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钱逊 著
图书标签:
  • 国学
  • 经典
  • 论语
  • 传统文化
  • 启蒙
  • 教育
  • 少儿
  • 修身养性
  • 中华文化
  • 文化传承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75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6287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5
字数:2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钱逊先生毕生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本书汇集了钱逊先生毕生研究《论语》的学术成果,在历代研究基础上精心疏解,一一道出心得,为读者导正学习经典的方向。
  2.广大读者研读《论语》的入门读本:本书深入浅出,注释力求简要,以帮助读者读懂文义为取舍标准;大意紧贴经典原义,客观翻译。在了解经典原义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精神做出作者自己的理解。

内容简介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是钱逊先生毕生研究《论语》的经典之作。全书分为概述和经文解读两大部分,第一部分“阅读本书的几点方法”对《论语》的成书背景、内容、作用、研读方法等做了提纲挈领的介绍,第二部分按照《论语》原书的顺序逐章讲解,在历代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择定注释和大意,同时加入作者的解读,阐述对《论语》的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的理解,以供读者借鉴。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是了解《论语》的入门书,对于中小学教师、家长和其他传统文化爱好者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钱逊,曾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著有《论语浅解》、《先秦儒学》、《中国古代人生哲学》、《中国传统道德》(全书副主编,《理论卷》主编)、《<论语>读本》、《论语初级读本》、《儿童论语100句》、《孔子的活法——<论语>里的人生之道》、《<孟子>读本》等。

目录

再版前言
初版前言
阅读本书的几点方法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精彩书摘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①:"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④自远方来,不亦乐⑤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注释
   ①子曰: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都指孔子说的话。②时习:时,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在一定的时候",一说是"时常"。习,温习和练 习。③说:同"悦"。愉快的意思。④朋:古注:"同门曰朋。"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指志同道合的人。⑤乐:快乐。古注:"悦在内心,乐则见于 外。"⑥人不知而不愠:知,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愠,恼怒。⑦君子:《论语》里,君子是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有时也指在位的 人。这里是指前者。
  大意
  孔子说:"学了又时时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并不恼怒,不也就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了吗?"
  这一章中心是论学。《论语》编者将它列为首章,反映了孔子重学的精神。孔子教人之学,主要是为人之学。旧注:"学,觉也,效也。"觉是觉为人之大道,效是效先觉之所为。与西方倡言"自我觉醒"不同,此处所言觉,是道的觉醒,人的觉醒。读者宜注意分辨。
  "习,鸟数飞也。"数,多次反复。为人之学,重在力行实践,须反复练习,如鸟之习飞。时代演进,知识爆炸,今天的学,与孔子所处时代已有很多不同,所学范围已大大扩张。但学为人之道而时习之,仍是学之根本,不可懈怠。
  本章三句话叙述一个学者一生学习的不同阶段,"实亦孔子毕生为学之自述"(钱穆《论语新解》)。第一句是说初学时自己从学习中感到的喜悦;第二句是说学习稍有成就,有同道自远方来相互切磋,从中感到的快乐;第三句是说虽不为人所知而心无愠恼,就可谓是一个君子了。
  人生在世,总希望被人了解,为人所知、所用;尤其是在有了一定成就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但是,不为人了解,或被人误解,甚至被人恶意诽谤、中伤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甚至是不可避免的。一般人常会因此而懊恼,怨天尤人。本章提出的"人不知而不愠",是一个重要的人生态度。
   孔子一生不为人所知。他周游列国,常遭冷遇,不为当权者所知所用;他的行为,也不为普通百姓所了解,常被人讥笑。面对这些,他说:"不怨天,不尤人。" (14·37)只求努力学习,把握天命。他真正做到了"人不知而不愠"。读《论语》,要认真思考,孔子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
  ……

前言/序言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 内容简介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并非是对《论语》文本的简单复述或逐字逐句的注释,它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次深入心灵的洗礼。这本书的诞生,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论语》的深刻理解和珍视,意在以一种更亲切、更具时代感的方式,引领读者走进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世界,感受那股“如沐春风”般的平和与启迪。 本书的编写,首先着眼于《论语》的精髓,它并非试图收录《论语》的每一个字句,而是精选那些最能体现孔子思想核心、最富含人生哲理、最能引发读者共鸣的篇章。这些篇章如同璀璨的珍珠,被精心串联起来,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引导读者逐步领略孔子关于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政治理想、教育理念等多个层面的深刻见解。 在解读这些经典篇章时,《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采取了一种“化繁为简,寓繁于简”的策略。我们深知,《论语》原文的古朴典雅,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可能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因此,本书不会拘泥于繁复的学术考证,而是力求用现代汉语的思维方式,辅以生动贴切的譬喻和形象的阐释,将古老的智慧以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读,并非是对原文的“稀释”,而是对原文精神的“活化”,让那些闪耀着千年光芒的思想,能够重新焕发出生机,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连接。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的叙述方式,摒弃了传统读本的刻板与枯燥。我们希望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如同与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进行促膝长谈。书中融入了大量的故事化叙述,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生活场景中,让读者不仅能理解“说了什么”,更能体会“为何而说”以及“说时的心境”。这些生动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如同一滴滴露珠,滋养着读者的心灵。 除了对《论语》文本的深入挖掘,本书还着力于发掘其背后蕴含的普适性价值。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礼仪、诚信、忠恕等美德,在任何时代、任何文化背景下,都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本书并非将《论语》束之高阁,而是将其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进行对话。例如,在讨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我们会探讨它在现代人际关系、工作场所沟通、国际交往中的具体应用,展现其跨越时空的生命力。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在结构上也别具匠心。它可能并非按照《论语》的原有篇章顺序来编排,而是根据思想的逻辑性,将相关的章节融会贯通,形成一个个主题单元。这样的编排,能够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孔子思想的内在联系,避免零散和碎片化的阅读体验。每一个单元,都像是一次对某个核心主题的深入探索,带领读者层层剥离,直达思想的内核。 本书还可能包含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和实践建议。在每个章节或主题单元的结尾,我们会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鼓励读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也会提供一些简单易行的实践建议,帮助读者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在点滴之中践行儒家思想的精髓,真正做到“如沐春风”。 《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并非一本旨在“教化”或“说教”的书,它更像是一面镜子,一面可以照见我们内心深处,一面可以映照出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镜子。它不提供标准答案,而是鼓励读者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它所追求的,是通过阅读,在读者心中播下一颗种子,这颗种子会在时间的滋养下,慢慢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为读者的人生提供荫蔽和支撑。 我们相信,阅读《论语》,尤其是在《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这种温和而深刻的引导下,能够帮助读者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何为真正的君子之道,如何培养高尚的人格,如何与人和谐相处,如何面对人生的挑战。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的旅程,更是一次心灵的成长,一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回归。 因此,《如沐春风 论语读本》是一本面向所有渴望提升自我、丰富人生,同时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的读者的书。它以一种平实而充满智慧的方式,邀请您一同走进孔子的思想殿堂,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温暖与启迪,让中华文化的智慧,如春风般拂过心田,滋养生命,点亮人生。这本书,是献给每一个希望在喧嚣中寻找安宁,在迷茫中汲取力量的现代人的心灵伴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惊喜,是它关于“实践哲学”的探讨,这种实践哲学是如此的细腻和人性化。很多国学读物往往把“修身”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宏大目标,让人压力山大。但这本书却将修身拆解成一个个微小的、可操作的日常行为清单。比如,作者在谈到“谨言慎行”时,没有空泛地强调“少说话”,而是分析了现代人在微信、邮件等即时通讯工具中,情绪化表达的倾向,并给出了几种具体的情绪缓冲策略。这种由古及今,将抽象原则落实到具体生活场景的细致入微,实在令人拍案叫绝。读完后,我甚至开始有意识地在日常对话中运用书中提到的几种“倾听技巧”,发现与家人的沟通质量明显提高了,那种因为误解而产生的摩擦减少了许多。这本书真的做到了“学以致用”,而且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它没有给我带来阅读的负担,反而像是一个时刻在身边的、提供有效生活建议的“精神导师”。它不是教你如何成为圣人,而是教你如何做一个更清醒、更平和的现代人。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本宝藏啊!我一直觉得孔子的思想深奥难懂,那些文言文真是让人望而却步,每次想深入了解一下,都感觉像是在攀登一座陡峭的山峰,还没开始就想打退堂鼓了。可这本书,真的是把那些晦涩的道理,掰开了揉碎了,用最接地气的方式讲了出来。作者的功力可见一斑,他没有用那种故作高深的腔调,而是像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长辈,耐心地跟你拉家常,聊聊生活中的那些鸡毛蒜皮,然后巧妙地将《论语》中的智慧融入其中。比如,书中讲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再是干巴巴的知识点,而是结合了现代人学习新技能的挫败感和最终掌握时的那种满足感来阐述,一下子就让人感同身受了。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仁”的解读,他没有把它定义成一个抽象的道德高地,而是把它具体化为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细微的体谅和善意。读完后,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读一本古书的解读,而是在进行一场非常及时的自我对话和心灵洗涤。那种阅读体验,如同在炎炎夏日里,忽然吹来一阵清凉的风,让人身心舒畅,对人生的困惑也豁然开朗了许多。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传统文化“高冷”的朋友们,这本书绝对能让你爱上学习经典!

评分

我是一个对“知识的来源”比较较真的人,所以阅读任何解读类书籍时,都会特别留意作者的引注和考据是否严谨。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让人倍感信服。作者在引用《论语》原文时,不仅标注了出处,还常常附带一句简短的、学术界主流的争议点说明,这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而不是简单地“二手解读”。他处理历史语境和现代语境的转换时,表现得尤为老练。例如,在解析“道听而途说,德之弃矣”时,作者没有停留在“不要轻信谣言”这么肤浅的层面,而是追溯到了先秦时期信息传播的稀缺性,对比了今天信息爆炸的社会环境,深入探讨了“信息甄别能力”对于现代人修身的重要性。这种对历史和现实的穿透性思考,让这本书的厚度远超一本“入门读物”。它更像是一本高质量的学术随笔,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的情怀。我发现自己读得非常慢,不是因为难懂,而是因为每一句话都值得我停下来,去思考其背后的逻辑链条和文化根基。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纸张质感,首先就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这在快餐式阅读盛行的今天,已经算是一种小小的奢侈了。打开扉页,扑面而来的不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而是留白得体的排版,让人心情瞬间平静下来。作者在文字的运用上,展现出了一种近乎诗意的克制美学。他从不滥用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用词都精准到位,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古人言辞背后的深层意蕴。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吾日三省吾身”的探讨,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忠、信、过”这三个方面,而是深入剖析了“自省”这个动作本身所需要的勇气和持久力。他用了非常优美的长句结构来描述那种内心的挣扎与和解,读起来抑扬顿挫,颇有韵味,简直可以直接摘抄下来作为写作的范本。每次读完一章,我都觉得自己的心境被梳理得井井有条,仿佛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深度清洁。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在于它用极其优美的文字,引导你去“如何思考”,这份深层次的精神滋养,是其他许多畅销书所无法比拟的。

评分

坦白说,我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下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论语》的解读实在太多了,大多不过是老生常谈,翻几页就想束之高阁。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和结构安排,却出乎意料地抓住了我的注意力。它不是那种按照章节顺序逐句翻译的古板模式,而是以“主题串联”的方式展开,比如集中讨论“君子与小人”的处世哲学,然后将相关的篇章熔铸其中,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闭环。这种编排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更让我惊喜的是,作者在引用原文后,会紧接着一段非常精彩的现代情境模拟,有时候甚至是加入了一些历史小故事作为佐证,让那些两千多年前的教诲,立刻有了鲜活的生命力。我记得有一段关于“过犹不及”的阐述,作者用了一个关于过度推销保险产品的案例来对比,一下子就让这个看似平淡的词语,充满了现实的警示意义。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细细回味刚才读到的那段话,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平时为人处世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疏漏。这本书读起来,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陪伴”,它陪着你一起反思,一起成长,那种感觉非常踏实和可靠。

评分

不错,字体比较大,排版清晰,内容也好

评分

不错,字体比较大,排版清晰,内容也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是质量很好,古文书籍基本首选中华书局?

评分

这是我读到的《论语》类书籍,最好的一本,非常好。令人有茅塞顿开、获益匪浅之感。&ldqu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rdquo;

评分

好评!一如既往到货快。在浮躁的时代重读经典,别有一番意味。

评分

很好

评分

快递很快,东西不错,赞一个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