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佛理融为一体 朴拙圆满浑若天成
弘一大师写经真迹
宣纸线装 1函5册
出版:线装书局
函册:1函5册
装帧:宣纸线装
开本:16开200mm×314mm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版次:一版一次
书号:ISBN 978-7-5120-0560-0
定价:1280.00元
● 大师手书《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为公开出版发行,弥足珍贵
●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大师专为本书题签,使本书更具收藏价值和纪念意义
● 全书配以释文,使读者学习、欣赏更为方便
● 每册书前配以佛说法图,书后为护法图,另附赠《清刻龙藏佛说法变相图》一幅
● 特制手工徽宣,传统手工工艺印装,函套采以黄色精锻,精心制作,风格古雅高贵
● 弘一大师书法艺术的之作,书法艺术与佛法体悟的完美结合
本书收录了弘一大师晚年手抄的五部佛教经典,《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佛说阿弥陀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及《华严集联三百》、《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等。《弘一大师写经真迹》实乃大师书法艺术臻至化境的经典之作,也是学习和研究大师书法艺术不可忽视的代表作品。
弘一大师的书法集古今之大成,又自成一家。其书法品格超逆脱俗,书之境,于净中求。充实而淡,萧然而远,是心灵的净化与物的自然结合,非历代书家所比。晚年,艰持戒律、苦心修行,其书风更为空净圆熟。
作为一名对佛教文化有长期关注的爱好者,我一直致力于寻找那些能够体现出深厚历史沉淀和严谨学风的刊物。这本书在整体的呈现上,给我带来了一种扑面而来的历史沧桑感,尽管我尚未深入研读其中的具体法义,但其外在的风格已经成功地勾勒出一种庄重的基调。这种风格的拿捏非常到位,它没有过度追求现代的炫目设计,而是将重点放在了材质的考究和排版的疏朗上,使得阅读的负荷感降到了最低,反而更容易让人心神沉静。我特别欣赏这种“留白”的艺术处理,它给了读者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和消化,而不是被密集的文字所淹没。这种设计理念,恰恰与许多古典经籍追求的“意境”高度契合。它成功地搭建了一个精神的桥梁,让人在接触这本书的瞬间,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人对经典的虔诚与敬重。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纸张质感简直令人爱不释手。那种略带温润的宣纸触感,配合着传统线装的扎实感,让人在捧读时就能感受到一股宁静致远的气息。每一次翻页,都能听到纸张轻微的摩擦声,这种仪式感在当今快节奏的阅读体验中显得尤为珍贵。特别是当你小心翼翼地抚摸着封面时,那种手工制作的温度和匠心独运的细节,让人对其中所蕴含的内容更加肃穆和敬畏。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能为整个空间增添一份典雅的书卷气。装订处处理得非常精细,既保证了书页的牢固,又不失灵活性,完美地体现了传统工艺的精湛。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那些细微的纹路和光泽的变化,每一次触摸,都是一次与古老技艺的对话。这无疑是送给自己或爱书之人的绝佳选择,它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种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评分我热衷于收藏那些具有独特地域或历史印记的出版物,而这本书无疑占据了我的一个重要位置。它的整体风格散发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文人气息,让人联想到那些曾经在书斋中潜心治学的学者。这种气质是通过对传统工艺的精妙运用而达成的,而非简单的模仿。从装订的针脚,到纸张的天然色泽,都透露着一种不事雕琢的自然美。这种美学,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每一次拿起,都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代的连接,仿佛作者的笔触和心绪,通过这些精选的材料,直接传达到了我的手中。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是任何电子阅读器都无法替代的,也正是我如此钟爱纸质书,尤其是这类精心制作的版本的原因所在。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反应是“沉甸甸的”,这里的沉甸甸既指实体的重量,更指精神上的分量感。我尝试在不同的时间段和情境下接触它——清晨的宁静,午后的阳光下,甚至在夜深人静时点着暖光阅读。每一次体验都大不相同,但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力量感却始终如一。它不是那种一目十行就能吸收的“快餐”读物,而是需要你放慢脚步,用更虔诚的心态去接近。这种需要“磨合”的过程,恰恰是它魅力的所在。它仿佛在无形中提醒着我们,真正的智慧是需要付出耐心去体会的,这份耐心,从这本书的材质选择和装帧方式上就已经被潜移默化地培养起来了。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远比直白的教导来得深刻和持久。
评分我一直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其外在的形态与内在的精髓应当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的。从我目前的观察来看,这本书在版式设计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字体的大小、行距的宽窄,乃至页边距的设置,都经过了周详的斟酌,营造出一种非常舒适的视觉体验。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体现了出版方对原作的尊重,也侧面反映出他们对待文化传承的严肃态度。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翻阅,那些墨色的层次感和纸张的自然反光,构成了富有生命力的阅读景观。它不像那些批量生产的印刷品,缺乏个性,这本书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低语着制作者的用心良苦。这种对工艺美学的坚持,是当下许多浮躁出版物所缺乏的宝贵品质,让人愿意反复把玩,细细品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