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真篇集释》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同为丹经之祖,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丹方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
这本悟真篇解释的很恰当,很好,不光适合初学者也适合寻求金丹大道多年而无果之人,是直接的金丹方法,愿它能够给大家一点就通的解惑感!!!
——来自网友 无昵称用户
翁葆光等道家人物对紫阳真人悟真篇的注解。内容较为详实,同时对周易学养的要求较高。可以慢慢研读。
——来自网友 speci
《中国道教典籍丛刊:悟真篇集释》是汉代魏伯阳《参同契》以后的又一本重要的丹经著作,是道教内丹丹法的主要经典之一,同为丹经之祖,其丹经地位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相仿。全书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包括七言四韵16首,绝句64首,五言1首,续添西江月12首。总结了北宋以来的内丹方术,继承了钟离权、吕洞宾的性命双修学说,并且对陈抟《无极图》中“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思想作了进一步发挥。
(宋代)张伯端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号紫阳、紫阳仙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北宋时天台(今浙江监海)人。自幼博览三教经书,涉猎诸种方术。《悟真篇.序》有:“仆幼亲善道,涉躐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曾中进士,后谪戍岭南。曾于成都遇仙人(一说此仙人即为刘海蟾)授道,后著书立说,传道天下。 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仙逝,飞升前留有《尸解颂》一首:“四大欲散,浮云已空,一灵妙有,法界通融”。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道家经典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总觉得里面充斥着太多玄乎其玄、难以捉摸的描述。但这份解读本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的叙述方式非常现代,语言流畅,逻辑清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尤其欣赏其中对古代炼养方法的现代性诠释,不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结合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观察,让那些古老的修行法门变得可操作、可感知。比如,它对“存思”的讲解,不再是简单的想象,而是引导读者进行深度的自我觉察和情绪管理,这对于身处现代快节奏生活中的我们来说,简直是及时雨。读完某几章后,我甚至尝试着调整了几个呼吸吐纳的细节,效果虽然微小,但那种身心合一的感觉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本“集释”,成功地架起了一座古老智慧与当代生活之间的桥梁,功德无量。
评分坦白讲,我购买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道教中关于“内丹”修炼的具体操作细节。这本书在论述心法口诀时,其严谨程度远超我的预期。它没有采用那种含糊其辞、让人云里雾里的语言,而是力求用最精确的词汇去描述每一个阶段的身心变化和相应的观想要求。它详细地分析了“筑基”阶段的要点,如何调和呼吸、如何感知“真气”的萌动,乃至如何处理修炼中可能出现的偏差状态,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处理建议。对我个人而言,它提供的不是一套僵硬的教条,而是一份详尽的“操作指南”和“风险提示书”。每次读完相关章节,我都会合上书本,静坐片刻,将文字中的指导内化于心,感觉自己对自我生命的掌控力似乎又增强了一分。这是一部真正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个对历史文化背景有强烈探究欲的人,因此,在阅读这类经典时,我最看重的是其历史语境的还原和不同流派之间的比较分析。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不只是孤立地阐述某一段文字的含义,而是常常追溯到张伯端生活的那个时代,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儒释道的交融现状,来解释为何会出现这样的表述。这种“放回历史中去理解”的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厚度。我发现,许多被后世误解的术语,在该书的考证下,其本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朴素和实用。它对不同版本、不同批注之间的差异也进行了细致的比对,展示了道教思想在流传过程中经历的演变和分歧,这对于研究者而言,无疑是一份珍贵的参阅资料。它提供了一种批判性的视角,而非盲目推崇,这一点非常难能可贵。
评分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之下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古朴气息,纸张的微黄和油墨的陈旧,仿佛能触摸到千年前的智慧光芒。我特别留意了它在排版上的匠心,注释与原文的穿插处理得当,既不显得拥挤晦涩,又能及时为初涉此道的读者提供必要的指引。尤其是那些繁复的术语和概念,作者的释义总是能恰到好处地切入核心,仿佛有一位耐心的师长在你身侧,循循善诱,解开层层迷雾。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仿佛行走在一条由无数先贤铺就的知识长廊中,每一步都踏实而有力。它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理解古代思想脉络的大门。那些关于“心性”与“天道”的探讨,虽然深奥,却在娓娓道来中,让人对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个体的生命意义有了更深一层的体悟。装帧设计上也可见其用心,沉稳的色调与书名本身的意境相得益彰,拿在手中,便觉厚重而庄严,适合静心研读,绝非可快速翻阅之物。
评分从纯粹的阅读体验上来说,这本书的配图和版式设计简直是一场视觉盛宴。那些穿插在文字之间的古画、符箓摹本,不仅仅是装饰品,更是对文本意境的视觉化补充。我记得有一处描述“坎离交媾”的段落,旁边的插图生动地展示了阴阳转化之势,比起单纯的文字描述,那种能量的流动感瞬间就被捕捉到了。而且,排版师似乎深谙“留白”的艺术,恰到好处的空白区域,让读者的目光得以休息和整理思绪,不会因为信息量过大而感到疲劳。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一个布置精美的古典园林中漫步,每到一处亭台楼阁,都有精妙的景观等候着你。这种对阅读质感的极致追求,让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负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