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工程材料手册

实用工程材料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孙玉福 编
图书标签:
  • 工程材料
  • 材料手册
  • 实用工具书
  • 工程技术
  • 材料选择
  • 工业工程
  • 机械工程
  • 土木工程
  • 材料科学
  • 建筑材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1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2469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92
字数:201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实用工程材料手册》以现行的相关标准资料为依据,以图表为主的形式介绍了常用工程材料的化学成分、性能、产品种类及状态、尺寸规格、使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金属材料基础资料、生铁和铁合金、铸铁和铸钢、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和耐热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镁及镁合金、锌及锌合金、钛及钛合金、镍及镍合金、稀有金属及其合金、贵金属及其合金、特殊合金、塑料及其制品、涂料、腻子和密封胶、润滑材料、橡胶及其制品、胶粘剂和胶粘带、陶瓷、玻璃、水泥、其他常用工程材料。本手册采用了最新相关标准,内容新颖全面,结构安排合理,查阅快捷方便,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实用工程材料手册》可供机械、冶金、化工、建筑、纺织、电力、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营销人员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
第1章 金属材料基础资料
1.1 金属材料的分类
1.1.1 生铁的分类
1.1.2 铸铁的分类
1.1.3 钢的分类
1.1.4 钢产品分类
1.1.5 非铁金属材料的分类
1.2 钢铁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1.2.1 基本原则
1.2.2 生铁牌号表示方法
1.2.3 铁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2.4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
1.2.5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
1.2.6 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1.3 钢铁材料牌号统一数字代号体系
1.3.1 基本原则
1.3.2 钢铁材料统一数字代号的结构形式
1.3.3 钢铁材料的类型与统一数字代号
1.3.4 钢铁材料细分类与统一数字代号
1.4 非铁金属材料牌号表示方法
1.4.1 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2 镁及镁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3 铜及铜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4 锌及锌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5 钛及钛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6 镍及镍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4.7 稀土牌号表示方法
1.4.8 贵金属及其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1.5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相关知识
1.5.1 金属材料常用力学性能名称及符号
1.5.2 各种硬度间的换算关系
1.5.3 金属材料硬度与强度的换算关系
1.5.4 常用金属材料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1.6 金属材料的交货状态
1.7 金属材料的标记

第2章 生铁和铁合金
2.1 生铁
2.1.1 铸造用生铁
2.1.2 球墨铸铁用生铁
2.1.3 炼钢用生铁
2.2 铁合金
2.2.1 硼铁
2.2.2 铌铁
2.2.3 镍铁
2.2.4 脱碳低磷粒铁
2.2.5 低磷钒铁
2.2.6 锰铁
2.2.7 微碳锰铁
2.2.8 锰硅合金
2.2.9 铬铁
2.2.10 低钛高碳铬铁
2.2.11 钼铁
2.2.12 硅铁

第3章 铸铁和铸钢
3.1 铸铁
3.1.1 灰铸铁
3.1.2 奥氏体铸铁
3.1.3 蠕墨铸铁
3.1.4 球墨铸铁
3.1.5 等温淬火球墨铸铁件
3.1.6 抗磨白口铸铁件
3.1.7 铬锰钨系抗磨铸铁件
3.1.8 高硅耐蚀铸铁
3.1.9 耐热铸铁
3.1.10 可锻铸铁件
3.2 铸钢
3.2.1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
3.2.2 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
3.2.3 大型低合金钢铸件
3.2.4 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
3.2.5 一般用途耐热钢和合金铸件
3.2.6 大型耐热钢铸件
3.2.7 奥氏体锰钢铸件
3.2.8 大型高锰钢铸件
3.2.9 焊接结构用碳素钢铸件
3.2.10 承压钢铸件

第4章 结构钢
4.1 常用结构钢
4.1.1 结构钢成品化学成分允许偏差
4.1.2 碳素结构钢
4.1.3 优质碳素结构钢
4.1.4 合金结构钢
4.1.5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4.1.6 耐候结构钢
4.1.7 保证淬透性结构钢
4.1.8 易切削结构钢
4.1.9 非调质机械结构钢
4.1.10 锻件用结构钢
4.1.11 弹簧钢
4.1.12 优质结构钢冷拉钢材
4.1.13 冷镦和冷挤压用钢
4.2 专用结构钢
4.2.1 碳素轴承钢
4.2.2 渗碳轴承钢
4.2.3 高碳铬轴承钢
4.2.4 桥梁用结构钢
4.2.5 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
4.2.6 铁路机车和车辆车轴用钢
4.2.7 重型机械用弹簧钢
4.2.8 大型轧辊锻件用钢
4.2.9 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
4.2.10 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
4.2.11 工业链条用冷拉钢
4.2.12 无缝气瓶用钢坯
4.2.13 优质合金模具钢
4.3 盘条
4.3.1 热轧圆盘条
4.3.2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4.3.3 标准件用碳素钢热轧圆钢及盘条
4.3.4 预应力混凝土钢棒用热轧盘条
4.3.5 预应力钢丝及钢绞线用热轧盘条
4.3.6 制丝用非合金钢盘条
4.3.7 油淬火�不鼗鸬�簧钢丝用热轧盘条
4.3.8 焊接用钢盘条
4.4 钢筋
4.4.1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4.4.2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4.4.3 钢筋混凝土用余热处理钢筋
4.4.4 钢筋混凝土用加工成型钢筋
4.4.5 混凝土结构用成型钢筋
4.4.6 预应力混凝土用螺纹钢筋
4.4.7 冷轧扭钢筋
4.4.8 冷轧带肋钢筋
4.4.9 高延性冷轧带肋钢筋
4.5 钢棒和钢丝
4.5.1 热轧钢棒
4.5.2 锻制钢棒
4.5.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4.5.4 调质汽车曲轴用钢棒
4.5.5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4.5.6 重要用途低碳钢丝
4.5.7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4.5.8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4.5.9 中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
4.5.10 预应力混凝土用低合金钢丝
4.5.11 冷拉碳素弹簧钢丝
4.5.12 重要用途碳素弹簧钢丝
4.5.13 非机械弹簧用碳素弹簧钢丝
4.5.14 热处理型冷镦钢丝
4.5.15 非热处理型钢丝
4.5.16 油淬火�不鼗鸬�簧钢丝
4.5.17 胎圈用钢丝
4.5.18 辐条用钢丝
4.5.19 六角钢丝
4.5.20 汽车附件、内燃机和软轴用异型钢丝
4.6 钢管
4.6.1 冷拔或冷轧精密无缝钢管
4.6.2 结构用无缝钢管
4.6.3 低中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4.6.4 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
4.6.5 高压锅炉用内螺纹无缝钢管
4.6.6 高压给水加热器用无缝钢管
4.6.7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
4.6.8 柴油机用高压无缝钢管
4.6.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
4.6.10 钻探用无缝钢管
4.6.11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
4.6.12 矿山流体输送用电焊钢管
4.6.13 液压支柱用热轧无缝钢管
4.6.14 气瓶用无缝钢管
4.6.15 低温管道用无缝钢管
4.6.16 高碳铬轴承钢无缝钢管
4.6.17 高温用锻造镗孔厚壁无缝钢管
4.6.18 聚乙烯用高压合金钢管
4.6.19 建筑结构用冷弯矩形钢管
4.6.20 双焊缝冷弯方形及矩形钢管
4.6.21 耐腐蚀合金管线钢管
4.6.22 深井水泵用电焊钢管
4.6.23 低中压锅炉用电焊钢管
4.6.24 换热器用焊接钢管
4.7 钢板和钢带
4.7.1 冷轧钢板和钢带
4.7.2 低碳钢冷轧钢带
4.7.3 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4.7.4 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4.7.5 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及钢带
4.7.6 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4.7.7 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薄钢板和钢带
4.7.8 冷轧取向和无取向电工钢带(片)
4.7.9 工业链条用冷轧钢带
4.7.10 自行车链条用冷轧钢带
4.7.11 搪瓷用冷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4.7.12 金属软管用碳素钢冷轧钢带
4.7.13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薄钢板和钢带
4.7.14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厚钢板和钢带
4.7.15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热轧钢带
4.7.16 优质碳素结构钢热轧钢带
4.7.17 热连轧低碳钢板及钢带
4.7.18 热轧花纹钢板和钢带
4.7.19 弹簧钢热轧钢板
4.7.20 合金结构钢热轧厚钢板
4.7.21 结构用热轧翼板钢
4.7.22 汽车用高强度热轧高扩孔钢板和钢带
4.7.23 汽车车轮用热轧钢板和钢带
4.7.24 汽车大梁用热轧钢板和钢带
4.7.25 自行车用热轧碳素钢和低合金钢宽钢带及钢板
4.7.26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用热轧宽钢带
4.7.27 连续热镀锌钢板及钢带
4.7.28 连续热镀铝硅合金钢板和钢带
4.7.29 宽度小于700mm连续热镀锌钢带
4.7.30 连续热镀铝锌合金镀层钢板及钢带
4.7.31 连续热浸镀锌铝稀土合金镀层钢带和钢板
4.7.32 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
4.7.33 风力发电塔用结构钢板
4.7.34 建筑结构用钢板
4.7.35 高层建筑结构用钢板
4.7.36 建筑用压型钢板
4.7.37 工程机械用高强度耐磨钢板
4.7.38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
4.7.39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
4.7.40 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4.7.41 焊接气瓶用钢板和钢带
4.7.42 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
4.7.43 铠装电缆用钢带
4.7.44 中频用电工薄钢带
4.7.45 包装用钢带
4.7.46 热处理弹簧钢带
4.8 型钢
4.8.1 冷弯型钢
4.8.2 护栏波形梁用冷弯型钢
4.8.3 结构用冷弯空心型钢
4.8.4 优质结构钢冷拉扁钢
4.8.5 热轧型钢
4.8.6 矿用热轧型钢
4.8.7 煤机用热轧异型钢
4.8.8 矿山巷道支护用热轧U型钢
4.8.9 抽油杆用热轧圆钢
4.8.10 电梯导轨用热轧型钢
4.8.11 铁塔用热轧角钢
4.8.12 履带用热轧型钢
4.8.13 汽车车轮轮辋用热轧型钢
4.8.14 汽车车轮挡圈和锁圈用热轧型钢
4.8.15 拖拉机大梁用槽钢

第5章 工具钢
5.1 碳素工具钢
5.1.1 碳素工具钢技术条件
5.1.2 大型锻件用碳素工具钢
5.2 合金工具钢
5.2.1 合金工具钢技术条件
5.2.2 大型锻件用合金工具钢
5.3 高速工具钢
5.3.1 高速工具钢技术条件
5.3.2 高速工具钢钢板
5.3.3 高速工具钢锻件

第6章 不锈钢和耐热钢
6.1 不锈钢和耐热钢的化学成分
6.2 不锈钢和耐热钢的物理性能
6.3 钢棒和钢丝
6.3.1 不锈钢钢棒
6.3.2 不锈钢冷加工钢棒
6.3.3 不锈钢丝
6.3.4 冷顶锻用不锈钢丝
6.3.5 弹簧用不锈钢丝
6.3.6 焊接用不锈钢丝
6.3.7 耐热钢钢棒
6.4 钢板和钢带
6.4.1 不锈钢冷轧钢板和钢带
6.4.2 弹簧用不锈钢冷轧钢带
6.4.3 不锈钢热轧钢带
6.4.4 耐热钢钢板和钢带
6.5 钢管
6.5.1 不锈钢极薄壁无缝钢管
6.5.2 不锈钢小直径无缝钢管
6.5.3 结构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6.5.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6.5.5 锅炉和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6.5.6 奥氏体�蔡�素体型双相不锈钢无缝钢管
6.5.7 机械结构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6.5.8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
6.5.9 建筑装饰用不锈钢焊接管
6.5.10 装饰用焊接不锈钢管
6.5.11 奥氏体�蔡�素体型双相不锈钢焊接钢管

第7章 铝及铝合金
7.1 变形铝及铝合金
7.1.1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状态代号
7.1.2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化学成分
7.2 铝及铝合金板与带
7.2.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与带的一般要求
7.2.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与带的力学性能
7.2.3 铝及铝合金花纹板
7.2.4 铝及铝合金波纹板
7.2.5 铝及铝合金压型板
7.2.6 建筑装饰用铝单板
7.2.7 铝及铝合金压花板与带
7.2.8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与带
7.2.9 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与带
7.3 铝及铝合金管
7.3.1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无缝圆管
7.3.2 铝及铝合金拉(轧)制无缝管
7.3.3 铝及铝合金连续挤压管
7.3.4 铝及铝合金热挤压有缝管
7.4 铝及铝合金棒
7.4.1 铝及铝合金挤压棒
7.4.2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拉制棒
7.5 铝及铝合金线
7.5.1 铝及铝合金拉制圆线
7.5.2 电工圆铝线
7.5.3 电工用铝及铝合金扁线
7.5.4 电工用铝及其合金母线
7.5.5 电力牵引用铝合金接触线
7.5.6 架空绞线用硬铝线
7.5.7 线缆编织用铝合金线
7.6 铝及铝合金型材
7.6.1 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7.6.2 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
7.7 铝及铝合金铸造产品
7.7.1 铸造铝合金锭
7.7.2 细晶铝锭
7.7.3 重熔用铝锭
7.7.4 重熔用精铝锭
7.7.5 铸造铝合金
7.7.6 铝合金铸件
7.7.7 压铸铝合金
7.7.8 铝合金压铸件

第8章 铜及铜合金
8.1 加工铜及铜合金的化学成分
8.2 铜及铜合金板与带
8.2.1 常用铜及铜合金板与带
8.2.2 铜及铜合金板
8.2.3 无氧铜板与带
8.2.4 铜及铜合金带
8.2.5 电工用铜合金铜带
8.2.6 电缆用铜带
8.2.7 变压器铜带
8.3 铜及铜合金管
8.3.1 铜及铜合金无缝管
8.3.2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8.3.3 铜及铜合金毛细管
8.3.4 铜及铜合金波导管
8.3.5 铜及铜合金散热扁管
8.3.6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无缝管
8.3.7 空调与制冷设备用无缝铜管
8.3.8 电缆用无缝铜管
8.3.9 导电用无缝圆形铜管
8.3.1 0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
8.3.1 1红色黄铜无缝管
8.3.1 2铍青铜无缝管
8.4 铜及铜合金棒
8.4.1 铜及铜合金拉制棒
8.4.2 铜及铜合金挤制棒
8.4.3 易切削铜合金棒
8.4.4 再生铜及铜合金棒
8.4.5 导电用铜棒
8.4.6 数控车床用铜合金棒
8.4.7 热锻水暖管件用黄铜棒
8.5 铜及铜合金线
8.5.1 常用铜及铜合金线
8.5.2 铜及铜合金扁线
8.5.3 电工圆铜线
8.5.4 电工用铜扁线
8.5.5 电工用铜线坯
8.5.6 电工用铜及铜合金母线
8.6 铜及铜合金铸造产品
8.6.1 铜中间合金锭
8.6.2 铸造铜合金
8.6.3 铜合金铸件
8.6.4 压铸铜合金

第9章 镁及镁合金
9.1 镁及镁合金加工产品
9.1.1 变形镁及镁合金的化学成分
9.1.2 镁合金热挤压棒
9.1.3 镁合金热挤制矩形棒
9.1.4 镁合金热挤压管
9.2 镁及镁合金铸造产品
9.2.1 原生镁锭
9.2.2 铸造镁合金锭
9.2.3 铸造镁合金
9.2.4 镁合金铸件
9.2.5 压铸镁合金
9.2.6 镁合金压铸件

第10章 锌及锌合金
10.1 锌及锌合金加工产品
10.1.1 锌阳极板
10.1.2 电池锌饼
10.1.3 电池用锌板和锌带
10.2 锌及锌合金铸造产品
10.2.1 锌锭
10.2.2 铸造用锌合金锭
10.2.3 再生锌合金锭
10.2.4 铸造锌合金
10.2.5 压铸锌合金
10.2.6 锌合金压铸件

第11章 钛及钛合金
11.1 钛及钛合金加工产品
11.1.1 钛及钛合金的化学成分
11.1.2 钛及钛合金板
11.1.3 板式换热器用钛板
11.1.4 制表用纯钛板
11.1.5 钛及钛合金棒
11.1.6 钛及钛合金丝
11.1.7 钛及钛合金管
11.1.8 钛及钛合金挤压管
11.1.9 钛及钛合金焊接管
11.1.10 钛制对焊无缝管件
11.1.11 工业流体用钛及钛合金管
11.1.12 换热器及冷凝器用钛及钛合金管
11.2 钛及钛合金铸造产品
11.2.1 钛及钛合金铸锭
11.2.2 铸造钛及钛合金
11.2.3 钛及钛合金铸件

第12章 镍及镍合金
12.1 加工镍及镍合金的化学成分
12.2 镍及镍合金加工产品
12.2.1 镍及镍合金板
12.2.2 镍及镍合金带
12.2.3 镍及镍铜合金棒
12.2.4 镍及镍合金线及拉制线坯
12.2.5 镍及镍合金管
12.2.6 压力容器用镍铜合金无缝管

第13章 稀有金属及其合金
13.1 钒、铟、铊、铍、镓和锂
13.1.1 钒
13.1.2 铟
13.1.3 铊
13.1.4 铍片
13.1.5 镓和高纯镓
13.1.6 锂和锂带
13.2 锆及锆合金
13.2.1 海绵锆
13.2.2 锆及锆合金板、带、箔
13.3 钼及钼合金
13.3.1 钼箔
13.3.2 掺杂钼条
13.3.3 钼钨合金条
13.3.4 钼条和钼板坯
13.3.5 钼及钼合金板
13.3.6 钼丝
13.3.7 钼钨合金丝
13.3.8 钼杆
13.3.9 钼钨合金杆
13.3.1 0钼及钼合金棒
13.4 铌及铌合金
13.4.1 铌板、带和箔
13.4.2 铌条
13.4.3 铌及铌合金棒
13.4.4 铌及铌合金无缝管
13.5 钨及其合金
13.5.1 钨条
13.5.2 掺杂钨条
13.5.3 钨板
13.5.4 钨丝
13.5.5 推拉钨丝
13.5.6 电子器件用钨丝
13.5.7 照明及电子设备用钨丝
13.5.8 钨铼合金丝
13.5.9 钨钍合金丝
13.5.1 0钨杆
13.5.1 1钨钍合金杆
13.6 钽及钽合金
13.6.1 钽及钽合金板、带和箔
13.6.2 电容器用钽箔
13.6.3 钽及钽合金棒
13.6.4 钽及钽合金无缝管
13.7 锗及锗合金
13.7.1 还原锗锭
13.7.2 区熔锗锭

第14章 贵金属及其合金
14.1 海绵钯
14.2 铂及铂合金
14.2.1 海绵铂
14.2.2 高纯海绵铂
14.2.3 电阻温度计用铂丝
14.3 金及金合金
14.3.1 高纯金
14.3.2 金锭
14.3.3 合质金锭
14.3.4 金箔
14.3.5 金条
14.3.6 半导体器件键合用金丝
14.4 其他贵金属
14.4.1 银
14.4.2 贵金属及其合金板带材
14.4.3 贵金属及其合金异型丝材

第15章 特殊合金
15.1 耐蚀合金
15.1.1 耐蚀合金的分类与牌号表示方法
15.1.2 耐蚀合金的化学成分
15.1.3 耐蚀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15.2 高温合金
15.2.1 高温合金的分类与牌号表示方法
15.2.2 高温合金的化学成分
15.2.3 高温合金的力学性能
15.3 精密合金
15.3.1 精密合金的分类与牌号表示方法
15.3.2 精密合金的特性和用途

第16章 塑料及其制品
16.1 基础资料
16.1.1 塑料的分类
16.1.2 塑料名称及代号
16.1.3 塑料填充及增强材料
16.1.4 塑料增塑剂名称及代号
16.1.5 塑料阻燃剂名称及符号
16.1.6 塑料制品的标志
16.2 常用塑料的性能
16.2.1 常用热塑性塑料的性能
16.2.2 常用热固性塑料的性能
16.3 塑料管材及管件
16.3.1 建筑排水用再生塑料管材
16.3.2 建筑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3 建筑用硬聚氯乙烯雨落水管材及管件
16.3.4 排水用芯层发泡硬聚氯乙烯管材
16.3.5 无压埋地排污和排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16.3.6 给水用硬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7 给水用聚乙烯管材
16.3.8 给水用抗冲改性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9 冷热水用聚丙烯管材及管件
16.3.10 冷热水用交联聚乙烯管材
16.3.11 冷热水用氯化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12 冷热水用耐热聚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13 冷热水用聚丁烯管材及管件
16.3.14 工业用氯化聚氯乙烯管材及管件
16.3.15 埋地用硬聚氯乙烯加筋管材
16.3.16 地下通信管道用双壁波纹管
16.3.17 埋地通信用硬聚氯乙烯多孔一体管材
16.3.18 埋地通信用聚乙烯多孔一体管材
16.3.19 埋地式高压电力电缆用氯化聚氯乙烯套管
16.3.20 聚氯乙烯塑料波纹电线管
16.3.21 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16.3.22 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
16.3.23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管材
16.3.24 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热塑性塑料软管
16.3.25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
16.3.26 硬聚氯乙烯双壁波纹管材
16.3.27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
16.3.28 工业用硬聚氯乙烯管道系统用管材
16.4 塑料板(片)
16.4.1 聚乙烯挤出板
16.4.2 聚乙烯塑料中空板
16.4.3 高发泡聚乙烯挤出片
16.4.4 硬质聚氯乙烯层板
16.4.5 软聚氯乙烯压延薄膜和片
16.4.6 建筑装饰用硬聚氯乙烯挂板
16.4.7 环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8 酚醛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9 聚酯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10 聚酰亚胺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11 有机硅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12 电气用热固性树脂工业硬质层压板
16.4.13 聚丙烯挤出片
16.4.14 双向拉伸聚苯乙烯板
16.5 泡沫塑料
16.5.1 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16.5.2 绝热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
16.5.3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包装材料
16.5.4 公路工程保温隔热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
16.5.5 通用软质聚醚型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6 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复合材料
16.5.7 软质阻燃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8 高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9 慢回弹软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10 自结皮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11 喷涂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16.5.12 建筑绝热用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

第17章 涂料
17.1 基础资料
17.1.1 涂料的组成
17.1.2 涂料的分类
17.1.3 涂料的命名
17.1.4 油漆产品物资的分类及代码
17.2 路桥用涂料
17.2.1 道路标线涂料
17.2.2 路面标线涂料
17.2.3 路面防滑涂料
17.2.4 公路用防腐蚀粉末涂料及涂层
17.2.5 混凝土桥梁结构表面用溶剂型防腐涂料
17.2.6 混凝土桥梁结构湿表面防腐涂料
17.2.7 混凝土桥梁结构柔性表面防腐涂料
17.2.8 混凝土桥梁结构水性表面防腐涂料
17.3 建筑装饰用涂料
17.3.1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醇酸木器涂料
17.3.2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金属板涂料
17.3.3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聚氨酯木器涂料
17.3.4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硝基木器涂料
17.3.5 室内装饰装修用溶剂型木器涂料
17.3.6 室内装饰装修用水性木器涂料
17.3.7 室内装饰装修用天然树脂木器涂料
17.3.8 水溶性内墙涂料
17.3.9 多彩内墙涂料
17.3.10 建筑室内用仿瓷涂料
17.3.11 建筑弹性涂料
17.3.12 饰面型防火涂料
17.3.13 硅酸盐复合绝热涂料
17.3.14 溶剂型外墙涂料
17.3.15 合成树脂乳液砂壁状建筑涂料
17.3.16 建筑外表面用热反射隔热涂料
17.3.17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
17.3.18 建筑物外墙表面用无机建筑涂料
17.3.19 建筑用防涂鸦抗粘贴涂料
17.3.20 复层建筑涂料
17.3.2 1外墙保温用环保型硅丙乳液复层涂料
17.4 混凝土用涂料
17.4.1 烟囱混凝土耐酸防腐蚀涂料
17.4.2 混凝土结构防火涂料
17.5 钢结构用涂料
17.5.1 钢结构防火涂料
17.5.2 建筑用钢结构防腐蚀涂料
17.5.3 交通钢构件聚苯胺防腐涂料
17.6 食品容器用涂料
17.6.1 食品容器漆酚涂料
17.6.2 食品容器内壁聚四氟乙烯涂料
17.6.3 食品罐头内壁脱模涂料
17.6.4 食品罐头内壁环氧酚醛涂料
17.7 防腐涂料
17.7.1 氯化橡胶防腐涂料
17.7.2 环氧沥青防腐蚀涂料
17.7.3 分装式环氧沥青防腐涂料
17.7.4 氯磺化聚乙烯双组分防腐涂料
17.8 防水涂料
17.8.1 防水涂料基本要求
17.8.2 聚氨酯防水涂料
17.8.3 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17.8.4 聚合物乳液建筑防水涂料
17.8.5 喷涂聚脲防水涂料
17.8.6 聚氯乙烯弹性防水涂料
17.8.7 水乳型沥青防水涂料
17.8.8 溶剂型橡胶沥青防水涂料
17.8.9 道桥用防水涂料
17.9 树脂涂料
17.9.1 酚醛树脂涂料
17.9.2 酚醛树脂防锈涂料
17.9.3 醇酸树脂涂料
17.9.4 氨基醇酸树脂涂料
17.9.5 过氯乙烯树脂防腐涂料
17.9.6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涂料
17.9.7 内壁环氧聚酰胺树脂涂料
17.9.8 合成树脂乳液外墙涂料
17.9.9 合成树脂乳液内墙涂料
17.9.10 交联型氟树脂涂料
17.9.11 热熔型氟树脂涂料
17.9.12 易拉罐内壁水基改性环氧树脂涂料
17.10 硝基涂料及防潮剂
17.10.1 硝基涂料
17.10.2 硝基涂料防潮剂
17.11 其他涂料
17.11.1 电缆防火涂料
17.11.2 X、惴�射屏蔽涂�?
17.11.3 表面喷涂用特种导电涂料
17.11.4 溶剂型聚氨酯双组分涂料
17.11.5 地坪涂料
17.11.6 卷材涂料
17.11.7 集装箱涂料
17.11.8 船用饮水舱涂料
17.11.9 热固性粉末涂料
17.11.1 0砂型铸造用涂料
17.11.1 1户用沼气池密封涂料
17.11.1 2高炉内衬维修用喷涂料
17.12 涂料辅助材料
17.12.1 涂料用催干剂
17.12.2 涂料用稀土催干剂
17.12.3 硝基漆稀释剂
17.12.4 过氯乙烯漆稀释剂
17.12.5 氨基漆稀释剂
17.12.6 脱漆剂
17.12.7 硝基漆防潮剂
17.12.8 过氯乙烯漆防潮剂
17.12.9 硝基涂料防潮剂
17.12.10 有机硅消泡剂
17.12.11 有机硅高温消泡剂
17.12.12 分散剂MF
17.12.13 分散剂N
17.12.14 分散剂XY
17.12.15 浮化剂S��60
17.12.16 浮化剂S��80
17.12.17 浮化剂T��60
17.12.18 浮化剂T��80
17.12.19 浮化剂FM
17.13 清漆
17.13.1 醇酸清漆
17.13.2 硝基清漆
17.13.3 丙烯酸清漆
17.14 底漆
17.14.1 C06��1铁红醇酸底漆
17.14.2 锌黄、铁红过氯乙烯底漆
17.14.3 各色硝基底漆
17.14.4 硝基铅笔漆
17.14.5 机床底漆
17.14.6 汽车用底漆
17.14.7 铁路机车车辆用防锈底漆
17.15 面漆
17.15.1 醇酸晾干覆盖漆
17.15.2 各色汽车用面漆
17.15.3 自行车用面漆
17.15.4 机床面漆
17.16 磁漆
17.16.1 各类酚醛磁漆
17.16.2 各色硝基外用磁漆
17.16.3 各类氨基烘干磁漆
17.16.4 各类过氯乙烯磁漆
17.16.5 电气绝缘用醇酸磁漆
17.16.6 电冰箱用磁漆
17.17 防锈漆
17.1.1 云铁酚醛防锈漆
17.17.2 G52��31各色过氯乙烯防腐漆
17.18 浸渍漆
17.18.1 有机硅浸渍漆
17.18.2 改性聚酯浸渍漆
17.18.3 亚胺环氧浸渍漆
17.18.4 环氧少溶剂浸渍漆
17.18.5 环氧酯浸渍漆
17.18.6 氨基醇酸快固化浸渍漆
17.19 船用漆
17.19.1 船壳漆
17.19.2 船用油舱漆
17.19.3 船用防锈漆
17.19.4 船用甲板漆
17.19.5 船用货舱漆
17.20 其他漆
17.20.1 气雾漆
17.20.2 警车外观制式涂装用定色漆
17.20.3 生漆
17.20.4 可调色乳胶基础漆
17.20.5 耐电晕漆包线用漆
17.20.6 水泥地板用漆
17.20.7 各类醇酸调合漆
17.20.8 各色环氧酯烘干电泳漆
17.20.9 A1651各色氨基烘干锤纹漆
17.20.10 铝粉有机硅烘干耐热漆(双组分)
17.20.11 钢结构桥梁漆
17.20.12 电子元件漆
17.20.13 电力半导体器件工艺用有机硅漆
17.20.14 油性硅钢片漆

第18章 腻子和密封胶
18.1 腻子
18.1.1 各类醇酸腻子
18.1.2 各色环氧酯腻子
18.1.3 各色硝基腻子
18.1.4 各色过氯乙烯腻子
18.1.5 建筑外墙用腻子
18.1.6 建筑室内用腻子
18.1.7 外墙柔性腻子
18.1.8 机床涂装用不饱合聚酯腻子
18.2 密封胶
18.2.1 液态密封胶
18.2.2 聚氨酯建筑密封胶
18.2.3 丙烯酸酯建筑密封胶
18.2.4 硅酮建筑密封胶
18.2.5 石材用建筑密封胶
18.2.6 建筑用阻燃密封胶
18.2.7 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
18.2.8 建筑用防霉密封胶
18.2.9 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
18.2.10 彩色涂层钢板用建筑密封胶
18.2.11 中空玻璃用弹性密封胶
18.2.12 中空玻璃用丁基热熔密封胶
18.2.13 幕墙玻璃接缝用密封胶
18.2.14 道桥嵌缝用密封胶
18.2.15 集装箱用密封胶

第19章 润滑材料
19.1 基础资料
19.1.1 润滑材料的分类
19.1.2 润滑材料的储运管理
19.2 润滑脂
19.2.1 钙基润滑脂
19.2.2 钠基润滑脂
19.2.3 钙钠基润滑脂
19.2.4 铝基润滑脂
19.2.5 钡基润滑脂
19.2.6 膨润土润滑脂
19.2.7 食品机械润滑脂
19.3 润滑油
19.3.1 风冷二冲程汽油机油
19.3.2 水冷二冲程汽油机油
19.3.3 柴油机油
19.3.4 空气压缩机油
19.4 其他润滑材料
19.4.1 轴承油
19.4.2 车轴油
19.4.3 导轨油
19.4.4 食品机械专用白油
19.4.5 热定型机润滑油

第20章 橡胶及其制品
20.1 基础资料
20.1.1 橡胶及其制品的分类
20.1.2 橡胶制品的组成
20.1.3 橡胶及其制品的性能与用途
20.2 橡胶管
20.2.1 橡胶软管外观质量
20.2.2 通用输水织物增强橡胶软管
20.2.3 压缩空气用织物增强橡胶软管
20.2.4 蒸汽橡胶软管
20.2.5 耐稀酸碱橡胶软管
20.2.6 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20.2.7 喷砂用橡胶软管
20.2.8 内燃机车机油橡胶软管
20.2.9 内燃机燃油(柴油)管路用橡胶软管和纯胶管
20.2.10 内燃机燃油系统输送常规液体燃油用纯胶管和橡胶软管
20.2.11 内燃机燃油系统输送含氧燃油用纯胶管及橡胶软管
20.2.12 计量分配燃油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13 油槽车输送燃油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14 汽车空气制动软管及组合件
20.2.15 汽车动力转向系统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16 汽车空调用橡胶和塑料软管及组合件
20.2.17 吸水和排水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18 无气喷涂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19 输送混凝土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20 疏浚工程用钢丝或织物增强的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2.21 饱和蒸汽用橡胶软管及组合件
20.3 橡胶带
20.3.1 输送带标志
20.3.2 普通用途钢丝绳芯输送带
20.3.3 普通用途防撕裂钢丝绳芯输送带
20.3.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
20.3.5 具有橡胶或塑料覆盖层的普通用途织物芯输送带
20.3.6 轻型输送带
20.3.7 平带
20.3.8 波形挡边输送带
20.3.9 耐寒输送带
20.3.10 耐热输送带
20.3.11 耐油输送带
20.3.12 耐酸碱输送带
20.3.13 聚酰胺片基平带
20.3.14 一般传动用V带
20.3.15 阻燃V带
20.3.16 联组V带
20.3.17 汽车V带
20.3.18 摩托车变速V带
20.3.19 农业机械用V带和多楔带
20.3.20 汽车多楔带
20.4 橡胶板
20.4.1 工业用导电和抗静电橡胶板
20.4.2 电绝缘橡胶板
20.4.3 硅橡胶板
20.5 密封橡胶制品
20.5.1 真空用O形橡胶密封圈
20.5.2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20.5.3 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20.5.4 VD形橡胶密封圈
20.5.5 U形内骨架橡胶密封圈
20.5.6 往复运动橡胶密封圈
20.5.7 混凝土道路伸缩缝用橡胶密封件
20.5.8 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用橡胶密封圈
20.5.9 预应力与自应力混凝土管用橡胶密封圈

第21章 胶粘剂和胶粘带
21.1 基础资料
21.1.1 胶粘剂的分类
21.1.2 常用胶粘剂的一般性能
21.1.3 常用胶粘剂的耐介质性能
21.1.4 常用胶粘剂的耐老化性能
21.1.5 常用胶粘剂的特性和用途
21.2 通用胶粘剂
21.3 专用胶粘剂
21.3.1 壁纸胶粘剂
21.3.2 天花板胶粘剂
21.3.3 木地板胶粘剂
21.3.4 木地板铺装胶粘剂
21.3.5 陶瓷墙地砖胶粘剂
21.3.6 饰面石材用胶粘剂
21.3.7 非结构承载用石材胶粘剂
21.3.8 干挂石材幕墙用环氧胶粘剂
21.3.9 聚乙酸乙烯酯乳液木材胶粘剂
21.3.10 墙体保温用膨胀聚苯乙烯板胶粘剂
21.3.11 单组分厌氧胶粘剂
21.3.12 单组分室温硫化有机硅胶粘剂和密封剂
21.3.13 通用型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
21.3.14 溶剂型多用途氯丁橡胶胶粘剂
21.3.15 快速粘接输送带用氯丁胶粘剂
21.4 胶粘带
21.4.1 双面胶粘带
21.4.2 双面压敏胶粘带
21.4.3 牛皮纸压敏胶粘带
21.4.4 丁基橡胶防水密封胶粘带
21.4.5 封箱用BOPP压敏胶粘带
21.4.6 电气绝缘用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

第22章 陶瓷
22.1 基础资料
22.1.1 陶瓷的分类
22.1.2 陶瓷制品的特性和用途
22.2 常用陶瓷材料
22.2.1 电子元器件结构陶瓷材料
22.2.2 电容器用陶瓷介质材料
22.2.3 压敏电阻器用氧化锌陶瓷材料
22.3 陶瓷基片和陶瓷板
22.3.1 电力半导体模块用氮化铝陶瓷基片
22.3.2 陶瓷板
22.3.3 干挂空心陶瓷板
22.4 陶瓷砖
22.4.1 耐酸陶瓷砖
22.4.2 耐酸耐温陶瓷砖
22.4.3 广场用陶瓷砖
22.5 陶瓷管
22.5.1 热电偶用陶瓷绝缘管
22.5.2 热电偶用陶瓷保护管
22.5.3 化学分析陶瓷燃烧管
22.5.4 化工陶管及配件

第23章 玻璃
23.1 基础资料
23.1.1 玻璃的分类
23.1.2 常用玻璃的特性和用途
23.2 常用玻璃
23.2.1 平板玻璃
23.2.2 压花玻璃
23.2.3 热弯玻璃
23.2.4 建筑用U形玻璃
23.2.5 镶嵌玻璃
23.2.6 真空玻璃
23.2.7 空心玻璃砖
23.2.8 化学钢化玻璃
23.2.9 半钢化玻璃
23.2.10 防砸复合玻璃
23.2.11 压力容器用视镜玻璃
23.2.12 机车和动车的前窗玻璃
23.2.13 镀膜抗菌玻璃

第24章 水泥
24.1 基础资料
24.1.1 水泥的分类
24.1.2 常用水泥的特性和用途
24.2 常用水泥
24.2.1 白色硅酸盐水泥
24.2.2 钢渣硅酸盐水泥
24.2.3 道路硅酸盐水泥
24.2.4 钢渣道路水泥
24.2.5 钢渣砌筑水泥
24.2.6 砌筑水泥

第25章 其他常用工程材料
25.1 石棉
25.1.1 石棉及其制品的分类
25.1.2 常用石棉的性能
25.1.3 石棉制品的应用范围
25.1.4 耐油石棉橡胶板
25.1.5 耐酸石棉橡胶板
25.1.6 电工用石棉水泥压力板
25.2 云母
25.2.1 云母及其制品的分类
25.2.2 天然云母与合成云母的性能
25.2.3 干磨白云母粉
25.2.4 湿磨白云母粉
25.2.5 绢云母粉
25.2.6 电热设备用云母板
25.2.7 有机硅玻璃云母带
25.2.8 环氧玻璃粉云母带
25.2.9 耐火安全电缆用粉云母带
25.2.10 真空压力浸渍用环氧玻璃粉云母带
25.2.11 聚酰亚胺薄膜粉云母带
25.2.12 单根导线包绕用环氧树脂粘合聚酯薄膜云母带
25.2.13 塑型云母板
25.2.14 柔软云母板
25.2.15 衬漆云母板
25.2.16 云母纸
25.2.17 云母箔
25.2.18 工业原料云母
25.2.19 电子管用云母片
25.3 铸石
25.3.1 铸石的分类及化学成分
25.3.2 铸石的性能
25.3.3 铸石板
25.3.4 铸石直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alt="" />


历史文献的重光:从中世纪修道院的珍藏到文艺复兴的知识浪潮 一部关于西方文明知识传承与转型的深度史诗 本书并非一部关于现代材料科学的工具书,亦非对当代工程实践的指南。相反,它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深入探究西方文明知识传承体系在关键历史转折期的形态、载体与精神内核。我们将目光聚焦于中世纪晚期至文艺复兴早期,一个知识的生产、保存与传播模式经历剧烈重塑的时代。 全书以“文本的物质性与精神意蕴”为核心线索,探讨了以下几个核心议题,这些议题与任何现代工程手册所关涉的“可量化、可复制、可验证”的知识范式截然不同。 --- 第一部分:羊皮纸的信仰与手抄本的宇宙 本部分细致考察了中世纪修道院(Monastic Orders)作为知识主要守护者的角色。我们不关注材料的机械性能,而是关注支撑这些知识载体的文化与神学重量。 1. 圣地与圣物:文本的物质朝圣 在印刷术尚未普及的年代,书籍(Codex)本身即是珍贵的艺术品与宗教象征。我们将分析制作手抄本所涉及的复杂流程,但这并非是出于对“制备工艺”的兴趣,而是揭示其背后的社会结构: 羊皮纸的伦理: 考察羊皮纸(Vellum)的来源——动物的生命如何转化为承载神谕与哲思的介质。这是一种关于牺牲、耐心与永恒性的伦理考量,与现代工业材料的效率考量形成鲜明对比。我们探讨不同动物皮张的质地差异如何影响抄写员的心境与文本的最终呈现效果,例如,对某些珍贵文本采用的“小牛皮纸”(Parchment of calfskin)所蕴含的尊崇等级。 墨水的炼金术: 深入研究中世纪抄写员使用的墨水配方。这些配方多是基于植物提取物(如橡树瘿)或矿物(如铁胆)的复杂混合物,其“稳定性”体现在其历经数百年仍能保持清晰,而非其在特定载荷下的抗拉伸强度。我们分析“金箔”与“银箔”在装饰中的应用,这些并非装饰,而是对文本神圣性的视觉强调,其价值在于其稀有性与象征意义,而非其延展性或导电性。 装帧的仪式: 考察早期中世纪书籍的装帧——木板封面、皮革包裹、以及镶嵌的宝石或金属护角。这些外部特征是识别书籍所有权、评估其价值,并保护其不受虫蛀或湿气侵袭的手段。关键在于,这种保护机制是针对“知识内容”的,而非针对“结构完整性”的工程学考量。 2. 抄写室的声景与秩序 本章描绘了修道院抄写室(Scriptorium)的日常运作。这不是一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而是一个高度静默、等级森严的知识再生产场所。 抄写员的身份谱系: 区分“校对者”(Corrector)、“抄写员”(Scribe)与“装饰者”(Illuminator)的专业分工。他们的工作流程是线性、迭代且充满人为错误的,这与现代工程标准中追求的零缺陷复制目标是悖论性的。 文本的“变异性”: 由于主要依赖人工转录,同一个原始文本(如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手稿)在不同抄本中会积累细微的差异。本书关注的不是如何“标准化”这些差异,而是如何通过分析这些变异(Variants)来重构知识在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流变与误读。 --- 第二部分:知识的物理迁移与知识分子的“游牧” 随着大学的兴起和城市商业力量的增强,知识的中心开始从封闭的修道院转向开放的学术机构。这一转移重塑了知识的载体与传播方式。 1. 羊皮纸到纸张的过渡:从贵族到学者 欧洲大陆对昂贵羊皮纸的依赖开始被来自东方,经由阿拉伯世界传入的纸张(Paper)所打破。 纸张的普及与“速度”的诞生: 纸张的引入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使得学者能够拥有自己的私人藏书,而非仅依赖教堂或贵族图书馆的公有藏品。这种经济变化引发了知识传播速度的质变。我们关注的是这种“速度”对学术讨论节奏的改变,而非纸张纤维的强度分析。 “便携式”知识的出现: 较小的、更容易携带的纸质文本成为学生和巡回讲师的标配。这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不再是听讲与记忆,而是文本的随身参照与比对。 2. 索引、边注与知识的“网络化” 在印刷术普及之前,学者们已经在他们的手稿上发展出复杂的“阅读技术”以应对信息过载: “卡片目录”的前身: 考察早期学者如何在文本边缘使用缩写(Notae Tironianae)、书签、以及早期的“主题索引”来快速定位信息。这些都是知识组织的原型,其目的在于快速导航冗长复杂的经院哲学或法律条文。 注释的权力: 边注(Gloss)不仅仅是解释,它常常是学者地位和学术立场的体现。我们将分析某些著名学者的批注如何被后世抄写员视为“权威文本”的一部分,这是一种知识的非正式“权威认证”,与现代同行评审的机制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载体是私人的、物质的。 --- 第三部分:古腾堡革命与知识的“工业化”前夜 本书的收尾部分集中在印刷术的诞生,将其视为一场信息传播媒介的革命,而非仅仅是生产技术的进步。 1. 排版与知识的“可塑性”的丧失 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虽然带来了空前的复制能力,但也带来了知识形态的巨大牺牲: 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权衡: 印刷品首次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文本复制。这种“标准化”是现代科学的基石,但它也抹杀了手抄本时代文本的独特性和地方色彩。本书探讨了早期印刷商在平衡商业需求(快速、低成本)与学者对文本精确性的要求时所做的妥协。 图表的困境: 考察早期印刷品中木刻插图的局限性。与精确的手绘图解相比,早期的印刷图版往往粗糙、失真。这暴露了技术在早期阶段仍无法完美承载复杂视觉信息的问题,知识的传播在视觉维度上经历了一次暂时的倒退。 2. 知识的公共领域与“启蒙的序曲” 印刷术使得知识不再是少数精英阶层的特权。我们探讨这种物质上的解放如何促进了学术共同体的形成,以及新知识(如地理发现、天文学观测)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欧洲学者间流通,为后来的科学革命铺设了信息高速公路。 总结: 本书提供的视角是历史性的、文化性的、媒介学的。它旨在重建一种对知识载体的深层理解——理解在我们的技术飞速迭代之前,人类是如何通过极其耗费心力的方式,用动物、植物和矿物,将思想的火花保存下来,并最终引爆了知识的黄金时代。我们研究的“材料”是羊皮纸的纤维、墨水的分子结构、以及装帧的木材,但我们关注的焦点永远是它们所承载的、关于人类精神与理性探索的永恒叙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团队正在为一个严苛的海洋工程项目选材,环境的腐蚀性、交变的应力,以及对轻量化的极致要求,简直是三面夹击。跑遍了市场上能找到的几家专业资料库,信息零散不说,可靠性也常常存疑,很多数据都是基于理想实验室环境得出的。正当我焦头烂额之际,同事推荐了这本手册。它在“耐腐蚀金属”那一章节的深度令人咋舌。它不仅列举了各种不锈钢、镍基合金的耐点蚀当量数(PREN),还提供了不同氯离子浓度下,暴露时间与腐蚀速率的对比曲线。更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它收录了大量针对海洋大气、深水高压等特定工况的“实地失效案例分析摘要”,虽然只是简短的描述,但那些图文并茂的微观形貌照片,几乎能让我瞬间重现当时的失效场景。这些源于真实世界磨砺的数据,比任何厂商的宣传册都更具说服力。它真正体现了“手册”的精髓——不是做学问,而是解决实际的、复杂的工程难题。这本书的内容组织,明显是站在一线工程师的立场上精心设计的。

评分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它收录的附录部分。通常,附录只是用来凑字数的,但这里的附录简直是另一个迷你工具书。里面不仅包含了大量的国际标准(如ASTM、ISO)的关键章节摘要和对比,还收录了常用单位的转换系数表、工程常用常数的精确值,甚至还有一张非常实用的“常见材料缺陷及其成因速查图”。最让我感到贴心的是,它列出了一张“材料供应商名录及主要认证信息索引”,虽然这份信息可能随时更新,但它提供了一个快速溯源的起点。在紧急情况下,当我需要迅速找到一个具有特定认证资质的材料供应商时,这个索引比漫无目的地在网上搜索要高效得多。这本手册的设计思路,似乎是试图将工程师从“信息搜集”中解放出来,将精力集中于“工程决策”,而这,正是优秀工具书的最高境界。

评分

从宏观来看,这本手册的广度令人赞叹。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钢铁、铝合金,对于新兴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形状记忆合金,甚至是生物医用材料的初步选型标准,都给予了足够的篇幅。我特别欣赏它在“材料环境交互影响”这一板块的处理方式。现代工程设计很少是单一材料孤立运作的,接头设计、界面反应、以及热膨胀系数的匹配都是关键。手册中用大量的表格和对比图,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材料体系在热循环、电化学耦合作用下的兼容性评估。这种跨学科的整合能力,是很多专业性极强的单一材料手册所缺乏的。它不是让你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而是让你成为一个“合格的系统集成工程师”,能够预见到不同材料组合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点。对于项目经理或者系统设计师而言,这种全局性的参考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简直是业界的一个标杆。在实验室里,设备会产生震动,或者操作时手上沾染着油污或冷却液,这对任何纸质资料都是严峻的考验。我发现这本书的纸张采用了某种特殊的涂布工艺,它既保证了墨色清晰、色彩还原准确(尤其是在展示材料微观结构图谱时),又具备了极佳的抗油污和耐擦拭能力。我曾不小心将一滴咖啡溅到某页关于复合材料层合板性能指标的表格上,本以为那块区域的数据就此模糊不清了,结果用湿布轻轻一擦,除了颜色略有改变,上面的数字和线条依然清晰可辨,这对于需要频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是多么重要的细节考量啊!而且,书脊的装帧工艺也极其牢固,即使我经常需要把它平摊在工作台上,或者用力压着某页进行临摹记录,它也丝毫没有出现松动或脱页的迹象。这种对细节的执着,体现了出版方对“工具书”价值的深刻理解,他们知道这本书会经历怎样的“折磨”。

评分

这本厚重的典籍,初捧在手便觉分量十足,那种实在的触感,仿佛凝聚了数代工程师的智慧与汗水。我原本对材料科学抱持着一种略显敬畏的疏离感,总觉得那些复杂的晶体结构、热力学曲线是象牙塔里的高深学问,与我日常面对的实际工程问题相去甚远。然而,翻开这手册的扉页,首先映入眼帘的并非晦涩的公式,而是清晰、系统地按照应用场景划分的章节结构。它不像某些教科书那样,堆砌着理论的砖块,而是直接指向问题。比如,当我急需确定一种高强度合金在特定温度下的蠕变极限时,我不需要在厚厚的理论章节里层层剥茧,而是可以直接定位到相关合金系列的性能图表区。图表的标注极其精准,单位清晰可辨,甚至连误差范围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种“即查即用”的设计理念,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并未完全抛弃基础理论,而是将必要的物理解释巧妙地融入到材料的组织结构描述中,使得我们这些更偏向实践操作的人,也能在应用数据的背后,窥见材料“为什么”会表现出这种特性的原理。这无疑是工程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兵器谱”。

评分

工具书 ????紫薯

评分

越来越好 京东月来越给力 ……………

评分

比上海书城里的便宜,又是正版的

评分

好评!好评!好评!好评!

评分

非常好,质量好,快捷方便!

评分

越来越好 京东月来越给力 ……………

评分

很好!!!

评分

好好好好好g

评分

优点: 包装不错~此次买了30本,此本待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