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第五辑)》是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丛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中国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承办。目前为止,已经连续出版了四辑,本书是第五辑。本书中的研究和报告内容均来自于全国各个优秀的高、中、基层法院。内容丰富,包括审判动态、审判研究、案例研究、调研报告等若干个篇章。全面涵盖知识产权领域近两年的重点疑难新型问题,对于推动知识产权审判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审判动态
(一)综合动态
1.2013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2.2013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10大创新性案件
和50件典型案例名单
(二)研讨活动
3.“互联网环境下商标侵权与垄断问题国际研讨会”
会议综述黑小兵唐崟
审判研究
(一)著作权
4.涉微博著作权问题研究姜颖穆颖
5.古画临摹复制者的邻接权保护
——古画保护传承与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杨静
6.网络环境下博客及BBS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刘虹蕴
7.体育赛事节目网络直播侵权纠纷审理进路之检讨
——独创性评定、请求权涵摄与衡平保护于是
8.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动态演进与司法应对孙海龙赵克
9.多网融合下的版权问题探析许继学
10.计算机软件鉴定之程序问题检讨与机制设计
——以计算机软件侵权诉讼为视角蒋强
11.网络著作权案件中优势证明规则的适用钟拯
(二)商标权
12.姓名权作为在先权利在《商标法》框架下的保护现状分析
——以《商标法》第32条为研究对象周波
13.特殊地名商标专用权与地名使用冲突问题分析
——以“汤沟”驰名商标为分析样本曹守军
14.网络环境下对商标使用行为的界定高鲁军刘鹏
15.商标合理使用的“髓”与“形”
——以判断标准为核心的制度建构王丽平胡浩
16.知识产权犯罪附带民事诉讼问题探讨
——以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犯罪为视角严卫东
(三)专利权
17.专利创造性判断的证据规则石必胜
18.专利法意义上的“公知常识”辨析焦彦
19.论专利侵权诉讼中禁止反悔原则的合理适用胡伟华
20.职务发明制度的比较与借鉴曹世海
21.垄断协议与专利许可交叉问题研究穆颖
22.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问题研究马云鹏
23.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若干问题探讨刘建红郑正坚
(四)其他
24.《反不正当竞争法》视域下的关联主体借用资源投标行为分析
——以司法审判中的法律适用为视角杜长辉宋旭东
25.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关系蒋利玮
26.侵害商业秘密刑民交叉案件之异态与修正王沁
27.关于商业秘密认定中新颖性标准的思考汤茂仁
28.论证据保全措施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的适用及完善郭伟
29.技术合同违约行为的审查判断欧修平
30.从谦抑司法看对限制最低转售价格协议的审查喻志强
31.知识产权被许可人诉讼地位的理论审视与制度完善
——缘起于被许可人提起侵权之诉的司法困惑金民珍凌宗亮
32.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对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引导宫小汀陈聪
33.论服务商信息披露义务与公民个人数据信息保护的司法平衡
——从规范法官审判权行使的角度李颖
34.在特许经营纠纷中关于“两店一年”规定的理解与适用陶钧
35.论谦抑原则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的适用
——以侵害著作权犯罪为视角陈允赵文杰周华
36.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证据披露—举证妨碍”制度之探索适用
——以查明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侵权人的侵权获利
为落脚点张学军朱文彬
37.专家证人制度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运用实践及其完善宋健
案例研究
(一)著作权
38.假画拍卖委托人的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
——赵建成与北京琴岛荣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赵心侵害著作权纠纷案评析苏志甫
39.广播体操等功能性肢体动作著作权问题研究
——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与广东音像公司、豪盛公司侵害
著作权纠纷案洪成宇
40.柳红诉吴晓波、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新华书店
王府井书店著作权权属、侵权纠纷案刘虹蕴
(二)商标权
41.当商标权利发生冲突时如何保护在先权利
——丹东康齿灵牙膏有限公司诉广东省恒通工贸发展
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陈永华
42.将零部件的注册商标标注在组装的商品上构成侵权
——瑞士ABB公司诉深圳旭明公司侵害商标专用权
纠纷案评析祝建军
43.商标近似侵权判定中的混淆性近似判断标准
——龙庆公司诉远创公司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纠纷案王姝贾友成
44.攀附商标声誉行为及其法律规制姚建军
45.使用具有行业标准含义标识的侵害商标权认定
——浙江西依依电气有限公司诉温州专源电气有限
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包素素王海亮
46.利用不具标识功能的酒瓶不构成商标侵权
——评广东燕京啤酒有限公司诉赣州市京都啤酒有限公司
侵害商标权纠纷案邹征优
47.试论侵害注册商标专用权案件的审理
——从一起非典型民刑交叉案件的角度温锦资
(三)专利权
48.湖南高雷同层排水科技有限公司诉张超专利权权属纠纷案程婧
49.特殊组件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侵权判定
——上海稚宜乐商贸有限公司诉广东五星玩具有限公司、
杨磊真侵害专利权纠纷案朱丹
50.天津威科真空开关有限公司诉天津市智合电器有限公司、
洛阳晨诺电气有限公司侵害外观设计专利权纠纷案裴然刘震岩
(四)其他
51.南京国资绿地金融中心有限公司诉江苏紫峰绿洲酒店管理
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案周晔
52.冯某诉福建省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滥用市场支配
地位纠纷案蔡伟陈颖
53.网络环境下商业诋毁行为的司法认定刘娟娟
调研报告
54.计算机软件纠纷法律问题调研报告北京市朝阳法院民三庭
55.关于著作权、商标权关联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课题组
56.电子商务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调查研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
57.知识产权民事侵权赔偿问题规范化解决之道
——以A市中院为研究样本郑志柱龚麒天谢平杨晓怡蔡健和徐智媛
58.佛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知识产权诉讼禁令案件审理情况的
调研报告刘建红余珂珂
59.《民事诉讼法》修改后的证据制度实施情况调研泰州中院知识产权庭
这部《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第五辑)》就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中国知识产权法律实践的深邃海域。翻开它,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由判例、理论和政策交织而成的庞大体系之中。每一页都充满了智慧的火花,每一个章节都像一次精心设计的知识导航。我尤其对其中关于技术秘密保护的案例分析印象深刻,那些在数字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核心竞争力的论述,既有深度又不失前沿性。书中对于某些前沿技术(比如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基因编辑技术)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挑战的探讨,更是让我看到了中国在应对全球科技变革时,法律体系如何积极演进的努力。作者们不仅梳理了现有的法律框架,还敏锐地捕捉到了那些尚未被充分覆盖但日益凸显的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思考。这种前瞻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写作风格,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成果,更是对未来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的预判与指引。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前沿动态的读者来说,这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帮助我更清晰地理解了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中,知识产权如何成为驱动创新、维护公平竞争的关键力量。
评分我一直对知识产权领域充满好奇,而《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第五辑)》恰好满足了我对深度探索的渴望。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知识产权审判的殿堂。书中对于著作权侵权认定中的“接触+实质性相似”原则的深入剖析,让我对版权保护的精妙之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作者们不仅解释了这一原则的理论基础,还结合大量的实务案例,展示了法官们在运用这一原则时所面临的挑战以及他们的智慧。让我尤为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了一些新兴的网络侵权行为,例如短视频的版权保护问题,以及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广告宣传的商标侵权风险。这些都是当下非常热门且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书中对此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我从中学习到了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更加理解了知识产权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性。这本书的结构清晰,逻辑严谨,读起来既有学习的乐趣,又能感受到知识的不断积累。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也为我提供了理解和分析知识产权纠纷的宝贵工具。
评分这部《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第五辑)》如同一幅宏大的画卷,展现了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细致与繁复。我被书中对专利侵权判定中的“等同原则”的阐释深深吸引,这涉及到如何在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平衡专利权人的权利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作者们通过精炼的语言,将复杂的法律概念变得易于理解,并且用恰当的案例佐证了这些原则的实际应用。让我眼前一亮的是,书中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的探讨,这一领域相对小众,但却至关重要。它揭示了在半导体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法律如何在技术革新中发挥保驾护航的作用。同时,书中对知识产权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让我对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运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感受到了作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他们不仅关注审判实践本身,还积极探索如何通过法律的完善来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既有启发性又有实用性,它帮助我理解了许多看似抽象的法律条文如何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并为我提供了观察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一个独特视角。
评分这是一部充满了学术严谨性和现实关怀的著作。我喜欢作者们在分析每一个案例时,那种抽丝剥茧般的逻辑推理,以及对相关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学界观点的细致梳理。书中关于商标侵权认定标准演变的讨论,尤其引人入胜。它不仅仅是在回顾历史,更是在剖析法律规则背后所蕴含的时代变迁和社会需求。我能感受到作者们在撰写过程中,对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的执着追求。他们对一些复杂疑难案件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法律在解决实际纠纷时的复杂性和艺术性。此外,书中对知识产权国际化趋势下,中国审判实践如何与国际接轨的分析,也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我从中了解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且其审判经验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虽然学术化,但并不晦涩,许多观点都通过生动的案例得到了很好的阐释,使得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被大大缩短。它无疑为我构建了一个更为立体和全面的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图景,让我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
评分这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案头必备”之作,尤其对于我这样需要经常关注知识产权动态的人来说。书中对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的讨论,是我一直以来非常感兴趣的话题。《中国知识产权审判研究(第五辑)》对这个问题的剖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大量实例支撑,让我对驰名商标的法律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对一些涉及跨境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分析,这反映了中国在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中的努力和成就。书中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界限划分,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进行区分的论述,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对如何在复杂的商业环境中,有效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实操性指导。这本书的叙述方式多样,时而严谨的学术分析,时而生动的案例复盘,让我始终保持着阅读的兴趣。它让我看到了中国知识产权审判在不断追求公正、高效的同时,也在积极回应时代发展的挑战。读完它,我感觉自己对中国知识产权法律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更加充满信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