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的幼年期 1
1.1 从未开化到文明 1
1.2 数的黎明 2
1.3 一一对应 4
1.4 分割而不变 5
1.5 数的语言 6
1.6 数词的发展 7
1.7 手指计数器 10
1.8 金字塔 11
1.9 二十进制 14
1.10 十二进制 16
1.11 六十进制 17
1.12 定位与0的祖先 17
第2章 离散量和连续量 19
2.1 多少个和多少 19
2.2 用单位测量 20
2.3 连续量的表示方法 22
2.4 分数的意义 25
2.5 折叠和扩展 27
2.6 分数的比较 29
2.7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30
2.8 乘法的扩大解释 32
2.9 乘减少,除增大 34
2.10 小数的意义 37
2.11 分数和小数 38
2.12 循环小数和分数 41
2.13 非循环小数 43
2.14 加减和乘除 44
2.15 数学和现实世界 47
第3章 数的反义词 49
3.1 正和负 49
3.2 新数的名称 50
3.3 负的符号 52
3.4 正和负的加法 53
3.5 减法运算 54
3.6 司汤达的疑问 55
3.7 乘法运算规则 56
3.8 与实际的联系 58
3.9 有理数的域 60
3.10 代数和61
第4章 代数——灵活的算数 63
4.1 代名词的算术 63
4.2 代数的文法·交换律 65
4.3 结合律 66
4.4 分配律 68
4.5 方程 70
4.6 代数的语源 73
4.7 龟鹤算 73
4.8 一次方程 75
4.9 联立方程 78
4.10 矩阵和向量 80
4.11 矩阵的计算 84
4.12 联立方程和矩阵 88
4.13 奇妙的代数 89
第5章 图形的科学 94
5.1 两部长期畅销书 94
5.2 分析的方法 95
5.3 分析和综合 96
5.4 连接 98
5.5 全等三角形 100
5.6 公理 101
5.7 泰勒斯定理 103
5.8 驴桥定理 105
5.9 条件和结论 107
5.10 对称性 109
5.11 定理的联系 112
5.12 三边全等定理 114
5.13 捉老鼠的逻辑——反证法 116
5.14 脊背重合 117
5.15 垂直于平面的直线 119
5.16 平行线 120
5.17 三角形的内角 123
5.18 驴都知道 124
5.19 驴解决不了的问题 127
5.20 倒推法 129
5.21 与三点等距离的点 130
第6章 圆的世界 133
6.1 直线和圆的世界 133
6.2 神的难题 136
6.3 圆的四边形化 138
6.4 圆周角不变定理 140
6.5 面积 144
6.6 毕达哥拉斯定理 148
6.7 长度计算法 151
6.8 从触觉到视觉 153
6.9 相似和比例 156
6.10 相似的条件 158
6.11 五角星 162
6.12 五角星的秘密 164
6.13 有理数普遍存在 166
6.14 理数普遍存在 168
6.15 实数 169
第7章 复数——最后的乐章 171
7.1 二次方程 171
7.2 二次方程的解法 173
7.3 先天不足的数 175
7.4 复数 177
7.5 加法和减法 179
7.6 乘法和除法 181
7.7 正多边形 185
7.8 正五边形 188
7.9 高斯的发观 190
7.10 三次方程 191
7.11 卡尔达诺公式 193
7.12 数的进化 197
7.13 四则逆运算 198
7.14 代数学的基本定理 200
第8章 数的魔术与科学 202
8.1 万物都是数 202
8.2 数的魔术 204
8.3 恒等式 205
8.4 恒等式的计算法 210
8.5 求约数的方法 211
8.6 公倍数与公约数 214
8.7 素数 217
8.8 分解的唯一性 219
8.9 费马定理 221
8.10 循环小数 222
第9章 变化的语言——函数 224
9.1 变与不变 224
9.2 变数和函数 226
9.3 正比例 229
9.4 鹦鹉的计算方法 230
9.5 变化的形式 231
9.6 各种类型的函数 232
9.7 图表 234
9.8 函数的图表 235
9.9 解析几何学 239
9.10 直线 240
9.11 相交和结合 242
9.12 贝祖定理 244
9.13 圆锥曲线 246
9.14 二次曲线 248
第10章 穷的算术——极限 251
10.1 运动和穷 251
10.2 穷级数 253
10.3 穷悖论 255
10.4 没有答案的加法 257
10.5 一种空想的游戏 259
10.6 柯西的收敛条件 263
10.7 收敛和加减乘除 266
10.8 规则的数列 269
10.9 帕斯卡三角形 271
10.10 数学归纳法 273
10.11 高斯分布 276
10.12 阶差 277
第11章 伸缩与旋转 281
11.1 老鼠算 281
11.2 2倍的故事 283
11.3 数砂子 284
11.4 负的指数 285
11.5 分数的指数 286
11.6 指数函数 288
11.7 对数 290
11.8 连续的复利法 292
11.9 旋转 294
11.10 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 297
11.11 极坐标 299
11.12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300
11.13 海伦公式 302
11.14 永远曲线 304
11.15 欧拉公式 306
11.16 加法定理 308
第12章 分析的方法——微分 310
12.1 望远镜和显微镜 310
12.2 思考的显微镜 311
12.3 微分 314
12.4 流量和流率 316
12.5 指数函数的微分 317
12.6 函数的函数 322
12.7 反函数 323
12.8 函数的函数的微分 325
12.9 内插法 329
12.10 泰勒级数 333
12.11 最大最小 335
12.12 最小原理 339
第13章 综合的方法——积分 342
13.1 分析与综合 342
13.2 德谟克里特方法 344
13.3 球的表面积·阿基米德方法 346
13.4 双曲线所围成的面积 348
13.5 定积分 351
13.6 卡瓦列里原理 354
13.7 基本定理 357
13.8 不定积分 361
13.9 积分变换 364
13.10 酒桶的体积 364
13.11 科学和艺术 367
13.12 各种各样的地图 367
13.13 摆线围成的面积 371
13.14 曲线的长度 372
第14章 微观世界——微分方程 375
14.1 逐步解决法 375
14.2 方向场 377
14.3 折线法 379
14.4 落体法则 381
14.5 线性微分方程 383
14.6 振动 386
14.7 衰减振动 388
14.8 从开普勒到牛顿 389
14.9 积分定律和微分定律 393
14.10 拉普拉斯的魔法 394
14.11 锁链的曲线 395
附录 399
参考文献 401
后记 402
读完“数学与生活(修订版)”,我脑海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画面,仿佛整个世界都因为这本书而变得更加立体和可解析。过去,我总觉得数学离我的生活太遥远,它存在于黑板上、试卷上,是一种必须被掌握但又不那么“接地气”的学科。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曾经让我望而生畏的数学概念,一一拆解,并且将它们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书中关于“优化问题”的讨论,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每天通勤的路线选择,思考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时间;而关于“信息论”的讲解,则让我明白,我们每天接收和传递的信息,背后都有着精密的数学模型支撑。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涉及了一些关于“行为经济学”和“博弈论”的介绍,这让我能够从更理性的角度去理解人际交往中的一些现象,甚至在一些小小的决策中,也能感受到数学思维的指导作用。这本书就像一个睿智的朋友,它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规律。我甚至开始尝试着运用书中的一些方法,去分析一些社会新闻,去预测一些趋势,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书店的角落里随意翻阅,封面朴实无华,带着一种沉静的力量。“数学与生活(修订版)”这个书名,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那些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但同时,也燃起了一丝好奇:生活与数学,这两个看似遥远的词汇,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翻开目录,看到一些熟悉的章节名称,例如“概率的奥秘”、“几何的妙用”,但紧接着是一些令我眼前一亮的主题,比如“生活中的统计陷阱”、“如何用数学思维解决日常问题”。这让我意识到,这本书并非是简单的公式堆砌,而是试图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巧妙地联系起来。想象一下,在购物时能够运用概率知识估算折扣的实际价值,在旅行规划时能够利用几何原理优化路线,甚至在面对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时,能够用数学思维辨别真伪。这本书似乎在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理性、清晰思维的大门,让我看到数学不再是考试的工具,而是洞察世界、理解本质的钥匙。它的修订版,也预示着内容更加丰富和更新颖,或许能看到更多 contemporary 的案例和应用,这一点着实令人期待。总的来说,我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是,它充满智慧,实用性强,并且具有一种能够改变看待世界方式的潜力。
评分当我拿到“数学与生活(修订版)”这本书时,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这类书籍可能只是泛泛而谈,流于表面。然而,读完之后,我感到非常的惊喜和震撼。它所展现的数学,不再是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充满智慧和趣味的生活指南。书中关于“决策理论”的讲解,让我对自己在做选择时的一些非理性因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并且开始尝试用更系统的方法来评估各种选项的优劣。而“模式识别”的部分,则让我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隐藏的规律和联系,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我尤其欣赏书中在举例时,没有回避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而是用严谨的数学逻辑来分析这些情况,这让我觉得非常实用。这本书的修订版,显然在内容上进行了更新和优化,使其更加贴合当下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需求。它让我明白了,数学并非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每一个渴望清晰思考、理性生活的人都应该掌握的工具。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读到的最有价值的非虚构类书籍之一。
评分这本书,我只能说,它是一次关于“数学”的全新体验,颠覆了我之前对它的所有刻板印象。“数学与生活(修订版)”这个名字,一开始听起来就像一本普通的科普读物,但它的内容深度和广度,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没有试图将我变成一个数学家,而是将数学变成了一把钥匙,帮助我解锁了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章节之一,是关于“逻辑与推理”的讨论,它让我明白,很多看似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清晰的逻辑链条来分析和解决,而数学恰恰是培养这种逻辑思维的最佳途径。我还很喜欢书中关于“算法”的介绍,它让我看到了,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智能化应用,背后都离不开精妙的算法设计。更让我感到惊奇的是,书中还探讨了数学在艺术、音乐、甚至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这无疑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了数学的无限可能性。这本书,让我不再畏惧数学,反而开始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渴望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探索数学的魅力。
评分对于“数学与生活(修订版)”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破壁”能力。它成功地打破了我心中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壁垒,让这两个原本看似不相关的领域,变得水乳交融。书中没有枯燥的理论推导,也没有晦涩难懂的术语,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例子,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场景。当我读到关于“数据可视化”的部分时,我才意识到,那些我们在新闻报道、产品介绍中看到的图表,原来有着如此深厚的数学基础,而它们的作用,远不止是展示数据,更是为了更有效地传达信息,甚至影响我们的判断。书中对于“统计学”的讲解,也让我对身边的各种“平均数”、“百分比”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轻易被表面的数字所迷惑。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关于“金融数学”的介绍,虽然没有深入到复杂的公式,但它让我明白了,我们日常的理财行为,例如储蓄、贷款,都蕴含着基本的数学原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让我能够用更审慎、更科学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评分日本人的书,这本书由浅入深介绍数学,图文丰富
评分这本小书是将《an·an》上连载了一年的文章结集编撰而成的,顺序依照连载时的原样。约莫十年前,我也曾在《an.an》上以相同的标题写过连载,后来忙于写小说,就无暇顾及随笔连载了。耗时三年终于写完了长篇小说《1084》,大约是卸下了肩头重荷吧,一个念头便油然而生:“好久没写过随笔啦,不妨量产一批?”写小说时,小说家脑中必须有许多抽屉。微不足道的小插曲、小知识、小记忆、个人的世界观(之类的东西)……写起小说来,这些材料随处会有用武之地。但倘若把它们以诸如随笔的形式漫不经心地抛出去,就无法在小说里派上用场了。于是我(或许是?)吝啬了一下,悄悄地把它们藏进了抽屉中。然而小说一旦写完,便会剩下些未曾动用的抽屉,其中有些材料似乎就可以用于随笔。
评分很有趣的数学入门书,内容很广,但是讲得比较浅,对高中生来说也只能起到了解概念的作用了。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嗯嗯你问你呢你呢呢
评分翻了几遍感觉挺好,作为数学补充读物还可以,当教材还是不行。
评分难得的好书,涵盖中学6年。
评分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还可以
评分值得拥有。。值得推荐。。值得分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