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 [The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 [The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著
图书标签:
  • 生态文明
  • 环境政策
  • 政府考核
  • 可持续发展
  • 中国发展
  • 研究报告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 生态评估
  • 政策研究
  • 环境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ISBN:97875177019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47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
外文名称:The Evaluation and Examination Systems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重点课题成果。本着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制度建设的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评价、政府考核、统计监测等制度进行了分析与设计,构建了由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等目标构成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分别由60、40、30和20个指标构成的政府考核体系,还对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可供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目录

引言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过程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背景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和特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溯源
三、准确理解中共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
四、全面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
五、明晰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的基本思路

第二章 与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相关的国际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际社会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国际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主要经验
三、国际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不足

第三章 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考核实践述评
一、国内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考评实践述评
二、“生态文明”为核心内涵的相关约束性指标考核实践
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和考核改进的方向

第四章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构建
一、国内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的综述
二、决定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水平的主要因素
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四、评价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流程

第五章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
一、生态文明建设评价及结果
二、评价结果分析
三、进一步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设想

第六章 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的系统构建
一、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的重要意义
二、构建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的基本思路
三、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体系的要素构成
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的主体内容与指标体系
五、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的方式与程序
六、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的保障与推进

第七章 生态文明建设的统计与监测体系
第八章 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考核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的建议

精彩书摘

  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宏伟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把发展林业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的要求,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50亿立方米以上,湿地保有量达到8亿亩以上,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60%,新增沙化土地治理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0万亿元,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70%,构筑坚实的生态安全体系、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切实担当起生态文明建设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纲要》明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是紧紧围绕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条主线,着力构建国土生态空间规划体系、重大生态修复工程体系、生态产品生产体系、维护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和生态文化体系,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水利部的“水生态文明”试点工作
  2011年水利部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是指在中国生态建设中发挥重要引导带动作用的各类水土保持区域的总称,包括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三类。创建的思路是:按照“积极建设、科学评价,成熟一批、命名一批”的工作思路,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创建的目标是:到2012年,选择现有基础条件好的地区和工程进行完善提高,建成全国首批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组织考评并命名;到2015年,力争使10%的城市,20%0的县,10%的生产建设项目创建为生态文明工程;到2020年,20%的城市,30%的县,30%的生产建设项目创建为生态文明工程。创建工作采取地方或建设单位自愿申报,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初评、推荐,水利部组织专家评估、核准、公告、命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建设管理。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实行优胜劣汰动态管理,水利部将不定期对已命名的生态文明工程进行抽检,对成果不能巩固的,取消命名。水利部将对创建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单位,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立项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对取得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命名的地区、单位和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给予重点宣传。
  2013年水利部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水生态文明建设包括八个方面的主要工作内容:一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二是优化水资源配置;三是强化节约用水管理;四是严格水资源保护;五是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六是加强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七是提高保障和支撑能力;八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水利部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城市,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探索符合我国水资源、水生态条件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
  2013年水利部出台了《水利部关于加快开展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首批45个试点城市。2014年确定了第二批59个试点城市。
  ……

前言/序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丛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系列的重要成果之一,聚焦于一个宏大且紧迫的时代议题: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和考核地方政府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绩效。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政绩考核体系已难以为继。本书旨在为国家层面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坚实的科学评价基础和可操作的政府考核工具。 全书深入剖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挑战与发展需求,核心工作在于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框架。作者团队基于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首次系统性地提出了包含资源节约与利用效率、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护、环境风险防控能力以及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等多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 理论基础与评价体系构建 本书首先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进行了界定与深化,强调其不仅仅是环境治理,更是一种发展观、执政观的根本性转变。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构建了多层次的评价逻辑框架。他们摒弃了简单地罗列环境指标的做法,而是强调系统性、关联性和动态性。 资源环境承载力测算: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将区域的生态环境承载力作为考核的“硬约束”。这部分内容超越了传统的环境容量计算,引入了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容量等多重约束的耦合分析模型,为设定科学的年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环境质量与公众感知融合: 评价体系的关键创新点在于引入了“环境质量改善的客观数据”与“公众满意度的主观感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团队设计了专门的调查问卷和数据采集标准,确保考核结果既反映了政府的治理投入,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 考核机制与实施路径 本书的实践价值集中体现在对政府考核体系的重塑上。研究团队认为,单纯的年度考核权重调整不足以驱动深层次的变革,必须将生态文明指标嵌入到干部选拔任用、晋升激励和问责机制的全流程中。 考核指标权重分配的科学性: 针对不同地区(如资源型地区、生态屏障区、发达城市群)的差异性,本书提出了差异化的考核权重模型。例如,在生态功能重要的区域,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权重将显著高于经济增长指标;而在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和历史遗留问题治理的权重被大幅提升。 “一票否决”与激励约束机制: 研究深入探讨了如何设计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书中明确提出了在特定关键生态指标(如重大环境安全事件、核心生态红线突破)上实行“一票否决”的刚性要求。同时,对于在生态治理和绿色创新方面表现突出的地区和领导干部,设计了明确的“正向激励”方案,例如优先推荐参与国家级重大项目或享受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 制度保障与政策工具箱 本书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保障评价和考核体系的有效运行。 跨部门协调机制的构建: 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发改、环保、住建、农业、水利等多个部门。研究着重分析了现有体制中“九龙治水”的弊端,提出了建立以省级政府为主导,由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跨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确保考核数据和结果的权威性与协同性。 信息公开与社会监督: 为了防止“数据造假”和“表面文章”,本书强调了信息公开和第三方评估的重要性。研究详细阐述了建立统一的省级环境监测网络和信息发布平台,并提出了引入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对考核结果进行定期复核的建议。这种外部监督机制被视为提升考核公信力的重要保障。 对地方实践的指导意义 本书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指南对于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地方党委和政府,提供了清晰的行动路线图。它不仅告诉地方政府“要做什么”(科学指标),更告诉他们“怎么做”(考核方法与流程),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长期发展观)。研究成果为“十三五”及后续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旨在推动中国从单纯追求经济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可持续的绿色发展。 总而言之,本书是针对中国特有的治理体系和发展阶段,为解决生态文明建设“如何量化、如何考核”这一核心痛点而进行的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具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用户评价

评分

《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认知维度。我一直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宏大而复杂的话题,但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并且做到“可衡量、可考核”,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这本书恰恰就聚焦于解决这个问题。它不仅仅是在讨论理论,更是在尝试构建一套能够落地生根的体系。书中对现有评价体系的批判性分析,让我看到了其中的许多不足之处,也理解了为什么一些地方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而其提出的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则试图通过量化和细化,来避免这种主观性和随意性。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多方参与和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构建一个透明、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机制,才能真正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对于我们这些身处其中的普通人,了解这样的体系设计,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之中。

评分

这本《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我刚看完,整体感受非常深刻,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我一直在关注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但关于如何“评价”和“考核”生态文明建设,这本研究确实提供了一个非常系统和扎实的框架。书中对现有评价体系的不足进行了深入剖析,这让我意识到,以往我们在讨论生态文明时,往往停留在理念和口号层面,缺乏有效的量化和监督机制。这本书则试图填补这一空白,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构建了一套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与之配套的政府考核机制。我尤其欣赏它在理论深度上的挖掘,引用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展现了研究团队深厚的学术功底。虽然这是一本2014年的出版物,但其中提出的很多观点和方法,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甚至可以说是具有前瞻性。对于那些希望深入理解生态文明建设内在逻辑,并致力于推动相关实践的读者,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能够帮助我们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去审视和推进这项伟大的事业。

评分

这本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给我带来了非常具象化的启示。很多时候,我们谈论生态文明,感觉像是雾里看花,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如何知道做得好不好,都有些模糊。这本书就像一个指南针,指明了方向。它详细地阐述了如何科学地衡量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这其中涉及到的指标设计、数据收集、以及最终的评价方法,都显得非常专业和严谨。特别是关于政府考核体系的部分,它探讨了如何将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效纳入到对官员的评价中,这对于推动地方政府真正重视并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我注意到书中也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并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这使得这本书不仅有理论上的高度,更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对于那些希望了解中国如何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国家治理体系中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深入且细致的视角。

评分

读完《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我感觉像是经历了一场思维的风暴。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不如说是一次对中国未来发展模式的深度探索。它没有回避问题,而是直面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比如如何将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何让各级政府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能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以及如何建立一个真正能够激励和约束的考核机制。书中提出的“科学评价”和“政府考核体系”并不是简单的罗列指标,而是建立在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之上,试图构建一个动态的、适应性的评价模型。我尤其被书中对“绿色GDP”等概念的深入讨论所吸引,以及如何将其与地方官员的政绩挂钩。这种系统性的思考,对于理解国家层面的政策制定以及地方层面的执行落地,都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对于那些对中国治理体系和发展战略感兴趣的读者,这本书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如何在高效率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独特窗口。

评分

我一直认为,评价一个国家的进步,不能只看经济增长的数字,更要看它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否能保护好我们的家园。这本书《生态文明建设科学评价与政府考核体系研究》(2014)就切中了这一关键点。它深入探讨了如何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大的目标进行科学的评价,并且提出了构建配套的政府考核体系。这种将理念转化为可执行、可监督的体系,是推进任何一项重大社会变革的基石。书中对评价指标的设计,体现了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考量,而非简单地侧重某一方面。同时,它也强调了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认为这直接关系到政策能否真正落地,以及各级政府能否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心上、落到实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为实践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对于推动中国走向更绿色、更可持续的未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评分

有价值

评分

送货很准时,很快就收到货了,不错,下次还在东京买。

评分

学习一下

评分

送达很快!

评分

很不错的一本书 还没仔细看呢

评分

物流很给力,书也很专业。

评分

物流很给力,书也很专业。

评分

送货很准时,很快就收到货了,不错,下次还在东京买。

评分

做科研用的,还不错。权威发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