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蒋维乔 著
图书标签: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国民阅读
  • 经典
  • 历史
  • 文化
  • 思想
  • 近现代
  • 学术
  • 普及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417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4090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民阅读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7
字数:1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最有效益的阅读 是阅读经典
  永不过时的收藏 是收藏经典
  美国人有他们的“人民书架” 我们也要有自已的“基本经典”

内容简介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蒋维乔在光华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时的讲义。上自顾炎武,下及王国维,历述清初以至民国初年近三百年哲学思想之变迁,将近三百年哲学史划分为复演古代学术时期和吸收外来思想时期,并于每一时期之中又详列各派和各家的学说著述以作比较。

作者简介

  蒋维乔(1873-1958),著名教育家、哲学家、佛学家、养生家。字竹庄,自号因是子。江苏武进(今常州)人。著有《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吕氏春秋汇要》,以及与杨大膺合著的《中国哲学史纲要》、《宋明理学纲要》等;在佛学方面的著作,则有《中国佛教史》、《佛学概论》、《佛教浅测》、《佛学纲要》、《大乘广五蕴论注》等。其中以《中国佛教史》在社会上流传最广。

目录

总论
第一编 复演古来学术之时期
第一 章程朱学派
第一节 顾炎武
第二节 陆世仪
第三节 陆陇其
第二章 陆王学派
第一节 黄宗羲
第三章 朱王折衷派
第一节 孙夏峰
第二节 李颙
第三节 曾国藩
第四章 关洛闽学派
第一节 王夫之
第五章 考证学派
第一节 考证学之渊源
第二节 考证学之内容
第三节 戴震
第四节 洪亮吉
第五节 俞樾附孙诒让
第六章 实用派
第一节 颜元
第二节 李塨
第七章 和会儒释派
第一节 彭绍升附汪缙、罗有高
第八章 公羊学派
第一节 公羊学派之渊源
第二节 公羊学派之内容
第三节 康有为
第四节 谭嗣同
第五节 梁启超
第二编 吸收外来思想之时期
第一章 严复
第一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介绍之学说
第三节 结论
第二章 王国维
第一节 略传及著书
第二节 性说
第三节 理说
第四节 介绍之学说
第五节 结论

精彩书摘

  第一节 顾炎武
  一 略传及著书
  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昆山花浦村人。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纪元一六一三),殁于清康熙二十一年(纪元一六八二),年七十岁。性耿介绝俗,状貌英秀,事继母王氏甚孝。明亡时,清师下江南,炎武纠合同志,举义兵,不成,昆山城破。母年六十,谓炎武曰:“我虽妇人,然义不可屈”;不食而卒。临终,以世食明禄,勿仕二姓,诫炎武。炎武奉遗教,终生不渝。周游天下,所至考其山川风俗,古今治乱之迹,自金石碑碣,以及地理经济之学,无所不通。出游时,后车满载书籍,作实地之参考。见闻既广,卓然自成一家,当代咸目为通儒。康熙十六年,始卜居陕之华阴。诸生有请讲学者,谢之曰:“近日李二曲,亦以聚徒讲学得名,遂招逼迫,几至凶死;虽威武不屈,然名之累则已甚;况东林之覆辙,由此而进者耶。”康熙十七年,诏征博学鸿儒,诸公卿争欲罗致之。炎武乃豫使门人之在京者,辞之曰:“刀绳具在,勿速我死。”炎武既负用世之才,未得一试;于是在雁门之北,五台山东,及长白山下,垦田牧畜,以实行其经济政策;垦熟之田,恒交其弟子管理之,故其财用常饶足云。
  著书有《日知录》三十二卷;《补遗》四卷;《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肇域记》一百卷;《音学五书》三十八卷;《五经异同》三卷;《左传杜解补正》三卷;《九经误字》一卷;《石经考》一卷;《金石文字记》六卷;《经世编》十二卷;《下学指南》六卷;《文集》六卷;《诗集》五卷;《历代帝王宅京记》十卷;《昌平山水记》二卷。此外小品著述尚多,大都收入《亭林遗书》。
  二学说
  炎武博学多闻,考证精详,长于经济。抱用世之志,最忌空谈。有鉴于晚明王学,类于狂禅,故专奉着实周到之朱学,排斥陆王。尝曰:“古今安得别有所谓理学,经学,即理学也。自有舍经学以言理学者,而邪说以兴。”(全祖望《亭林先生神道碑》)此经学即理学之言,正是推翻宋明理学,而直进于六经根柢之标语。唐鉴有云:“亭林之学,主明体达用,经世济人。以卓荦不群之才,抱俯仰无穷之志,足迹半天下,所交皆贤豪有道之士,而卒著书以老,使人追慕于简策之间而不能置。夫先生之为通儒,人人能言之;而不知先生之所以通,不在外而在内,不在制度典礼而在学问思辨也。是以平心察理,事事求实,凡所论述,权度惟精,往往折衷于朱子。”(《国朝学案小识》)观此,可知炎武之学养,虽不如宋明诸儒,专力于理气心性,然实阐明道之体用,究极于经世之术。其所著《日知录》,最足表显其学风;其求学之精神,为后来考证学之基础;故炎武可谓之程朱派之考证学者。
  理气心性之学,自宋迄明,可谓登峰造极。阐发已无余蕴;清代儒者,苦无研究之余地。于是一转其方向,注意及考证学。故哲学思想,可以论述者,虽大家如炎武,亦不免有寂寥之感。然其实践方面,则各有一说。今举其为学之要旨如下:
  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下学指南》)
  此语虽甚简易,然为学经世之纲领,不出乎此。炎武不幸处明清革命之际,不得实施其抱负。然观其言行,真王佐之才也。其与友人论学一书,颇足见其主义之所在。今撮其要点如下:
  《大学》言心不言性,《中庸》言性不言心。来教单提心字,而未竟其说,未敢漫然许可,以堕于谢上蔡、张横渠、陆象山三家之学。窃以为圣人之道,下学上达之方;其行在孝弟忠信;其职在洒扫应对进退;其文在《诗》、《书》、三《礼》、《周易》、《春秋》;其用之于身,在出处、辞受、取与;其施之于天下,在政令、教化、刑法;其所著之书,皆以拨乱反正移风易俗,以驯至乎治平之用;而无益者,一切不谈。(《与友人书》)
  观此:则炎武之践履笃实,根本上极似程朱;而其专求实际,不落空谈,则又在程朱以外,自成一种朴学。无怪后来之考证学,推炎武为初祖也。
  ……

前言/序言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 概述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是一部系统梳理和深入探讨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发展历程的学术巨著。本书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清晰的逻辑脉络,严谨的学术态度,将自清代中期以来,直至当代中国的哲学思潮、重要流派、核心议题以及代表性哲学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它不仅仅是对哲学思想的回顾,更是对中国社会、文化、政治变迁与哲学演进之间深刻互动关系的深刻解读,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现代思想脉络的权威指南,激发国民的哲学思考能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内容详解 本书的结构设计精巧,层次分明,从宏观到微观,由表及里,带领读者穿越中国近三百年的思想长河。 第一部分:孕育与转型——清代中后期的哲学思潮 这一部分着重考察在西方哲学尚未大规模传入之前,中国本土哲学在传统基础上发生的深刻变革。 乾嘉学派的复兴与思想上的保守与突破: 探讨了乾嘉时期学术的主流,包括对古籍的考据、辨析,以及由此带来的思想上的严谨性。同时,也分析了部分学者在考据之外,对儒家思想本身的批判性反思,如戴震对“人欲即天理”的重新解读,以及启蒙思想的萌芽。 宋明理学的余波与新变: 梳理了宋明理学在清代的传承与发展,分析了其在官方意识形态中的地位,以及部分学者如何试图在保守的框架内寻求新的思想空间。例如,李塨、颜元等人的“实学”思潮,强调实践与经世致用,对后世的启蒙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朴学与心学的并存与张力: 详细阐述了考据学(朴学)与心学在清代思想界的并存状态,以及两者在治学方法、思想旨趣上的差异和潜在的互动。重点分析了戴震、段玉裁等朴学大师的思想贡献,以及王阳明心学在清代的某种延续和变形。 早期启蒙思想的迹象: 探讨了如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明末清初思想家所提出的关于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批判性思想,如何为清代中后期的哲学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虽然他们并非直接被归入“近三百年”的范畴,但其思想遗产深刻影响了后续的哲学思考。 第二部分:碰撞与融合——晚清至民国初年的哲学变革 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年代,西方哲学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涌入,深刻地冲击着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 西学东渐与哲学范式的转换: 详细考察了西学,特别是西方哲学,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功利主义、进化论等,如何通过翻译、介绍等方式传入中国,并引起知识界和思想界的巨大震动。 严复的翻译与“西学”的引进: 重点分析了严复在引进西方哲学和科学思想方面的卓越贡献,如《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等著作,以及他对进化论、功利主义等思想的解读和传播,如何塑造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哲学社团与学术期刊的兴起: 考察了各种哲学研究会、学会的成立,以及《新青年》、《哲学评论》等刊物的创办,这些机构和平台在推动哲学交流、辨析、争鸣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各种哲学流派的争鸣: 详细阐述了当时中国哲学界的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包括: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垒: 分析了如陈独秀、李大钊等宣传唯物主义的思潮,以及与之相对立的各种唯心主义、新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实证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思潮的引进与本土化: 探讨了这些西方哲学思潮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经历的本土化过程,以及它们对中国社会变革的推动作用。 中国哲学研究的初步建立: 考察了以梁启超、章太炎、胡适等为代表的学者,如何对中国哲学史进行系统梳理和研究,试图建立中国哲学自己的研究体系。 对传统思想的批判与继承: 分析了在西学冲击下,中国知识分子如何重新审视和评价中国传统哲学,既有激烈的批判(如对儒家道德的解构),也有对传统智慧的重新发掘和现代诠释。 第三部分:多元与深化——民国时期的哲学探索 民国时期是中国哲学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种哲学流派竞相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和深化态势。 新唯识论与中国佛学的现代复兴: 重点介绍以熊十力、梁漱溟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如何立足于中国传统佛学,特别是唯识宗,并结合现代哲学思潮,提出了具有深刻影响的“新唯识论”,试图融通中西哲学。 现代新儒家的崛起: 详细阐述以张东荪、贺麟、冯友兰为代表的中国学者,如何试图在东西方哲学对话中,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哲学体系。 冯友兰的“新理学”与“结合孔孟,并采西学”: 深入分析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研究、本体论、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贡献,以及他思想的演变。 贺麟的“新儒学”与“新唯心论”: 介绍贺麟对西方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的研究,以及他如何试图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考察了以李大钊、陈独秀为先驱,以及后来的艾思奇、王稼祥等,如何在中国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指导思想。 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西方哲学流派在华研究: 分析了胡适等学者对实用主义的倡导,以及逻辑实证主义在部分学术圈的影响。 哲学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考察了各大学哲学系的建立,哲学研究机构的运作,以及哲学教材的编写,为中国哲学研究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哲学与社会现实的互动: 探讨了在国家民族危难之际,哲学如何与政治、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为解决中国问题提供思想资源。 第四部分:革新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哲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哲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主流,同时,对中国传统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进程: 详细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特别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理论的形成,以及它们在中国哲学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普及与研究: 考察了这两大哲学范畴在中国哲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深入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结合中国具体实践所进行的理论创新。 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新认识与新解读: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批判和新的诠释,例如对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的现代价值的挖掘。 西方哲学的持续引进与研究: 持续引进和研究西方现代和当代哲学,如现象学、存在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并与中国本土哲学资源进行对话。 哲学学科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哲学学科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得到进一步的规范和发展,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学科设置和研究方向。 当代中国哲学的创新与反思: 探讨了当代中国哲学家如何面对全球化、现代化带来的挑战,如何在继承与创新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体系。 “主体性”哲学、人学、价值论等研究热点: 分析了当代中国哲学在一些重要领域的探索。 哲学与中国社会现实的结合: 强调哲学研究如何回应时代需求,服务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书特色与价值 宏大的历史视野: 本书的时间跨度之大,内容涵盖之广,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地认识中国近三百年哲学演进的框架。 清晰的逻辑脉络: 每一部分、每一章节都紧密联系,层层递进,使得复杂的哲学思想变得易于理解。 严谨的学术态度: 作者在梳理和分析哲学思想时,力求客观公正,引用史料翔实,论证严密,避免了随意解读和片面判断。 问题导向的分析: 并非简单地罗列思想家和理论,而是深入剖析每个时期、每个流派所面临的核心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强调思想的传承与创新: 揭示了中国哲学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脉络,以及不同思想流派之间的对话、冲突与融合,展现了中国哲学不断创新、自我发展的生命力。 国民普及的视角: 虽然是一部学术著作,但本书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过于艰深的专业术语,旨在让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和对哲学感兴趣的普通大众,能够轻松地走进哲学世界,提升哲学素养。 助推中华文化自信: 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发展史,本书有助于读者认识到中国思想的独特价值和历史贡献,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不仅是一部关于哲学思想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乃至社会史的著作。它将帮助读者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背后的思想力量,洞察中国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所经历的精神探索与文化建构,为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哲学提供深厚的历史基础和丰富的思想资源。阅读本书,将是一场开启智慧、拓展视野、砥砺思想的深刻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阅读这本《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的体验,那就是“被激活”。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可以合上盖章,束之高阁的“死知识”。恰恰相反,每读完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比如新文化运动中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哲学基础的探讨,我都会忍不住放下书本,开始反思当下我们社会中依然存在的某些观念桎梏,以及我们今天所推崇的价值体系,其思想根基究竟源自何处。这本书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历史参照系,让人意识到,我们今天的许多困惑和争论,其实在两百年前的先贤那里,就已经埋下了思想的种子。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转化为“现实的启示”,真正做到了让“经典”在当代语境下重新发出光芒,这种对读者心智的持续激发作用,才是衡量一本哲学史著作是否伟大的试金石。

评分

这本《国民阅读经典: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典雅的米黄色封皮,配上烫金的书名,散发着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又不失亲和力。初捧在手,重量适中,纸张的质感也相当不错,那种略带粗糙的纹理摸起来很舒服,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翻开阅读。我尤其欣赏它在版式上的用心,字体大小适中,行距也把握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眼睛也不会感到太过疲劳。书脊处的装订牢固,预示着这是一本可以经受住反复翻阅的“传家宝”。不过,我个人一个小小的建议是,如果能在章节的开头增加一些引人入胜的导语或者小插图,或许能更好地吸引那些对传统哲学抱有一丝敬畏感的年轻读者。总的来说,从物理层面来看,这本书的出品质量绝对对得起它所承载的厚重内容,是一种对阅读体验的尊重,让人感受到出版方对“经典”二字的郑重对待,值得收藏。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风格,说实话,挺“硬核”的,但这绝不是贬义。它没有采用那种为了迎合大众而刻意“通俗化”的写法,相反,它保持了一种学者的严谨和克制。对于那些习惯了快餐式阅读的读者来说,初读时可能需要放慢速度,甚至需要时不时地停下来,回味一下那些略显拗口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概念辨析。但一旦沉下心来,你会发现这种“硬核”正是其价值所在。它强迫你进行真正的思考,去理解彼时彼刻的哲人为何会得出那样的结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压力究竟如何塑造了他们的思想锋芒。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不同学派观点冲突时的客观态度,没有预设立场地去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将不同的思想火花并置,让读者自己去感受那场跨越时空的思想交锋的精彩程度。这不只是一本历史书,更像是一本“思想方法训练手册”。

评分

这本书在对近现代中国哲学与其他世界思潮的互动关系的处理上,展现了极其开阔的国际视野。过去我们读一些国内的哲学史,往往会把中国近三百年放在一个相对孤立的体系内进行阐述,但《中国近三百年哲学史》显然打破了这种“内向型”的叙事藩篱。它清晰地勾勒出西方传入的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乃至后来的实用主义,是如何像强劲的洋流一样冲击着中国传统儒学的堤坝,并引发了一系列的“哲学海啸”。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引进思想的清单,而是深入分析了这些外来思潮在中国特定文化土壤上产生的“变异”和“本土化”的努力。比如,它对梁启超在翻译和介绍西方哲学时所做的创造性转化,分析得鞭辟入里,让我对那个时代思想家的“文化翻译官”角色有了全新的认识。这种跨文化的比较视角,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哲学自身演变的理解深度。

评分

读完开篇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梳理脉络上的高超技巧。近三百年,中国的社会结构、思想观念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将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的理学余绪,过渡到晚清的西学东渐,再到民国时期激烈的思想论战,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和思想的断裂性是极其考验笔力的。然而,作者仿佛手持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地切开了历史的肌理,没有让任何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草草带过。特别是对晚清“中体西用”思想在哲学层面的具体体现,作者的论述既有宏观的把握,又不失对具体思想家个体贡献的细致挖掘,逻辑链条环环相扣,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对哲学思辨的敏锐洞察力。相较于一些流于表面的通史叙述,这本书更像是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考古发掘”,每一个论断背后都有坚实的史料支撑,读起来让人心悦诚服。

评分

在书店看上了这本书一直想买可惜太贵又不打折,回家决定上京东看看,果然有折扣。毫不犹豫的买下了,京东速度果然非常快的,从配货到送货也很具体,快递非常好,很快收到书了。书的包装非常好,没有拆开过,非常新,打开书本,书装帧精美,纸张很干净,文字排版看起来非常舒服非常的惊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作品呈现在我面前。 作业深入浅出的写作手法能让本人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从你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别人看出你是什么样的人。所以多读书可以让人感觉你知书答礼,颇有风度。从书中,你往往可以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使你不断地改正错误,摆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所以,书也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书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读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读书可以使自己的知识得到积累,君子学以聚之。 其实读书有很多好处,就等有心人去慢慢发现。 最后好评一下京东客服服务态度好,这个也值得赞美下 希望京东这样保持下去

评分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和代表。李山教授在先秦两汉文学研究领域卓有建树,对《楚辞》研究颇有心得。《楚辞译注/国民阅读经典》体例完善,题解交代写作背景,概述诗歌主旨;注释准确精当,难字标注拼音;评析探索诗心,时出新见;又辅之以雅训的译文,诚为一本雅俗共赏的《楚辞》读本。

评分

非常值得买的书,中华书局的书装帧漂亮,印刷质量好,京东不发调换过的书,赞一个!

评分

包装挺不错的

评分

蛮好的,都有塑封,就这一本应该是被压了,有点瑕疵。送货的师傅也很好,很客气。非常不错?

评分

国民阅读经典系列,非常不错的经典!也一直很信任京东品质,值得信赖!

评分

很不错,正版图书,每本都有薄膜包装,很好。送货上门,服务好,快递员辛苦。

评分

好书,买了一堆书,买回来要认真学习。是正版

评分

书质量不错,精装版的,还没开始读,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