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标准汇编(594 GB 30168~30187 2013年制定)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594 GB 30168~30187 2013年制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标准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标准汇编
  • GB30168
  • GB30187
  • 2013年
  • 工业标准
  • 技术标准
  • 规范
  • 中国标准
  • 质量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标准出版社
ISBN:97875066767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464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37
字数:124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2013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1979项。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594 GB 30168~30187 2013年制定)》为“2013年制定”卷第594分册,收入国家标准GB30168~30187的最新版本。

内页插图

目录

GB/T30168-2013 地理信息大地测量代码与参数
GB/T30169-2013 地理信息基于网络的要素服务
GB/T30170-2013 地理信息基于坐标的空间参照
GB/T30171-2013 地理信息专用标准
GB/T30172-2013 同步带传动安装技术规范
GB/T30173.1-2013 机械振动与冲击弹性安装系统第1部分:用于交换的隔振系统的技术信息
GB/T30174-2013 机械安全术语
GB/T30175-2013 机械安全应用GB/T16855.1和GB28526设计安全相关控制系统的指南
GB/T30176-2013 液体过滤用过滤器性能测试方法
GB/T30177.1-2013 过滤机性能测试方法第1部分:加压过滤机
GB30178-2013 煤直接液化制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79-2013 煤制天然气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0-2013 煤制烯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1——2013 微晶氧化铝陶瓷研磨球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2-2013 摩擦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3-2013 岩棉、矿渣棉及其制品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4-2013 沥青基防水卷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5-2013 铝塑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30186-2013 氧化铝安全生产规范
GB30187-2013 铜及铜合金熔铸安全设计规范

前言/序言


《标准文献精选:机械、材料与信息技术标准汇编(1990-2010年修订版)》图书简介 编纂背景与内容聚焦 本书系一套精选国家标准汇编中的一个重要分册,旨在为工程技术人员、质量管理专业人士、科研机构及相关政府部门提供一份覆盖特定历史时期内关键技术领域的权威参考资料。本册精选的标准主要集中于1990年至2010年间我国在机械制造基础、金属材料性能检测、以及新兴信息技术应用规范等方面制定的重要标准。 本汇编的编纂历程,充分考虑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期对标准化工作的迫切需求。在那个阶段,大量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成果需要统一的规范作为支撑,确保产品质量的互换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因此,本册收录的标准,许多都代表了当时我国相关技术领域发展的最高水平和共识。 核心收录标准领域详述 本分册的内容结构清晰,主要划分为三大核心板块,每一板块都囊括了数十项对行业影响深远的国家标准(GB/T)。 第一部分:机械工程与通用零部件标准(聚焦精度与可靠性) 本部分着重收录了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通用标准,这些标准是确保工业产品性能和互操作性的基石。 公差与配合系列: 重点收录了GB/T 1800系列(如修订版中关于IT等级划分和几何公差标准的演进),这些标准详细规定了零件尺寸、形状、位置和轮廓的允许变动范围,直接影响到机械装配的紧密程度和工作性能。我们精选了涉及关键配合的“基准制”与“配和制”的选择规范,以及针对精密机械(如机床主轴、滑动导轨)的特定公差要求。 表面粗糙度标准: 包含了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评定参数(如Ra, Rz)的测量方法及不同加工工艺(如铣削、磨削、电火花加工)对应的粗糙度等级标准。这些标准对于摩擦、配合、防腐、密封等性能至关重要。 紧固件与连接件标准: 涉及螺栓、螺母、垫圈、铆钉等通用连接件的材料、尺寸系列、性能等级和标记方法。特别关注了高强度螺栓在压力容器和结构工程中的应用规范,确保了连接的持久强度和抗疲劳性能。 机械传动基础标准: 包括齿轮几何精度、蜗轮蜗杆的参数化设计准则、滑动轴承与滚动轴承的代号、安装与润滑规范。这些标准是评估传动效率与寿命的核心依据。 第二部分:材料性能与检测方法标准(聚焦物理与化学特性) 材料是现代工业的物质基础。本部分精选的标准体系,侧重于对常用金属材料,特别是钢铁材料的性能界定和检测的标准化流程。 通用结构钢标准: 涵盖了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的化学成分、力学性能(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及热处理工艺范围。重点收录了对应于特定牌号(例如09Mn2/Q345系列)的应用条件和检验批次规定。 有色金属合金标准(特定应用): 针对铝合金、铜合金在航空航天和电子电气设备中的应用,收录了有关铸造及变形合金的化学成分、晶粒度控制和抗腐蚀性能的测试方法标准。 金属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详述了拉伸试验、硬度试验(洛氏、维氏、布氏)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低温冲击韧性(夏比V型缺口)的试验温度选择和结果评定标准。这些方法是确保材料批次一致性的技术语言。 金属热处理工艺规范: 涉及淬火、回火、正火、渗碳、氮化等关键热处理过程的温度曲线、保温时间以及冷却介质的选择指导,这些直接决定了最终零部件的耐磨性和韧性平衡。 第三部分:信息技术与数据交换规范(特定时期技术过渡) 本部分反映了该时期我国在引入信息技术标准时,为实现与国际接轨所制定的关键规范。 早期计算机数据存储介质规范: 包含对磁带、软盘(在特定应用中仍有使用)的物理规格、数据记录密度和校验机制的标准。 字符编码与文本处理基础: 重点收录了GB 2312/GBK编码体系在特定系统间数据交换中的应用要求,以及早期图形符号与字符集在中文操作系统环境下的兼容性标准。 网络与接口基础标准: 收录了早期串行通信接口(如RS-232、RS-485)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电气特性和通信协议的初步规范,为现场总线技术普及前的数据采集提供了基础框架。 阅读价值与适用对象 本汇编不是对所有国标的简单堆砌,而是经过严格筛选,保留了在特定技术发展阶段最具里程碑意义和实用指导性的标准。 历史研究者与标准制定者: 可通过对比本册标准与前后时期的修订版,清晰把握我国特定技术领域的发展脉络和标准的迭代逻辑。 质量工程师与检测机构: 本册是追溯老旧设备或存量产品设计依据、进行失效分析和仲裁检验时的重要参照物。 制造企业技术部门: 对于仍在运行或维护1990年至2010年间设计制造的老旧生产线和核心部件,本汇编提供了最准确的原始设计参数和公差要求,避免因误用新标准而导致的工艺偏差或返工。 本书的装帧设计严谨,采用高清晰度印刷,确保标准文本的精确可读性,是工程技术人员案头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它不仅是一本标准集,更是一部浓缩了特定时期中国工业技术规范化努力的文献宝库。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汇编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我日常工作中的效率。过去,为了核对不同批次或不同领域的标准,我常常需要在好几个文件夹里来回切换,费时费力,还容易遗漏更新的版本。现在,有了这个集合,我只需要锁定这一本书,就能大概率找到所需的信息。它不仅涵盖了基础的通用标准,更深入到了特定技术指标的细节层面,这对于我们日常解决技术难题时,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里面的很多术语解释得非常到位,对于刚进入这个行业的新人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位沉默但学识渊博的导师,只要你愿意花时间去钻研,它会帮你建立起一个非常扎实的技术知识底座。我感觉,掌握了这本汇编里的核心精神,就相当于拿到了理解该领域技术脉络的一把钥匙。它的价值在于标准化了认知,减少了沟通成本。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分量,拿在手里就有一种沉甸甸的专业感,感觉像是汇聚了无数专家心血的结晶。我购买它的初衷是希望能够系统地梳理一下近些年在特定工业领域出现的一些新规范,因为标准一旦更新,对整个产品链条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个人对其中关于环境保护和能效控制的那几个标准特别感兴趣,翻阅下来发现,它不仅仅是罗列了数字和要求,背后更体现了国家在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宏观战略考量。文字的组织逻辑非常严密,从总则到具体的技术指标,层层递进,让人在理解具体条款时,能够更容易地把握其背后的原理。这种成体系的编排方式,对于自学或者进行跨领域知识迁移时,都有极大的帮助。它不是那种读起来轻松愉快的读物,而是需要带着问题和严谨态度去啃的“硬骨头”,但正是这份“硬”,才赋予了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评分

从一个长期使用标准文档的用户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其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集合性”。在数字化时代,信息的碎片化是一个大问题,但国家标准毕竟代表了国家层面的最高技术共识和法律效力。这本汇编将特定时间段内(2013年制定的一批)的相关标准集中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知识库。阅读过程中,我特别留意了标准修订的历史沿革在这次汇编中的体现(尽管是以并列形式出现),这有助于我们理解技术规范是如何逐步演进和完善的。这种系统性的整理,使得对某一领域标准的全面掌握成为可能,而不是碎片化的了解。对于我们这种需要对外部供应商进行技术审核的部门来说,手持最新、最全的实体工具书,能有效增强我们在谈判和决策时的信心和话语权。这本书的定位非常明确:它不是面向大众普及的读物,而是服务于高精度、高要求的专业实践的硬核工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纸质都给人一种非常扎实可靠的感觉,一看就是那种可以长期在案头备用的工具书。作为一名常年与各类标准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知规范的权威性和时效性的重要性。这本汇编的出版,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集中、方便的查阅平台。我特地翻阅了其中关于新材料应用的部分,发现它对一些前沿技术的标准界定非常清晰,语言措辞严谨,体现了国家标准的专业水准。尽管我手头还有一些电子版资料,但实体书的直观性和检索的便利性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在需要快速定位某个具体条款时,翻阅实体书的效率反而更高。此外,清晰的目录和索引设计也极大地节省了查找时间。整体来看,这本书的设计思路完全是服务于实际工作需求的,对于需要依赖最新国家标准进行设计、质检或合规性审查的专业人士来说,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我希望未来能看到更频繁的更新,以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

评分

说实话,我一开始有点犹豫是否需要购买这套实体书,毕竟现在信息获取的渠道太多了。但是实际使用下来,我的顾虑完全打消了。这本书的排版非常出色,即便面对密密麻麻的标准条款和技术图表,依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特别是那些涉及到复杂计算和参数设定的部分,印刷质量保证了细微之处也不会模糊不清,这一点对于精确性要求极高的行业至关重要。我最欣赏的是它对不同标准之间的引用和关联性做了清晰的标注,这使得我们在查阅单个标准时,能迅速了解到它与其他标准构成的整体框架,避免了因信息孤立而产生的误判。这套书更像是一套结构精密的参考系统,而非简单的文件堆砌。对于需要进行合规性审计的朋友来说,这套书的权威性和完整性,远胜于零散的在线搜索结果,因为它确保了所有引用的都是官方确认的、有效的版本。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