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道德经 庄子
作者:靳永 胡晓锐
出版社:崇文书局
出版时间:2015-6
版次:2
印刷时间:2015-6
印次:2
字数:126千字
页数:--
书号:9787540338749
开本:16
包装:平装
定价:55
上篇 道经
《一章》/《二章》/《三章》/《四章》 /《五章》/《六章》/《七章》/《八章》/《九章》/《十章》 /《十一章》/《十二章》/《十三章》/《十四章》/《十五章》/《十六章》/《十七章》/《十八章》 /《十九章》/《二十章》/《二十一章》 /《二十二章》/《二十三章》/《二十四章》 /《二十五章》/《二十六章》 /《二十七章》 /《二十八章》 /《二十九章》/《三十章》/《三十一章》/《三十二章》 /《三十三章》 /《三十四章》 /《三十五章》/《三十六章》 /《三十七章》
下篇 德经
《三十八章》/《三十九章》/《四十章》/《四十一章》/《四十二章》/《四十三章》/《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四十七章》/《四十八章》/《四十九章》 /《五十章》/《五十一章》/《五十二章》 /《五十三章》 /《五十四章》/《五十五章》/《五十六章》 /《五十七章》 /《五十八章》/《五十九章》/《六十章》/《六十一章》 /《六十二章》/《六十三章》 /《六十四章》/《六十五章》 /《六十六章》 /《六十七章》/《六十八章》/《六十九章》/《七十章》 /《七十一章》 /《七十二章》/《七十三章》/《七十四章》/《七十五章 /《七十六章》/ 八章》/《七十九章》/ 《八十章》/《八十一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道德经》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与下篇《道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逍遥游/齐物论第二/养生主第三/人间世第四/德充符第五/大宗师第六/应帝王第七/骈拇第八/马蹄第九/胠箧第十/在宥第十一/天地第十二/天道第十三/天运第十四/刻意第十五/缮性第十六/秋水第十七/至乐第十八/达生第十九/山木第二十/田子方第二十一/知北游第二十二/庚桑楚第二十三/徐无鬼第二十四/则阳第二十/外物第二上六/寓言第二十七/让王第二十八/盗跖第二十九/说剑第三十/渔父第三十一/列御寇第三十二/天下第三十三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在唐代(618~907年)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庄子》是我国战国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国学经典文库:庄子》题精选其中的名篇,对难字加注拼音,加以注释和白话翻译。为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原文,《国学经典文库:庄子》对内容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拓展:一是文字式的随文拓展,即与原文内容有关的文史知识、文化常识等内容的补充阅读,二是插图式的随文拓展,即与原文内容相关的人物、事件、器物的图片和古代名画等,图文结合,符合当下读者的阅读兴趣。
与其他市面上很多打着“国学复兴”旗号的出版物相比,这套书的严谨性令我印象深刻。它显然是经过了深入的考据和细致的梳理,而不是简单地摘抄或拼接。我特别留意了作者对庄子著名的“齐物论”的阐述部分,这个部分是历来解读的难点。作者的处理方式非常高明,他没有陷入无休止的相对主义泥潭,而是将“齐物”理解为一种心智的开放状态,一种对万物差异性的尊重和包容,而非强行抹平差异。这种解读既保留了庄子思想的深刻性,又赋予了它在现代社会中处理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意义。阅读过程中,我感觉作者仿佛是站在一个高处,俯瞰着老庄的思想脉络,然后用最清晰的路径将我们引向那个制高点。书中的引用和注释虽然做到了“普及”,但绝没有牺牲学术的厚度,很多地方的旁征博引,都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养。对于我这样希望在放松阅读中获得扎实知识储备的读者来说,这是非常难得的体验,读起来既轻松又学有所得,绝非肤浅之作。
评分我是一个对古典文学很有感情的人,但坦白讲,以往读那些精装版的《老子》或《庄子》,总感觉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欣赏得到其美感,却很难真正触及灵魂深处。这套“普及文库”的出现,简直是给了我一个“透视镜”。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没有用那种刻意迎合大众的“白话文腔调”,而是保持了一种恰到好处的“文雅”与“易懂”的平衡。例如,当解释“道可道,非常道”时,它没有用大段的哲学论证,而是用了一种富有画面感的叙述方式,引导读者去体会那种“不可言说”的境界。这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执着于给事物下一个清晰的定义,反而失去了对事物本真的把握。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经常会停下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它不是那种强行灌输的“心灵鸡汤”,而是一种通过深刻理解事物运行规律后自然流淌出的平和。这种平和,对于常年在信息爆炸和焦虑中挣扎的现代人来说,简直是一种精神上的“清肺氧吧”。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于“成功”和“得失”的定义,感觉心灵得到了洗涤和沉淀。
评分这套书刚到手的时候,我还有点犹豫,毕竟道家思想听起来玄乎,不知道文字是不是太晦涩难懂。但翻开之后,惊喜地发现,这简直是为像我这样想一探究竟又怕被拗口古文劝退的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它没有把《道德经》和《庄子》束之高阁,而是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充满烟火气的语言来解读那些看似高深的哲理。比如讲“无为”的时候,作者没有大谈特谈什么“天人合一”,而是举了生活中很多我们常见的小事,比如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时的得失,或是面对工作压力时的心态调整。一下子就觉得,原来老庄的智慧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仙家语录”,而是解决我们眼前烦恼的实用指南。特别是对《庄子》中那些奇特的寓言故事,比如那个“鼓盆而歌”的场景,解读得入木三分,让我对生死的豁达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作者的文笔很流畅,读起来毫不费力,像是在听一位很有学问的长辈娓娓道来,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而且合上书后,脑子里还会留下很多值得回味的东西,而不是读完就忘的快餐读物。它成功地架起了古老智慧与现代人心灵之间的桥梁,值得细细品味。
评分我发现,随着阅读的深入,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改变,体现在了对“时间”和“变化”的看法上。在老子的视角里,万物都是在不断的循环和演变中达到平衡的,而庄子则更侧重于个体如何在这种永恒的变化中保持自我的完整性。这套书的编排很有节奏感,它不像教科书那样生硬,更像是一场循序渐进的修行之旅。比如,它会先用老子的“知足常乐”来帮你卸下对外在物质的执念,然后在庄子的篇章里,用“乘物以游心”来教你如何在精神层面超越这些物质的束缚。我特别喜欢其中一处对“匠人精神”的解读,它将道家的“专一”与“忘我”提升到了一个艺术创作的高度,让我对自己的日常工作产生了新的敬畏感——原来,真正的技艺高超,源于对“道”的体悟,而非单纯的机械重复。这本书让我开始学着放慢脚步,去观察那些平时被我们忽略的微小变化,体会那种“顺应自然”的美好。它不是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存在”得更安稳、更富足,这种价值重塑是任何速成指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说实话,我对传统国学类书籍的印象往往是:注释太多,正文太少,或者干脆就是古文原汁原味的堆砌,读起来像是在啃硬骨头。但这一套书给我的感觉是彻底的“解构与重塑”。它并非简单地解释词义,而是深入挖掘了老庄思想的底层逻辑。它让我明白了,庄子笔下的“逍遥游”并非是逃避现实,而是一种在看清现实本质后的精神自由,是对僵化教条的彻底超越。这种解读角度非常新鲜,它没有将道家塑造成一种消极避世的哲学,反而展现了它在应对动荡世界时所具有的强大韧性和适应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那些涉及辩证法的部分时所展现的清晰思路,比如“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而是结合了历史上的兴衰成败案例进行剖析,使得这种看似矛盾的论断变得无比真实和可信。这本书的结构安排也很巧妙,两册互相呼应,让你在读完老子的朴素辩证法之后,能马上通过庄子的奇思妙想来感受这些思想如何具体地在生命体验中展现出来。读完后,我感觉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开阔了许多,不再局限于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