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邊界

政府的邊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維迎,林毅夫著 著
圖書標籤:
  • 政治學
  • 公共管理
  • 政府
  • 權力
  • 治理
  • 政策
  • 行政
  • 法學
  • 社會科學
  • 政治製度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流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文軒網旗艦店
齣版社: 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ISBN:9787513913829
商品編碼:11518055335
齣版時間:2017-03-01

具體描述

作  者:張維迎,林毅夫 著 定  價:42 齣 版 社:民主與建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年03月01日 頁  數:301 裝  幀:平裝 ISBN:9787513913829 張維迎、林毅夫關於“産業政策”的討論
林毅夫:經濟發展有産業政策纔能成功
張維迎:為什麼産業政策注定會失敗?
張維迎:林毅夫在産業政策問題上的四個錯誤
林毅夫:迴應張維迎指齣的所謂四個錯誤
林毅夫:發展中國傢應如何利用“後發優勢”
張維迎:我為什麼反對林毅夫?
林毅夫:産業政策與國傢發展——新結構經濟學的視角
第二編經濟學傢看“産業政策”
詹姆斯·羅賓:産業政策和發展:政治經濟學視角
·阿吉翁等:産業政策和競爭
吳敬璉:什麼是結構性改革,它為何如此重要?
賈康:産業政策與供給側改革
王小魯:關於“十三五”期間産業政策轉型的思考
趙堅:産業政策之爭中的邏輯問題
韋森:政府在新興産業的投資效率不如企業和市場
李稻葵:林毅夫和張維迎之爭沒抓住經濟問題的根本
梁建章、黃文政:*好的産業政策是以“人”為本
馮興元:競爭政策纔是*好的産業政策
瀋建光:産業政策大討論:從“巨大中華”看産業政策之爭
部分目錄

內容簡介

張維迎與林毅夫兩位經濟學傢圍繞中國産業政策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展開瞭多次辯論,此次辯論主題聚焦在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核心問題:應該如何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因話題之敏感與交鋒之激烈,引起瞭靠前幾乎所有的主流經濟學傢與全民廣泛關注。本書輯錄瞭此次大辯論中兩位經濟學傢的主要觀點與其他重磅經濟學傢的相關文章,讓讀者瞭解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的過去與未來。 張維迎,林毅夫 著 張維迎,現任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金光經濟學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市場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企業傢論壇首席經濟學傢。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常務副院長(1999-2006)和院長(2006-2010)。2000年獲得國傢自然科學傑齣青年基金;2002年,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2008年,選入中國經濟體製改革研究會評選的“改革30年,經濟30人”;2011年,因對雙軌製價格改革的開創性研究榮獲第四屆“中國經濟理論創新奬”;2013年,獲得網易財經“年度很有影響力經濟學傢奬”。
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院教授、名譽院長。1994年創立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現北京大學國傢發展研究等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為《權力的脈絡:現代國傢治理的演進與未來》的圖書簡介,該書聚焦於國傢治理的結構、曆史演變、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轉型方嚮,內容完全不涉及“政府的邊界”這一主題。 --- 《權力的脈絡:現代國傢治理的演進與未來》 一部深入剖析國傢治理復雜性、曆史根源與未來形態的恢弘著作。 在人類社會的長河中,國傢作為最主要的政治組織形式,其治理的有效性與閤法性始終是衡量文明進步的關鍵尺度。本書《權力的脈絡》並非探討政府職能的邊界劃分,而是將目光投嚮國傢權力本身的結構、運行機製、曆史積澱及其在後現代語境下的深刻重塑。我們試圖迴答的核心問題是:一個復雜的現代國傢是如何組織起來的?支撐其運轉的權力網絡是如何編織的?麵對全球化、技術革命和公民期望的飛速變化,這種權力結構正經曆著怎樣的內外部張力? 本書共分為五個主要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對現代國傢治理的全麵透視。 第一部分:治理的基石——權力結構的起源與形態(約300字) 本部分追溯瞭現代國傢治理形態的起源,重點分析瞭西歐民族國傢興起過程中,權力如何從分散的封建體係中集中化、製度化。我們引入瞭“閤法性三角”理論,剖析瞭權力來源(法理權威)、執行能力(官僚體係)和被認可度(社會契約)三要素之間的動態平衡。 詳細考察瞭不同曆史階段國傢權力的核心支柱:從重商主義時期的“君主官僚製”到工業化時期的“威權行政”,再到福利國傢模式下權力嚮社會福利領域的滲透。特彆關注瞭法治的建立過程,不是將其視為外部約束,而是視為權力自我規範、實現效率的內在驅動力。我們摒棄瞭對單一“政府模式”的推崇,轉而分析權力在中央與地方、立法與行政、國傢與社會之間的權力配置模型,為理解後續的治理危機奠定瞭曆史與理論基礎。 第二部分:官僚體係的鍾擺——效率、專業化與異化(約400字) 官僚體係是現代國傢高效運轉的“心髒”,本書用大量篇幅審視瞭這一核心機構的復雜性與內在矛盾。本書深入分析瞭韋伯理性官僚製模型的優點——專業化、層級化和非人格化——是如何在實踐中轉化為治理瓶頸的。 我們考察瞭“組織惰性”的形成機製,即龐大、自洽的行政機構如何抵抗變革,固化流程,甚至脫離其最初設定的政策目標。通過比較分析不同國傢(特彆是大陸法係與英美法係)在文官製度上的差異,揭示瞭政治乾預與專業自主權之間的微妙平衡點。 此外,本部分探討瞭技術進步對官僚體係的顛覆性影響。電子政務、大數據分析等工具的引入,帶來瞭前所未有的信息處理能力,但同時也引發瞭關於“算法治理的倫理與問責”的深刻討論。治理效率的提升,是否必然以犧牲決策透明度和公民參與感為代價?本書通過案例分析,揭示瞭官僚體係在麵對快速變化的社會需求時,必須經曆的“結構性再校準”過程。 第三部分:權力的滲透與張力——國傢與社會關係的再定義(約450字) 現代治理的復雜性在於,權力不再是單嚮度的下達命令,而是一個多方博弈的場域。本部分聚焦於國傢權力如何滲透到社會肌理,以及社會如何反作用於國傢機器。 本書詳細分析瞭福利國傢模式下的權力轉移:國傢從單純的“守夜人”轉變為資源的主要分配者和風險的管理者。這不僅涉及財政資源的重新分配,更涉及對公民生活領域——教育、醫療、養老——的深度介入。這種介入帶來瞭“治理的溫情陷阱”:一方麵是社會公平的提升,另一方麵是國傢對個人自主性的潛在侵蝕。 我們特彆關注瞭非國傢行為體(如大型跨國企業、全球性非政府組織、乃至網絡社群)對傳統國傢主權的侵蝕和補充。在全球化背景下,主權的概念被重新詮釋為“共享治理權”而非“絕對排他權”。本書通過對跨國供應鏈監管、氣候變化應對等議題的分析,闡明瞭現代國傢如何學習與這些強大且非地域性的力量共存、協作與競爭。這種關係的變化,要求國傢權力結構必須具備更高的柔韌性(Resilience)和適應性(Adaptability)。 第四部分:危機時代的治理挑戰——信任、閤法性與韌性(約350字)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聚焦於當代國傢治理體係麵臨的嚴峻考驗。從2008年金融危機到後疫情時代,一係列衝擊暴露瞭既有治理框架的脆弱性。 核心議題圍繞“公共信任的赤字”。當專業知識被政治化,當政策執行被視為偏袒特定利益集團時,民眾對行政機構的信心會迅速瓦解。本書探討瞭信息失真(如虛假信息傳播)如何直接攻擊國傢權力的基礎——事實認定與理性決策能力。 此外,本書對“國傢韌性”進行瞭量化和質化分析。韌性不僅指抵禦外部衝擊(如流行病、自然災害)的能力,更指在危機後快速恢復和學習的能力。這要求治理模式從傳統的“控製型”嚮“學習型”轉變,建立起允許試錯、快速迭代的決策機製。我們探討瞭如何通過結構性改革,增強國傢權力在信息獲取、決策速度和資源調動方麵的敏捷性,以應對越來越不可預測的未來。 --- 《權力的脈絡:現代國傢治理的演進與未來》旨在為政策製定者、社會學者以及所有關注國傢命運的公民,提供一個超越日常政治喧囂的宏大視角。它描繪的不是一套理想化的藍圖,而是對人類曆史上最復雜組織形式的深刻解剖,探討其如何承載文明的希望,又如何被自身的結構性矛盾所製約。理解權力如何運作,是塑造未來治理形態的第一步。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一種深邃的藍色背景,上麵用金色的燙金字體寫著“政府的邊界”。這種配色方案立刻營造齣一種莊重而又充滿思考的氛圍,讓我對即將翻開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喜歡這種視覺上的衝擊力,它暗示著這本書將探討一些宏大且重要的議題。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腦海中已經構想瞭很多關於“政府的邊界”的可能含義。是關於國傢主權的界限?還是關於政府權力與公民自由之間的界限?亦或是政府在社會經濟活動中所扮演角色的邊界?這些疑問在我心中盤鏇,讓我迫不及待地想在書中找到答案。

評分

我一直對曆史中的權力運作模式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塑造瞭現代社會的關鍵性決策和製度。這本書的題目“政府的邊界”立刻觸動瞭我對這一領域的探求欲。我設想,它可能會深入剖析曆史上某個時期,國傢權力是如何擴張或收縮的,以及這些邊界的劃定又如何影響瞭普通民眾的生活。我特彆希望能夠瞭解到,在那些權力交織、博弈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著一些普遍性的規律,或者一些被遺忘卻至關重要的曆史細節。我對那些探討製度演變、思想碰撞的書籍情有獨鍾,因為它們總能幫助我理解我們當下所處的現實,並對未來産生更深刻的思考。

評分

我一直是一個對哲學思辨充滿熱情的人,尤其是那些關於政治哲學和倫理學的討論。“政府的邊界”這個書名,讓我立刻聯想到盧梭、洛剋、霍布斯等先賢們關於社會契約和自然權利的深刻論述。我猜測,這本書或許會從這些經典理論齣發,探討在構建現代國傢的過程中,我們是如何確立並不斷調整政府的權力的。它可能會深入分析,在個人自由與集體利益之間,政府扮演著怎樣的平衡者角色?又或者,它會提齣一些對現有政府邊界的批判性觀點,呼籲更加精細化、更具人文關懷的治理方式。

評分

最近,我一直在關注關於社會治理和公共政策的討論,而“政府的邊界”這個主題,恰好能將我這些零散的思緒串聯起來。我猜想,這本書或許會從一個非常宏觀的視角齣發,審視不同國傢、不同文化背景下,政府所承擔的職能和被賦予的權力範圍。它可能會探討,在信息爆炸、全球化加速的時代,傳統的政府邊界是否還能有效應對新的挑戰?比如,對於跨國公司、網絡數據、甚至是氣候變化這樣的全球性問題,政府的管轄權又該如何界定?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穎的見解,幫助我理清這些復雜的關係,並從中獲得一些啓發性的思考。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社會公平和公民權利的讀者,我對“政府的邊界”這個題目有著特彆的關注。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揭示,在權力分配和資源配置的過程中,政府的邊界是否能夠真正做到普惠和公正。它是否能夠觸及那些被邊緣化的群體,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我尤其關注那些關於政府如何界定其乾預範圍的書籍,因為這直接關係到我們是否能夠在一個自由、平等、有尊嚴的社會中生活。我期待書中能夠齣現一些鮮活的案例,或者一些深刻的洞察,能夠讓我更清晰地認識到,政府的邊界之於我們每個人的意義。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評分

點個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