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辑):植保分册 [The Latest Agriculture Industry Standard China]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辑):植保分册 [The Latest Agriculture Industry Standard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农业标准编辑部 编
图书标签:
  • 农业标准
  • 植保
  • 中国农业
  • 行业标准
  • 农业技术
  • 农药
  • 病虫害防治
  • 标准规范
  • 农业生产
  • 最新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97763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453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
外文名称:The Latest Agriculture Industry Standard China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03
字数: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农业标准经典收藏系列·最新中国农业行业标准(第十辑):植保分册》收录了绿色食品农药、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抗病性鉴定、疫病测报和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农业行业标准44项。并在书后附有2013年发布的5个标准公告供参考。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NY/T 393-201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1153.1-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1部分:农药对白蚁的毒力与实验室药效
NY/T 1153.2-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2部分:农药对白蚁毒效传递的室内测定
NY/T 1153.3-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3部分:农药土壤处理预防白蚁
NY/T 1153.4-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4部分:农药木材处理预防白蚁
NY/T 1153.5-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5部分:饵剂防治白蚁
NY/T 1153.6-2013 农药登记用白蚁防治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第6部分:农药滞留喷洒防治白蚁
NY/T 1154.16-2013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16部分:对粉虱类害虫活性试验琼脂保湿浸叶法
NY/T 1156.18-2013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8部分:井冈霉素抑制水稻纹枯病菌试验E培养基法
NY/T 1156.19-2013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9部分:抑制水稻稻曲病菌试验菌丝干重法
NY/T 1464.49-2013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49部分:杀菌剂防治烟草青枯病
NY/T 1464.50-2013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50部分:植物生长调节剂调控菊花生长
NY/T 1478-2013 热带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荔枝
NY/T 1965.3-2013 农药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准则 第3部分:种子处理剂对作物安全性评价室内试验方法
NY/T 2308-2013 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控制技术规程
NY/T 2309-2013 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活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2310-2013 花生黄曲霉侵染抗性鉴定方法
NY/T 2311-2013 黄曲霉菌株产毒力鉴定方法
NY/T 2313-2013 甘蓝抗枯萎病鉴定技术规程
NY/T 2331-2013 柞蚕种质资源保存与鉴定技术规程
NY/T 2339-2013 农药登记用杀蚴剂药效试验方法及评价
NY/T 2358-2013 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
NY/T 2359-2013 三化螟测报技术规范
NY/T 2360-2013 十字花科小菜蛾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NY/T 2361-2013 蔬菜夜蛾类害虫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
NY/T 2377-2013 葡萄病毒检测技术规范
NY/T 2382-2013 小菜蛾防治技术规范
NY/T 2383-2013 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84-2013 苹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85-2013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86-2013 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89-2013 柑橘采后病害防治技术规范
NY/T 2393-2013 花生主要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94-2013 花生主要病害防治技术规程
NY/T 2395-2013 花生田主要杂草防治技术规程
NY/T 2412-2013 稻水象甲监测技术规范
NY/T 2413-2013 玉米根萤叶甲监测技术规范
NY/T 2414-2013 苹果蠹蛾监测技术规范
NY/T 2415-2013 红火蚁化学防控技术规程
NY/T 2418-2013 四纹豆象检疫检测与鉴定方法
NY/T 2445-2013 木薯种质资源抗虫性鉴定技术规程
NY/T 2447-2013 椰心叶甲啮小蜂和截脉姬小蜂繁殖与释放技术规程
NY/T 2529-2013 黄顶菊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NY/T 2530-2013 外来人侵植物监测技术规程刺萼龙葵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4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8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3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036号

前言/序言


探寻现代农业的基石:精选农业标准与技术规范合集 本书旨在汇集并系统梳理一系列与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紧密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与指导原则。它并非聚焦于特定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宏观的、涵盖农业全产业链的知识框架。 本书的主要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领域展开,旨在为农业从业者、科研人员、政策制定者提供全面、权威的参考依据: 一、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机械化标准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现代农业生产环境的构建与优化,着重于标准化设计与规范化操作。 1. 农业设施设计与环境控制规范: 温室与大棚结构标准: 涵盖了不同气候区对智能温室、连栋大棚的结构安全、材料选择(如透光率、保温性能)的具体要求。重点解析了能耗计算模型及节能设计规范,确保设施的长期稳定性和经济性。 灌溉与水肥一体化系统标准: 详细阐述了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系统的设计参数、组件质量要求及安装调试规程。包含了水肥配比的标准化建议,以及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性能考核指标。 畜禽养殖设施规范: 针对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控制(通风、温度、湿度)、粪污处理设施的布局与运行标准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强调人畜分离、疫病防控设施的硬件要求。 2. 农业机械化与装备性能标准: 通用农机具技术规范: 针对拖拉机、播种机、收获机械等主要农机具的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操作的行业标准解读。包括了不同作业条件下的作业质量评定方法。 农业机械安全操作与维护规程: 详尽列出了各类农业机械日常检查、季节性维护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置流程,旨在最大限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智能农机装备接口与数据标准: 探讨了北斗导航、物联网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格式、传输协议,以促进农机装备的互联互通和精准作业。 二、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可追溯体系规范 本章节聚焦于保障食品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是构建现代食品供应链的关键。 1.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标准: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通用版): 概述了国家针对主要农作物和畜禽产品中常见农药的最高残留限量(MRLs)的制定原则和检测方法。 兽药残留与禁用物质检测指南: 针对畜牧水产领域,明确了对特定兽药、激素的残留监控要求及快速检测技术规范。 重金属与污染物控制标准: 规定了土壤、水体及最终产品中铅、镉、砷等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阈值和抽样检测方法。 2. 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指南: 追溯信息编码与记录要求: 详细说明了农事操作、投入品使用、检验检疫等关键节点应记录的信息要素、数据存储格式及加密要求。 追溯系统运行与数据公开原则: 探讨了如何建立透明、高效的追溯平台,平衡企业商业机密与公众知情权之间的关系。 3. 良好农业规范(GAP)实施细则: 通用原则与特定作物应用: 阐述了良好农业实践的核心要求,包括人员卫生、投入品管理、风险评估、环境友好型耕作方法等,并提供了针对大田作物和园艺作物的差异化实施建议。 三、 农业投入品质量与使用标准 本部分严格规范了肥料、种子、农药等关键生产资料的质量标准和合理使用范围。 1. 肥料产品质量标准与标识规范: 通用肥料与特种肥料分级标准: 明确了氮磷钾(N-P-K)含量、有效活菌数、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合格范围和分级依据。 水溶肥、缓控释肥技术指标: 针对新型肥料,规定了养分释放速率、养分利用率的测定方法和标准。 肥料标签与使用说明书规范: 强调了对肥料适用作物、推荐用量、安全间隔期的清晰标示要求。 2. 种子生产、检验与经营标准: 种子纯度与发芽率检验规程: 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种子进行区域试验、田间鉴定及出厂检验的标准化流程和判定标准。 主要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的品种审定标准: 阐述了对新品种在抗逆性、产量稳定性、品质特性等方面需达到的最低要求。 3. 农药登记与标签管理: 农药原药与制剂的质量指标: 规定了有效成分含量、杂质控制、剂型稳定性的技术参数。 农药安全间隔期(PHI)的设定依据: 解释了如何根据毒理学数据和残留试验结果,科学确定农产品采收前允许施药的最短时间。 四、 农业环境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规范 本章节侧重于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 土壤质量监测与改良标准: 土壤健康评价指标体系: 提出了包括有机质、微量元素、土壤理化性质在内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规范: 规范了有机肥制作、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措施的技术操作要点及其环境效益评估方法。 2.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标准: 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 涵盖了堆肥、厌氧发酵处理工艺的参数控制、产品质量检测标准,确保资源化产品符合农用要求。 农膜回收与再利用标准: 针对地膜、育苗钵等农业塑料制品的回收纯度要求和安全使用规范。 3. 农业节水与水资源保护标准: 农业用水水质标准: 明确了灌溉用水中允许的盐分、污染物浓度限值,以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本书通过对上述各领域的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系统性梳理和解读,旨在提供一套全面、严谨的技术工具箱,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标准支撑,确保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和环境友好。它代表了当前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官方要求与最佳实践集合。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纸张质量是无可挑剔的,印刷清晰,图表部分的数据点也看得清楚,这在查阅复杂的技术表格时尤为重要。然而,作为一个习惯了网络化、碎片化信息获取的现代读者,我不得不承认,将所有标准硬性地装订成册的模式,在时效性上存在天然的局限。比如,最新的几个关于农产品出口的国际标准对接文件,往往是在标准正式发布后的数周内,才会被纳入到这类汇编的后续修订版中。我的期望是,这部“最新”的汇编,能够对近六个月内发布的所有修正案和补充通知有一个特别的标记或摘要,以弥补实体书在快速迭代信息面前的滞后性。虽然我理解汇编的周期性,但对于行业标准这种需要“实时对齐”的资料来说,任何时间上的延迟都可能导致合规性的风险。因此,在利用这本书进行实际操作指导时,我仍然需要同时依赖官方在线数据库进行二次交叉验证,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单册工具书的独立权威性。

评分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这部系列丛书的价值在于其对历史脉络的梳理和标准化工作的体系化构建。我原本非常期待能够看到不同年份标准之间的“修订对比分析”章节,或者至少是清晰的脚注来标注某一具体条款的修改历史,例如,某个关于植保无人机作业规范的标准,它从最初的试行版到现在的正式版,技术参数上究竟有哪些微调,这些微调背后是否影射了无人机技术本身的成熟度提升或安全要求的提高。这种“演进式”的解读,对于理解国家监管逻辑的内在变化至关重要。但翻阅下来,它更倾向于呈现“现行标准”的最终文本,即A就是A,B就是B,缺少了中间的“为什么”和“如何变”。虽然这保证了文本的纯净和易读性,但对于那些需要进行深度政策研究和标准释义的人士而言,这种缺乏修订轨迹的呈现方式,使得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比对不同辑次的内容,才能拼凑出完整的演变图景,无疑增加了研究的间接成本。

评分

拿到这本厚厚的文集后,我首先尝试去寻找关于特定新型病害的应急处理标准流程的更新情况。比如,近年来在南方地区频繁出现的某种抗性较高的真菌病害,我记忆中前几年国家质检部门对使用某些化学制剂的限制有所加强。我本意是想核对最新的安全间隔期(PHI)和最大残留限量(MRL)是如何根据最新的毒理学数据进行调整的。然而,在快速浏览过目录和章节标题后,我发现其侧重似乎更多集中在基础的农药分类管理和通用操作规范的梳理上,对于那些需要快速反应的、突发性的重大病虫害预案的最新版本,似乎没有被单独拎出来进行集中展示或详细阐述。这让我有些遗憾,因为在实际的田间管理中,这类“动态标准”的参考价值远高于那些相对稳定的基础标准。当然,我理解汇编的难度在于如何平衡“经典”与“最新”之间的取舍,但如果能有一个专门的附录快速索引到这些快速变化的应急指南,对我们基层工作者来说,无疑会更加便利。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稳固的基石,但缺乏一些尖锐的“前沿探索”的棱角。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隐形屏障。因此,我购买这本书的另一个重要动机,是希望了解在“农业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对肥料、农药减量增效的要求,具体是如何转化为量化的、可执行的指标。例如,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政策导向下,关于有机肥的养分含量测定标准、卫生检疫标准,以及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推荐施用量指导文件,是否已经在这“第十辑”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细化。我关注的重点在于,标准是否已经从宏观的倡导层面,深入到了微观的、可操作的田间配方层面。如果标准只是停留在“推荐使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层面,而没有给出具体到某种作物、某种病虫害的最佳使用剂量范围,那么对于基层技术人员来说,其指导性就会大打折扣。我希望看到的,是那种“当你面对X情况时,应参照Y标准,其允许的剂量范围是Z”这样清晰的决策树,而不是一份仅仅罗列了现行有效标准的清单。

评分

这部著作的装帧设计确实很考究,封面那种沉稳的深绿色调,配上烫金的标题字体,给人一种既专业又厚重的历史感。我特地选了实体书来收藏,主要是考虑到这种行业标准汇编,未来很可能需要频繁查阅和对比不同版本的细微差异,纸质版在翻阅时的手感和查找效率上是电子版无法比拟的。我原本期望的是能够深入了解过去十年间,中国植保领域在农药登记、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构建以及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方面有哪些关键性的制度更新和技术指标的量化提升。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通过标准化的管理手段来平衡农产品安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最关注的焦点。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清晰的溯源路径,让我能将最新的国家要求与我日常工作中实际操作的流程进行精准对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的厚度也暗示了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是法规的堆砌,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记录,记录着中国农业如何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一步步建立起规范化的生产秩序。这种对细节的把控,对于任何从事农技推广或农业科研的人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资料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