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套装共5册 汉英对照)

红楼梦(套装共5册 汉英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清] 曹雪芹 著
图书标签:
  • 红楼梦
  • 经典名著
  • 汉英对照
  • 文学
  • 中国古典文学
  • 小说
  • 套装
  • 文化
  • 历史
  • 名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46366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072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28
套装数量:5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红楼梦》,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名《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金玉缘》等,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红楼梦(套装共5册 汉英对照)》前80回由曹雪芹所著,后40回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为一部成书于封建社会晚期,清朝中期的文学作品,该书系统总结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对封建社会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红楼梦(套装共5册 汉英对照)》是《红楼梦》的汉英对照本。

内容简介

  《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
  《红楼梦(套装共5册 汉英对照)》是《红楼梦》的汉英对照本。

目录

《红楼梦壹:枉入红尘》
汉英对照版《红楼梦》序
汉英对照版《红楼梦》校勘说明
译者序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三回 金陵城起复贾雨村 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五回 开生面梦演红楼梦 立新场情传幻境情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七回 送宫花周瑞叹英莲 谈肄业秦钟结宝玉
第八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第十回 金寡妇贪利权受辱 张太医论病细穷源
第十一回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见熙凤贾瑞起淫心
第十二回 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五回 王熙凤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
第十六回 贾元春才选凤藻宫 秦鲸卿天逝黄泉路
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第十八回 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
第十九回 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第二十回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第二十一回 贤袭人娇嗔箴宝玉 俏平儿软语救贾琏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谜贾政悲谶语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第二十四回 醉金刚轻财尚义侠 痴女儿遗帕惹相思
第二十五回 魇魔法叔嫂逢五鬼 通灵玉蒙蔽遇双真
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蜜意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附录
《红楼梦贰:海棠诗社》
译者序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第三十回 宝钗借扇机带双敲 龄官划蔷痴及局外
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
第三十二回 诉肺腑心迷活宝玉 含耻辱情烈死金钏
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第三十四回 情中情因情感妹妹 错里错以错劝哥哥
第三十五回 白玉钏亲尝莲叶羹 黄金莺巧结梅花络
第三十六回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第三十七回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
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
第三十九回 村姥姥是信口开河 情哥哥偏寻根究底
第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第四十二回 蘅芜君兰言解疑癖 潇湘子雅谑补余香
第四十三回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第四十四回 变生不测凤姐泼醋 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第四十五回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夕闷制风雨词
第四十六回 尴尬人难免尴尬事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
第四十七回 呆霸王调情遭苦打 冷郎君惧祸走他乡
第四十八回 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第四十九回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 脂粉香娃割腥啖膻
第五十回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
第五十一回 薛小妹新编怀古诗 胡庸医乱用虎狼药
第五十二回 俏平儿情掩虾须锡 勇晴雯病补雀金裘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附录
《红楼梦叁:异兆悲音》
译者序
第五十四回 史太君破陈腐旧套 王熙凤效戏彩斑衣
第五十五回 辱亲女愚妾争闲气 欺幼主刁奴蓄险心
第五十六回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 识宝钗小惠全大体
第五十七回 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
第五十八回 杏子阴假风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第六十回 茉莉粉替去蔷薇硝 玫瑰露引来获苓霜
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宝玉瞒赃 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六十三回 寿怕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第六十四回 幽淑女悲题五美吟 浪荡子情遗九龙佩
第六十五回 贾二舍偷娶尤二姨 尤三姐思嫁柳二郎
第六十六回 情小妹耻情归地府 冷二郎一冷入空门
第六十七回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第六十八回 苦尤娘赚入大观园 酸凤姐大闹宁国府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
第七十一回 嫌隙人有心生嫌隙 鸳鸯女无意遇鸳鸯
第七十二回 王熙凤恃强羞说病 来旺妇倚势霸成亲
第七十三回 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第七十四回 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矢孤介杜绝宁国府
第七十五回 开夜宴异兆发悲音 赏中秋新词得佳谶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第七十七回 俏丫鬟抱屈天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
第七十八回 老学士闲征姽婳词 痴公子杜撰芙蓉诔
第七十九回 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贾迎春误嫁中山狼
第八十回 懦弱迎春肠回九曲 娇怯香菱病入膏肓
附录
《红楼梦肆:绛珠还泪》
译者序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第九十一回 纵淫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阉掀翻风月案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附录
《红楼梦伍:万境归空》
译者序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第一百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第一百二回 宁国府骨内病灾祲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第一百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第一百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第一百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第一百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第一百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第一百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第一百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爱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第一百十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诎失人心
第一百十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天招伙盗
第一百十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第一百十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第一百十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第一百十五回 惑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第一百十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一百十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一百十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一百十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一百二十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精彩书摘

  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也不在这正室中,只在东边的三间耳房内。于是嬷嬷们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毯,正面设着大红金线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左边几上摆着文王鼎,鼎旁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摆着汝窑美人觚,里面插着时鲜花草;地下面西一溜四张大椅,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两边又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其余陈设,不必细说。
  老嬷嬷让黛玉上炕坐,炕沿上却也有两个锦褥对设,黛玉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就东边椅上坐了。本房的丫鬟忙捧上茶来,黛玉一面吃了,打量这些丫鬟们妆饰衣裙、举止行动,果与别家不同。
  茶未吃了,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绸掐牙背心的一个丫鬟走来笑道:“太太说:请林姑娘到那边坐罢。”老嬷嬷听了,于是又引黛玉出来,到了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面炕上横设一张炕桌,上面堆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溜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花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让他上炕,他方挨王夫人坐下。
  王夫人因说:“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罢。只是有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姐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偶一玩笑,却都有个尽让的。——我就只一件不放心: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往庙里还愿去,尚未回来,晚上你看见就知道了。你以后总不用理会他,你这些姐姐妹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素闻母亲说过,有个内侄乃衔玉而生,顽劣异常,不喜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外祖母又溺爱,无人敢管。
  今见王夫人所说,便知是这位表兄,一面陪笑道:“舅母所说,可是衔玉而生的?在家时记得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叫宝玉,性虽憨顽,说待姊妹们却是极好的。况我来了,自然和姊妹们一处,弟兄们是另院别房,岂有沾惹之理?”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原故:他和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和姐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姐妹们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若一日姐妹们和他多说了一句话,他心上一喜,便生出许多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理会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没日,疯疯傻傻:只休信他。”黛玉一一的都答应着。忽见一个丫鬟来说:“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了黛玉出后房门,由后廊往西,出了角门,是一条南北甬路,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抱厦厅,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后有一个半大门,小小一所房屋,王夫人笑指向黛玉道:“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他去,少什么东西只管和他说就是了。”这院门上也有几个才总角的小厮,都垂手侍立。
  王夫人遂携黛玉穿过一个东西穿堂,便是贾母的后院了,于是进入后房门,一一已有许多人在此伺候,见王夫人来,方安设桌椅;贾珠之妻李氏捧杯,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旁四张空椅,熙凤忙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和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这么坐。”黛玉方告了坐,就坐了。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迎春姊妹三个告了坐方上来,迎春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李纨凤姐立于案边布让;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饭毕,各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家教女以惜福养身,每饭后必过片时方吃茶,不伤脾胃;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接了茶。又有人捧过漱盂来,黛玉也漱了口,又盥手毕。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
  贾母便说:“你们去罢,让我们自在说说话儿。
  ”王夫人遂起身,又说了两句闲话儿,方引李凤二人去了。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报道:“宝玉来了。”黛玉心想:“这个宝玉不知是怎样个惫懒人呢!”及至进来一看,却是位青年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

前言/序言

  汉英对照版《红楼梦》序在2009年7月霍克思去世之前的一年里,他曾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磋商在中国出版十八世纪文学名著《红楼梦》汉英对照版的事宜。(霍克思翻译了前八十回,他邀请我翻译了高鹗编辑的结尾部分的后四十回)。我们合译的五卷英文本题名《石头记》,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在伦敦由企鹅出版社出版,已经多次重印。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同时出版了印数不多的精装本,现在早已无处寻觅。)霍克思的前八十回译文经常被看作翻译艺术的典范而广受研究,许多研究者(特别是中国的研究者)就此撰写了博士论文。人们普遍认为霍克思的译文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第一次把中国成就最大、篇幅最长的文学杰作之一介绍给英语世界的读者。为此,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我们对出版双语版很感兴趣。(霍克思和我年轻的时候都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经典,我们是读着著名的洛布古典丛书双语对照本长大的。)霍克思让我帮助他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而在他去世之前,我们也已经确定了大部分的细节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一位版本校勘的理想人选,那就是范圣宇博士。当时他在福建师范大学工作,现在在堪培拉的澳洲国立大学。范博士早先于北京师范大学完成的博士论文曾仔细地研究过这部小说的两个英译本。
  出版双语对照本有时可能很简单,但本书却并非如此,十分不容易,也相当耗时间。这是因为霍克思从漫长的翻译过程一开始就知道这部小说的版本历史非常复杂。随着翻译的进展,他怀着越来越大的兴趣钻研了许多影印的手抄本和早期印刷本。他对原文的破绽也越来越着迷,并尽力设法弥补。他这么做并非出于某种抽象的学术目的,而是因为他对这部小说抱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热爱(他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于北京大学求学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他希望为自己的译文创造出一个合宜的好版本,既有可读性,也比较连贯。
  眼前这个对照版的校勘者,为了给读者提供与英译相对照的恰当的中文“原文”,必须追溯译者的考据工作,而译者往往并未对此作任何记录。霍克思本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仔细梳理了他能找到的众多版本,目的是为了组成他认为最好的中文本子。范博士也必须这么做。过去的几年中,我和他一起度过了许多愉快的时光,他耐心地校读每一回,并特别注意其中的细节。我们合作得很愉快,因为我们都愿意为这部小说出力,也都愿意为一位翻译大师效劳。
  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已出版的《红楼梦英译笔记》(香港岭南大学影印出版的霍克思的四本笔记)提供了宝贵的线索。有时候霍克思仔细地记录了他对各种版本的考据。但霍克思所据版本经常也没有确证,而我在与霍克思讨论其中一些版本差异的时候,他自己也记不清三十多年前自己究竟做了些什么。范博士与我有时感觉像是福尔摩斯与华生医生,尽量揣摩译者的心思,复原“犯罪现场”。
  “他为什么要那样译?一定有某种原因……一定是照某个本子译的……”很多时候也确实有这么一个本子。眼前这个新版本所尽力呈现的,就是霍克思自己重组的本子。
  在文学翻译史上,霍克思既是一位有创造性的翻译家,也是一位严谨的版本学家,这相当罕见。他的版本研究完全是为翻译服务的。他的翻译基本没什么注释。他最希望的是,他的读者(曹雪芹在全球范围内的新读者)被作品本身的精彩所吸引,进入它的想象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仔细研究了文本中的每一处细节。学术研究成了一种游戏。范博士和我被卷入了这个游戏的另一阶段,去解开这部极具魅力的小说的文本之谜,这多少有些神奇。原版中文小说的第一回就半真半假、意味深长地告诉读者这部作品起源于神话,一方面似乎是开玩笑,另一方面又在传递作者的“本旨”——也就是作品的“缘起”(第一卷,第6页),这同时又是一个出色的谜语,或是一种声东击西。还有比《红楼梦》更让读者困惑与着迷的作品吗?(《红楼梦》中的女娲补天石产生于神话中迷雾般的远古时代,出自大荒山无稽崖的青埂峰下(第一卷,第4页)。云游的空空道人被石头上刻的字吸引住了,听了石头的一番话,多少明白了这些文字的价值(其主题当然是“大旨不过谈情”),于是从头至尾抄录回来,意欲“闻世传奇”。在最后一回,即几千页之后的第一百二十回,疯疯癫癫的空空道人又从青埂峰前经过。他注意到了石头上“又历叙了多少收缘结果的话头”,于是把这个“完本”再抄录了一遍。空空道人说他曾经抄录的本子“未见返本还原”——暗指抄本只止于八十回,而高鹗编辑了后四十回(第五卷,第518页)。空空道人于是重新抄录下来,希望“寻个世上清闲无事的人,托他传遍”。但世上“不是建功立业之人,即系糊口谋衣之辈,那有闲情去和石头饶舌?”可空空道人最终还是找到了一位在草庵中睡觉的隐士(“因想他必是闲人”),帮助他“归结这段新鲜公案”。这个人就是贾雨村——另一位《红楼梦》的“助产士”,他的故事也被穿插在整部小说的情节之中。他的名字其实是“假语村言”的意思。令人欣喜的是,空空道人作为抄录者和出版者的事业薪火相传,延续至今。他先是遇到了一位愿意放下俗务来传递曹雪芹的“其中味”的翻译家——霍克思为了翻译《红楼梦》辞去了牛津大学的教职。现在,范圣宇又被这部小说迷住了。大约十年前我们在杭州西湖边第一次相遇,从那以后他就全心投入来完成这项命中注定的任务了。他愿长年累月与这块石头“饶舌”。
  希望这个新版本能给全世界新一代的读者带来快乐。也希望这套书能让他们(用曹雪芹自己的话说)“当那醉余睡醒之时,或避事消愁之际,把此一玩,不但是洗旧翻新,却也省了些寿命筋力,不更去谋虚逐妄了。”(第一卷,第6页)但最重要的是,希望他们在阅读时也不要太当真了——小说结尾处就提醒:希望他们不要忘记“原来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并阅者也不知;不过游戏笔墨,陶情适性而已!”(第五卷,第520页)闵福德(范圣字译)
null
《三国演义》(套装共4册 经典名著珍藏版)图书简介 一、时代背景与历史洪流 《三国演义》,全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之一,位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它以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到三国鼎立,再到西晋统一的近百年历史风云为宏大背景,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 小说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开篇,精准概括了中国历史演进的规律,为全书定下了厚重的基调。从黄巾之乱的烽烟四起,到董卓乱政的朝纲崩塌,再到十八路诸侯的讨伐,以及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如何在乱世中崛起、抗衡、最终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每一个历史节点都被罗贯中笔下的艺术想象与史实考据熔铸一体,栩栩如生。读者将跟随曹丕篡汉、刘备称帝、孙权图强等重大事件,亲身感受一个旧王朝的衰亡与新格局的建立过程中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交织。 二、核心人物群像的塑造与命运抉择 《三国演义》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成功塑造的一系列性格鲜明、呼之欲出的英雄群像。书中对主要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使他们超越了单纯的历史符号,成为了具有永恒文学价值的艺术典型。 1. 智者谋士的巅峰对决: 诸葛亮无疑是全书的“智慧化身”。他“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运筹帷幄,赤壁之战的火烧连营,空城计的泰然自若,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悲壮一生,构成了小说中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与他相对的,是老谋深算的曹操。曹操被塑造成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手腕,对人才的极度渴求(如唯才是举),以及其复杂而矛盾的性格——既有雄才大略,又不乏残忍多疑。这两位顶尖智者的交锋,是全书叙事张力的主要来源。 2. 仁义与霸气的代表: 刘备的形象则集中体现了儒家“仁义”思想的理想化体现。他以哭泣和德行为号召力,汇聚了关羽、张飞这两位义薄云天的猛将。关羽的“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大意失荆州”的悲剧,使他成为忠义的化身;张飞的粗犷直率与勇猛善战,则构成了另一种刚烈之美。他们的兄弟情谊,特别是“桃园三结义”,成为后世君臣、兄弟关系的道德标杆。 3. 儒将与枭雄的交错: 孙权集团则以其深厚的江东基业和稳健的战略防御著称,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展现了英年早逝的儒将的遗憾与不甘。此外,还有吕布的匹夫之勇与反复无常,赵云的忠勇无双,以及司马懿的隐忍与最终的胜利,共同构筑了一个复杂的人性矩阵。 三、战争场面与军事艺术的展现 《三国演义》是古代军事文学的集大成者。书中描绘了数十场经典战役,不仅场面宏大,细节刻画也极具感染力。 从初期的官渡之战,奠定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到决定三国鼎峙的关键之战——赤壁之战,周瑜与诸葛亮联手,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再到后期的夷陵之战,刘备的失策与火烧连营的惨烈,无不展现了古代战争的谋略、兵法和残酷性。小说详细描述了布阵排兵、攻城略地、水战火攻的战术运用,是古代军事思想的生动教科书。 四、文学成就与思想内涵 1. 艺术手法的高度成熟: 《三国演义》在叙事结构上采用的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将历史事实与民间传说、艺术虚构巧妙结合,使得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对话艺术尤为突出,人物的语言与其性格高度契合,例如诸葛亮的沉稳精妙,张飞的粗豪直率,都通过语言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2. 深刻的主题探讨: 小说深刻探讨了“忠”、“义”、“智”、“勇”、“权谋”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它歌颂了匡扶汉室的理想主义情怀,批判了董卓、袁绍等人的昏庸无能,同时也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的循环规律,流露出一种历史的虚无感和对英雄末路的悲悯情怀。 五、套装版本特点(经典名著珍藏版) 本套装精选权威校注版本,力求还原罗贯中原著风貌。四册精心排版,装帧典雅,适合收藏与深入研读。内文清晰易读,注释详尽,有助于现代读者理解古代的官职、礼仪、地理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网。阅读此书,不仅是重温一部伟大的历史小说,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主义与哲学思考的一次深度对话。 《三国演义》是中国人民集体记忆的一部分,它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已经深深融入民族的血液之中,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观和审美情趣不可绕过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这套汉英对照的《红楼梦》简直是宝库。我主要学习目标是提升我的中文书面表达能力,同时用英文来巩固理解。阅读对照文本时,我着重分析了译者是如何处理那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比如“吃茶”“打趣”“撒泼”等,这些在日常口语中常见,但直译成英文往往会失掉神韵的词汇。观察英文译本的巧妙处理,能极大地拓宽我对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文学翻译的难度与艺术性——如何在忠实于原意的同时,还能让目标语言的读者感受到原文的诗意。这种跨语言的深度对比阅读,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汉语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的敏感度。它不是枯燥的语言练习册,而是将语言学习融入了最引人入胜的故事之中,让学习过程变得无比愉悦和高效。

评分

关于文学的价值,我认为好的作品在于它能提供无限的解读空间,而《红楼梦》在这方面是无与伦比的。我发现,随着我人生阅历的增加,每次重读,都会有全新的感悟。年轻时读,关注的是宝黛钗的爱恨情仇,是少男少女的懵懂与幻灭;而如今再翻开,更能体会到世事无常的哲理,对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无常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对于“情”的探讨,尤其是对“意淫”的阐释,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深刻而前卫的。这本书的妙处在于,它没有给出标准答案,而是将所有线索和伏笔散落在字里行间,等着读者自己去拼凑和体会。这种开放性,使得它具有永恒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那些充满象征意义的章节,比如太虚幻境的判词,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对号入座。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世俗的妥协。

评分

拿到这精装版的《红楼梦》,光是触感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五册的书脊并排立在书架上,本身就是一种视觉享受,那种沉甸甸的分量,预示着里面蕴含的浩瀚故事和深刻哲思。我尤其欣赏出版社在装帧上的用心。内页的纸张选择上乘,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疲劳。对于这种鸿篇巨制,舒适的阅读体验至关重要,这套书无疑做到了极致。我习惯于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然后沉浸在贾府的繁华与衰落之中。每一页的排版都非常讲究,中英文的字体搭配协调,不会相互干扰,反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和谐美。说实话,读古典名著有时会让人觉得有些“距离感”,但这一版典雅的装帧,让它仿佛拥有了某种跨越时空的魔力,使我能更专注地投入到人物的命运纠葛之中。这套书,无论是作为珍藏还是日常阅读,都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它让阅读古典文学成为了一种享受,而非负担。

评分

这套书真是让我爱不释手,尤其是它那种跨越文化界限的魅力,简直让人沉醉。我一直对中国古典文学抱有浓厚的兴趣,但总觉得语言的隔阂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这套“红楼梦”的汉英对照设计,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读起来,我不再需要频繁地查阅词典,那些婉约的诗词、精妙的对话,在并列的英文译文对照下,理解起来竟然如此顺畅自然。最让我惊喜的是,它不是那种僵硬的逐字翻译,而是尽可能地保留了原文的韵味和情感的张力。比如,黛玉的孤高敏感,宝玉的痴顽多情,通过对照阅读,我能更深层次地体会到曹雪芹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那种“心有千千结”的意境,中英文的交织,仿佛让我站在了一个独特的视角,既能品味古典的精髓,又能理解现代的表达。这不仅仅是一套小说,更像是一座连接东西方读者的文化桥梁,让《红楼梦》这部宏大的史诗,能够被更广阔的世界所理解和珍视。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又希望阅读体验尽可能无障碍的读者。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礼仪风俗非常好奇,而《红楼梦》无疑是最好的教科书。这套书的细节呈现得极其丰富,从贾府日常的宴饮规矩、丫鬟仆妇的等级森严,到不同季节的服饰变化,无不描摹得惟妙惟肖。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想象那个场景:大观园里姐妹们吟诗作对的场景,或是王熙凤理家时那种雷厉风行的手腕。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得益于文本的精准和翔实。每当遇到那些复杂的家族关系和人名时,我都会对照着书中的描述,在脑海中勾勒出他们的肖像和地位。它不仅仅讲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更是一幅清代贵族社会的全景图,充满了时代的烙印和无可奈何的宿命感。很多现代作品中追求的“真实感”,在这部近三百年前的经典中得到了最极致的体现。读完一段,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古代的盛大演出,充满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限缅怀。

评分

印刷质量很好,就是英文字体偏小

评分

一套值得收藏和细细品读的经典好书!

评分

印刷的真的很好。。。

评分

好。

评分

好书,好好看看,好书,好好看看,好书,好好看看,哈哈

评分

余国藩教授的翻译大作,好评如潮,而且是2012年的最新修订版,装帧精美。可惜本次未能如红楼梦双解版那样,把前言与注释也一并翻译了

评分

经典,值得研究!!!经典,值得研究!!!

评分

经典图书,值得一看。

评分

余国藩教授的翻译大作,好评如潮,而且是2012年的最新修订版,装帧精美。可惜本次未能如红楼梦双解版那样,把前言与注释也一并翻译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