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丑陋面的真知灼见。
中国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严厉检讨
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
痛心中国的“酱缸文化”
反省中国人的“丑陋”
要中国人活得有尊严
《“丑陋的中国人”三部曲: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由柏杨先生两部作品《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和《天真是一种动力》合编而成,收录了柏杨生命十年的作品。在这些文章中,柏杨依然幽默,充满智慧,不但继续深挖中国文化的劣根性,而且还把关注的目光投向现代人的亲情、婚姻和衣食住行上,从中可以看到柏杨先生,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性的不懈探索和成果。
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以八十九岁的高龄为八十八岁的柏杨先生绘制漫画插图,两位近九旬老者的携手,珠联璧合,实为两岸文化交流一大盛事。
柏杨,中国人熟悉的作家,其创作生涯大致可分为十年小说,十年杂文,十年历史,十年通鉴。他不仅是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社会观察家和文化评论者。他不但是历史见证人,也是文化改革的行动者。如此丰富的人生不容易说得清楚,还是看他写的书吧!
《丑陋的中国人》里的柏杨,是一个犀利到尖锐的思想家,而敢于直面直言说出自己的独自发现,让我看到一个独立思考者的风骨,甚至很自然地联想到鲁迅
——陈忠实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写杂文,文笔犀利,时有新见,振聋发聩,世人瞩目。柏杨先生的许多文字都以猛烈抨击社会痼疾和社会黑暗面为主题,《丑陋的中国人》以独到的思考和深刻的剖析,警醒着一代读者,也必将成为一代一代中国人传之久远的精神财富
——陈建功
我们在改变世界(代序)
请再听我说(再序)
中国人,活得好没有尊严!
缺少“尊重”
中国人,你为什么这么吵?
吵律
暴力与说谎
不学礼,无以立
猜忌,使我们鬼祟
权力痴呆症候群
狮子与绵羊
隋唐宫廷
滚水灌蚂蚁窝
婷之问
历史的教训是:人类从不接受历史的教训
民主是所有中国人奋斗的重要目标
文学、历史与人生
血浓于水,情浓于血
筹建绿岛垂泪碑
绿岛人权纪念碑落成
口供主义罪疑唯重
病人有权知道吃的是什么药
我们需要中文处方
我赞成安乐死
与父母同归于尽
妈妈,请牵我的小手!
眼前欢
人性的骤变
突围
总裁狮子心
公务员DNA
十字架上的校长
曼德拉
为几块钱请命
报复与宽恕
比一比,美国大选
大雨下的一群黑猩猩
邓小平的四论
封建暴力,遇机则发
连向日葵都迷失方向
驴碑法则
论述不可以用嘴脸代替
民主麻疹
枪声三响撼金山
人,需要别人帮助
盛装返台
蚤、虱子化成人类
泪比血都多
一个最值得问的问题
用选票治天下?
脏话的魔咒
脏
尊严价更高
可喜双桨
天真是一种动力
喜遇良师益友
新的指导与获益
附录
柏杨:历史峡谷中的“渡客”精神潘耀明
经过长夜痛哭的人欧银钏
三峡舟中的一出悲喜闹剧唐德刚
替柏杨小说翻案黎活仁
柏杨:非贵族的知识分子德?周裕耕
不同的切入相同的柏杨
柏杨说:“中国人是一个受伤很深的民族,没有培养出赞美和欣赏别人的能力,却发展出斗臭或阿谀别人的两极化动物。更由于在酱缸里酱得太久,思想和判断以及视野都受到酱缸的污染,很难跳出酱缸的范畴。”因此他要写《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让中国人知道自己的缺点。
柏杨曰:脏乱,吵,窝里斗!三个中国人加在一起,就成了一头猪!死不认错;为了掩饰一个错,不得不用很大的努力再制造更多的错,来证明第一个错并不是错。
喜欢装腔作势;记仇、缺乏包容性;中国人打一架可是三代都报不完的仇恨!
自傲、自卑,就是没有自尊;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更恐惧独立思考。没有是非、没有标准,只会抽风发飙。最后大家一起和稀泥。
……
我们在改变世界(代序)
——2002年香港国际书展新书发布会致辞
柏杨
感谢香港《明报月刊》,感谢潘耀明总编辑,感谢各位朋友,为我的新书——《中国人,活得好没有尊严》,举行发布会!
回溯到1999年,潘总编辑忽然向我邀稿,使我大为惊喜。多年以来,为了筹建绿岛人权纪念碑,超过我体力和能力的负荷,而得了晕眩病,一天二十四小时,晕眩不断,直到今天,这个病仍然缠身,已经很久没有写稿了!而社会大众也好像以为我的社会工作,比我身为一个写作人更为重要,所以,潘总编辑的征召,使我特别兴奋。《明报月刊》是海内外华文世界中,最多人文关怀,可读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使我感到是一份荣耀。而且,想当初我大量写作的时候,一直都陷在“伏案执笔”苦境,而现在写作已用不着伏案,更用不着执笔,只要有一张嘴巴,有一部计算机,有一位能干的助理小姐就够了,这是作家的天堂时代,我搭上了头班车。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我今年已经八十二岁了——不知道怎么会活得这么老!我的性格和受到的诅咒,如果不早死战场,也一定会早死刑场。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灾难,看尽了太多的荒谬和丑陋,但也遇到了太多美好的事情,和太多美好的友情,我觉得我应该全部回馈给年轻的大朋友和小朋友,而《明报月刊》适时地赐给我机会。
长期的灾难,提高了我心灵层次;难得的幸运,使我产生无穷感恩。现在每当看到年轻孩子,我就十分担心,担心他们目前拥有这幅欢乐的画面,会不会只是眼前的一种假象?我有很多话要对他们说。
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写了将近三年,直到上个月,《明报月刊》通知我要出版一个集子了,并且邀我来香港为读者先生签名,这可是又一次大为惊喜。我从遥远的台北,带来一份礼物——一套“人权结婚证书”,回赠给《明报月刊》,一则表示我的感谢,一则也借此报告,在台湾这些年来,我和朋友们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是些什么。简要地说,我们是在推动一项中华文化的巨大改革,并促进它提升,那就是推广人权家庭的建立和普及。为使每个家庭都成为“有充分尊重,有充分包容”的家庭,我们设计了这套结婚证书,要求新郎新娘坚持八项誓言,这八项是:
一、从结婚那天开始,新郎新娘不仅是夫妇,也是朋友。
二、无论丈夫对妻子、妻子对丈夫、父母对孩子,绝不使用肢体语言和暴力语言。
三、夫妻的收入,完全等值,不是谁养谁,而是两个人共同养这个家。
四、夫妻绝不把孩子当做实现自己希望的工具或炫耀的工具。
五、新郎新娘誓言用事实和行动,维持一夫一妻制度。
六、夫妻一定要保持适度的度假,绝不无尽期地工作、工作、工作……而不稍作休息。
七、夫妻要把对方的父母,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孝敬。
八、新郎新娘从结婚那天开始,就要为自己、为配偶、为孩子,尽量购买适当的基金或必要的保险。并且培养专业之外的其他艺术兴趣,使生命更为充实。
八项盟誓和婚前的一项讲习,是文明人类最基础的教养——尊重、包容,都包括在八项之中。“人权结婚证书”不仅可供夫妻间互相检查之用,还可供孩子们鉴定父母履行的程度。孩子们在这样家庭中,必然谦和有礼,充满自信,他们会是一种和其他家庭里成长的孩子不一样的新品种的孩子,使整个中华民族都会改变。每想到这里,我就喜不自胜,渴望得到各位朋友的指正赞助。
谢谢各位读者先生!谢谢各位读者先生!
2002.7.20香港
这本书的书系名称“三部曲”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通常意味着一个系列有着更宏大的叙事和更深入的挖掘。而“丑陋的中国人”这个极具冲击力的标题,再加上“我们要活得有尊严”的副标题,让我立刻感受到一种严肃而又充满力量的氛围。我猜测,这并非一本简单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观察报告,或者是一场关于民族精神与个体价值的深刻反思。作者可能试图通过揭示一些令人不适的“丑陋”现象,来唤醒读者对“尊严”的认知和追求。我好奇,他会从哪些具体的社会层面、文化层面,甚至是历史层面来展开论述?他提出的“尊严”又是指向何方?是物质上的富足,还是精神上的独立?这种宏大叙事的开端,以及对社会痛点的直面,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探索的欲望,渴望去理解作者笔下所描绘的世界。
评分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分类时,我立刻被吸引了。它并非我平常涉猎的小说或历史题材,而是一种带有强烈人文关怀和社会评论色彩的作品。书名“丑陋的中国人”带着一种直率甚至有些刺耳的色彩,这让我不禁好奇,作者究竟会触及哪些令人不安的现实?然而,副标题“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又赋予了这份“丑陋”一种反思的意义,似乎在揭示这些“丑陋”背后,隐藏着对更高生活品质和更美好精神状态的渴望。我猜想,这本书可能会涉及许多关于国民性、集体意识、以及个体在社会转型期所面临的困境的讨论。它或许会剖析一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并试图找出其根源,继而提出一些关于如何摆脱困境,重塑民族精神的思考。这种挑战性的话题,加上对“尊严”这一普世价值的呼唤,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它预示着一场关于自我认知和价值重塑的深刻对话。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够引发深度思考的书籍情有独钟。这本书的题目,无疑就具备了这种特质。“丑陋的中国人”这个说法本身就极具争议性,很容易让人产生抵触心理,但紧随其后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又立刻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一个更为普世的价值追求上。这让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命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他会从哪些角度来解读所谓的“丑陋”?是具体的行为模式,还是深层次的文化基因?而“尊严”又是在怎样的语境下被提出的?它是一种需要被捍卫的底线,还是一种需要去争取的目标?我猜测,这本书可能会涉及许多关于民族性、文化传统、社会变迁以及个体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探讨。我希望它不是一篇空洞的批评,而是带着建设性的思考,引导读者去反思,去辨析,最终能够找到通往“尊严”的路径。这种对复杂议题的深入挖掘,正是吸引我阅读的关键。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着实吸引了我。粗犷而有力的字体,加上那抹略带压抑的色彩,仿佛在诉说着某种沉重却又不得不面对的主题。我之前从未接触过这类“三部曲”式的书籍,一般都是以较为轻松愉快的题材为主,但“丑陋的中国人”这个名字,尤其是加上“我们要活得有尊严”这个副标题,立刻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尝试着去想象,作者究竟想揭示出哪些“丑陋”的面向?这些“丑陋”又将如何与“尊严”这个充满力量的词语联系在一起?是某种深刻的社会批判?还是对某种集体性思维模式的剖析?我脑海中浮现出各种可能性,有严肃的,也有略带讽刺的。包装上简洁的插画,没有过多的装饰,反而衬托出一种直击人心的力量感。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看看这封面所预示的故事,究竟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它让我感到,这本书绝非泛泛之作,而是蕴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度思考和对未来的强烈期盼,充满了值得探索的意味。
评分我对于那些敢于触碰社会敏感神经的作品总是充满了好奇。这本书的题目——“丑陋的中国人”,单看就足以引起读者的强烈反应,它带有一种直言不讳的批判性,仿佛要撕开某种遮羞布。然而,紧随其后的“我们要活得有尊严”又赋予了这一批判以一种更为积极的导向。这让我产生疑问:作者究竟想通过揭露“丑陋”来达到什么目的?是为了警醒?还是为了某种重塑?我猜测,这本书很可能是在探讨中国人在现代化进程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集体行为模式或者思维定势,而这些模式或定势,与我们所追求的“尊严”之间,存在着某种紧张关系。它或许会引发关于文化基因、社会规范、以及个体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讨论。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自身,并从中找到通往真正“尊严”的道路,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批评。
评分每年我会在网上买不少书,这两年主要购书渠道变成京东了。
评分每一次在京东购物跟感觉非常开心,货物质量非常高,京东配送也很给力,给你一百个好评!~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物流很给力,书本质量也好评
评分前两年,安吉拉•卡特的小说刚在大陆出版,一读之下,惊为天人。我们常谓天才小说家,但能真正担当此称呼者,寥寥无几,读安吉拉的作品,却总给我这样天才的印象。天才的小说不是写出来的,而是自然流淌出来的;天才的小说无迹可寻,无法模仿,无法评论。但天才的小说家总给人短命的印象,人生如此,文学人生亦如此。文学史上有很多天才的小说家,但大多数如流星一闪而过,留下一两部闪耀着光芒的天才之作,剩下的尽是平庸。但是在安吉拉的小说中,天才的禀赋贯穿在她所有的作品中,不但体现在她对华美繁复的语言,入魔一样锤炼修饰上,更多还体现在她对语言变形乐此不疲的痴迷上。
评分柏杨一生念过无数个学校,从小学到大学,因屡屡被学校开除,从没有拿过一张文凭,为此还造过假文凭。一生中娶过五个妻子,每一次婚姻都伴随过一段如烟往事。少年时代打过继母,青年时代从过军,和蒋氏父子都有过面对面的经历,多次企图自杀,无数次被学校和单位开除,曾遭遇十年牢狱之灾,在七十年代几乎被将决…
评分大多数的书都在京东购买,送货速度快,纸质不错,满意!
评分商品很好,运送很快
评分不怎么好,有些模模糊糊的字都看不清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