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乐琴书 著
图书标签:
  • 女才子
  • 文学史
  • 中国古代文学
  • 女性文学
  • 诗歌
  • 传记
  • 历史
  • 文化
  • 红楼梦
  • 古典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ISBN:9787511347435
版次:1
商品编码:11525742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3
字数:2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是一支傲然独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创作队伍,为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一缕妩媚的色彩。从先秦时的**位女诗人庄姜到宋代杰出词人李清照,从“林下之风”的才女谢道韫到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秋瑾,她们用文字述说着人生的情与爱、泪与痛、欢喜与悲辛。
柔情才女乐琴书绝美之作,传奇、绚烂、孤寂、真实的历代奇女子的悲喜人生。

内容简介

女性诗人是一支傲然独立于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创作队伍,为古代文学史增添了一缕妩媚的色彩。本书遴选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58位女诗人,通过其各具风格的诗词作品,诉说人生爱恨、欢喜与悲辛,展现古代社会女性世界里不为人知的爱恨情仇与动人故事。 

作者简介

乐琴书,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新闻记者,酷爱文字、昆曲与民族乐器,喜欢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自信能在浮躁的现代社会里寻觅一缕古典情韵。

目录

目录
庄姜(春秋·卫)《燕燕》 / 001
许穆夫人(春秋·卫)《载驰》 / 004
虞姬(秦末)《和项王歌》 / 008
班婕妤(西汉)《团扇歌》 / 011
班昭(东汉)《东征赋》 / 015
蔡琰(东汉)《悲愤诗》(其一) / 019
甄皇后(三国·魏)《塘上行》 / 024
绿珠(西晋)《懊侬曲》 / 028
左芬(西晋)《离思赋》 / 031
谢道韫(东晋)《泰山咏》 / 034
鲍令晖(南朝·宋)《自君之出矣》 / 037
乐昌公主(南朝·陈)《饯别自解诗》 / 042
武则天(唐)《如意娘》 / 045
上官婉儿(唐)《彩书怨》 / 048
上官婉儿(唐)《游长宁公主流杯池》(其十三) / 051
江采萍(唐)《谢赐珍珠》 / 055
薛涛(唐)《送友人》 / 059
薛涛(唐)《牡丹》 / 062
鱼玄机(唐)《赠邻女》 / 065
黄崇嘏(唐)《辞蜀相妻女诗》 / 068
关盼盼(唐)《燕子楼三首》 / 071
……

精彩书摘

庄姜(春秋·卫)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衣。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是《诗经·卫风》为后代读者呈现出的一幅美人图,在整齐划一的四言诗句中,一位身材修长、皮肤白皙、眉目顾盼生情、巧笑盈盈醉人的春秋美女跃然纸上,尽管隔着几千年的距离,我们依然可以亲见其音容笑貌与绰约风姿。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第一美女。后人描写美女,不管是曹植《洛神赋》里“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甄洛,还是白居易《长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抑或曹雪芹《红楼梦》中“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的林黛玉,都走不出《诗经》第一美人的影子。让人惊叹的是,这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千古美女,同时还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

她叫庄姜,春秋时齐国公主,卫庄公的夫人。据宋代大儒朱熹考证,她在《诗经》中留下的作品,一共有五篇,最著名的莫过于《燕燕》。

然而,自古红颜多薄命。这位出身高贵、才华横溢又如花似玉的美女诗人,却是“平生遭际实堪伤”。作为齐国公主,她应该在富庶强大的家乡度过了一段快乐的少女时光,然而,当她风光无限地嫁给卫庄公后,也便结束了自己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从此将一个敏感多情的女子诗意的忧伤,通通隐藏在婚后寂寞空虚的深闺中。由于没有生孩子,她很快遭到了长期的冷落,而她的夫君脾气暴戾,不仅无法给予她任何的温柔体贴,而且很快另娶妾室,将她抛在了脑后。

于是,她在《柏舟》一诗中吟唱道:“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她在《日月》中感叹自己的不幸命运:“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美丽的女人倘若缺少爱情的滋润,那份美丽似乎也会很快消逝;如同一块温润的美玉,因没有日月精华的滋润,早已黯淡无光。在卫庄公娶了陈国女子厉妫、戴妫后,庄姜抑郁不快的心情可想而知;不过,出身名门的庄姜善良、宽容,不仅没有因为妒忌而在卫国后宫上演一出“宫心计”,反而在陈女戴妫生下孩子后,将孩子视为己出,十分疼爱。

庄公死后,戴妫的儿子桓公继位,但不久便被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州吁所杀,一场宫廷政变在卫国都城上演。作为深宫中女子,她们胆战心惊地目睹了阴谋与厮杀,权力与争斗,并眼睁睁地看着戴妫的儿子桓公在政变中被杀。桓公死后,伤心欲绝的戴妫重回陈国,庄姜远送于野,写下了这首忧伤凄美的《燕燕》。她一边在诗中表达对情同姐妹的戴妫的恋恋不舍,一边伤感自己的命运,诗句缠绵悱恻,委婉动人,被清代诗人王士禛称为“万古送别之祖”。

此诗以春去秋来的燕子起兴,引出情同姐妹的戴妫即将回归娘家之事。对于卫国来说,庄姜与戴妫不过是两只如同燕子般的候鸟,找不到永久属于自己的归宿。在卫国,她们消耗了青春年华,并拥有过属于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可是,这一切都随着一场宫廷政变一去而不返了。戴妫还可以回到故国,庄姜却只能孤独终老于此,对于她来说,未来的卫国宫廷中,她只不过是一个毫无存在价值的“多余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还有谁会在乎自己?还有谁会关心自己?想到这里,怎不令人肝肠寸断,泣涕如雨?

一个千娇百媚的公主在人生的晚年落到这样的境界,只能一次又一次地吟唱“之子于归”、“瞻望弗及”,这反复吟唱的诗句,像极了一个薄命女子的喃喃自语,读来催人泪下。或许也只有女子,才能将这种送别兼自伤之情,写得如此刻骨铭心吧。


前言/序言


尘封的笔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别样光景 这部书卷并非聚焦于那些才情卓绝、却在史册中留下寥寥数语的“红颜才女”。它是一部对中国古代社会中,那些在特定历史节点、特定文化语境下,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书写、记录、甚至仅仅是“存在”于文字边缘的女性文学现象的深度探寻。 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未被主流文人史家过多关注的角落,那些深藏在地方志、家族谱牒、民间歌谣以及宗教典籍中的女性声音。这并非一部才女传记合集,而是一次对“女性写作”的边界拓宽与重新定义。 第一辑:闺阁之外的私语与工笔 古代女性的文化实践,往往被限定在“闺阁”之内,诗词歌赋是其主要载体。然而,本书将探索更广阔的领域。我们将研究那些不以“文学”面目出现的文本: 《女红》的叙事学: 刺绣、织锦不仅是技艺,更是承载情感与家族记忆的“文本”。我们考察那些流传下来的精美织物上的铭文、图样背后的文化密码,分析其如何构建了一种非文字的叙事结构,以及这些“视觉诗歌”如何成为女性参与文化生产的一种方式。 药理与女医的实用文本: 在许多偏远的乡野或特定宗族中,女性在医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收集并分析那些以手抄本形式流传的妇科、儿科的药方和医案记录。这些文本的语言朴实、目的明确,它们揭示了女性作为知识传承者和实践者的另一面,挑战了传统对女性知识的狭隘定义。 寺观中的“皈依”书写: 佛教和道教在历史上为许多无法出嫁或寻求精神自由的女性提供了庇护所。本书将梳理那些在寺庙墙壁、经卷抄本上留下的女性供养题记、忏悔文乃至小品偈语。这些短小的文字,是她们在集体空间中对自我身份、痛苦与解脱的喃喃自语,具有极强的个人情感张力。 第二辑:俗世间的“无名”歌谣与戏曲影子 主流文学偏爱歌颂庙堂之音,但民间生命力旺盛的文学形式,往往更能反映普通女性的喜怒哀乐。 田头地尾的劳动歌谣: 我们考察不同地域的采茶歌、纺纱歌、插秧号子中,女性群体的集体创作与口头传承。这些歌谣往往直白、粗粝,却精准地捕捉了劳作的艰辛、对土地的依恋以及对家庭的期盼,是未经文人修饰的“大众文学”。 评弹与地方戏曲中的“幕后”影响: 虽然戏曲的唱词由男性文人编写,但表演艺术的生命力依赖于女性角色的塑造和演唱者对情感的诠释。本书将探讨,在清末民初的昆曲、滩簧等地方声腔中,女性艺人对文本的再创作(如唱腔的即兴润色、身段的自主发挥),是如何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原有的叙事结构和女性形象的刻画深度。 第三辑:边缘人的书写困境与自我救赎 古代社会对“越界”女性的审查极其严苛。本书关注那些试图突破规范,却最终被压抑或扭曲的文本。 “失节”的忏悔与辩白: 对于那些因社会变故、战乱或个人选择而处于道德边缘的女性(如流亡的歌妓、孀居的尼姑),她们偶尔留下的文字往往充满自我辩驳或强烈的忏悔。我们分析这些文本中隐藏的社会压力、个体对名誉的执念,以及在既有道德框架内进行自我和解的挣扎。 书信与“口信”的间接表达: 在严格的礼教下,男女交往的私人信件极为罕见。本书通过对特定时期(如清代特定商帮或边疆地区)的家书、委托人书信的细致解读,尝试重建女性通过家庭事务、财产安排等“正当”名义,向外界投射的真实情感和诉求。这些“夹带私货”的文本,构成了古代女性文学最隐蔽、也最动人的部分。 结语:未尽的遗产 本书力求呈现的,是一幅更具肌理感、更贴近真实生活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图景。它不再仅仅关注那些“才”的巅峰,而是着眼于“文”的广度与深度——那些在泥土中、在针线间、在钟声里,以各种形式被记录、被流传、却常被历史遗忘的女性生命之音。这些“别样光景”的书写,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中一脉生生不息的地下河流。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看到《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中国历代女才子的红尘绝唱》这个书名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无数个鲜活的女性形象。那些才女,她们的名字或许只在史书的寥寥数笔中一闪而过,她们的作品可能只在残缺的古籍中勉强得以保存,但她们的才情与智慧,绝不亚于同时代的男性文人。《人间锦书》这个名字,既有对她们才情的赞美,也隐含着她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那种希望被理解、被珍视的愿望,仿佛一封封寄托着千言万语的信笺。“雁字无回”则更加深了这种凄婉的色彩,让人联想到那些才女们在感情、事业上可能遭遇的挫折,她们的才华或许并未得到应有的施展,她们的深情或许也未能得到回应。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历史的尘埃,让这些才女们重新“活”过来,让我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她们的生活轨迹、创作背景,以及她们在那个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和她们所展现出的坚韧。她们的“红尘绝唱”,究竟是怎样的悲壮,又是怎样的动人?

评分

《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仅仅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对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好奇心。总觉得,在那些宏大的历史叙事背后,隐藏着无数个女性的悲欢离合,而其中那些才情卓绝的女子,更是如同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留下一抹短暂却耀眼的光芒。“人间锦书”四个字,自带一种烟火气,也诉说着女性细腻的情感世界,她们的喜怒哀乐,她们的爱恨纠葛,仿佛都浓缩在这即将寄出的“锦书”之中。而“雁字无回”,则又将这美好的期盼拉向了现实的骨感,那些无法传达的思念,那些石沉大海的音讯,那些未被看见的才华,都化作了无尽的怅惘。“红尘绝唱”更是点睛之笔,预示着书中将描绘的是一段段荡气回肠、却又带着几分凄美的生命故事。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才女们是如何在男权社会中挣扎生存,她们的才华是如何在压抑中绽放,她们的人生选择又留下了怎样的印记。

评分

这部《人间锦书,雁字无回》的书名,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瞬间在我的脑海中展开。我向来对中国古代女性的命运和她们不为人知的才情深感兴趣,而这个书名恰恰触及了我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人间锦书”四个字,饱含着温柔与深情,它暗示着书中描绘的女性,不仅拥有出众的才华,更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她们将自己的情感、思绪,如同珍贵的信笺般寄托出去,渴望被理解,被珍藏。“雁字无回”则立刻带来一种凄婉的氛围,它象征着那些无法抵达的期盼,那些被遗忘的声音,那些被历史长河冲刷而去的才情。这四个字,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诗意却又带着淡淡忧伤的女性世界,让我对书中即将展现的“红尘绝唱”充满了期待。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深入了解那些曾经闪耀过的女性灵魂,感受她们在历史的风雨中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生命,她们的智慧、她们的坚持,以及她们不被完全看见的悲欢离合,都将是我渴望探索的宝藏。

评分

这部《人间锦书,雁字无回》的名字,在书店琳琅满目的书籍中,宛如一颗遗珠,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我素来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被忽略的女性声音有着莫名的情结,尤其对那些才华出众却又命运多舛的女性,总是怀着一份特别的敬意与好奇。《人间锦书》这四个字,带着一份烟火气,又饱含着细腻的情感,让人联想到那些女子将一生心事付诸笔端,寄托于书信之中,而“雁字无回”则立刻勾勒出一种失落、无奈,甚至是绝望的意境,仿佛那些寄托了深情厚意的“锦书”,最终却如飞雁般杳无音讯,令人心生怜惜。我期待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通往古往今来无数才女心灵深处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她们不为世人所熟知的真实生活,理解她们在历史缝隙中闪耀的才情,以及她们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种种束缚与挑战。这不仅仅是对过往的追溯,更是一次对女性精神力量的探寻,对那些被遗忘的“红尘绝唱”的重新发掘与传唱。

评分

初翻开这本《人间锦书,雁字无回》,便被那浓厚的古典韵味所吸引,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藩篱,置身于一个细腻、婉约、又充满故事的女性世界。书名本身就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期盼,"人间锦书"诉说着女子心中万千情愫的寄托,而"雁字无回"则暗示了那些无法传达、或是石沉大海的音讯,令人不禁对书中描绘的女性命运产生无限遐想。翻阅内页,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是对那些曾被历史长河淹没的女性才情的深深惋惜与致敬。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深入探讨那些才女们如何在男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凭借智慧、才情,乃至隐忍与抗争,书写她们独特的人生篇章。她们的诗词、文赋,她们的情感纠葛、人生选择,她们的才华横溢与命运多舛,都如同这“人间锦书”中的字句,虽历经沧桑,却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这本书似乎不仅仅是关于才女的传记,更是一部关于女性生命力、关于时代变迁中女性地位的深刻写照。我渴望从中看到她们如何用笔墨描绘内心世界,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她们的“红尘绝唱”,又将是怎样一番荡气回肠的演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