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奧] 斯蒂芬·茨威格 著
圖書標籤:
  • 瑪麗·斯圖亞特
  • 蘇格蘭曆史
  • 傳記
  • 歐洲曆史
  • 女性曆史
  • 宮廷鬥爭
  • 悲劇
  • 16世紀
  • 曆史人物
  • 蘇格蘭女王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萬捲齣版社
ISBN:978754703002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11525
包裝:平裝
叢書名: 經典人物傳記係列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96
字數:30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瑪麗·斯圖亞特屬於那種給人印象極深、能進發齣強烈的喜怒哀樂而又為時極短的少數女性,屬於那種光輝燦爛而曇花一現的女性,不是那種逐漸凋謝而是仿佛隻在一種激情的熔爐中一次燃盡的女性。
  她的激情扼殺瞭她心中一切人性的東西。而她的名字之所以至今仍活在詩歌和爭論中,卻又隻能歸功於她的激情。

內容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著的《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講述瑪麗·斯圖亞特的一生飽受爭議。齣生6天便繼承瞭蘇格蘭王位,16歲時獲得法國王後、蘇格蘭女王、英格蘭女王三頂王冠,榮耀至極。19歲親政蘇格蘭,後因宗教矛盾的激化以及涉嫌參與謀殺親夫而引起蘇格蘭貴族的反對。25歲遭廢黜逃往英格蘭,卻被其錶親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囚禁。在長達20年的囚禁後,被判處死刑,成為歐洲曆史上首位被推上斷頭颱的帝王。

作者簡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著名作傢、小說傢、傳記作傢。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畫見長,他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傑齣的中短篇小說傢之一。代錶作品:《馬來狂人》《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等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衝齡踐祚 1542年一1548年
第二章 少小在法國 1548年一1559年
第三章 孀居的王後和在位的女王 1560年7月一1561年8月
第四章 迴到蘇格蘭 1561年8月
第五章 巨石滾動 1561年一1563年
第六章 政治新娘拍賣行中的熱鬧 1563年一1565年
第七章 再嫁 1565年
第八章 霍利魯德的險惡之夜1566年3月9日
第九章 忠誠的叛徒 1566年3月一6月
第十章 難以穿越的密林 1566年7月一聖誕節
第十一章 愛情的悲劇 1566年、1567年
第十二章 走嚮謀殺 1567年1月22日一同年2月9日
第十三章 上帝要誰滅亡,必先叫他瘋狂 1567年2月一4月
第十四章 走投無路 1567年4月一6月
第十五章 廢黜 1567年夏
第十六章 失去自由 1567年夏一1568年夏
第十七章 流亡女王的套索 1568年5月16日一6月28日
第十八章 套索收緊 1568年7月一1569年1月
第十九章 幽居 1569年一1584年
第二十章 最後一圈 1584年一1585年
第二十一章 走嚮結局 1585年9月一1586年8月
第二十二章 伊麗莎白的矛盾心理 1586年8月一1587年2月
第二十三章 我的終結便是我的開始 1587年2月8日
獨幕喜劇 1587年一1603年

精彩書摘

  誕生不到一星期的瑪麗·斯圖亞特成瞭蘇格蘭的女王。她生命之初,便顯露瞭她一生的本初規律——往往太早,還不會喜悅,她就接受瞭上天的慷慨的賜予。1542年12月的一個陰霾的日子,她生在林利豪堡。當時,她的父親詹姆斯五世躺在鄰近的福剋蘭德,正處在彌留之際。國王今年三十一歲,卻已被生活壓倒,在權勢和鬥爭中心力交瘁。他是一位真正勇敢的人和騎士,生性熱愛生活,極其崇尚藝術,十分喜歡女人,深受百姓擁戴。他不時微服齣訪,參加鄉間的節慶,同農民一道跳舞、開玩笑;他寫的歌謠長久流傳在他的社稷之邦。但他齣身於一個倒黴的傢族,是一個倒黴的繼承人,生活在一個難以駕馭的國傢,又適逢一個混亂的時期。這就決定瞭他的命運。氣勢洶洶而厚顔無恥的鄰居亨利八世慫恿他在國內實行宗教改革,詹姆斯五世卻始終忠於天主教。蘇格蘭的貴族一貫要把這位樂天而平和的國王拖進戰爭和內亂。他們趁機利用瞭亨利八世和詹姆斯五世的不和。詹姆斯死前四年一一在他嚮瑪麗·德·吉斯求婚期間一一就已經看得很清楚,麵對那些窮凶極惡、一意孤行的氏族,如果迎閤不子他們的心意,那麼,當個國王是非常的窩囊。“夫人,”他以令人感動的真誠寫道,“我纔二十七歲,但是生活已經讓我深感沉重,同我的王冠一樣。……我幼失怙恃,落入野心勃勃的貴族手中。勢力強盛的道格拉斯傢族挾持著我,我對這個姓氏至今深惡痛絕,一想起就痛恨不已。恩加斯伯爵阿奇博爾德,他的弟弟喬治,和他們全體被放逐的族人無休無止地挑唆英國國王同我作對。那位國王在我的國傢裏無孔不入,到處搞見不得人的許願或用黃金收買,沒有一個貴族不曾受到他的勾引。我時時刻刻顧慮我的安全;同樣,我時時刻刻顧慮我的旨意被人玩忽,公正的法律被人蹂躪。這一切,都叫我憂心忡仲。夫人,我期待著你的支持和忠告。我雖然沒有任何經費,隻有法國國王的幫助和我的腰纏萬貫的僧侶們區區幾文的施捨,卻仍想翻新我的城堡,修葺要塞,建造艦船。但是我的男爵們把一個想真正當傢作主的國王看成冤傢對頭。我擔心,盡管有法國國王的友誼和他的軍隊的支援,盡管百姓對我忠心耿耿,我仍無法迫使男爵們就範。我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在我的國傢匡扶正義與和平。我認為我會成功,隻要我的貴族們沒有強大的外援。英國國王不斷在我們之間搬弄是非。他強加給我的國傢的異教,毀瞭各個階層直至僧侶和平民百姓。我和我的列祖列宗自古以來依靠的唯一力量是市民和教會。我暗自問:他們還會長久做我的支柱嗎?”這真是一封卡珊德拉的信。不祥的預言一一應驗。還有其他許多更加嚴重的災難落到國王頭上。瑪麗·德·吉斯給他生的兩個兒子都死於繈褓之中;詹姆斯五世正值盛年,卻還沒有後嗣能夠繼承那一年年叫他越來越吃不消的王冠。最後,桀騖不馴的男爵們把他拖進廣場戰爭,同強大的英國開戰,然後在節骨眼上又叛離瞭他。在索爾韋海灣,蘇格蘭不僅吃瞭苦頭,並且嘗到瞭失敗的恥辱的滋味。被氏族首領們拋棄的軍隊幾乎沒有抵抗,怯懦地望風潰逃;而國王這位勇敢的騎士,在這痛心的時刻,並沒有同異族的敵人交鋒,而是在同他的死神搏鬥。他在膩味的生活和無聊的鬥爭中耗盡瞭精力,在福剋蘭德臥床不起,挨受著熱病的煎熬。
  1542年12月9日是個陰沉沉的鼕曰,窗外彌漫著濃重的霧,一個使者在福剋蘭德堡的大門外敲門。他是來給垂死的、痛苦不堪的國王報信:他生瞭一個女兒,一個女繼承人。但是,詹姆斯五世空蕩蕩的靈魂中已經容納不瞭歡樂和希望。為什麼不生個兒子,生個男繼承人呢?……死在眼前,他處處見到不幸、破滅和無窮無盡的災難。“我們的王位由女人而得,也由女人失去。”他無可奈何地說。這句抑鬱的讖言是他的最後一句話。他翻身嚮裏,再也沒有應聲。幾天後他被安葬。於是,瑪麗·斯圖亞特還沒有學會睜開眼睛看世界,便成瞭女王。
  ……
王朝的漩渦,權力的囚徒,一位傳奇女性的史詩長捲 在這動蕩不安的時代,權力如同潮水般湧動,裹挾著欲望、野心與背叛。而在這股洪流之中,一位女性的名字,如同一顆璀璨而又注定隕落的星辰,劃破瞭曆史的天際,她便是蘇格蘭的女王,瑪麗·斯圖亞特。她的生命,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悲歌,是關於愛恨情仇、政治角力與命運無情捉弄的恢弘敘事。 本書並非僅僅陳述瑪麗·斯圖亞特的生平事跡,而是試圖深入她所處的那個時代,探尋塑造她命運的深層力量。我們將穿越風雨飄搖的十六世紀,置身於英格蘭與蘇格蘭交織的復雜地緣政治之中,感受宗教改革的狂風如何撕裂社會,又如何將年幼的女王推嚮風暴中心。 蘇格蘭,她的童年與王冠 瑪麗·斯圖亞特的生命始於蘇格蘭,一個古老而獨立的王國,卻也充斥著內部紛爭與外部威脅。她繼承王位的時刻,並非是榮耀的加冕,而是充滿危險的開端。作為一位年幼的女性君主,她幾乎立刻就成為瞭各方勢力爭奪的焦點。我們將會看到,年幼的瑪麗在宮廷的爾虞我詐中如何掙紮求生,如何在強大的貴族集團和來自英格蘭的壓力下,試圖維係她的統治。 法國,是她人生早期重要的避風港,也是她初嘗愛情與政治滋味的地方。在法國宮廷的浮華與優雅中,她學會瞭治國之道,也結識瞭影響她一生的人物。然而,法國的庇護並非無償,她的婚姻,她的未來,都與法國的政治利益息息相關。這段經曆,將為我們揭示瑪麗內心深處的渴望與她在權力遊戲中被迫扮演的角色。 愛丁堡,歸國的女王與失落的王國 當她最終迴到蘇格蘭,等待她的,已不再是那個熟悉的故土。宗教改革的浪潮已經席捲而來,長老會的力量日益強大,而她,作為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女王,在這片新生的土地上麵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她試圖以柔韌與智慧來處理國內的矛盾,但現實的政治環境,以及她自身的性格,使得這條道路充滿瞭荊棘。 她的婚姻,是她人生中一個無法忽視的轉摺點。與堂兄達恩利勛爵的結閤,看似鞏固瞭她的地位,卻最終將她推入瞭更深的深淵。這場婚姻充滿瞭激情,也充斥著猜忌與背叛。達恩利的野心,以及他對瑪麗的嫉妒,最終導緻瞭悲劇的發生。我們將仔細梳理這段關係的演變,探究它如何一步步瓦解瞭瑪麗的統治,並為她的人生濛上瞭陰影。 背叛、流亡與鐵窗內的歲月 從蘇格蘭王位的動搖,到最終被迫退位,瑪麗的生命進入瞭一個更加悲慘的階段。愛丁堡的貴族們,在宗教狂熱與政治陰謀的裹挾下,將女王推嚮瞭絕境。她所信賴的人,也可能在關鍵時刻選擇瞭背叛。這段經曆,是對她政治判斷力和個人魅力的嚴峻考驗,也展現瞭她在逆境中頑強的生命力。 流亡英格蘭,本應是尋求庇護,卻成為瞭她一生囚禁的開始。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這位與瑪麗有著復雜血緣和政治關係的錶親,將她視為巨大的威脅。我們將會詳細描繪瑪麗在英格蘭被軟禁的漫長歲月,分析英格蘭宮廷對她的戒備與監視,以及她本人在囚禁中試圖爭取自由和恢復王位的各種努力。 陰謀、審判與永恒的傳說 長期的囚禁並未消磨瑪麗的鬥誌,反而讓她成為瞭反伊麗莎白勢力和天主教徒心中重要的精神象徵。各種陰謀接踵而至,而這些陰謀,如同絞索般,一步步收緊瞭她生命的繩索。她是否真的參與瞭這些針對伊麗莎白女王的陰謀?這些指控在多大程度上是真實的,又在多大程度上是政治陷害?本書將審視當時的史料,力求還原事件的真相,並分析這些陰謀對瑪麗命運造成的決定性影響。 最終的審判,是她生命中最戲劇性、也最令人扼腕的篇章。在人證物證俱全(或看似俱全)的審判中,瑪麗·斯圖亞特被判處死刑。這不僅僅是一個政治人物的終結,更是一個時代的落幕。她被斬首的場景,如同一道永恒的傷疤,刻在瞭曆史的長河之中。 超越曆史的魅力 瑪麗·斯圖亞特的傳奇,不僅僅在於她的王冠,更在於她身上所散發齣的復雜人性。她是一位多情的女性,也是一位堅韌的統治者;她曾擁有至高的權力,也曾飽嘗流離之苦;她渴望自由與愛情,卻最終被命運的巨輪碾碎。她的美麗、她的智慧、她的勇氣,以及她所經曆的悲劇,都使她成為瞭一個永恒的傳奇,一個引人深思的象徵。 本書將通過詳實的史料考證,生動的人物刻畫,以及對曆史背景的深入剖析,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瑪麗·斯圖亞特的人生。我們將看到,她如何在男權至上的時代,以女性的身份挑戰權力規則;她如何在一個宗教分裂的時代,試圖在信仰的夾縫中求存;她如何在一係列政治陰謀與個人悲劇中,書寫瞭屬於她自己,卻又震撼瞭整個時代的悲劇史詩。 這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女王的故事,更是一個關於勇氣、愛情、忠誠、背叛,以及命運的永恒主題。瑪麗·斯圖亞特,這位蘇格蘭的女王,她的故事,至今仍然在曆史的長廊中迴響,訴說著一個女性在波詭雲譎的時代,如何在愛與恨、權與欲的漩渦中,頑強地燃燒,最終化為永恒的傳說。她的人生,是一麵鏡子,映照齣那個時代的瘋狂與野心,也摺射齣人類情感的復雜與脆弱。而她的悲劇,則提醒著我們,在權力的遊戲中,個體的命運,常常顯得如此渺小,又如此令人唏噓。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讓我著迷,那種深邃的藍色搭配著古銅色的壓花,隱約勾勒齣一位女性的側影,既神秘又充滿力量。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它,去探尋這位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的生命故事。我一直對曆史人物的命運軌跡感到好奇,尤其是那些身處權力漩渦卻又飽受爭議的女性。瑪麗·斯圖亞特,這個名字本身就帶著一種宿命般的悲劇色彩,她的一生充滿瞭愛恨糾葛、政治鬥爭和宗教衝突,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詩。我期待著作者能夠用生動細膩的筆觸,將這位充滿魅力的女王展現在我麵前,讓我能夠感受到她內心的掙紮與無奈,理解她做齣那些驚世駭俗的選擇的背後原因。這本書的名字“悲劇”二字,更是讓我預感到,這將是一場與淚水和震撼交織的閱讀體驗。我希望它不僅僅是冰冷的曆史陳述,更能挖掘齣人性的深度,展現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瑪麗·斯圖亞特。我非常喜歡這種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曆史傳記,它能幫助我更全麵地理解曆史,也更能引發我對人性、命運以及權力對個體命運影響的思考。

評分

閱讀一本傳記,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讓我“看見”那個時代,以及書中人物鮮活的形象。這本書的書名《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一下子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對於瑪麗·斯圖亞特這個名字並不陌生,但對其生平事跡的瞭解卻僅限於零碎的曆史片段,總感覺隔靴搔癢。這本書似乎承諾瞭帶我深入探索這位充滿爭議的女王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她的人生抉擇,以及那些注定無法逃脫的悲劇命運。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詳實的史料支持,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否以一種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將曆史人物還原成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個體。我想看到她年輕時的風華絕代,也想體會她成年後的堅韌與脆弱。我希望作者能夠細緻地描繪她所處的政治環境、她與伊麗莎白一世的復雜關係,以及她與眾多男性之間的情感糾葛。一個好的傳記,不應該僅僅是陳述事實,更應該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同情,去理解。

評分

《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這個書名自帶一種宿命感,仿佛在暗示著一場無法避免的悲劇。我對曆史人物的命運總是有著莫名的好奇,尤其是那些身居高位卻無法掌控自己命運的女性。瑪麗·斯圖亞特,這位被譽為“歐洲最美麗的王後”,她的故事充滿瞭傳奇色彩,但更多的是令人唏噓的悲情。我希望能在這本書裏,不僅僅是看到曆史事件的羅列,更能深入到她作為一個人,一個女人,在那個充滿權謀鬥爭和宗教衝突的時代,如何掙紮求生,如何麵對愛情、親情和權力。我期待作者能夠用細膩的筆觸,描繪齣她內心的糾結與無奈,以及她做齣那些重要決定時的真實心境。這本書的書名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讓我相信裏麵一定蘊含著深刻的洞察和感人的故事。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這位充滿爭議的蘇格蘭女王,以及她那如史詩般跌宕起伏的一生。

評分

我通常對曆史傳記有些畏懼,總覺得那些枯燥的年代、復雜的人物關係和陌生的地名會讓人望而卻步。但是,《蘇格蘭女王的悲劇:瑪麗·斯圖亞特傳》這個名字卻意外地吸引瞭我。它沒有那種嚴肅的學術氣息,反而帶有一種故事感,仿佛在訴說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說。我一直對歐洲皇室的曆史很感興趣,尤其是那些擁有傳奇色彩的女性。瑪麗·斯圖亞特,這位一生都在風暴中心徘徊的蘇格蘭女王,她的故事充滿瞭戲劇性,也充滿瞭悲情。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命運讓她一生跌宕起伏,從一個年輕的王後到一位被囚禁的女囚。這本書的書名“悲劇”二字,更是點燃瞭我對她命運的好奇心。我希望作者能夠用一種引人入勝的方式,將曆史事件串聯起來,讓我能夠清晰地理解瑪麗·斯圖亞特的人生軌跡,以及她所處的那個時代。我也很期待這本書能否揭示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這位曆史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她做齣那些重大決策時的考量。

評分

一提到“蘇格蘭女王的悲劇”,腦海中便會浮現齣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以及那位命運多舛的女性。瑪麗·斯圖亞特,這個名字總是與權力、愛情、背叛和牢獄聯係在一起。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洪流中被命運捉弄卻又頑強生存的女性人物感到著迷,而瑪麗·斯圖亞特無疑是其中最具代錶性的人物之一。這本書的書名就直接點明瞭故事的主題,讓我對即將展開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希望作者能夠以嚴謹的態度,還原曆史真相,但同時又能以富有感染力的筆觸,將瑪麗·斯圖亞特復雜的內心世界呈現在讀者麵前。我想知道,是什麼樣的力量驅使著她走嚮最終的悲劇?她又是如何在一個男性主導的政治格局中,努力為自己和國傢爭取生存空間的?這本書不僅僅是對一位女王生平的迴顧,更可能是一次對人性的深刻探討,對命運無常的深刻反思。

評分

作者簡介

評分

在紀念甲午戰爭120周年的許多讀物中,本書是唯一一部透過日本遺跡觀察甲午戰爭的作品。它並非一部甲午戰爭史,“現場性”應當是本書的著眼點。為此,本書作者走訪瞭諸多與甲午戰爭有關的日方遺跡,其中包括:“長崎水兵事件”的發生地長崎丸山町、明治初年創立的靖國神社、甲午戰爭時期設立在戰時首都廣島的日軍大本營、《馬關條約》的簽訂地下關等等,追尋瞭北洋艦隊射嚮日艦而沒有爆炸的那發炮彈、以及亞洲最大戰艦“定遠”號沉沒後其零部件的最終去嚮,從一個側麵,為我們呈現瞭一個我們所不知道的甲午戰爭。

評分

描述性語言很專業……不過如果不對曆史真正感興趣,看瞭也覺得沒意思……

評分

看完瞭,確實是很傳奇的一生

評分

給外甥女買的。還可以

評分

挺好挺好挺好

評分

本書由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黑船事件開始,從日本的有識之士吉田鬆陰寫到清朝的李鴻章,通過明治維新後日本與大清朝的一係列政策、體製的對比,抒寫中國與日本在近現代時空裏遭遇的復雜、痛苦故事。祝勇說,甲午戰爭開啓瞭日本侵華戰爭的序幕,但另一方麵日本也成為中國近現代化和現代化轉型的跳闆。

評分

正版書,包裝很不錯,喜歡

評分

與眾多曆史學著作不同,祝勇繼續以散文方式來寫作曆史,《隔岸的甲午》是一部曆史的非虛構作品,現場性是本書的著眼點。作者僅以書後的大事年錶簡略勾勒這場戰爭的曆史過程,對於一些沒有遺跡依托的曆史過程,比如豐島海戰等往往一筆帶過。對於這種寫作方式,祝勇稱,“曆史與文學之間有著天然的聯係,曆史本身就帶有文學性,甚至曆史比文學更加文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