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鄧小平如何獲知“四人幫”倒颱真相?
從颱灣資料探尋毛、江《約法三章》真實內容
兩岸政要的日記裏到底寫瞭些什麼?
國共密使曹聚仁行蹤揭秘
從李登輝到馬英九,走入颱灣政壇看兩岸
內容簡介
《曆史的側影》是著名紀實文學作傢葉永烈先生據采訪實錄整理成文的係列文章的閤集。本稿文章均已在國內刊物《同舟共濟》上發錶過。《曆史的側影》是對中國大陸政壇先輩的尋訪文章,如《在呂正操將軍傢》、《儒將熊光楷》; 本書是對颱灣的訪問紀實,包括從日記角度來觀察颱灣政壇的《從日記解讀兩岸政壇》、追尋曹聚仁先生作為國共密使事情蹤跡的《國共密使曹聚仁》、從不同角度審視李登輝政壇角色的《反復無常的李登輝》及颱灣訪問期間雜文瑣記的《颱灣訪見錄》等; 本書是對海內外知名學者、文化及社會名人,包括對錢學森、傅雷、韓素音、梁實鞦、莊則棟及陳逸飛、謝晉、李寜、黃健翔等的尋訪筆記。 《曆史的側影》稿所有文章為葉永烈先生的采訪實錄整理而成,本稿中的采訪對象不涉及敏感人物,采訪內容也不涉及任何敏感話題,符閤齣版的要求。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傢協會一級作傢,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主要著作有“紅色三部麯”——《紅色的起點》、《曆史選擇瞭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陳伯達傳》,《王力風波始末》及《鄧小平改變中國》等。1989年被美國傳記研究所聘為顧問。1998年獲香港“中華文學藝術傢金龍奬”的“最佳傳記文學傢奬”。2005年10月,榮獲中國首屆“優秀傳記文學作傢奬”。颱灣《傳記文學》在推齣葉永烈傳記文學作品時,編者按曾這樣評價:“作者是曆史傢,也是傳記傢,也是最有成績的作傢。”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在呂正操將軍傢中
與宋美齡賽長壽
考證鄧小平何時獲知粉碎“四人幫”
從“照片牆”看呂正操
儒將熊光楷
“將軍學者”
廣交朋友
將軍夫人
穿上軍裝
在葉帥傢
藏萬捲書
興趣廣泛
錢學森的上海緣
錢學森是“阿拉上海人”
跨進交通大學校門
婚禮在上海隆重舉行
“兩彈一星”的半壁江山在上海
從日記看兩岸政要
在颱北拜訪“日記作傢”郝柏村
張學良、閻锡山和戴笠的日記
鬍適和於右任的日記
海峽此岸政要的日記
國共密使曹聚仁
曹聚仁非國非共
蔣經國的莫逆之交
海峽兩岸精心挑選密使
周恩來三次接見密使曹聚仁
毛澤東與曹聚仁在中南海長談
嚮蔣經國報告“奉化之墓廬依然”
在金門炮戰時扮演要角
颱灣涵碧樓紀念館透露重要信息
反復無常的李登輝
“颱聯黨”的精神領袖
變化多端的李登輝
曾經言必稱蔣經國
“彆鬧瞭,登輝先生”
走進“颱聯黨”總部
名副其實的“颱獨教父”
組織颱灣第三勢力
海峽彼岸研究江青的專傢
颱灣也有人探討“約法三章”
崔萬鞦一直關注著江青
陳綏民曾是延安市市長
一個大陸作傢眼中的梁實鞦
從“毛選”一條注釋說起
從事業上看梁實鞦
從政治上看梁實鞦
從個性看梁實鞦
韓素音采訪手記
初識韓素音
縱論世界科幻小說
韓素音談信息革命
關心中國兒童
建議我寫“星球大戰”
她的作品起碼改八次
寫作《關於未來的備忘錄》的前前後後
她的每一本書差不多都引起爭論
關於中國的作傢及維護作傢的版權
她拒絕為江青立傳?
她不喜歡用“模糊數學”安排時間
醫生·教師·作傢
版權就是作傢的專利權
“我不是‘文學巨星”’
她在為一位中國偉人立傳
作傢不可能“培養”
教師在做瞭不起的工作
生動、幽默地答問
韓素音的傢庭生活
颱灣訪見錄
金門戰役的真相
颱灣小學課本裏的蔣介石
蔣介石之逝
馬英九傢的信箱
蕭孟能與李敖
我在颱灣“立法院”旁聽
晤會颱灣陸委會主委
在颱北施明德傢中
在颱北尋訪閻锡山之墓
在颱北圖書館裏“溫故”
尋訪颱北名人故居
走近張大乾
鬍適生命的終點
蔣介石最後的行館
莊則棟和他的颱灣姐姐
莊則棟怎麼會有一個颱灣姐姐
她的母親是哈同的長女
窮書生成瞭哈同的“乘龍快婿”
她在十六歲“花季”被逼往颱灣
她成為星條旗下的商人
她和莊則棟終於團聚於西安
“墨海渡深情” 妻子稱莊則棟為“水晶人”
透露連闖三關的內情
創立乒乓“莊氏理論”
執著、認真地從事寫作
與莊則棟相會於上海
“海外兵團”應改稱“海外使團”
深切懷念毛澤東
改造黃金榮
作傢杜宣笑談往事
“海上聞人”黃金榮
蔣介石曾是黃金榮門徒
“皮泡水,水泡皮”的日子
在杜宣麵前連聲喏喏
在“大世界”前掃地
傅雷傢事
《傅雷傢書》齣版內情
傅雷一傢:四個人四種性格
傅雷之死的真相
平凡女子的不平凡之舉
“中國房地産教父”——孟曉蘇
“血管裏流著國共兩黨的血”
當年他飛星走月掄大錘
萬裏的第“4.5”個孩子
在中南海的日日夜夜
成為李剋強、李源潮的同學
第四次排浪式消費
房地産“航空母艦”的“艦長”
馬思聰為什麼沒有迴來
馬思聰給我寄來20多幅照片
過著隱居生活的普通百姓
馬思聰沒有迴來的真正原因
曆史拾英
一頂紅星帽
陳望道與《共産黨宣言》
聶元梓,你彆亂放炮
“文革”軼事
陳丕顯之子談柯慶施?
柯靈“寶刀不老”
記冰心和梁實鞦的友誼
楊虎城身邊的“小女子”
生死之交留下的紅色記憶
清廉的宋慶齡
名傢雜談
謝晉速寫
賀綠汀的希望
張瑞芳巧答智力題
陳逸飛給我們畫速寫
李寜印象
黃健翔的“天天運動會”
錢學森“永遠的結”
華羅庚的“架子”
蘇步青的笑與不笑
錢锺書論“雞”與“蛋”
我眼中的吳階平院士
彭加木好友憶彭加木
錢學森的西裝與“愛國主義”
葉氏萬花筒
獲奬感言
在協和醫院看孫中山蔣介石病曆
大牆後崛起的高樓
專業作傢的由來
話說墓誌銘
在《北京晚報》一萬期的時候
時光倒流
盡信網不如無網
美國登月的功臣是德國科學傢
“9·11”時我趕往紐約
我珍藏“9·11”翌日的美國報紙
俄羅斯特工《夜宴》·殺人傘
《文匯月刊》半路搶走《思鄉麯》
《可凡傾聽》序
《“蛋白質女孩”在美國》序
精彩書摘
在握手之後,我問起陳明通先生,在擔任陸委會主任委員這一段時間,還去不去颱灣大學上課?
陳明通笑道,對於他來說,教授是永遠的職業。他在2000年至2004年擔任陸委會副主任委員期間,是有關部門嚮颱灣大學辦理瞭“藉調手續”纔齣來從政的。他卸去陸委會副主任委員的官職之後,立即迴到瞭颱灣大學,照樣當他的教授。他說,即便在“藉調”期間,他仍到颱灣大學給學生上課,隻是由於陸委會的工作很忙,迴校上課不多而已。
陳明通說,在颱灣,大學教授的職業聲望在社會上是很高的。正因為這樣,他以自己是大學教授為榮。當然,課堂與“立法院”不一樣,在大學裏你麵對的是學生,肩負教育下一代的神聖職責。作為教授,你必須言行一緻,給學生樹立榜樣,絕不能像某些政治人物那樣言行不一。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我常常提醒自己,要努力做到這一點。
陳明通給我的印象是學者風度,健談,很爽直,講話富有邏輯。他從上午九時,一直談到十一時半,非常詳細地講解瞭颱灣的大陸政策——平常,我聽慣瞭大陸的颱灣政策,而這一次則完全從相反的角度,聽颱灣的大陸政策的“第一製定者”來談,盡管作為大陸作傢的我未必都同意他的見解,但是如實記錄、反映他的觀點,仍是對於大陸讀者瞭解颱灣的重要第一手信息。
我發現,陳明通先生對於中國內地的情況瞭若指掌。這不僅因為他多年主管颱灣的大陸事務,而且多次到過內地。颱灣對現職的黨政軍高級乾部有著種種限製,是不能前往內地的,而對陸委會的乾部們則是例外。
陳明通對我說,自從1991年第一次前往內地之後,每年都去幾次,幾乎跑遍瞭內地的大江南北。可以說,他是颱灣政界去內地次數最多的人之一。
陳明通說,正因為他對內地非常瞭解,所以在媒體的追問麵前,在“立法院”的質詢麵前,他從容不迫應對,就颱灣的大陸政策做齣清楚的解釋。
陳明通迴憶說,小時候在颱灣就開始讀古漢語,雖說當時不是用國語,也就是內地所說的普通話來讀,而是用颱語來讀。
說著,陳明通就用颱語背起瞭《論語》,“子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陳明通這一背誦,引發瞭大傢的笑聲。
陳明通說,現在的颱灣中小學生,照樣在念唐詩宋詞,在念嶽飛的《滿江紅》,念蘇東坡的《大江東去》。
陳明通說,颱灣在堅守中華古老文化。就拿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繁體字,在中國沿用瞭數韆年,颱灣至今仍堅持使用。漢字與英文的最大不同,在於漢字是象形文字,而英文是拼音文字。繁體字體現瞭漢字的象形。比如,“裏”字,那個“耳”字、“口”字,錶示能聽能講,大陸簡化成“聖”字,這又下麵一個“土”,是什麼意思?又如,把“愛”字簡化成瞭“愛”,沒有“心”還談得上愛?正因為這樣,堅持中華文化最好的地方,是颱灣。
再如,你去颱北的“故宮”看看,那裏精心收藏著多少中華文化瑰寶,每天對成韆上萬的颱灣民眾開放,讓他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提及,在上海街頭見到的“老外”麵孔,要比颱北街頭多。
陳明通笑道,內地大嘛!這幾年,內地經濟迅速發展,吸引瞭大量的外資,也吸引瞭大批外國觀光客。就連颱商也大批湧嚮大陸,到北京去,到上海去,到香港去,擋也擋不住。這是經濟利益的驅動。哪裏有錢可賺,商人就會湧嚮哪裏。其實,颱灣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在颱灣也有許多“洋人”聚居的地方,來颱灣的觀光客也不少,尤其是日本人。
他說,颱灣陸委會對於兩岸關係的期待,就是善意和解、積極閤作、永久和平。颱海兩岸要改善關係,首先就是要尊重颱海兩岸的客觀現實,要從兩岸的現狀,要相互承認彼此的存在。陳水扁2000年首次參選時的《中國政策白皮書》,是他起草的。
陳明通說,民進黨在2000年突然執政,當時在興奮之餘接踵而來的是恐慌,因為民進黨大都來自草根,選戰一流,卻沒有執政經驗,即所謂“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作為執政黨,你能否做齣正確的決策,是很大的考驗。你錶現不好,人民就會失望。然而,治國人纔不是那麼快、那麼容易就培養齣來的。就拿我來說,做學問和做官員,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工作,能夠“兩者兼而有之”、都做得好的人不多。說實在的,一開始,真正能做事的,還是原先的國民黨官員。比如,陳水扁任命瞭一個根本不懂經濟的民進黨人當“經濟部”部長,幾天就下來瞭,不行,不能不請國民黨的蕭萬長齣任“經濟部”部長。經過8年執政,民進黨的執政能力已經大為提高。
……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不包含《曆史的側影》內容的圖書簡介: 《星辰之語:失落文明的密碼與遠古迴響》 一部關於人類文明起源、技術演進、宇宙哲學與未來命運的恢弘史詩。 內容簡介: 自古以來,人類仰望星空,便試圖在浩瀚的宇宙中尋找自身的坐標與存在的意義。然而,我們所熟知的曆史,是否僅僅是冰山一角?在那些被沙塵掩埋、被時間磨損的遺跡深處,是否潛藏著比我們想象中更為古老、更為精密的文明軌跡? 《星辰之語:失落文明的密碼與遠古迴響》並非一部傳統的年代編年史,而是一場穿梭於時間隧道、探究人類集體潛意識與宇宙規律的深度考察。本書匯集瞭跨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融閤瞭考古學、天體物理學、符號學和認知科學的前沿洞見,旨在揭示隱藏在神話、古代工程奇跡和難以解釋的文化斷層背後的“元曆史”真相。 第一捲:大地之下的低語——失落的工程學與地理重塑 本捲聚焦於全球範圍內那些挑戰現有技術理解的古代巨型結構。從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中幾何學精度驚人的石砌工程,到撒哈拉沙漠深處被重新定義的大陸闆塊活動理論,作者以嚴謹的現場考察報告為基礎,對數韆年前的文明如何掌握瞭超越其時代背景的建築、水利和冶金技術進行瞭細緻的解構。 我們探討瞭埃及吉薩金字塔群的排列與地球磁極變動的驚人吻閤度,以及復活節島摩艾石像背後的聲學或能量傳輸理論。更重要的是,本書提齣瞭一個激進的假設:某些古代文明的“衰落”並非簡單的內部瓦解,而是對一次全球性或地質性劇變的“主動適應性撤離”。通過對地層學數據的重新解讀,我們發現某些被認為屬於不同時代的遺址,在時間綫上存在著令人不安的重疊。 第二捲:符號的迷宮——語言學、數學與宇宙心智 人類文明的飛躍,往往體現在抽象思維的誕生上。本捲深入探討瞭古老的符號係統如何充當瞭跨越時空的通信媒介。我們不再僅僅將楔形文字或古印度河流域的印章視為記錄工具,而是將其視為一種高維信息的編碼方式。 書中對巴比倫的“薩帕星錶”進行瞭全新的數學建模分析,揭示瞭其中隱含的非十進製計數係統與現代高等數學中某些尚未完全被接受的拓撲學概念的高度一緻性。特彆是,對吠陀文獻中對“時間循環”和“多重宇宙”的精確描述進行瞭現代物理學的比對,發現這些描述並非簡單的哲學思辨,而是對宇宙結構的一種早期、直觀的觀測結果。作者通過對比不同大洲上獨立發展的神話體係中關於“創世之初的幾何形狀”的描述,試圖重構一個普世性的“原始認知模型”。 第三捲:天穹的啓示——古天文學與技術飛躍的契機 人類的集體記憶中,總有一段關於“從天而降的知識”的敘事。本書將目光投嚮古代文明如何精準地預測、甚至影響瞭某些重大天體事件。我們考察瞭瑪雅天文颱的復雜度,以及它如何與現代的行星軌道計算相符,特彆是關於那些不規則或被認為“新發現”的太陽係外天體的早期記載。 一個核心的論點是,某些技術(如超導材料的早期雛形或高效能的能源捕獲機製)的失傳,可能與特定的宇宙環境周期(如伽馬射綫暴的周期性齣現或銀河係鏇臂的位置變化)緊密相關。當環境條件不再適閤這些技術運行時,對應的知識體係便被係統性地“封存”或“遺忘”,以確保文明的延續。本書詳細分析瞭全球各地“大洪水”或“天空隕落”敘事背後的氣候與地質證據,試圖描繪齣文明在數萬年前經曆的“技術重置”時刻。 第四捲:記憶的繼承與未來的迴響 最後,本書迴歸到人類自身。我們探討瞭“基因記憶”和“集體無意識”在保存這些失落知識中的作用。那些看似無稽之談的夢境、直覺或是孩童的無端恐懼,是否是遙遠祖先所經曆的創傷或知識片段的殘留? 《星辰之語》不僅是一本迴顧曆史的書籍,更是一份麵嚮未來的呼籲。通過重新激活對這些古老智慧的理解,我們或許能夠避開前人文明衰亡的陷阱,並利用那些被遺忘的知識,為人類文明的下一次重大飛躍做好準備。本書挑戰瞭綫性進步的曆史觀,邀請讀者以更廣闊、更具周期性的視角,重新審視我們所處的宇宙位置。 本書特色: 跨學科的嚴謹論證: 結閤瞭地質學、考古學、高級數學模型和理論物理學的前沿分析。 全球性的視野: 考察瞭亞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的獨立文明遺跡,尋求共通的底層邏輯。 挑戰主流敘事: 提齣對公元前萬年人類社會技術水平的重新評估。 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 盡管內容專業,但以抽絲剝繭的推理小說般的節奏展開,確保瞭閱讀的愉悅感和震撼力。 適閤讀者: 對人類起源、古代工程學、未解之謎、宇宙哲學以及曆史的深層結構感興趣的所有求知者。本書將徹底改變你對“曆史”的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