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是一部大型综合性国家标准全集。自1983年起,按国家标准顺序号以精装本、平装本两种装帧形式陆续分册汇编出版。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建国以来标准化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就,是各级标准化管理机构,工矿企事业单位,农林牧副渔系统,科研、设计、教学等部门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收入我国每年正式发布的全部国家标准,分为“制定”卷和“修订”卷两种编辑版本。
“制定”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分成若干分册,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制定”字样及分册号,分册号一直连续。各分册中的标准是按照标准编号顺序连续排列的,如有标准顺序号缺号的,除特殊情况注明外,暂为空号。
“修订”卷收入上一年度我国发布的、被修订的国家标准,视篇幅分设若干分册,但与“制定”卷分册号无关联,仅在封面和书脊上注明“20××年修订-1,-2,-3,……”字样。“修订”卷各分册中的标准,仍按标准编号顺序排列(但不连续);如有遗漏的,均在当年最后一分册中补齐。需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个别非顺延前年度标准编号的新制定的国家标准没有收入在“制定”卷中,而是收入在“修订”卷中。
读者配套购买《中国国家标准汇编》“制定”卷和“修订”卷则可收齐由我社出版的上一年度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全部国家标准。
由于读者需求的变化,自1996年起,《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仅出版精装本。
2013年我国制修订国家标准共1979项。
《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3年 修订-20)》为“2013年修订-20”,收入新制修订的国家标准34项。
内页插图
目录
GB/T17646-2013 小型风力发电机组设计要求
GB/T17657-2013 人造板及饰面人造板理化性能试验方法
GB/T17702-2013 电力电子电容器
GB/T17737.1-2013 同轴通信电缆第1部分:总规范总则、定义和要求
GB/T17737.4-2013 同轴通信电缆第4部分:漏泄电缆分规范
GB/T17737.5-2013 同轴通信电缆第5部分:CATV用干线和配线电缆分规范
GB/T17738.1-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1部分:总规范一般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7738.2-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2部分: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T17738.3-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3部分:半柔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T17738.4-2013 射频同轴电缆组件第4部分:半硬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
GB17914-2013 易燃易爆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5-2013 腐蚀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16-2013 毒害性商品储存养护技术条件
GB17930-2013 车用汽油
GB/T17932-2013 膜级聚酯切片(PET)
GB/T18039.9-2013 电磁兼容环境公用中压供电系统低频传导骚扰及信号传输的兼容水平
GB/T18043-2013 首饰贵金属含量的测定X射线荧光光谱法
GB18099——2013 机动车及挂车侧标志灯配光性能
GB/T18101-2013 难燃胶合板
GB/T18103-2013 实木复合地板
GB/T18204.1-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1部分:物理因素
GB/T18204.3-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
GB/T18204.4-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4部分: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
GB/T18204.5-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5部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GB/T18204.6-2013 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6部分:卫生监测技术规范
GB/T18261-2013 防霉剂对木材霉菌及变色菌防治效力的试验方法
GB18267-2013 山羊绒
GB/T18287-2013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
GB/T18294.1-2013 火灾技术鉴定方法第1部分:紫外光谱法
GB18350-2013 变性燃料乙醇
GB18351-2013 车用乙醇汽油(E10)
GB/T18373-2013 印制板用E玻璃纤维布
GB/T18403.2-2013 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第2部分:气体中氧(采用高温电化学传感器)
GB/T18403.6-2013 气体分析器性能表示第6部分:光度分析器
前言/序言
好的,为您提供一份不包含《中国国家标准汇编(2013年 修订-20)》内容的详细图书简介,字数大约1500字。 --- 图书简介:洞悉前沿:全球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趋势(2013-2020) 引言:时代的侧影与未来的脉动 本书并非一部标准的法规汇编,而是一部深度聚焦于2013年至2020年间全球科技浪潮、经济结构转型与社会治理革新的综合性论述与案例研究合集。它试图勾勒出这一关键八年周期内,人类社会在面对前所未有的技术爆炸与复杂地缘政治格局时,所展现出的适应性、挑战与前瞻性探索。 我们深知,标准体系的演进是社会进步的骨架,但真正驱动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是隐藏在标准背后的技术突破、商业模式重塑以及治理理念的迭代。本书的视角,正是从技术前沿、宏观经济与社会生态这三个维度,解构这一时期的关键动向。 第一部分:数字文明的崛起与范式转移(2013-2017) 本部分聚焦于移动互联网的成熟期到人工智能(AI)的爆发初期,重点探讨了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的地位确立,以及由此引发的产业结构性调整。 章节一:移动生态的深度渗透与平台经济的形成 2013年前后,智能手机的普及率跨越临界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永远在线”的状态。本书详细分析了这一时期,以超级应用(Super Apps)为核心的平台经济如何迅速崛起,重塑零售、交通和金融服务的传统格局。我们探讨了平台资本的积累速度、反垄断的初期萌芽,以及用户数据在商业价值链中的地位。不同于侧重于国家层面规范的汇编,本书着重剖析了这些商业实践的案例和影响,例如共享经济的早期模式探索及其对城市资源配置的影响。 章节二:云计算的普及与“一切皆可编程”的实现 这一阶段,IaaS、PaaS、SaaS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成为各国基础设施投资的重点。本书不仅描述了云计算的扩展,更深入分析了DevOps文化的兴起如何改变软件开发周期,实现快速迭代。我们对比了不同云服务提供商的技术栈差异,探讨了企业上云过程中的安全挑战与混合云架构的实践困境。 章节三:人工智能的“寒武纪大爆发” 2016年AlphaGo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深度学习技术从学术前沿真正走向了公众视野。本书对这一技术奇点的爆发路径进行了细致梳理,重点分析了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在图像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突破。我们探讨了算力(GPU集群)的集中化趋势,以及围绕AI伦理(如算法偏见)的早期学术讨论,这些都是在制定具体技术标准之前,社会层面的初步反应。 第二部分:技术融合与全球竞争的加剧(2017-2020) 后半段的论述转向了5G技术的商业化落地、深度学习的产业化应用,以及全球供应链与技术主导权竞争的白热化。 章节四:万物互联的基石:5G技术的部署与挑战 本书详细阐述了5G从标准制定到初期大规模部署的关键技术特征(如毫米波、大规模MIMO),及其对工业互联网(IIoT)的赋能潜力。我们对比了不同地区在频率分配、基础设施投入上的差异,并分析了5G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高带宽低延迟应用场景下的初期商业模型设想,而非侧重于通信协议本身的细则。 章节五:区块链技术:从概念炒作到实体经济的应用试验 在这一时期,区块链技术经历了从加密货币热潮到寻求“实体应用”落地的转变。本书系统梳理了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数字身份验证(DID)以及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早期概念验证项目。我们重点分析了公链与联盟链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适用性权衡,以及如何平衡去中心化、安全性和可扩展性这“不可能三角”。 章节六:地缘政治与技术供应链的重构 随着技术的深度融入国家安全与经济主权,技术领域的竞争日趋复杂。本书探讨了半导体制造的全球分工格局如何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以及各国政府为保障关键技术(如高端芯片、基础软件)供应安全所采取的政策干预与战略布局。这部分内容揭示了技术发展如何受到宏观地缘政治力量的塑造,是理解当前国际经济环境的关键。 第三部分:社会治理与人类未来的反思 本书的收尾部分,着眼于技术进步对社会结构和人类自身认知的深层影响。 章节七:新常态下的社会治理:数字化与韧性 2020年的全球疫情,极大地加速了社会治理的数字化进程。本书回顾了这一时期各国在健康码、远程办公和在线教育领域的快速技术采纳情况。我们评估了这种“超速数字化”带来的效率提升,同时也反思了其对数字鸿沟加剧、隐私边界模糊等社会公平问题的冲击。 章节八:人机共存的哲学边界 面对通用人工智能(AGI)的远景,本书引入了认知科学和哲学领域对“智能”的重新定义。我们探讨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在2020年前后的初步发展趋势,以及人类社会如何开始思考机器决策的责任主体问题。这不是关于如何界定某一技术标准的规范性描述,而是对未来人机关系的深刻哲学拷问。 结语:理解变革的底层逻辑 《洞悉前沿:全球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趋势(2013-2020)》是一部旨在提供上下文理解的著作。它不提供操作层面的技术规范或法律条款,而是致力于解析驱动这一时期技术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商业逻辑的演变轨迹,以及技术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复杂动态。阅读本书,读者将获得一个宏观而深入的视角,去把握过去八年人类社会是如何被颠覆性技术重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