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出版社直营书店,保证正版。店铺刚刚开业,很多图书的上传、图书资料的整理和网店的各种功能都在完善过程中,请您谅解。如有在店中查询不到的品种,可以联系店小二,所有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均可为您查询、并销售。
内容推荐
“西方园林史”是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也是城市规划、建筑学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本书按照西方园林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点,系统地阐述了从古埃及到近代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了意大利、法国、英国及美国等西方主要国家园林艺术风格产生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典型特征、代表人物及作品,有助于读者系统地了解西方园林的艺术特点以及蕴含的自然观和思想文化内涵,从而提高读者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能力,丰富园林艺术的创作手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园林、风景园林等的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城市规划、建筑学、观赏园艺、旅游等相关专业人员了解西方园林的参考资料。
目录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1章绪论
第2章 古代及中世纪园林
2.1 古埃及园林
2.1.1古埃及概况
2.1.2古埃及园林概况
2.1.3古埃及园林特征
2.2 古巴比伦园林
2.2.1 古巴比伦概况
2.2.2古巴比伦园林概况
2.2.3古巴比伦园林特征
2.3 古希腊园林
2.3.1古希腊概况
2.3.2古希腊园林概况
2.3.3古希腊园林类型及实例
2.3.4古希腊园林特征
2.4古罗马园林
2.4.1 古罗马概况
2.4.2古罗马园林概况
2.4.3古罗马园林类型及实例
2.4.4古罗马园林特征
2.5 中世纪西欧园林
2.5.1 中世纪西欧概况
2.5.2 中世纪西欧园林概况
2.5.3 中世纪西欧园林类型
2.5.4 中世纪园林的特征
第3章 意大利园林
3.1 自然概况
3.2 文艺复兴运动概况
3.3 园林发展概况
3.4 园林实例
3.4.1文艺复兴初期园林实例
3.4.2文艺复兴中期园林实例
3.4.3 巴洛克时期园林实例
3.5 意大利式园林特征
3.5.1相地选址
3.5.2庄园布局
3.5.3造园要素
第4章 法国园林
4.1 法国概况
4.1.1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历史概况
4.2 法国文艺复兴园林概况
4.3 法国文艺复兴园林实例
4.4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概况
4.5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实例
4.6 法国风景式园林概况
4.7 法国风景式园林实例
4.8 法国园林特征
4.8.1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特征
4.8.2法国风景式园林特征
第5章 英国园林
5.1 英国概况
5.1.1 电理位置
……
第6章 欧洲其他几国园林概况
第7章 19世纪城市公园
推荐阅读书目
参考文献
彩图
我得说,挑选教材类的书籍往往意味着需要更扎实、更系统的知识体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和概念框架。面对复杂的历史发展脉络,如何避免将不同时期的风格混淆,是评价一本史书是否成功的关键标准之一。我期待作者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分析工具,比如对“轴线”、“视野终点”、“空间序列”等核心设计术语的清晰界定,并能展示这些术语在不同风格中是如何被应用和被颠覆的。此外,如果书中能对一些关键的园林遗址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不仅仅是描述它们长什么样,而是分析其功能、建造过程中的技术挑战、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那将极大提升阅读的价值。我设想的理想状态是,读完这本书后,我不仅能认出哪些是法式园林,哪些是英式园林,更能理解它们“为什么是这样”的设计,以及这种设计语言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印记。这本书的“第2版”字样,也让我对其中内容的更新和修正抱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它吸收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使历史叙事更加丰满和精确。
评分这本关于西方园林史的书,虽然我还没有翻开它,但光是看到这个名字,我就忍不住在脑海里勾勒出了一幅幅古典的画面。我一直对欧洲那些宏伟的宫廷花园,比如凡尔赛宫的镜厅和迷宫般的绿篱,抱有一种深深的向往。想象一下,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别墅花园,到巴洛克式的对称与秩序,再到后来自然主义的兴起,园林是如何一步步从权力的象征,逐渐演变成文人雅士寄托情怀的载体。我期待书中能详细阐述不同历史时期,园林设计思想的转变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结构、哲学思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洛可可风格那种轻盈、精致的洛神之美,是如何在波旁王朝的奢靡中找到其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启蒙运动的理性光辉又是如何催生出英格兰风景园那种追求“如画”意境的革命性变革。我特别好奇作者如何处理中西园林思想的碰撞与对比,尽管书名主要聚焦西方,但一个成熟的史学著作,必然会涉及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我希望看到那些著名园林大师,如安德烈·勒诺特尔或汉斯·布朗,他们的设计哲学是如何超越单纯的审美,上升到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的。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艺术爱好者角度来看,我对园林作品的“可读性”非常看重。园林是空间艺术,是流动的、时间性的体验。我希望这本书在讲解理论和历史背景的同时,能巧妙地融入一些文学性的描述,让那些已经消逝的或只存在于文献中的伟大园林,能在读者的想象中“复活”。比如,描述一个巴洛克园林中,精雕细琢的雕塑群是如何与水景交织,营造出戏剧性的氛围;或者,讲述一个英式田园风格的蜿蜒小径是如何引导游人进入一种冥想的状态。这类感性的描述,与严谨的历史考据相结合,才能构成一本真正引人入胜的园林史。我个人对于19世纪之前的欧洲园林中的“象征主义”元素特别感兴趣,那些被精心安放在风景之中的雕像、石碑、甚至是特定种类的植物,它们所代表的寓意,是解读那个时代精英阶层精神世界的密码。如果作者能像一个导游一样,带领我们穿梭于这些历史空间,解读其中的符号系统,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将远超一本教科书的范畴,而成为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审美情趣的“文化漫游指南”。
评分坦率地说,我选购这本书是出于一种对“美学”脉络的好奇心。我总觉得,园林设计是建筑学、雕塑艺术、植物学甚至文学诗歌的集大成者。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这让我对它作为“国家级规划教材”的权威性有了初步的信任。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罗列年代和人名,而是能够深入挖掘每一种园林风格背后的“精神内核”。例如,哥特式建筑的垂直向上感,是否在早期的修道院园林中留下了某种痕迹?中世纪封闭的“天堂花园”的象征意义究竟有多重?我非常看重那种能够将具体的设计元素——比如喷泉的布局、石材的选择、轴线的运用——与当时的宗教信仰、政治结构进行有效串联的叙事能力。如果能配有精美的黑白或彩色的历史图版或手稿摹本,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对于一个视觉艺术的门类,没有图像的支撑,纯文字的描述很容易变得干瘪乏味。我期待的,是一种能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的沉浸式阅读体验,去感受每一条小径、每一座假山的背后,所蕴含的设计师的匠心与时代的情绪。
评分作为一名对文化史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关注的焦点在于“变迁”背后的驱动力。西方园林史,从古罗马的实用性与享乐主义的结合,到中世纪的宗教象征意义,再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理性回归,其间的每一次重大转向,都与社会思潮的地震息息相关。我希望这本书能细致描摹出这些“转折点”的微妙之处。比如,当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重新发现古典美学时,他们是如何解构和重塑了古罗马的园林遗迹的?这种“重生”是简单的模仿,还是包含着对人类自身地位的全新肯定?尤其对于18世纪的英式园林,我极为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其与法国古典园林的激烈对立。后者代表着“人类对自然的绝对控制”,而前者则高举“自然即美”的旗帜,这背后不仅仅是审美之争,更是两种不同的世界观的较量。一个优秀的史学论著,应该能够将园林艺术放置于更宏大的知识图谱中,让读者理解,我们今天对“风景”的理解,是如何一步步被这些历史上的大师们所塑造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