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统计年鉴(2014 附光盘) [Liaon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辽宁统计年鉴(2014 附光盘) [Liaon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辽宁省统计局 编
图书标签:
  • 辽宁省
  • 统计年鉴
  • 2014年
  • 经济数据
  • 社会数据
  • 人口数据
  • 光盘
  • 统计资料
  • 政府出版物
  • 参考工具书
  • 年度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733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8218
包装:精装
外文名称:Liaoning Statistical Yearbook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41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辽宁统计年鉴(2014)》是一部信息高度密集的大型资料性年刊。
  《辽宁统计年鉴(2014)》收录了全省和各市、县、区2013年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统计数据,以及重要年份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主要统计数据。

目录

一、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
1-l 行政区划(2013年末)
1-2 县区一览表
1-3 自然状况及资源
1-4 主要城市平均气温
1-5 主要城市平均相对湿度
1-6 主要城市降水量
1-7 主要城市日照时数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二、综合
2-1 平均每天主要社会经济活动
2-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2-3 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
2-4 按总人口平均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三、国民经济核算
3-1 生产总值
……
四、人口
五、就业人员和职工工资
六、固定资产投资
七、能源
八、财政
九、物价
十、人民生活
十一、城市概况
十二、环境保护
十三、农业
十四、工业
十五、建筑业
十六、运输和邮电
十七、国内贸易
十八、对外经济贸易
十九、旅游
二十、金融业
二十一、服务业
二十二、教育和科技
二十三、文化、体育和卫生
二十四、其他社会活动
附录
辽宁统计年鉴(2014)—— 洞察区域发展的权威参考 本书概览与定位 《辽宁统计年鉴(2014)》是由辽宁省统计局组织编纂、中国统计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权威性、综合性年度统计资料汇集。本书旨在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2013年辽宁省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产业结构变动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为省级重要统计年鉴,它不仅是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进行区域规划和项目评估的重要依据,也是高等院校师生、科研机构研究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区域经济地理以及社会学课题的必备工具书。本书内容覆盖面广,数据翔实可靠,是理解辽宁省情、把握区域发展脉络的基石。 主要内容结构与深度分析 《辽宁统计年鉴(2014)》的结构严谨,数据脉络清晰,共划分为若干个主要篇章,确保了对全省经济社会情况的立体化呈现。 第一部分:综合与概况 本部分首先提供了辽宁省的宏观概览,包括地理区划、自然资源、行政区划的最新变动情况。重点收录了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统计数据和指标,如地区生产总值(GDP)、三次产业构成、居民收入、消费支出等核心宏观指标的年度变化趋势。通过对这些基础数据的梳理,读者可以迅速建立起对2013年辽宁经济整体运行状态的宏观认知。 第二部分:人口与劳动就业 人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本章节详细刊载了全省及各市的人口普查数据、抽样调查数据,包括性别构成、年龄结构、城乡分布、受教育程度等关键人口学指标。同时,对劳动资源和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统计,涉及从业人员的总量、行业分布、工资水平、失业率及社会保障覆盖面等。这部分数据对于分析人口红利消退、劳动力结构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国民经济核算与财政金融 此部分是年鉴的核心经济篇章。它详尽公布了辽宁省的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数据,包括按常住地和户籍地划分的初步核算数,以及按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交叉验证数据。在财政方面,涵盖了财政收入、支出结构(如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支出占比)、税收收入构成等。金融数据则展示了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保险业务的规模与种类,反映了区域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资金流向。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年鉴深入细化了主要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和利润数据,直观体现了传统重工业的转型压力与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头。 第四部分:工业、建筑业与能源 作为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辽宁的工业数据是研究其经济转型的关键。本章节详细列出了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各项统计指标,包括总产值、利税总额、新产品销售收入、技术改造投资等。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是重点关注对象,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和电力(火电、水电、风电等)的产量和消费量,能源利用效率指标的变动,为评估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硬性数据支撑。建筑业方面,则展示了施工项目数量、竣工产值、建筑企业资质等级分布等信息。 第五部分:国内贸易、物价与指数 本部分聚焦于流通领域和居民生活成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划分(按行业、城乡、企业性质)提供了消费市场活跃度的多维度视图。物价指数方面,公布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月度和年度变化,这对于分析通货膨胀压力和企业成本负担至关重要。本年鉴对服务贸易、对外经济合作(进出口总额、利用外资情况)的统计也进行了详尽的披露。 第六部分:交通运输、邮电与信息产业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的动脉。本章提供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的里程、运量、周转量等指标。特别是对港口吞吐量、铁路货运量的细分统计,反映了辽宁作为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的物流能力。信息产业部分,收录了互联网普及率、移动电话用户数、固定资产投资等,反映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 第七部分:教育、文化与科技 教育是提升人力资本的关键。本部分详细统计了各级各类学校(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及师资力量。科技投入方面,包括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总量和在GDP中的占比、专利申请与授权数量、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与产值等。文化数据涵盖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的藏品、观众人次及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情况。 第八部分:城乡居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本章直接关系到民生福祉。详细披露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住房拥有率等关键指标。社会保障方面,涵盖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征缴金额与支付情况,以及社会救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状况。 第九部分:城市概况与区域对比 为了方便宏观研究者进行横向比较,本年鉴特别设置了对省内主要中心城市和地级市的经济社会指标的并列展示。通过对比沈阳、大连、鞍山等核心城市的经济规模、产业结构和民生水平,读者可以更清晰地把握辽宁省域内部发展的不平衡性与各城市群的比较优势。 数据质量与方法论 《辽宁统计年鉴(2014)》的数据来源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和辽宁省统计局组织实施的年度全面统计报表、大型抽样调查以及人口普查等基础数据。所有数据均经过严格的审核、校对和平衡处理,力求达到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年鉴在数据引用末尾通常会标注统计口径的说明,如“数据口径如有变动,以当年实际发布为准”,确保了数据的可追溯性和研究的严谨性。 总结 《辽宁统计年鉴(2014)》是研究和了解2013年辽宁省全面发展状况不可替代的资料库。它不仅以翔实的数据记录了辽宁在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战略实施、民生保障改善等方面的努力和成效,更为后续年份的经济纵向比较和跨区域横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数据基础。对于任何希望深入理解东北振兴战略背景下辽宁省具体实践的专业人士而言,本书的价值无可替代。

用户评价

评分

教育和科技创新往往是一个地区长远发展的“压舱石”。我深信,好的统计年鉴绝不会忽略这方面的内容。我设想,在教育篇章中,不仅会有普通中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和师资力量对比,更会突出高等教育资源的投入产出情况。比如,高校的科研经费投入额度、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的增长趋势,这些是衡量区域创新活力的晴雨表。如果能看到按学科门类划分的毕业生就业方向统计,那就更具价值了,它能揭示当地产业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性变化。此外,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比如图书馆、博物馆的藏书量和人流量,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些“软实力”的数据,虽然短期内难以转化为GDP,但对吸引高端人才、提升城市宜居指数至关重要。因此,这份年鉴在我心中,绝不仅仅是一份经济报告,它更是一份涵盖了社会文明进步的综合性档案,让人能以更宏大的视角去审视一个省份的综合竞争力。

评分

我一直对不同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入力度非常感兴趣,而统计年鉴恰恰是这方面的“账本”。想象一下,翻到交通运输或能源供应那一章节,那份详实程度简直令人咋舌。比如,公路里程的新增数据,铁路货运量的变化,港口吞吐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承载力的硬指标。如果能看到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供应结构变化,那对于评估该地区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也大有裨益。特别是2014年这个时间点,正是国家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时期,我推测年鉴中关于城市供水、污水处理率、人均绿地面积等环境指标的收录一定非常详尽。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政府在“面子工程”上的投入,更体现了对居民生活质量的根本改善。对我而言,这些数据是构建区域发展模型不可或缺的输入项,它们如同建筑图纸上的承重墙,决定了整个发展框架的稳固与否,少了这些细节,对辽宁的考察就如同空中楼阁。

评分

这本厚重的家伙,光是拿在手里掂量一下,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那种感觉就像是捧着一座知识的小山。虽然我手头没有这本具体的《辽宁统计年鉴(2014 附光盘)》,但我可以想象,对于任何一个深入研究区域经济、人口结构或者社会发展趋势的人来说,这样一本年鉴简直就是一本“武功秘籍”。我设想中,它的开篇一定是对过去一年辽宁省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精炼总结,可能用一连串令人振奋或需要警惕的数字来定下全年基调。或许会详细罗列出工业产值、服务业贡献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这些硬邦邦的数据,是支撑起对辽宁省发展信心或者提出改革建议的基石。光是想象那些密密麻麻的表格,就觉得背后蕴含着无数决策者的汗水和统计人员的辛劳。我特别期待看到它对“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成果的展示,比如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变化,新能源领域的投资增长曲线,这些细节往往是判断一个地区未来潜力的关键信号。再者,光盘的配备,无疑是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电子数据检索起来比翻阅纸质版要高效得多,这对于需要进行跨年度对比分析的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总之,这是一部需要耐心品读,才能从中挖掘出深层经济脉络的权威参考书。

评分

拿到这样一部地方性年鉴,首先映入脑海的必然是它对“人”的描绘,也就是人口统计这部分。我猜想,2014年的数据,对于观察中国东北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人口外流”趋势,会提供非常宝贵的侧面证据。一个地区的活力,最终还是要体现在人口的增减和结构的优化上。我期待看到详细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分解,以及城乡人口的比例变化。如果能看到按年龄段划分的人口金字塔图,那就更完美了,这直接关系到未来的劳动力供给和养老压力。除了基础的人口数据,社会保障和民生方面的篇幅想必也占了不小的比例。比如,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差距变化,以及社会福利覆盖面的扩大情况。这些数字背后,隐藏着无数家庭的生活改善或者困境。翻阅这些资料,与其说是在看统计数字,不如说是在触摸社会跳动的脉搏。这种对生活最基本面的记录,远比那些高屋建瓴的宏观指标更能引起普通读者的共鸣,它让冰冷的数字拥有了温度,让区域发展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与千家万户息息相关的现实。

评分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都是宏观的骨架和主要的脉络,那么财政金融和物价指数部分,则构成了支撑这一切的“血液循环系统”。我期待看到2014年辽宁省的财政收支结构,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和税收收入的质量分析,这直接关系到政策执行的财政能力。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余额变化,反映了资金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中的流向,这是研究区域金融风险和信贷环境的关键切入点。更不用提物价指数了,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的年度波动,是普通百姓感受最直接的经济信号。价格的稳定与否,决定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我甚至会仔细查看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比如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价格,因为这与食品安全和农民收入紧密相连。总而言之,这份年鉴所呈现的,是一个全面、立体、多维度的经济社会切片,它不仅仅是历史记录,更是理解当下、预判未来的重要工具箱,其价值在于其不可替代的、原始的、未经主观臆测的数据纯粹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