。 後集則更側重於個人內心的修行與精神的升華。在這一部分,作者將目光投嚮更為宏大的宇宙觀和生命哲學。他探討瞭“悟”的重要性,認為真正的智慧源於對事物本質的深刻理解,而非錶麵的浮華。書中多處涉及“靜”的境界,如“極忙之人,反可長閑;反是,則常忙”,指齣忙碌之人若能掌握好節奏,反而能獲得內心的閑適,而那些自以為清閑的人,往往因為心浮氣躁而不得安寜。 《菜根譚》也深入剖析瞭人性中的弱點與欲望。作者提醒人們“但留方寸地,長留君子氣”,即使在紛擾的世界中,也要保有自己的一方淨土,堅持君子的品格。對於名利,書中提齣瞭“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邊雲捲雲舒”的超然境界,引導人們擺脫外界評價的束縛,尋求內心的平靜。 在對待自然的態度上,《菜根譚》也展現瞭道傢的精神。作者認為“極巧不如拙”,過於精巧的設計往往不如自然的樸素,也暗示瞭順應自然,不強求是一種重要的生存智慧。書中也涉及到瞭“知足”的哲學,“心安茅屋穩,道在故紙堆”,即便身處簡陋的環境,若內心充實,也能感受到安寜與滿足。 思想精髓 《菜根譚》的價值在於其深厚的哲學底蘊和極強的實踐指導意義。它不是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將古老的東方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麵麵。 中庸與平衡: 書中反復強調“不偏不倚”、“留有餘地”的處世原則。無論是對待個人欲望,還是與人交往,亦或是應對外界壓力,都主張一種適度的、不走極端的平衡之道。這是一種深諳人情世故的智慧,避免瞭因過猶不及而帶來的麻煩。 內省與自律: 《菜根譚》高度重視個人的內在修養。作者鼓勵人們經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審視自己的內心,時刻保持警覺,避免被不良情緒和欲望所控製。這種自我約束的力量,是抵禦外界誘惑、保持內心純淨的基石。 順應自然與知足常樂: 書中體現瞭道傢“道法自然”的思想。它鼓勵人們理解並順應事物的自然發展規律,不強求,不妄為。同時,也倡導一種知足的樂觀心態,認識到物質的滿足並非幸福的唯一來源,內心的平和與充實更為重要。 逆境中的堅韌與智慧: 《菜根譚》在論述如何麵對睏境時,展現瞭東方哲學中堅韌不拔的精神。它教導人們在逆境中不要氣餒,要從中學習,尋找轉機,磨礪心誌,最終實現自我超越。 淡泊名利與超然物外: 麵對名利誘惑,《菜根譚》提供瞭一種超然物外的視角。它引導人們看淡世俗的得失,不為一時的榮辱所動,將目光投嚮更長遠、更深刻的生命價值。 藝術特色 《菜根譚》之所以能夠流傳韆古,除瞭其深刻的思想內容,還與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密不可分。 語言凝練,意境深遠: 作者語言樸實無華,卻能字字珠璣,言簡意賅,每一則都像一幅意味深長的水墨畫,寥寥數語便勾勒齣豐富的人生哲理和意境。 比喻生動,形象鮮明: 作者善於運用貼切的比喻,將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例如以“菜根”喻磨礪心誌,以“花開花落”、“雲捲雲舒”喻世事無常,使人易於理解和接受。 格言警句,便於記誦: 書中大量的格言警句,朗朗上口,便於人們記憶和傳播,也使其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引用的智慧寶典。 篇幅短小,結構精巧: 每一則篇幅不長,適閤零散閱讀,可在短暫的閑暇時間品味。整體結構上,前集側重世事,後集側重心性,前後呼應,體係完整。 精裝典藏本的意義 《博采經典謀略係列:菜根譚(精裝典藏本)》的推齣,旨在將這部傳世經典以最精美的姿態呈現給讀者。 精湛的裝幀工藝: 采用高品質的紙張、精美的封麵設計和牢固的裝訂,保證瞭書籍的耐讀性和收藏價值。厚實的內頁帶來舒適的閱讀觸感,考究的設計則彰顯瞭書籍的文化品位。 典藏價值: 對於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追求人生智慧的讀者而言,精裝典藏本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瑰寶。它適閤作為贈禮,傳遞對收禮者品味與智慧的認可。 沉浸式閱讀體驗: 精良的製作能夠提升閱讀體驗,讓讀者在翻閱和品讀的過程中,更能沉浸於《菜根譚》所蘊含的深邃哲思之中,與古人的智慧産生更深層次的共鳴。 傳承中華智慧: 通過推齣高品質的典藏版本,有助於將這部經典的中華智慧更好地傳承下去,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理解並受益於《菜根譚》的精髓。 結語 《菜根譚》以其超越時代的智慧,為現代人提供瞭應對人生睏境、修身養性、安頓心靈的寶貴啓示。無論是身處順境還是逆境,無論是追求事業成功還是內心的平和,《菜根譚》都能給予深刻的指引。這部精裝典藏本,將這份曆久彌新的智慧,以最美的姿態呈現,邀您一同品讀,於字裏行間,體悟人生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