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前言
第1章 概论
1.1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1.1.1生物多样性
专栏1.1物种
专栏1.2生物分类系统
1.1.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专栏1.3物种的相对价值
1.2人类文明史
1.2.1采集狩猎文明
1.2.2农耕文明
1.2.3工业文明
1.2.4信息文明
1.3人类面临的危机
1.3.1人口增长
专栏1.4朝韩非军事区的生物多样性
1.3.2资源危机
1.3.3生态足迹
1.3.4地球生命力
1.3.5物种生存危机.
1.3.6生物多样性危机.
1.4保护生物学
1.4.1原始社会的自然保护
1.4.2现代自然保护的启蒙
1.4.3保护生物学的诞生
1.4.4人类的共识:保护生物多样性
专栏1.5《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主要原则
1.5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1.5.1物种多样性
1.5.2农业品种多样性
1.5.3中国保护生物学问题
1.5.4中国保护生物学研究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2章 保护生物学原理与研究方法
2.1学科特征与结构
2.1.1学科特征
2.1.2研究方法论
2.2学科结构
2.2.1物种多样性
专栏2.1物种管理方法
2.2.2遗传多样性
2.2.3生态系统多样性
2.2.4人与自然的关系
2.3学科现状
2.3.1学科知名度
2.3.2谁在从事保护生物学研究?
2.3.3传统学科的渗透
2.3.4国际国内立法的需求
2.4机遇与挑战
2.4.1价值和实用
2.4.2机理探索
2.4.3方法缺陷
2.4.4灰色信息
2.4.5立法挑战
2.4.6全球化和网络化挑战
2.5对策
2.5.1明确价值取向
2.5.2完善理论体系
2.5.3重视尺度问题
2.5.4收集灰色文献
2.5.5开展立法研究
2.5.6应对全球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3章 物种大灭绝
3.1概论
3.1.1大灭绝现象
3.1.2灭绝的原因
3.1.3研究大灭绝的方法
专栏3.1对以物种-面积公式反推物种灭绝速率的质疑
3.1.4灭绝的进化意义
专栏3.2盖娅假说与雏菊世界模型
3.1.5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
3.2更新世物种灭绝
3.2.1美洲
3.2.2大洋洲
3.2.3非洲与欧洲
3.3全新世物种大灭绝
3.3.1马达加斯加群岛.
3.3.2新西兰
3.3.3太平洋诸岛
3.4我们正面临第6次大灭绝吗?
3.4.1从哺乳动物灭绝率外推
3.4.2从哺乳动物濒危率外推
3.4.3现代的物种灭绝
3.4.4全球变化下的灭绝趋势
3.4.5人类的作用
3.5物种易灭绝机制
3.5.1进化濒危种和生态濒危种
3.5.2灭绝的非随机模式
3.5.3物种的生活史特征
3.5.4物种生态特征
3.5.5系统发育年龄
3.5.6特有性
3.5.7外来种
3.5.8物种的利用价值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4章 物种濒危评估体系
4.1物种濒危等级评估方法
4.1.1IUCN物种濒危等级
4.1.2各国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
4.1.3基于生境丧失率的濒危等级评价体系
4.1.4物种抗灭绝能力指数
4.1.5濒危等级评价体系间的比较
4.2中国濒危物种评估进展
4.2.1中国濒危植物物种评估进展
4.2.2中国濒危动物物种评估进展
4.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濒危等级评估
4.3.1评估原理
4.3.2评估过程
4.4展望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网站
参考文献
第5章 中国高等植物及其濒危状况
5.1中国高等植物概况
5.1.1种类与分布
5.1.2全球意义
专栏5.1银杉
专栏5.2野生稻
5.2中国高等植物面临的威胁
5.2.1受威胁现状
5.2.2受威胁原因
专栏5.3紫茎泽兰
5.3《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
5.3.1《中国高等植物红色名录》评估
5.3.2评估结果
5.4红色名录的启示
5.4.1优先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的依据
5.4.2长期监测的基础
5.4.3优先研究植物红色名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6章 物种多样性地理格局
6.1物种多样性地带性格局
6.1.1物种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格局
6.1.2物种分布的海拔格局
6.1.3海洋物种分布格局
6.2物种多样性的假说
6.2.1能量假说(energyhypothesis)
6.2.2气候因子假说(climatefactorhypothesis)
6.2.3环境稳定性假说(environmentalstabilityhypothesis)
6.2.4生境异质性假说(habitatheterogeneityhypothesis)
6.2.5面积假说(areahypothesis)
6.2.6时间假说(timehypothesis)
6.2.7竞争假说(competitionhypothesis)
6.2.8干扰假说(disturbancehypothesis)
6.3中国陆生脊椎动物地理分布格局
6.3.1物种多样性格局
6.3.2空间自相关分析
6.3.3物种多样性格局假说的检验
6.3.4能量假说
6.3.5环境稳定性假说
6.3.6生境异质性假说
专栏6.1种域地理分布格局及相关假说
6.4中国陆生哺乳动物种域地理分布格局
6.4.1纬度种域大小
6.4.2纬度种域地理分布格局
6.4.3数据处理方法对Rapoport法则检验结果的影响
6.4.4中域效应对种域纬度分布的影响
6.4.5环境因子对物种种域分布格局的影响
6.4.6假说的检验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7章 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1全球气候变化
7.1.1全球变暖
7.1.2中国的气候变化
7.1.3海洋温度上升
7.1.4全球气候变化加剧
专栏7.1对全球变暖的质疑
7.2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7.2.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7.2.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7.3全球气候变化的后果
7.3.1降水量和降水分布的变化
7.3.2雪盖减小和冰川消融
7.3.3海平面上升
7.3.4极端气候
7.3.5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3.6全球气候变化的其他后果
7.4全球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7.4.1对物种的影响
7.4.2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7.4.3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7.4.4对生态区系的影响
7.4.5对物种多样性及其格局的影响
7.4.6对物种多样性的其他影响
7.5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反应
7.5.1长期进化适应(geneticevolution)和快速可塑性适应(short-termplasticadaption)
7.5.2物种对气候变化反应的三个维度(axes)
7.6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格局影响的研究
7.6.1研究方法
7.6.2研究进展
7.6.3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专栏7.2裂腹鱼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7.7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
7.7.1全球各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努力
7.7.2减缓气候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应对措施
本章小结
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8章 环境伦理与生态文明
8.1元伦理与伦理规范
8.1.1元伦理
8.1.2伦理规范
8.2生命伦理--伦理学的复活
专栏8.1关于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争执
8.2.1生命伦理学的原理
8.2.2伦理与保护生物学的关系
8.3环境伦理--人类的反思
8.3.1人类中心主义
8.3.2生态伦理
8.4生态文明
8.4.1生态文明的诞生
8.4.2生态文明以人类价值为核心
专栏8.2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
8.4.3动物意识与生命伦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9章 所有权、价格与保护成本
9.1所有权
9.1.1公共物品或服务
9.1.2传统野生生物的所有权
专栏9.1冬虫夏草、松茸和红松子
9.1.3现代社会的野生动植物
专栏9.2强霾污染与公共物品、公共服务
9.1.4公共的悲剧
专栏9.3消费行为
9.2自然资源法
9.2.1立法历史
9.2.2我国的自然资源法
9.3价格
9.3.1资源的价格
9.3.2生物多样性定价的方法与可能性
9.4野生动物价格与可持续利用
9.4.1狩猎
9.4.2影响野生动物产品价格的因素
9.4.3盘羊案例
9.5价格的作用
9.5.1边际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9.5.2野生生物价格的负面效应
9.5.3野生生物价格的正面效应
9.6保护成本
9.6.1问题的提出
9.6.2牡蛎礁的保护
9.6.3保护成本的缺口
9.6.4管理问题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10章 保护生物学中的立法问题
10.1国际环境法概论
10.1.1国际环境法产生的必然性
10.1.2国际环境法的主体和客体
10.1.3国际环境法的特点
10.1.4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0.2国际野生生物法
10.2.1《生物多样性公约》
10.2.2《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10.2.3《保护迁徙野生动物物种公约》
10.2.4《拉姆萨尔公约》
10.2.5《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10.2.6其他野生生物保护条约
10.3中国环境法概论
10.3.1国家环境法的概念及特征
10.3.2中国环境法体系
10.3.3环境管理的原则
10.3.4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10.3.5中国环境法和国际环境法的关系
10.4中国有关于野生生物及其环境保护的法律
10.4.1环境保护基本法
10.4.2野生生物海洋环境保护法
10.4.3野生生物陆地栖息环境保护法
10.4.4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10.4.5野生生物物种保护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11章 遗传多样性
11.1遗传多样性的概念
11.1.1遗传多样性的定义
11.1.2遗传多样性的描述
11.1.3遗传多样性的表现形式
11.1.4遗传多样性的产生和丧失
11.2遗传标记与遗传多样性检测
11.2.1同工酶和等位酶
11.2.2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11.2.3DNA指纹图谱
11.2.4基于聚合酶链反应的分子标记
11.2.5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分子标记
11.3遗传多样性与进化潜力
11.3.1进化的必要性
11.3.2影响种群进化的因素
11.3.3影响遗传多样性的因素
11.3.4遗传多样性如何决定物种的进化潜力
11.3.5进化潜力与遗传力
11.3.6分子变异与数量性状遗传变异间的相互关系
11.3.7通过临界种群大小来保持物种的进化潜力
11.4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11.4.1遗传多样性的空间变化
专栏11.1中心区和边缘区大仓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专栏11.2用种群统计学来解释林蛙的种群遗传结构
11.4.2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变化
专栏11.3大仓鼠的种群遗传多样性
11.4.3遗传多样性的时空变化
专栏11.4螳螂虾蛄(Haptosquillapulchella)和雕尾定虾蛄(Hglyptocercus)的种群重建和遗传多样性
11.5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与维持
11.5.1遗传多样性的影响因素
11.5.2遗传多样性的维持
11.6遗传多样性与濒危物种保护
11.6.1濒危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11.6.2通过遗传学方法保护濒危物种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12章 生物遗传资源保护与管理
1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1农作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2林木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3畜禽动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4水产生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5花卉植物遗传资源本底现状
12.1.6药用生物遗传资源现状
12.1.7能源植物多样性
1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利用
12.2.1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12.2.2中国生物遗传资源的管理
12.2.3生物遗传资源的利用
12.3遗传资源受威胁因素及保护与管理的问题
12.3.1遗传资源野生生境遭到威胁和破坏
12.3.2品种单一化造成大量地方传统优良品种的丧失
12.3.3生物遗传资源管理不善导致大量资源流失
12.3.4生物遗传资源编目、收集与保存力度不够
12.3.5生物遗传资源研究开发水平偏低
12.3.6法规与管理体制不健全
12.4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
12.4.1"生物海盗"与《生物多样性公约》
12.4.2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国际制度
12.4.3生物遗传资源相关的国际公约及其内容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13章 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
13.1动物行为与物种保护的关系
13.1.1动物行为学、保护生物学与保护行为学
13.1.2动物行为研究与物种保护
13.2动物行为的多样性与生境需求
13.2.1动物行为的弹性、多样性与空间需求
13.2.2动物行为与栖息地利用
13.2.3栖息环境的异质性与行为多样性
13.3繁殖行为与物种保护
13.3.1繁殖抑制
13.3.2配偶系统和配偶选择
13.3.3杀婴行为
13.4领域行为、迁移与物种保护
13.4.1领域行为、边缘效应与保护
13.4.2迁移与种群生存力
13.5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人类干扰
13.5.1野生环境中动物的警戒反应和生理紧张
13.5.2警戒反应、生理紧张与迁地保护
13.6行为学方法及其在保护中的应用
13.6.1行为学研究方案设计
13.6.2保护行为学研究方法
13.6.3保护行为学应用途径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14章 种群生存力分析
14.1灭绝因素的划分和种群保护的目标
14.1.1灭绝因素的划分
14.1.2系统压力
14.1.3随机干扰
14.1.4种群保护中的基本问题
14.2种群生存力分析
14.2.1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概念和发展历史
14.2.2物种灭绝的特征--涡漩模型
14.2.3种群统计随机性和环境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14.2.4灾害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14.2.5遗传随机性对小种群生存力的影响
14.3种群生存力分析的模型和软件
14.3.1模型的类型
14.3.2软件类型
14.4种群生存力分析的应用和种群保护的一般原则
14.4.1种群生存力分析争论的焦点:准确性和适用范围
14.4.2种群生存力分析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
14.4.3下降种群的种群生存力分析和保护原则
14.4.4小种群保护的步骤和方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第15章 生态系统多样性
15.1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
15.1.1生态多样性指数
15.1.2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
15.2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15.2.1生态系统的类型
专栏15.1生态系统的主要分类途径
15.2.2生态系统分布
15.2.3中国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
15.2.4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
15.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测度
15.3.1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15.3.2β多样性的测度方法
15.4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动态及其监测
15.4.1生态系统的变化
15.4.2生境破碎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
15.4.3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监测
专栏15.2生态系统多样性监测的意义
15.5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15.5.1有关物种在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假说
15.5.2关键种的概念与类型
15.5.3功能群的划分及其意义
15.5.4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专栏15.3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illenniumEcosystemAssessment,MA)
15.6濒危生态系统评估
15.6.1评估的必要性
15.6.2评估的标准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16章 自然保护区
16.1自然保护区的类型
16.1.1什么是保护区(protectedarea)
16.1.2自然保护区的功能
16.1.3自然保护区的分类
专栏16.1保护区的类型
16.2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原则
16.2.1自然保护区的选址原则
专栏16.2中国自然保护区建立标准及类型与级别划分
16.2.2自然保护区的形状与大小原则
16.2.3自然保护区内部的功能分区原则
16.3自然保护区网络规划
16.3.1自然保护区网络
16.3.2自然保护区系统规划原则
专栏16.3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16.4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评价
16.4.1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内容
16.4.2自然保护区与社区共管
16.4.3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管理计划
16.4.4自然保护区管理有效性评估
专栏16.4国家环保部组织的七部委保护区评估
16.5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
16.5.1起步阶段(1956~1966年)
16.5.2停滞与恢复阶段(1967~1984年)
16.5.3建设发展阶段(1985年至今)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17章 迁地保护
17.1迁地保护的意义和原则
17.1.1迁地保护的意义
专栏17.1普氏野马
专栏17.2黑足鼬
17.1.2实施迁地保护的原则
17.2迁地保护与小种群问题
17.2.1确定迁地保护的最小种群
专栏17.3麋鹿
17.2.2奠基者及遗传贡献
17.3迁地保护环境中的行为发育
17.3.1迁地保护环境
17.3.2印痕
17.3.3亲代哺育
17.3.4生存技能
17.4迁地种群的管理
专栏17.4国际物种信息系统(InternationalSpeciesInformationSystem,ISIS)
17.4.1繁育方案
17.4.2放归自然
专栏17.5野化华南虎再引入项目候选地点考察
17.4.3重建动物区系
专栏17.6重建北美的野生动物区系
17.5动物园、水族馆和植物园
17.5.1动物园和水族馆
专栏17.7中国动物园动物种类
17.5.2植物园
17.6种子库和基因资源库
17.6.1种子库
17.6.2基因资源库
17.7保护繁育专家组(IUCN/SSC/CBSG)及其全球性迁地保护计划
17.7.1保护繁育专家组
17.7.2物种存活计划
17.7.3保护评估和管理计划
17.7.4全球人工繁育行动计划
本章小结
思考题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第18章 野生动植物贸易与管制
18.1野生动植物的开发
18.1.1生存性开发与商业性开发
18.1.2野生动物"经济灭绝"与生存危机
18.2野生动植物贸易
18.2.1野生动植物的利用
18.2.2贸易活动对资源的影响及其原因
18.3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现状
18.3.1药用野生动植物
18.3.2观赏野生动植物
18.3.3食用野生动植物
18.4《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专栏18.1CITES概要
18.4.1CITES基本原则
18.4.2CITES附录
专栏18.2藏羚与"沙图什"
18.5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
18.5.1世界贸易组织的演化
18.5.2CITES与《世界贸易组织法》的关系
18.6中国的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管制
18.6.1中国履行CITES的措施
18.6.2中国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
18.7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与对策
18.7.1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前景
18.7.2中国野生动植物贸易的对策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有关网站
参考文献
第19章 社区、生计、传统文化与自然保护
19.1社区、家庭能耗与自然保护
19.1.1人口和家庭结构
19.1.2家庭能耗
19.2生计与自然保护
专栏19.1中药材与野生动物
19.2.1生计问题
19.2.2资源竞争
19.2.3天然林保护工程
19.3人兽冲突
19.3.1冲突的形式与后果
19.3.2冲突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19.3.3中国的现状
19.4传统文化与传统知识
19.4.1文化多样性
19.4.2传统知识
19.5社区共管
19.5.1社区发展与保护的矛盾
19.5.2基于社区的保护
本章小结
阅读书目和网站
参考文献
名词解释
索引
最近一直在思考我们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长远影响,这本书的出现恰逢其时。我被它深邃的标题所吸引——“保护生物学原理”。这个标题本身就充满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才发现它的内容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书中对“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的剖析,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清晰和令人警醒的图景。那些关于栖息地破坏、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的论述,字字珠玑,引人深思。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介绍,感觉这些概念为我们指明了保护工作的方向和重点。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保护技术和方法,从野外调查到实验室研究,再到政策制定和公众参与,可谓是面面俱到。我感觉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理论知识,更能激发我采取实际行动的决心。它让我明白,保护生物学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情,更是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责任。
评分我一直对地球上的生命充满好奇,尤其关注那些正在消失的生灵。这本书的书名“保护生物学原理”便直接点燃了我内心的求知欲。当我拿到这本书,我首先被它的内容所震撼,它像一张网,将保护生物学的所有关键点都囊括其中。书中对“种群动态学”和“遗传多样性”的阐释,让我对生命的延续机制有了全新的理解。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生态恢复”策略的介绍,感觉这些内容充满了希望和可行性,为我们如何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保护管理工具,比如“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原则和管理模式。我感觉这本书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它让我认识到,保护生物学是一门充满挑战但也充满意义的学科,它关乎我们自身的未来,也关乎地球的未来。这本书无疑将成为我学习保护生物学的一盏明灯。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很有特色,那种沉甸甸的质感,让我觉得它是一本值得细细品读的学术著作。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别人推荐这本书的,据说它是国内保护生物学领域的权威教材。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书中对“物种灭绝的驱动力”的分析,写得非常到位,让我对许多物种濒危的原因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保护优先性排序”的讨论很感兴趣,觉得这对于有限的保护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成功的保护案例,这些案例让我看到了希望,也给了我巨大的鼓舞。我发现,这本书不仅内容翔实,而且语言也非常流畅,阅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它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步步走进保护生物学的精彩世界。我深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并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评分我是在一个学术讲座上偶然了解到这本书的,讲座的老师提到了其中一个关于“外来入侵物种”的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当时我就觉得,这本书肯定能提供更系统、更深入的解读。回到家后,我立刻上网搜索,找到了这本书。拿到书后,我被它厚重的分量和扎实的理论内容所震撼。它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部关于生命挑战的百科全书。书中对各种保护生物学理论的阐述,例如“岛屿生物地理学”和“种群可行性分析”,都写得非常透彻,并且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案例分析,这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非常有帮助。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讨论保护策略时,既强调科学依据,又不忘人文关怀。书中不乏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保护实践的探讨,这让我意识到,保护生物学不仅是科学问题,更是社会问题。我深信,这本书将成为我学习和研究保护生物学的重要参考,它一定会帮助我建立起一个更加宏观和全面的保护生物学知识体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大气,我第一次在书店看到它时就被深深吸引。封面上泛着淡淡光泽的图片,似乎在诉说着自然界的美妙与脆弱,那种感觉很触动人心。我一直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毫不犹豫地把它带回了家。刚翻开目录,我就被严谨的学术体系和丰富的章节设置所折服。从基础的保护生物学概念,到具体物种的保护策略,再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几乎涵盖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方方面面。我特别期待学习其中关于“热点地区”和“濒危物种”的章节,总觉得那里蕴含着许多关于生命存续的深刻智慧。这本书的排版也很舒服,字体大小适中,行距合理,即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疲劳。每当翻开一页,都能感受到作者们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对自然深沉的热爱,这种感觉非常棒。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其中,去探索那些关于生命延续的奥秘,去理解人类如何在地球这个家园中与万物和谐共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评分比较新的一本,内容挺好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