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海洋测绘(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 [Modern Marine Surveying and Charting]

现代海洋测绘(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 [Modern Marine Surveying and Chart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赵建虎 编
图书标签:
  • 海洋测绘
  • 测绘工程
  • 海洋工程
  • 导航
  • 地理信息系统
  • GIS
  • 水文测绘
  • 海洋科学
  • 高等教育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70591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586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范教材 ,
外文名称:Modern Marine Surveying and Chartin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0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正文语种: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现代海洋测绘(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宝规范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一五”国宝规划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海洋测量、海图绘制和海洋信息管理三大内容体系。从星载、机载、船载和AUV/ROV荷载传感器探测海洋的角度呈现了立体海洋测绘的特点;从海洋基准、卫星定位、海洋遥感、扫海测量、重磁力测量、海洋水文、电子海图、MGIS以及海域划界和海洋工程测量等方面体现了海洋测绘手段的现代化和实用性。《现代海洋测绘(上册)/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宝规范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系列教材》可作为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以及相关专业的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海洋、河道工程及测绘工程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海洋与海洋测绘
1.1 海洋
1.2 海洋测绘
1.3 本书的结构体系
思考题

第2章 海洋大地控制网
2.1 概述
2.2 海面控制网
2.3 海底控制点的照准标志和作用距离
2.4 海底控制点(网)的几何图形
2.5 海底控制点(网)坐标的测定
思考题

第3章 海洋水文要素观测
3.1 海水温度
3.2 海水盐度
3.3 海水密度
3.4 海水透明度、水色
3.5 潮汐及潮汐观测
3.6 海洋波动类型及其影响
3.7 海流的类别及其特点
3.8 ADCP及流速、流向测量
思考题

第4章 海洋声速及声线跟踪
4.1 海洋声学
4.2 声呐及其工作方式
4.3 海洋声速及声速剖面类型划分
4.4 声线跟踪
4.5 等效声速剖面法
4.6 声线跟踪过程
4.7 声速测量误差对水深计算的影响
思考题

第5章 潮汐调和分析及海洋垂直基准面
5.1 平衡潮理论
5.2 潮汐、潮流分析
5.3 垂直基准
5.4 基准传递与推估
5.5 海洋垂直基准统一框架
思考题

第6章 GPS定位与海底声学定位
6.1 概述
6.2 GPS绝对定位
6.3 GPS静态相对定位
6.4 局域差分GPS(LDGPS)定位
6.5 广域差分GPS(wADGPS)定位
6.6 水声定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6.7 水声定位系统
6.8 水声定位改正
思考题

第7章 水深测量及海底地形测量
7.1 概述
7.2 回声测深原理
7.3 四波束扫海测深仪
7.4 多波束测深系统
7.5 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呐
7.6 基于水下机器人的水下地形测量
7.7 机载激光测深
7.8 线布设
7.9 测深精度
7.10 水位改正
7.11 儿测量数据质量与管理
7.12 海底地形成图
思考题

第8章 海洋地貌及底质探测
8.1 声波与海底底质的相互作用
8.2 回波强度及其数据处理
8.3 声呐图像的形成原理
8.4 多波束声呐图像
8.5 侧扫声呐及其声呐图像
8.6 基于声呐图像判读海底地貌
8.7 基于声呐图像划分海底底质类型
8.8 海底浅层剖面仪
思考题

第9章 海洋重力测量
9.1 扰动位、大地水准面及垂线偏差
9.2 海洋重力测量的干扰影响及消除
9.3 海洋重力仪
9.4 海洋重力测量的设计与实施
9.5 海洋重力测量的数据处理
9.6 海洋重力异常的解释及应用
思考题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海洋测绘领域其他相关主题的图书简介,旨在不涉及《现代海洋测绘(上册)》具体内容的前提下,提供一个详尽且专业的概述。 --- 图书名称:《海洋动力学与海岸侵蚀控制工程实践》 内容概述 本书旨在为海洋工程、海岸带资源管理、水利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聚焦于海洋动力过程的理论基础、测量技术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特别是海岸侵蚀的监测、评估与综合治理策略。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覆盖了从基础物理原理到前沿工程技术的多个层面,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第一部分:海洋动力基础与水动力环境评估 本部分深入探讨驱动海洋运动的基本物理机制,为后续的工程设计与评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海洋环流与水团运动 详细阐述了全球尺度和区域尺度的海洋环流模式,包括风海流、密度流、地转平衡和科里奥利力在水体运动中的作用。着重分析了海盆尺度上物质和能量的传输过程,并引入了海洋边界层理论,解释了风场与海面相互作用的机制。内容涵盖了观测数据(如卫星高度计、Argo浮标)在海洋环流场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第二章:波浪理论与统计分析 系统介绍了描述海浪运动的线性波理论(浅水、中水、深水波)、非线性波(如斯托克斯波、孤立波)及其适用条件。重点探讨了波浪场的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化规律,包括波浪的传播、折射、绕射和破碎现象。在统计分析方面,详述了波高、周期和方向的概率分布模型(如瑞利分布、Weibull分布),并介绍了极端波浪(如百年一遇波)的确定性与概率性评估方法,这对海洋结构物设计至关重要。 第三章:潮汐动力学与海平面变化 本章解析了潮汐的成因,包括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自转的影响。深入探讨了浅水效应下的潮波传播、非线性相互作用以及潮汐共振现象。同时,系统梳理了全球和区域尺度的海平面变化驱动因素,包括热膨胀、冰川融化和地壳均衡调整,并介绍了长期潮位监测数据的处理与趋势分析方法。 第四章:泥沙运动力学与输运过程 泥沙运动是海岸动力过程的核心组成部分。本章详细阐述了泥沙的起动条件、输移模式(如推移、悬移、床面荷载)以及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的迁移规律。引入了泥沙输运模型,包括二维和三维的污染物和泥沙输运方程的求解方法,并讨论了泥沙特性(粒径、密度、级配)对输运效率的影响。 第二部分:海岸侵蚀监测、评估与数值模拟 本部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海岸带环境监测和工程分析,重点关注海岸动态演变的量化评估。 第五章:海岸线长期监测与空间分析 阐述了用于海岸线监测的遥感技术,包括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AR)以及无人机(UAS)在海岸带快速、高精度数据获取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海岸线变化提取、对比分析和长期趋势可视化中的核心技术,包括不同时间点数据配准、特征提取算法和不确定性分析。 第六章:海岸侵蚀的量化评估方法 本章系统总结了评估海岸侵蚀状态的常用指标和方法,如冲刷量计算、侵蚀速率计算和海岸形态指数分析。引入了基于高精度地形数据的三维地貌变化监测技术(如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在海岸形变监测中的应用),并探讨了工程活动、气候变化和自然动力叠加对侵蚀速率的耦合影响。 第七章:海岸动力过程的数值模拟 这是本书的工程应用核心章节。详尽介绍了用于模拟波浪、潮流、环流和泥沙输运的成熟数值模型(如基于有限体积法或有限差分法的二维/三维模型)。重点剖析了模型的构建流程,包括计算域的划分、边界条件的设置、物理参数的校正以及模型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和验证(校准)。特别是对非恒定流场和复杂地形下的泥沙堆淤-淘刷过程的模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指导。 第三部分:海岸侵蚀控制与综合治理工程 本部分聚焦于现代海岸工程的实践,介绍各类防护工程的原理、设计规范和生态兼容性评价。 第八章:硬质工程防护结构设计与施工 详细论述了各类硬质防护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工程规范。内容包括海堤(垂直墙、斜坡式)、防波堤(直立式、消波式)的设计荷载确定,特别是针对极端波浪和地震作用下的结构稳定性分析。书中将介绍新型复合式结构和可调式结构的设计理念,并讨论其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适用性及施工技术要点。 第九章:软质与生态友好型防护技术 本书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本章着重介绍利用自然过程进行海岸防护的工程措施。详细分析了营养沙滩补给(Beach Nourishment)的沙源选择、物料特性、设计剖面确定和长期稳定性预测模型。同时,深入探讨了生态工程方法,如人工湿地、礁石/贝类礁的构建,及其在恢复海岸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提供生物侵蚀缓冲方面的作用。 第十章:海岸带综合管理与风险评估 综合前述的动力学、监测和工程知识,本章提出了现代海岸带管理的框架。讨论了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灾害场景设定(如风暴潮、海啸)和结构物失效概率分析。重点阐述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决策支持系统(DSS)在制定多目标海岸管理方案中的应用,旨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平衡。 适用对象 本书内容深度适中,理论体系完整,同时紧密贴合工程实践,是高等院校测绘、土木水利、海洋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的进阶教材或参考书,尤其适合于从事海岸工程设计、海洋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及海岸带规划管理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研究生。 ---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对海洋科学抱有浓厚兴趣的爱好者,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性地介绍海洋测量技术的书籍,而《现代海洋测绘(上册)》恰恰满足了我的这个愿望。书中的内容非常详实,从基础的声学原理到复杂的导航系统,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海底地形测量的部分印象深刻,它详细介绍了各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数据处理方法,让我了解了我们脚下的海洋是如何被“看见”的。书中穿插的大量图解和案例,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变得生动形象,我甚至可以想象到测绘人员在大海上辛勤工作的场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提到了现代海洋测绘与遥感技术的结合,这让我看到了学科发展的未来趋势,也为我拓展了新的学习方向。虽然这本书是为高等教育设计的,但对于有一定基础的普通读者来说,通过细致阅读,也能收获颇丰。

评分

拿到这本《现代海洋测绘(上册)》后,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其内容的全面性。从基本概念的引入,到各种测量方法的阐述,再到数据处理和成果的应用,几乎涵盖了海洋测绘的各个重要环节。书中对于不同测量仪器的介绍,让我对它们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有了清晰的认识。我特别关注了关于误差分析和质量控制的部分,这对于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也体现了教材严谨的科学态度。此外,书中还对一些重要的海洋测绘标准和规范进行了介绍,这对于理解行业内的实践操作有着指导意义。虽然我并非专业人士,但通过阅读,我能够感受到这套教材在知识体系构建上的用心,为想要深入了解海洋测绘领域的人提供了一个扎实的起点。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很用心,封面采用了深邃的海洋蓝,配以简洁的标题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当我拿到它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厚实的纸张,触感温润,印刷清晰,即使是图表和公式也毫无模糊之处。这一点对于一本技术性很强的教材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大大提升阅读的舒适度和学习的效率。我特别欣赏的是教材的排版布局,逻辑清晰,章节划分合理,每部分知识点都得到了充分的展开,但又不会显得过于冗杂。理论讲解之后,往往紧跟着相关的实例分析,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能够更好地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理解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而且,书中穿插的一些历史故事和行业发展介绍,也让我在学习枯燥的专业知识之余,能够感受到测绘工程领域的魅力和进步,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整体而言,从一本读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硬件和初步的呈现方式上,已经为我打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让我对即将开始的深入学习充满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值得称赞。它在保持专业性和严谨性的同时,又避免了过于晦涩的专业术语堆砌,使得内容更易于理解。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常常会使用形象的比喻和类比,这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的梳理,这让我在学习具体技术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这项科学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例如,在介绍某些测量技术时,作者会提及早期类似的测量方式,并对比现代技术的优势,这种对比分析非常有助于理解技术的进步。对于我这样希望在业余时间学习一些专业知识的读者来说,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无疑是最佳选择。

评分

坦白说,在翻阅《现代海洋测绘(上册)》之前,我对海洋测绘的认知仅限于“测量海底深度”这个非常浅显的概念。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向我展示了一个远比我想象中复杂和精密的学科。书中关于声纳原理的阐述,让我对声波如何在水中传播并探测物体有了全新的认识。而对于位移、姿态、导航等一系列概念的深入讲解,则让我理解了海洋测绘不仅仅是“看”,更是“知道你在哪里”以及“你能做什么”。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看似遥不可及的专业技术,用一种系统化、条理化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让我能够窥探到这个行业背后的科学逻辑和技术挑战。它无疑为我打开了认识海洋的新视角。

评分

给力

评分

给力

评分

正品

评分

发货速度快,店家给力

评分

正品

评分

发货速度快,店家给力

评分

一套书,总共两本,很有系统性。武大这方面的书一直都不错

评分

专业教材,学习授课两相宜。

评分

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