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 [Advanced Mathematics(1)]

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 [Advanced Mathematics(1)]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南大学大学数学教研室 编
图书标签:
  • 高等数学
  • 数学
  • 英文教材
  • 双语教学
  • 大学教材
  • 微积分
  • Calculus
  • Advanced Mathematics
  • 理工科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151737
版次:1
商品编码:1155508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
外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1)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字数:319000
正文语种:中文,英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是为响应东南大学国际化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非数学专业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东南大学数学系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编写的全英文教材。
  《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括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级数、向鼍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向量场的积分、复变函数等十个章节。
  《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生学习高等数学的英文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内页插图

目录

Chapter 1 Limits
1.1 The Concept of Limits and its Properties
1.1.1 Limits of Sequence
1.1.2 Limits of Functions
1.1.3 Properties of Limits
Exercise 1.1
1.2 Limits Theorem
1.2.1 Rules for Finding Limits
1.2.2 The Sandwich Theorem
1.2.3 Monotonic Sequence Theorem
1.2.4 The Cauchy Criterion
Exercise 1.2
1.3 Two Important Special Limits
Exercise 1.3
1.4 Infinitesimal and Infinite
1.4.1 Infinitesimal
1.4.2 Infinite
Exercise 1.4
1.5 Continuous Function
1.5.1 Continuity
1.5.2 Discontinuity
Exercise 1.5
1.6 Theorems about Continuous Function on a Closed Interval
Exercise 1.6
Review and Exercise

Chapter 2 Differentiation
2.1 The Derivative
Exercise 2.1
2.2 Rules for Fingding the Derivative
2.2.1 Derivative of Arithmetic Combination
2.2.2 The Derivative Rule for Inverses
2.2.3 Derivative of Composition
2.2.4 Implicit Differentiation
2.2.5 Parametric Differentiation
2.2.6 Related Rates of Change
Exercise 2.2
2.3 Higher-Order Derivatives
Exercise 2.3
2.4 Differentials
Exercise 2.4
2.5 The Mean Value Theorem
Exercise 2.5
2.6 L'Hospital's Rule
Exercise 2.6
2.7 Taylor's Theorem
Exercise 2.7
2.8 Applications of Derivatives
2.8.1 Monotonicity
2.8.2 Local Extreme Values
2.8.3 Extreme Values
2.8.4 Concavity
2.8.5 Graphing Functions
Exercise 2.8
Review and Exercise

Chapter 3 The Integration
3.1 The Definite Integral
3.1.1 Two Examples
3.1.2 The Definition of Definite Integral
3.1.3 Properties of Definite Integrals
Exercise 3.1
3.2 The Indefinite Integral
Exercise 3.2
3.3 The Fundamental Theorem
3.3.1 First Fundamental Theorem
3.3.2 Second Fundamental Theorem
Exercise 3.3
3.4 Techniques of Indefinite Integration
3.4.1 Substitution in Indefinite Integrals
3.4.2 Indefinite Integration by Parts
3.4.3 Indefinite Integration of Rational Functions by
Partial Fractions
Exercise 3.4
3.5 Techniques of Definite Integration
3.5.1 Substitution in Definite Integrals
3.5.2 Definite Integration by Parts
Exercise 3.5
3.6 Applications of Definite Integrals
3.6.1 Lengths of Plane Curves
3.6.2 Area between Two Curves
3.6.3 Volumes of Solids
3.6.4 Areas of Surface of Revolution
3.6.5 Moments and Center of Mass
3.6.6 Work and Fluid Force
Exercise 3.6
3.7 Improper Integrals
3.7.1 Improper Integrals.Infinite Limits of Integration
3.7.2 Improper Integrals: Infinite Integrands
Exercise 3.7
Review and Exercise

Chapter 4 Differential Equations
4.1 The Concept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xercise 4.1
4.2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First Order
4.2.1 Equations with Variable Separable
4.2.2 Homogeneous Equation
Exercise 4.2
4.3 First-order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Exercise 4.3
4.4 Equations Reducible to First Order
4.4.1 Equations of the Form y(n)=f(x)
4.4,2 Equations of the Form y =y (x,y )
4.4.3 Equations of the Form y=f(y,y')
Exercise 4.4
4.5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4.5.1 Basic Theory of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4.5.2 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Second Order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4.5.3 Nonhomogeneous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f the
Second Order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4.5.4 Eul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Exercise 4.5
4.6 Systems of Linear Differential Equations
with Constant Coefficients
Exercise 4.6
4.7 Applications
Exercise 4.7
Review and Exercise

前言/序言

  本书是为响应东南大学国际化需要,根据国家教育部非数学专业数学基础课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制定的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并结合东南大学数学系多年教学改革实践经验编写的全英文教材。全书分为上、下两册,内容包括极限、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常微分方程、级数、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分学、多元函数积分学、向量场的积分、复变函数等十个章节。
  本书对基本概念的叙述清晰准确,对基本理论的论述简明易懂。在内容处理上依据国内工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按照现行的国内微积分教材体系结构进行编排,比国外同类教材简洁,理论性更强。同时,本书还兼顾美国教材重视应用、便于自学的特点,例题和习题的选配典型多样,增加了应用内容与相关的实际问题,强调对基本运算能力及理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的内容是工科学生必备大学数学知识,利用英文编写更有利于学生提高与国际同行专家交流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理工科院校非数学类专业本科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英文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选用和社会读者阅读。
  本书上册共四章,其中第一、二章由陈文彦编写,第三章由范赞编写,第四章由马红铝编写,最后由陈文彦统稿。
  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东南大学教务处的大力支持,数学系的王栓宏教授、卢剑权教授对本教材的编写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在此一并对他们表示感谢。本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4年5月
《现代数学导论》 一部引领您探索数学浩瀚宇宙的全新著作 这本书并非对特定教材的复述,而是对构成现代数学基石的那些核心概念、理论及其深刻联系的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梳理。它旨在为读者构建一个坚实的数学知识框架,使您能够理解数学思想的演进脉络,洞察不同数学分支之间的内在关联,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数学导论》以一种清晰、逻辑严谨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引领您穿越抽象的数学殿堂,领略其独特的美学魅力与强大的思维力量。 内容梗概: 本书的编排并非按照传统的科目划分,而是以思想的逻辑链条为线索,将看似独立的数学领域串联起来,展现其统一性和互通性。我们将从最基础的集合论概念出发,逐步深入到更高级的抽象代数、拓扑学、分析学等领域,并探讨它们在逻辑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领域的应用。 第一部分:概念的基石——集合、逻辑与证明 集合论基础: 我们将从集合的基本概念入手,包括集合的定义、子集、并集、交集、差集以及幂集。通过对不同类型集合(有限集、无限集、可数集、不可数集)的探讨,建立起对数学对象基本结构的理解。还将引入一些重要的集合论公理,例如ZFC公理系统,简要介绍其在现代数学中的作用。 数学逻辑: 本部分将聚焦于逻辑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命题逻辑与谓词逻辑。读者将学习如何构建有效的论证,理解真值表、推理规则(如肯定前件、否定后件)以及量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使用。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证明的艺术,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经典证明技巧,并强调清晰、严谨的逻辑推理在数学研究中的核心地位。 关系与函数: 在集合论的基础上,我们将引入关系的概念,特别是等价关系和序关系,以及它们的重要应用。随后,我们将详细阐述函数的定义、性质(单射、满射、双射)、复合函数以及逆函数。这为后续深入研究各种数学结构奠定基础。 第二部分:抽象的结构——代数结构与群论 代数结构概览: 本部分将介绍代数世界的多样性,从最基础的代数结构——群(Group)开始。我们将详细定义群的四个公理(封闭性、结合律、单位元、逆元),并探讨其基本性质,如元素的阶、子群、陪集以及拉格朗日定理。 群论的进阶: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究更复杂的群概念,包括正规子群、商群、同态与同构。同态定理在理解不同代数结构之间的联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还将介绍一些特殊的群,如循环群、对称群、置换群,并探讨它们的性质和应用,例如在密码学和化学领域。 环与域: 在掌握了群论的基本思想后,我们将自然而然地过渡到环(Ring)和域(Field)的概念。我们将定义环的运算(加法和乘法)及其性质,并介绍理想、商环、同态等概念。域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其除法运算的性质使其在代数方程的求解和线性代数中具有广泛应用。我们将探讨有限域、多项式环等重要的代数结构。 第三部分:空间的形态——拓扑学基础 拓扑空间的定义: 本部分将引入拓扑学的核心概念——拓扑空间。我们将定义一个集合上的拓扑结构,即开集的集合及其满足的公理(空集和全集是开集,任意开集的并集是开集,有限个开集的交集是开集)。这将使我们能够以一种更抽象、更一般化的方式来研究“邻近性”和“连续性”的概念。 基本拓扑概念: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定义闭集、点集内部、点集边界、点集外部等基本概念。闭包、内部等概念在点集拓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将探讨邻域、收敛序列、连续映射等在拓扑空间中的定义和性质。 重要拓扑性质: 我们将介绍一些重要的拓扑性质,如连通性、紧致性。连通空间不能被分解成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开集的并集,而紧致空间则具有“有限覆盖有限”的性质,这在分析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将探讨这些性质在不同空间中的表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四部分:变化的规律——分析学初步 实数系统: 我们将从实数系的完备性入手,这是分析学能够建立严谨理论的基础。通过公理化定义实数,我们将理解实数集合的稠密性、戴德金分割、柯西序列等概念。 序列与级数: 本部分将详细探讨序列的收敛与发散,极限的定义和性质。我们将学习各种收敛判别法,并引入级数的概念,研究级数的收敛性,如几何级数、p-级数,以及一些重要的收敛判别法,如比值判别法、根值判别法、比较判别法和交错级数判别法。 微积分基础: 在函数的基础上,我们将引入极限、连续性、导数与微分的概念。我们将详细阐述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物理意义,学习求导法则,并探讨导数在函数单调性、凹凸性、极值问题中的应用。随后,我们将引入积分的概念,包括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理解积分的几何意义,并学习基本的积分技巧。 多变量分析初步: 对于多变量函数,我们将引入偏导数、方向导数、梯度等概念,并探讨多元函数极值问题。我们将简单介绍重积分的概念,以及它在计算体积、面积等问题中的应用。 第五部分:数学的语言与应用 数理逻辑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本部分将探讨布尔代数、逻辑门电路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硬件设计和算法设计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介绍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如何用于程序验证和形式化方法。 群论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我们将简要介绍群论如何支撑现代密码学,例如公钥密码体制(如RSA算法)的数学原理。 拓扑学与几何学: 探讨拓扑学如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例如研究可变形体。 分析学在物理学与工程学中的应用: 导数和积分作为描述变化率和累积量的工具,在牛顿力学、电磁学、流体力学以及各种工程问题的建模和求解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书特色: 思想导向: 本书注重揭示数学概念背后的思想和联系,而非孤立的知识点堆砌。 循序渐进: 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深入,确保读者能够扎实掌握每一部分的知识。 逻辑严谨: 强调数学证明的规范性和逻辑性,培养读者严谨的数学思维。 普适性强: 涵盖了现代数学的多个重要分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数学视野,适合具有一定数学基础(如高中数学)的学生、教师以及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各领域专业人士。 启发式学习: 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例子和思考题,鼓励读者主动思考,加深理解。 《现代数学导论》 是一次邀请,邀请您一同踏上这场思维的冒险之旅。无论您是希望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还是渴望拓展您的认知边界,本书都将成为您可靠的向导。通过这本书,您将不仅仅学习到数学的知识,更将领略到数学作为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如何塑造我们理解世界的方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本身就透露出一种厚重感和专业性。“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几个关键词组合在一起,几乎可以勾勒出这本书的轮廓:内容深入,面向高校,同时具备中英文双语学习的特点。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画面:我坐在书桌前,一本打开的书,左边是中文的解释,右边是英文的定义和公式,我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来回切换,去理解那些深奥的数学概念。我猜想,书中对于一些核心概念的引入,比如微积分中的“积分”,可能会先给出英文的“Integral”,然后详细解释其几何意义、物理意义,并配以中文的推导过程。反之,对于一些可能在中文教学体系中更为强调的理解角度,比如“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则会用清晰的中文表述,并对照英文的“independent variable”和“dependent variable”。这种双语的处理方式,我认为是非常有价值的。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习惯数学领域里的英文术语,更能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表述,发现不同语言体系下对同一概念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从而获得更全面的认识。想象一下,在讲解“级数”的“收敛性”时,中文的描述可能侧重于“趋近于某个值”,而英文的表述则可能更强调“bounded and monotonic”,或者使用“converges to a limit”等词汇。这种差异,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收敛”这个概念的本质。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为我们提供一个高质量的双语学习平台,让我们在掌握高等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样详尽的后缀,给我一种强烈的预感:这是一本旨在为高等院校学生提供扎实数学基础,同时具备国际视野的权威教材。我猜想,这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必定会遵循严格的数学逻辑,从最基础的数学概念开始,逐步构建起复杂的理论体系。我尤其对“双语教学”这一点感到好奇。我设想,在引入某个核心概念时,书中可能会先用英文给出其正式的数学定义,例如“continuity”的epsilon-delta定义,然后用清晰流畅的中文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在此过程中穿插一些关键的英文术语,比如“neighborhood”或“arbitrarily small”。这种中英结合的方式,我认为不仅能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双语理解,还能让我们熟悉数学领域常用的英文词汇,为将来阅读英文原版文献打下基础。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例题,并且这些例题的设计会非常巧妙,既能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又能展示这些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甚至设想,有些例题的讲解,可能会用一种语言给出关键步骤,而用另一种语言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以此来促进我们对数学推理过程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评分

拿起这本书,我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在大学数学系课堂上,教授在黑板上写满公式的场景。而“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这个书名,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硬核”的学术印象。它意味着这本书的内容将是深入且专业的,而“英文版”则表明它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我猜想,这本书在内容的编排上,会非常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从基础的微积分概念,逐步过渡到更复杂的数学分析。我特别关注“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一点。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会提供数学知识,更会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我设想,在讲解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时,书中可能会先用英文给出其精确的表述,例如“The Fundamental Theorem of Calculus”,然后用中文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可能在这个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英文术语,如“differentiation”和“integration”。这种双语的结合,我相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同时也能提升我们的专业英语词汇量。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例题,并且这些例题的设计会非常精巧,既能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又能展示这些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创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注意到的是它“双语教学规划教材”的定位。这让我立刻联想到大学数学教育改革的趋势,即引入更多的国际化视角和教学方法。作为一名正在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我深知数学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至关重要。如果这本书能够巧妙地融合中英两种语言的优势,在概念的引入、定理的阐释以及例题的讲解上做到既准确又易于理解,那将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我设想,在处理一些核心概念时,比如“极限”或者“导数”,书中可能会用英文的专业术语(如Limit, Derivative)来引导,然后辅以详细的中文解释,并可能提供一些有助于理解其背后数学意义的英文表述。这种双语对照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我们熟悉数学领域常用的英文词汇,为将来阅读英文原版文献打下基础,更能通过对比不同语言在表达上的细微差异,加深对数学概念本身逻辑结构的理解。我尤其对书中可能会如何处理那些在中文和英文表述上存在一定文化或者思维习惯差异的概念感到好奇。例如,一些定理的证明思路,或者某些数学对象的命名习惯,在中英文之间是否存在一些有趣的对比?这本书能否在提供严谨数学知识的同时,也提供一些跨文化的数学理解视角?我期望它能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更能成为一座连接中西方数学思维的桥梁,让我们的学习更加立体和全面。同时,作为“高等数学”教材,它的内容必然是扎实和系统的,我预感它会囊括从基础微积分到更复杂多元函数分析等一系列关键知识点,为我们构建坚实的数学基础。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它的“国际范儿”。“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这几个字,就已经暗示了它与国际数学教育接轨的意图。我猜想,这本书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一定不会让人失望。它很可能涵盖了微积分、线性代数、微分方程等一系列高等数学的基础内容,并且在讲解上会力求严谨和深入。我特别关注“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一标签。这意味着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的中英文对照,更可能是在教学设计上就考虑到了两种语言的学习特点。我设想,在讲解一个重要的数学定理时,书中可能会先用英文给出定理的精确表述,然后用中文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在此过程中穿插一些有助于理解的英文术语。例如,在讲到“积分”时,可能会出现“definite integral”和“indefinite integral”等词汇,并辅以中文的“定积分”和“不定积分”。这种处理方式,我认为对于培养我们的数学专业词汇能力非常有益。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例题,这些例题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还能展示这些概念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同时,我也对书中如何处理一些在中文和英文表达上可能存在细微差异的概念感到好奇。例如,一些数学方法的名称,或者一些概念的引入顺序,是否会因为语言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国际化高等数学的绝佳机会。

评分

当我看到“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个书名时,我立刻联想到的是那种在学术氛围浓厚的大学图书馆里,一本厚重的、充满公式和符号的书籍。它散发出的气息,不是轻松的消遣读物,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去攻克的知识堡垒。我猜想,这本书在内容的组织上,会非常系统和严谨,遵循数学学科固有的逻辑结构,从基础概念逐步向更复杂的理论推进。我尤其对“双语教学”这一点感到好奇。我设想,在讲解一个核心概念时,它可能会先用英文给出其正式定义,例如“continuity”的ε-δ定义,然后用通俗易懂的中文进行详细的阐释,并可能在中文解释中穿插一些英文的专业术语,如“neighborhood”或“arbitrarily small”。这种中英结合的方式,我认为可以极大地帮助我们建立起对数学概念的双语理解。我期待书中能够包含大量的例题,并且这些例题的设计会非常巧妙,既能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又能展示这些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我甚至设想,有些例题的讲解,可能会用一种语言给出关键步骤,而用另一种语言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以此来促进我们对数学推理过程的理解。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革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尤其是“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样的组合,给我一种非常明确的信号:它是一本旨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和国际视野的权威性教材。我设想,它在内容的编排上,必定会遵循数学学科的内在逻辑,从最基础的概念出发,逐步构建起复杂的数学体系。我特别期待它在微积分部分是如何处理“极限”这一核心概念的。英文的“Limit”和中文的“极限”,在字面上都传达着“趋近”的含义,但其背后的严谨定义,特别是epsilon-delta的表述,需要非常精确。我猜想,书中会先用英文给出“ε-δ definition of a limit”,然后用清晰的中文解释这个定义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并可能辅以图形来辅助理解。这种双语的融合,我相信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数学的精确性和抽象性。我期待它不仅仅停留在概念的翻译,更能通过中英文的对照,展现数学思想在不同语言文化中的表达方式。例如,在讲解“导数”时,英文的“derivative”可能更侧重于“变化率”,而中文的“导数”则可能更强调“斜率”的几何意义。书中能否巧妙地将这些不同的侧重点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知?此外,作为一本“规划教材”,它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教学体系。我猜测,它会在每一章的开始设定清晰的学习目标,并在结束时提供总结和复习题。我期待它能在例题的设计上,兼顾理论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并且在练习题的部分,提供不同难度的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的需求。

评分

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可能是一套学习体系的起点。当看到“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这个标题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它的“上”意味着还有“下”以及后续的更高级内容。而“英文版”和“双语教学”的定位,则暗示了它对标的是国际一流的数学教学标准。我期待它在内容的选择上会非常精炼且具有代表性,不会为了追求内容的全面而牺牲深度。它很可能遵循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从最基本、最核心的微积分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到多变量函数的分析,乃至一些基础的微分方程理论。我猜想,书中对于每一个定理的引入,都会有严谨的数学推导,并且可能会附带一些精心设计的例题,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而“双语教学”的特点,则让我对它的编排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设想,在讲解一个重要的定理时,它可能会先用英文给出定理的精确表述,然后用中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并在此过程中穿插一些相关的英文专业术语,例如“Mean Value Theorem”后面跟着中文的“均值定理”。这种处理方式,既能保证数学的严谨性,又能顾及到我们中文母语学习者的习惯,形成一种“软着陆”的效果,让学习过程更加顺畅。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有一些“双语对照”的练习题,或者在例题讲解中,同时给出中英两种语言的解题思路描述,从而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问题。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一种补充和创新,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我无法看到,但光是书名“高等数学(上 英文版)/高等院校双语教学规划教材”,就足以勾勒出它的内容和风格。我猜想,这本书的语言会非常严谨,学术性很强,可能不会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轻松有趣。但对于真正想深入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这种深度和专业性恰恰是他们所追求的。它标注了“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意味着书中很可能在概念解释、定理陈述等方面会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的对照,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中文教学但又想接触国际前沿数学文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在某些抽象概念上是如何通过两种语言进行解释的,是否会有细微之处的差异,又或者是否能通过双语的对照,让一些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更加清晰易懂。我猜想,书中会包含一些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比如微积分的黎曼积分定义、级数收敛判别法、或者线性代数中的特征值分解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绕不开的基础。而且,作为一本“高等数学”教材,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我猜想它涵盖的知识体系会非常庞大,可能从基础的微积分,逐步深入到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甚至是初步接触到一些更高级的数学分支。如此丰富的内容,预示着它将是一本能够陪伴学生走过一段漫长的学习旅程的厚重著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倒是挺简洁大方的,但第一眼看上去,我脑子里浮现出的可能是很多大学数学系高年级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的场景。它散发着一种“硬核”知识的气息,让我联想到那些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消化和理解的定理、公式和证明。我猜测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会比较严谨,学术性很强,可能不会像一些通俗读物那样轻松有趣,但对于真正想深入学习数学的学生来说,这种深度和专业性恰恰是他们所追求的。我甚至可以想象到,书中可能会包含一些非常经典的数学问题,比如微积分的黎曼积分定义、级数收敛判别法、或者线性代数中的特征值分解等等,这些都是数学学习中绕不开的基础。而且,它标注了“双语教学规划教材”,这意味着书中很可能在概念解释、定理陈述等方面会同时提供中文和英文的对照,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了中文教学但又想接触国际前沿数学文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这种双语的处理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翻译,更可能是一种对概念理解的深化,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的表述,或许能更透彻地把握数学的精髓。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在某些抽象概念上是如何通过两种语言进行解释的,是否会有细微之处的差异,又或者是否能通过双语的对照,让一些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更加清晰易懂。当然,作为一本“高等数学”教材,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是毋庸置疑的,我猜想它涵盖的知识体系会非常庞大,可能从基础的微积分,逐步深入到微分方程、多元函数微积分,甚至是初步接触到一些更高级的数学分支,比如向量分析或者复变函数等。如此丰富的内容,预示着它将是一本能够陪伴学生走过一段漫长的学习旅程的厚重著作。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英文的书不太好买,还是买到了,很好

评分

作为英文教学的教材,比较接地气。

评分

非常好

评分

不错,书的质量很好,物流也很快!

评分

大学进入校园就应该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英语和数学兼得。

评分

啊 啊 谁来 少哦少 少i哦哦哦哦哦哦

评分

不错

评分

质量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