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本中华传统艺术启蒙胎教书!
  用古诗、词、赋、音乐、戏剧、曲艺、国画、书法……
  滋养宝宝成长!
胎教的普及也让胎教的需求越来越宽泛,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文化艺术的推广和宣传也让国学的学习越来越低龄化,国学堂的热潮逐渐升温,年轻孕妈妈在这样的影响下也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重温传统文化也成为胎教的一部分。本书立足于中国风,让孕妈妈和胎宝宝感受浓郁的古国文化,接受经典的熏陶。
阳光育儿编辑部,长期以来致力于胎教、育儿知识的科学推广,其主要编写成员为协和妇产科、北京市妇幼保健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的妇产科、儿科医生,迄今为止已成功推出《孕前妊娠分娩育儿》《备孕妊娠坐月子育儿大百科》等多部深受读者欢迎的作品。为我国优生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孕1月(0~4周)
第1~3天 “人”之初 
第4~5天 古人的胎教智慧 
第6~7天 中国风《良宵》 
第8~9天 《三字经》片段 
第10~11天 故事中的“春天”
第12~13天 民间艺术——虎头鞋 
第14天 有趣儿的斗草游戏 
第15~16天 盘古开天辟地 
第17~18天 年的由来 
第19~20天 过年要吃饺子 
第21天 唐诗《江雪》 
第22~23天 音乐欣赏《梅花三弄》 
第24~25天 龟壳上的奇怪图案
第26~27天 成语故事——言而有信 
第28天 名画欣赏《秋庭戏婴图》 
孕2月(5~8周)
第29~30天 《百家姓》的由来
第31~32天 仓颉造字 
第33~35天 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36~37天 《诗经·蒹葭》 
第38~39天 民间艺术——剪纸 
第40~41天 欢天喜地度元宵 
第42天 汤圆的美好寓意 
第43~44天 成语故事——上善若水 
第45~46天 音乐欣赏《二泉映月》 
第47~48天 《论语》精选 
第49天 中国风——黄梅戏 
第50~51天 倒贴“福”字的传说 
第52~53天 诸葛亮“做”馒头 
第54~55天 趣味京剧脸谱 
第56天 名画欣赏《蕉荫击球图》 
孕3月(9~12周)
第57~58天 “家”字的由来 
第59~60天 嫁娶之礼
第61~62天 民间艺术——皮影 
第63天 路温舒的“蒲草书” 
第64~66天 《诗经·鹿鸣》 
第67~68天 绚丽的敦煌壁画 
第69~70天 中国风——汉服 
第71~72天 吃了年糕年年高 
第73~74天 《道德经》片段 
第75~76天 古筝中的秘密 
第77天 成语故事——买椟还珠 
第78~79天 风筝从哪里飞来 
第80~81天 《弟子规·泛爱众》 
第82~83天 奇妙的“孕”字 
第84天 名画欣赏《荷亭儿戏图》 
孕4月 (13~16周)
第85~86天 十二生肖的由来 
第87~88天 唐太宗纳谏 
第89~90天 起名的学问 
第91天 刘禹锡《竹枝词》 
第92~94天 立春吃春卷 
第95~96天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第97~98天 民间艺术——脸谱葫芦 
第99~100天 吉祥的中国结 
第101~102天 中国风——古琴 
第103~104天 《诗经·桃夭》
第105天 成语故事——韦编三绝 
第106~107天 音乐欣赏《平沙落雁》
第108~109天 《南朝乐府·西洲曲》
第110~111天 亲密的“乳”字
第112天 书法欣赏《兰亭序》
孕5月(17~20周)
第113~114天 古时的诞生礼 
第115~116天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第117~118天 宋太宗雪中送炭
第119天 宋词《清平乐·村居》 
第120~122天 数九寒天里的《九九歌》
第123~124天 中国风——竹笛 
第125~126天 民间艺术——捏面人 
第127~128天 《汉乐府·江南》 
第129~130天 茶的传说 
第131~132天 音乐欣赏《彩云追月》 
第133天 端午节吃粽子 
第134~135天 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第136~137天 唐诗《山居秋暝》 
第138~139天 柔畅而丰腴的“母”字 
第140天 名画欣赏《清明上河图》 
孕6月(21~24周)
第141~143天 古时过满月的礼仪 
第144~145天 小宝宝“过百岁” 
第146~147天 解铃还需系铃人
第148~149天 宋词《定风波》
第150~151天 三伏天儿里要吃面 
第152~153天 中国风——越剧
第154天 民间艺术——安代舞
第155~156天 趣说养玉 
第157~158天 成语故事——刮目相看
第159~160天 嫘祖养蚕成丝 
第161天 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第162~163天 好玩的抓周礼 
第164~165天 扇子里的学问 
第166~167天 “养”字的演变 
第168天 名画欣赏《玉堂富贵图》 
孕7月(25~28周) 
第169~170天 张英让墙
第171~172天 男孩的成年礼——冠礼 
第173~174天 女孩的成年礼——及笄之礼
第175天 唐诗《枫桥夜泊》 
第176~177天 七月七日“乞巧节” 
第178~179天 对对子
第180~181天 《笠翁对韵》里的对对歌 
第182天 民间艺术——年画 
第183~184天 中国风——琵琶
第185~186天 《千字文》片段 
第187~189天 古典音乐《深山禅林》 
第190~191天 成语故事——入木三分
第192~193天 清明时节荡秋千 
第194~195天 “人”字的起源 
第196天 书法欣赏——颜真卿碑刻
孕8月(29~32周)
第197~198天 汉字一到十的神秘意思 
第199~200天 古代有趣的投壶游戏 
第201~202天 千里送鹅毛
第203天 《牡丹亭》片段
第204~206天 咬秋解暑气
第207~208天 民间艺术——刺绣 
第209~210天 中国风——茶道
第211~212天 门神的传说
第213~214天 成语故事——孺子可教 
第215~216天 古时各种花的美好寓意
第217天 唐诗《长干行》
第218~219天 中秋节吃月饼
第220~221天 古典音乐《紫竹调》 
第222~223天 多变的“父”字 
第224天 书法欣赏——柳公权《金刚经刻石》 
孕9月(33~36周)
第225~226天 古代的见面礼仪 
第227~228天 古时“曲水流觞”游戏
第229~230天 重阳节登高
第231天 孔子学琴 
第232~233天 北朝民歌《敕勒歌》 
第234~235天 中国风——插花 
第236~237天 美丽瓷器的故事
第238天 民间艺术——布老虎
第239~240天 古典音乐《渔樵问答》 
第241~242天 神奇的变戏法 
第243~245天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第246~247天 《礼记·善学者》 
第248~249天 小黄香温席的故事 
第250~251天 甜蜜的“爱”字 
第252天 名画欣赏《豪家仕乐图》 
孕10月(37~40周)
第253~254天 古代纽扣里的情谊
第255~256天 射覆游戏 
第257~258天 谁是巾帼英雄 
第259天 《幼学琼林》片段 
第260~261天 腊八节里喝腊八粥 
第262~263天 中国风——生旦净末丑 
第264~266天 民间艺术——蜡染 
第267~268天 大红灯笼高高挂 
第269~270天 成语故事——完璧归赵 
第271~272天 古典音乐《阳春白雪》 
第273天 古时书房里的四件宝贝 
第274~275天 《春江花月夜》片段
第276~277天 鼓的由来 
第278~279天 “生”与“育”的演变
第280天 名画欣赏《花卉图》
附录 
胎教要这样做 
出生后别忘巩固胎教成果
  第4~5天
  古人的胎教智慧
  此时,准爸妈对胎宝宝一定是满怀期待吧?一定想知道怎样做对胎宝宝更有益,更有利于胎宝宝的成长。其实,这种满怀着期待,想要把一切好的都给宝宝的心情,古时候的妈妈也有呢。
  周文王姬昌是商代末年的西方诸侯之长,而他的母亲太任是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进行胎教的孕妈妈。太任是商朝末期贵族挚任氏的二女儿,她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行止有德。嫁给季历之后,沿袭婆婆太姜的美德,处理后宫事物时非常端正,使宫廷上下都肃穆祥和。
  太任怀姬昌的时候,行为更加谨慎,站立时从不踮脚尖,坐卧时身子也不歪斜,独处时不傲慢,虽然生气了,但也不詈(lì,骂)骂,不吃有异味的食物,食物切得不正不吃,席子放得不正不坐,不看邪僻的东西,不听浮靡颓废的声音,晚上常令乐官吟诵诗歌,讲述君子之间正义之事。姬昌出生后,就表现出了圣人一般的聪慧,太任教导他时能以一识百,长大后广施仁政,为推翻商纣暴政、建立周朝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人们总结了太任的胎教之道,认为孕妈妈宜“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bì,这里指站立不正),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淫声”,这样生下的孩子必定相貌端庄,才智和品德都出类拔萃。
  古人的胎教听起来有些荒唐,但事实上是有科学根据的。对坐、卧、立、行、饮食的要求关系到孕期安全,而晚上吟诗讲故事的胎教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成语接龙
  辟地开天(pì dì kāi tiān):打开新天地。传说盘古出生前,天地一片混沌,是盘古用一把大斧劈开了混沌,开启了新天地。
  第6~7天
  中国风《良宵》
  虽然此时的胎宝宝还没有真正地到来,但是孕妈妈的情绪可以影响激素的变化,进而作用于胎宝宝。平静、舒缓的《良宵》会把孕妈妈美好的心情传递给子宫,让胎宝宝将来的“小房子”更加舒适。
  《良宵》是一首精短的二胡曲,是我国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刘天华创作的,又名《除夜小唱》。整首乐曲是一气呵成的单段体,结构简单,但旋律优美,节奏平稳,表达了一种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情绪,是街巷庭院之中、音乐盛典之上都常见的一首曲目。
  《良宵》这首曲子的创作还有一段有趣的小故事。1928年1月22日正是农历除夕,当晚刘天华和一些学生及友人在家共度佳节,心情十分愉快,兴之所至,刘天华操起弓弦,随兴演奏了这首二胡小曲,表达了除夕夜与友相聚的愉悦心情,后经整理,便成了这首《良宵》。
  如果每一首曲子都能配一幅绘画,那么《良宵》就是一幅速写图,平缓而流畅的旋律谱写了除夕夜亲友相聚、品茶论曲的愉悦画面。在二胡的最佳音域内,尽情地描绘了君子之交的祝福,满怀希望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很适合孕妈妈听。
  《良宵》旋律优美,有一种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情感,很适合孕妈妈听。
  成语接龙
  天作之合(tiān zuò zhī hé):意为好像是上天给(jǐ)予的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常用来称赞美满的婚姻。
  ……
  怀孕了,全家都很兴奋。每个准爸妈都知道,从此刻起,人生就开始不一样了,甜蜜的二人世界里,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小小的人儿,他(她)会传承爸爸妈妈的血脉,他的人生、梦想里都会留下爸爸妈妈的痕迹。这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儿啊!
  在这段不长不短的十个月的奇妙旅程中,准爸妈在兴奋之余,也总想和胎宝宝说点什么。虽然他还不会言语,准爸妈也不了解他的脾气秉性,可是每一天肚腹之中的小小变化,准爸妈都能感觉到呢,这就是爱的传递。
  胎教就是爱的传递,是提前一步的与宝宝相遇。在寂静的子宫里,汩汩流动的血液和一快一慢的两颗心脏的跳动声,就是胎宝宝的世界,而准爸妈的话语就是胎宝宝与现实世界最初的桥梁。不管准爸妈说的是什么,这些富有感情的话语,都是胎宝宝与爸爸妈妈间很好的情感纽带。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先祖留下的那些话语、知识也对后世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胎宝宝的成长,就好比是从遥远的混沌中悠然走来,走进爸爸妈妈的世界。所以我们选了最切合胎宝宝的国学艺术知识,作为准爸妈与胎宝宝最初的爱的桥梁。
  从胎宝宝来到身边的那刻起,当准爸妈不知道该和胎宝宝说什么的时候,当准爸妈不好意思开口对着肚皮说话的时候,拿起这本书吧,给他读一读先祖的话语,领会那经过历史检验的先祖的智慧,让宝宝从生命之初,就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浓浓爱意吧!
我最近在看一本关于儿童早期运动发展和感官统合训练的专业书籍,名字是《小不点大动作:科学化婴儿运动指南》。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硬核,它完全是基于神经科学和运动发展学原理来构建的。书中详细绘制了婴儿从新生儿到两岁各个阶段的“里程碑动作”,比如头控、翻身、爬行、走跑的正确发展路径,并清晰地标注了“什么动作是正常的”以及“何时需要警惕”。最实用的部分是,它提供了大量的“家庭感官游戏”,这些游戏的设计目的不是为了好玩,而是为了促进前庭觉、本体觉和触觉等基础感官系统的有效整合。例如,它会教你如何用一个大瑜伽球安全地进行“抛接游戏”,以刺激前庭平衡系统。这本书的语言非常严谨、科学性极强,它给父母的不是虚无缥缈的期望,而是实实在在的操作指南,告诉你如何通过科学的运动刺激,帮助孩子的大脑建立更稳定、高效的神经连接通路。这完全是一种从生理和发育科学角度出发的早期干预,与注重情操熏陶的书籍路线截然不同。
评分最近淘到一本《艺术启蒙:给宝宝的100个创意游戏》,简直是育儿宝典级别的存在!这本书完全跳脱了传统的“讲道理”式育儿,而是专注于如何通过“玩”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观察力。它的内容设计得极富巧思,比如“用影子画出你的想象世界”、“自然材料拼贴艺术”等等,每一个活动都配有高清的步骤图,甚至连家长需要准备的材料都列得清清楚楚,很多材料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废旧物品,非常环保和实用。我尝试了其中一个“声音的颜色”的游戏,引导孩子描述听到不同声音时脑海中浮现的颜色,那对话的深度和广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这本书的厉害之处在于,它不是教孩子画得像不像,而是鼓励他们用非传统的方式去感知和表达世界,培养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和对美的敏感度。它让我意识到,艺术教育并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只需要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引导者和一套充满创意的游戏。相比起那些强调文化传承的读物,这本书更像是培养未来创新人才的“第一课”。
评分我最近沉迷于一本关于儿童心理发展和亲子沟通的书,书名是《看见孩子的内心世界:非暴力沟通在家庭中的应用》。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完全聚焦于沟通的质量,而不是沟通的频率。它系统地讲解了如何识别出孩子行为背后的真实需求,比如一个摔玩具的孩子,他可能需要的不是被责骂,而是“被理解”他此刻的挫败感。书里大量引用了具体的对话脚本和情境模拟,让你在阅读时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语言的力量。有一章专门讲了如何回应孩子的负面情绪,教会我们用“我观察到……我感觉……我需要……”的句式来取代“你为什么总是这样”的指责。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对孩子无理取闹时的耐心指数直线上升,因为我开始尝试去“解码”他们隐藏的信息。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温暖而坚定,没有空泛的口号,只有一套可以立即在生活中实践的工具箱。它让我深刻体会到,高质量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和有效倾听的基础之上的,这与单纯的知识灌输是完全不同的维度。
评分最近读完了一本关于传统文化符号鉴赏的入门读物——《中国传统纹样与寓意解析》。这本书的装帧非常精美,大量的图片展示了从青铜器、宋瓷到明清建筑上常见的龙凤、蝙蝠、云雷纹等等。它的内容详实且考究,每一组纹样都有详细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的演变,让你明白为什么古人会选择“卍”字来代表吉祥,或者“海水江崖纹”代表着江山永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它教你如何“读懂”历史遗留下来的视觉语言,提升了我们对传统审美的鉴赏力。比如,书中通过对比不同朝代的牡丹纹,展示了唐代的富丽堂皇和宋代的清雅内敛的区别。这与强调胎教音乐或诗词诵读的侧重点完全不同,它更侧重于培养一种宏观的历史眼光和对艺术细节的敏感度。每次翻阅,都像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文化旅行,对我们这片土地上的审美基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这本《每天5分钟国学艺术胎教》的书名听起来就充满了东方韵味和对未来生命的期盼。我最近入手了一本名为《孕期营养与胎儿健康指南》的书,它简直是孕期饮食的“圣经”。作者非常细致地梳理了从孕早期到分娩的每一个阶段,需要的关键营养素——叶酸、钙、铁、DHA等等,都给出了明确的每日建议摄入量和食物来源。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不像一般的营养书那样枯燥,而是用了很多生动的案例和生活化的食谱来阐述。比如,它会告诉你,如果你孕吐严重吃不下肉,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小零食来快速补充蛋白质,而不是简单地让你“多吃点”。书里还辟了一个章节专门讨论了孕期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如何影响胎儿的远期健康,比如高糖饮食对未来孩子患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我尤其喜欢它附带的孕期体重管理图表,可以直观地看到自己是否在健康范围内增长,让人心里有底。阅读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不再是盲目地“吃补品”,而是真正科学、有目的地为宝宝的健康打下坚实的生理基础,那种掌控感和安心感是无价的。它更偏向于硬核的生理支持和科学的膳食结构指导。
评分非常好
评分不错的一款,外观不错,送货快,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内容充实,纸质不错,值得购买
评分不错的一款,外观不错,送货快,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要学习
评分胎教就是爱的传递,是提前一步的与宝宝相遇。在寂静的子宫里,汩汩流动的血液和一快一慢的两颗心脏的跳动声,就是胎宝宝的世界,而准爸妈的话语就是胎宝宝与现实世界最初的桥梁。不管准爸妈说的是什么,这些富有感情的话语,都是胎宝宝与爸爸妈妈间很好的情感纽带。
评分从胎宝宝来到身边的那刻起,当准爸妈不知道该和胎宝宝说什么的时候,当准爸妈不好意思开口对着肚皮说话的时候,拿起这本书吧,给他读一读先祖的话语,领会那经过历史检验的先祖的智慧,让宝宝从生命之初,就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浓浓爱意吧!
评分第k22~23天 音乐欣赏《梅花m三弄》 第133天 端午节吃粽子 第234~235天 中国风——插花 第22~23天 音乐欣x赏《梅花三弄》 第92~94天 立春吃春卷 第183~184天 G中H国风——琵琶第185~186天 《千字文》片段 附N录 第43~44天 成语故事——上善若水S 第115~116天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第209~210天 中国风——茶道第2a1c1~212天 门神的传说
评分第k22~23天 音乐欣赏《梅花m三弄》 第133天 端午节吃粽子 第234~235天 中国风——插花 第22~23天 音乐欣x赏《梅花三弄》 第92~94天 立春吃春卷 第183~184天 G中H国风——琵琶第185~186天 《千字文》片段 附N录 第43~44天 成语故事——上善若水S 第115~116天 古人对年龄的称呼 第209~210天 中国风——茶道第2a1c1~212天 门神的传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