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易学与逻辑(续)

象数易学与逻辑(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延生 著
图书标签:
  • 易学
  • 象数
  • 逻辑学
  • 中国哲学
  • 思维科学
  • 数学
  • 文化研究
  • 学术
  • 哲学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ISBN:97875117259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164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7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二十年前的“易侠”哪去了?
  象数易学如何解决寻找事物之间共性问题
  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张延生
  潜心二十年研究的最新力作为读者释疑

内容简介

  2014年初,《《象数易学与逻辑》(续)》作者出版的《象数易学与逻辑》一书是从“象数易学”的“象数”逻辑的“象表意”、“象数表意”、“象形表意”的模型论的角度,探讨了“一阴一阳之谓道”所对应的“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逻辑特点及缺陷,以及“时间为主,空间为辅”的“时空对应统一”的“时空观”(世界观)。特别是对“数理逻辑”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缺陷及“象数易学”的“辩证数理逻辑”的优势方面,进行了专门数理逻辑方面的探讨与某些证明;
  此外,还探讨了不为人们广为重视的“形式逻辑”对政治、经济、社会、科学等误导及误识的某些作用及影响,并举例论述了“象数数理”是如何来寻找“数理逻辑”本质统一的“同一性”问题和方法的。
  ……
  而本(续)册,是在以上《象数易学与逻辑》一书的基础上,并受到“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启发,为了保证我们“延生易”中的标准型易卦的认识与表述的“象数”模型及其组合结构状态,在对应、转化、充添、表述任何事物时的尽量的准确与确切,我们通过“象数易学”易卦仅仅对应配以“先天八卦数”及其组合结构状态的方法,与以进行了彻底基本性地解决。并且通过对应配以先、后天八卦数不同的“象数易卦”组合的诸多模型,进行了对它们地对比与确认;
  同时,通过探讨传统“象数易学”及“数术学”学中,是如何对各种尺度、重量和某些体容积等度量衡单位,进行具体对应表述的度量衡与卦、数及其数值本质性质、状态的对应关系,对应性地确定了64卦各卦数位的具体数字的对应表述模式及其各自具体对应表述的具体数据值。

作者简介

  张延生,教授,工程师。男,汉族,1943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瓦窑堡,山东省滕县人,1969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发动机工艺系工艺专业。曾任北京航空学院机械厂厂部技术室工程师,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易学教研室主任、教授。曾兼任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名人协会理事、中国医学气功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学院大学生手诊研究协会顾问等职。现任中华易学大会主席、中华周易协会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并被数十家企事业单位聘为决策或指导顾问。
  作者易学特长:象数、易理、应用、易医、义理。

目录

前言…………………………………………………… 001
第一篇、度量衡与卦、数及其本质性质状态的对应关系… 028
一、传统“象数易学”及“数术学”中,是如何对各种尺度、重量
和某些体容积等度量衡单位,进行具体对应认识与表述的 …… 030
二、小数、分数、比例关系等前提下,我们的对应起卦、设卦、得
卦的某些对应原则 ………………………………………………… 033
㈠我们“易理学”数理的成卦表述原则 ………………… 033
㈡小数对应的表述模式、状态及规律 …………………… 038
㈢分数与比例的对应表述模式、状态及规律 …………… 040
三、64 卦各卦数位的具体数字的对应表述模式和数据值 …… 043
四、“反卦”“交易卦”“对卦”本身及其相互搭配“以变”“合和”
时,从其数理及其本质性质的定性上来说,会是个什么规律、状态
与性质 …………………………………………………………… 065
㈠一般“反卦”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特点 ………………………………………………………… 065
㈡既是“反卦”又是“交易卦”“对卦”之间,各自的数理表
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特点 ………………………… 069
㈢一般“交易卦”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关系特点 …………………………………………………… 073
㈣既是“对卦”“反卦”又是“交易卦”之间,各自的数理表
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关系特点 ………………………… 077
五、“上半反卦”“下半反卦”“上下同时反卦”“上半对卦”“下
半对卦”本身及其相互搭配“以变”“合和”时,从其数理及其本
质性质的定性上来说,会是个什么规律、状态与性质 … 081
㈠“上半反卦” 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特点 ………………………………………………………… 081
㈡“下半反卦” 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特点 ………………………………………………………… 085
㈢“上下同时反卦” 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
相关特点 …………………………………………………… 089
㈣“上半对卦” 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特点 ………………………………………………………… 093
㈤“下半对卦” 之间,各自的数理表述规律及其二者的相关
特点 ………………………………………………………… 097
第二篇、对三至六爻同类型易卦相互作用时,在“象数”计算中表
现出的准确率的认识… ……………………………………… 102
一、三爻卦“对卦”(含两个三爻卦或两个事物)之间的“湮灭”
特点(包括先、后天八卦 3 个爻组合成的各卦间的相互“湮灭”的
结果) …………………………………………………………… 104
㈠“先天八卦”间 ………………………………………… 104
㈡“后天八卦”间 ………………………………………… 106
二、四爻卦“对卦”(含两个三爻卦或 4 个事物)相互间“湮灭”
的特点(含“先”“后”天两个三爻卦的组合以及 4 个爻组成的“互
卦”) ……………………………………………………………… 108
㈠“先天八卦”间 ………………………………………… 109
㈡“后天八卦”间 ………………………………………… 110
三、五爻卦“对卦”(含 3 个三爻卦或 6 个事物)相互间“湮灭”
的特点(含“先”“后”天 5 个爻组成的“互卦”) ………… 120
㈠“先天八卦”间 ………………………………………… 120
㈡“后天八卦”间 ………………………………………… 122
㈢五爻卦“对卦”之间相互“中和”“湮灭”时,其确切的表
述准确率将会如何 ………………………………………… 124
四、六爻卦“对卦”(每卦含 4 个三爻卦或两卦对应于 8 个事物)
相互间“湮灭”的特点(含“先”“后”天 6 个爻组成的“互
卦”) ……………………………………………………………… 131
㈠“先天八卦”间 ………………………………………… 131
㈡“后天八卦”间 ………………………………………… 134
㈢六爻卦“对卦”之间,相互“中和”“湮灭”时,其确切的
准确率会如何 ……………………………………………… 136
五、总结 ………………………………………………………… 144
㈠配以“先天八卦”数时,在三至六爻的各种“对卦”关系间,
它们各自所在的“中和”“湮灭”时,是会达到尽量的百分之
百的量化“守恒”状态的 ………………………………… 144
㈡在“后天八卦”的配数上来说,在三至六爻的各种“对卦”
关系间,它们各自所处于的“中和”“湮灭”统一的过程里,
总是不能达到百分之百的量化的“守恒”状态的,却总是会发
生及出现各种各样许许多多的不同百分比的量变损失或增殖量
的悖论性结果的 …………………………………………… 144
第三篇、“象数易学”数理表述方法的“合”“和”“以变”…
特点… …………………………………………………………… 148
一、确定数的总体场态的对应方法与规律 …………………… 150
㈠整数、自然数、序数等常见数 ………………………… 150
㈡分数 ……………………………………………………… 151
㈢小数 ……………………………………………………… 153
(续) 象数易学与逻辑 04
㈣比例 ……………………………………………………… 154
二、偶数个数位的数的对应成卦规律 …………………………… 156
三、奇数个位数的数的对应成卦规律 …………………………… 158
四、分数对应成卦的规律 ………………………………………… 160
五、小数对应成卦的规律 ………………………………………… 163
六、比例对应成卦的规律 ………………………………………… 165
七、总之 …………………………………………………………… 167
八、具体应用原则与举例 ………………………………………… 170
第四篇、“象数易学”是如何解决寻找不同事物间的同一性…
问题的… ……………………………………………………………… 176
一、“象数易学”的“易理学”,是如何对数及数值、数据、数制
的量化量,做出本质定性的判断的 ……………………………… 179
二、“象数易学”的“易理学”,是如何对数及数值、数据、数制
等的诸多的量化形式,做出“辩证统一”的共性及同一性的易卦定
性性质的判断的 …………………………………………………… 182
㈠“自然数”或“正整数”形式下 ……………………… 183
㈡“分数”形式下 ………………………………………… 187
㈢“小数”形式下 ………………………………………… 190
㈣“比例”形式下 ………………………………………… 193
㈤小结 ……………………………………………………… 196
㈥总结 ……………………………………………………… 199
第五篇、“先天八卦”数的分布结构及其某些数理逻辑规律
… ………………………………………………………… … 209
一、方位分布结构 ………………………………………………… 210
二、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 211
三、“先天八卦分布”数序(场态)排列规律 ………………… 212
四、由 1 到 104 个连续数的分布来看,在“先天八卦分布”中,各
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 223
五、如何通过一个数来判定其所对应的“先天八卦”的场、态性质
……………………………………………………………………… 232
六、“坤乾易”的“形坟”六十四卦排序 ……………………… 236
第六篇、“后天八卦”数分布结构及其某些(数理)逻辑规律…
… ……………………………………………………………………… 247
一、“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及特点 ………………………… 249
二、方位(包括数)的分布结构 ………………………………… 249
三、序数的分布结构特点 ………………………………………… 250
四、“后天八卦分布”数的加减法规律 ………………………… 252
五、左右旋转性及整体奇偶旋臂分布结构 ……………………… 253
六、“后天八卦序数”的“五行”生克结构分布 ……………… 253
七、奇偶数及“中五”之间的关系 ……………………………… 254
八、内部数字按其大小顺序的发展特性 ………………………… 254
九、“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的特点 ………………………… 254
十、由 1 到 100 连续数的分布来看,“后天八卦序数”分布结构中,
各方位上数层的分布规律 ………………………………………… 265
十一、“后天八卦”数的一些定性推导法则 …………………… 273
十二、“九宫飞星图”的分析、研究与使用 …………………… 281
㈠“元世”飞星规律(20 年飞移一宫位) ……………… 281
㈡“年运”飞行规律(一年飞一宫) …………………… 305
㈢各宫位的特点与壮衰方法 …………………………… … 307
㈣月、日、时的“飞宫”方法 ………………………… … 312
第七篇、“河图”“洛书”“太乙”各数与先后天八卦不同结构分
布搭配形成的卦、数规律… ………………………………………… 321
一、“后天八卦方位”配“河图”数 …………………………… 322
二、“后天八卦方位”配“太乙”数 …………………………… 329
三、“先天八卦方位”配“洛书”数 …………………………… 348
四、另类“先天二进制”转化的卦序 64 卦生成图 ……………… 356
五、其他八卦方位配“洛书”数 ………………………………… 365
第八篇、“后天数”返“先天数”的规律、特点与运用… ……… 377
第九篇、文字、语言成卦的规律及其对应的某些逻辑内涵… …… 391
㈠处于“对卦”关系下的字、词、语句的特点 ………………… 401
㈡处于“反卦”关系下的字、词、语句的特点 ………………… 413
㈢再举些汉文字的笔画构成,来探讨其对应文字、词、句的易卦内
涵意义 ……………………………………………………………… 432
㈣字的笔画数及字的个数与卦的关系 …………………………… 469
㈤多个字如何确定对应卦 ………………………………………… 478
㈥通过运用“象数易学”对文字词句的对应定性的法则,从理性上
来理解与区别目前流行的一些新提法和某些词句的实际本质性内涵
及其间的辩证关系 ………………………………………………… 482
参考书目?………………………………………………… 558

前言/序言

unll
象数易学与逻辑(续) 导读 《象数易学与逻辑(续)》是一部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智慧体系,特别是《易经》精髓的学术著作。本书在前作《象数易学与逻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对《易经》象数理论与逻辑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易经》的卦象、爻辞,而是着力于揭示其中蕴含的深刻哲学思想、认识论模式以及与现代逻辑思维的内在联系。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易经》的全新视角,使其不仅仅停留在对卦象的表层解读,更能把握其背后抽象的思维框架和运行机制。 核心内容概述 本书的核心在于“象数”与“逻辑”的有机结合。 象数: “象”指的是卦象、爻象等直观的表征,“数”则指与之相关的数字、度量以及潜在的运算规律。《易经》的象数系统,是古人观察宇宙万物运行规律、社会变迁脉络的抽象化表达。它不仅仅是符号,更是对事物本质、状态、运动趋势的概括和模拟。本书将详细阐释这些象数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它们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被解读。例如,本书可能会深入分析乾卦的“天”之象,坤卦的“地”之象,以及它们所蕴含的刚健与包容的数理特征;会解析六十四卦的生成机制,例如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数理推演过程,以及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如错卦、综卦、变卦等如何体现了事物间的转化与关联。 逻辑: 作者认为,《易经》的象数系统并非随意组合,而是遵循着一套严谨而富有弹性的逻辑体系。这种逻辑并非现代形式逻辑那样严密和排他的,而是一种更偏重于事物发展变化、事物之间相互关联、事物动态平衡的“变化逻辑”或“系统逻辑”。本书将尝试从多个维度剖析《易经》的逻辑性: 辩证逻辑的体现: 《易经》强调“一阴一阳之谓道”,将对立统一、阴阳转化视为宇宙运行的基本规律。本书将通过对具体卦例的分析,阐释《易经》如何体现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以及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例如,对“否”卦和“泰”卦的分析,将揭示了事物由否转泰,由泰转否的周期性变化;对“损”卦和“益”卦的分析,将阐释节约与耗损、增长与减少之间的辩证关系。 系统思维的构建: 《易经》的六十四卦构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卦与卦之间、爻与爻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本书将探讨《易经》如何通过卦象和爻位的组合,构建了一个描述复杂系统及其动态演化的模型。本书将着重分析卦序的意义,即六十四卦按照怎样的逻辑顺序排列,这种顺序如何体现了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生到成熟、从发展到衰落的完整过程。同时,会分析爻位的不同作用,如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上爻在卦中的地位和功能,它们如何代表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力量。 推理与预测的模式: 《易经》的占筮,本质上是一种基于象数系统的推理过程。本书将剥离其神秘色彩,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推理模式。作者认为,《易经》的预测并非宿命论,而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概率性判断,是一种基于已知信息对未来可能状态的推演。本书会探讨如何通过“取象”、“比类”、“推演”等方法,从卦象和爻辞中提取信息,并进行逻辑化的解读,从而得出对事物发展走向的洞察。例如,会讲解如何根据卦象的变化,如“之卦”(某一卦变为另一卦)的含义,来推断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和可能的结果。 深入探讨的方面 本书在深入研究《易经》的过程中,将触及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 象数生成的原理与模型: 详细梳理《易经》象数系统的构建逻辑,从八卦的生成到六十四卦的排列,再到每个卦的卦象、卦辞、爻辞的构成,揭示其内在的数学模型和符号学原理。这可能包括对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深入比较,分析它们在空间方位和时间顺序上的不同表征意义。 2. 象数与具体事物(自然、社会、人生)的对应关系: 探讨《易经》的象数如何精准地对应自然界的现象(如天文、地理、气象),社会活动的规律(如政治、军事、经济),以及人生的不同阶段和境遇。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展示象数作为一种认知工具,如何帮助古人理解和把握复杂的世界。例如,会分析“坎”卦(水)如何象征着险阻和智慧,“离”卦(火)如何象征着光明与依附,以及这些卦象如何应用于对自然现象和人生困境的解读。 3. 《易经》逻辑在思维训练中的应用: 强调《易经》的逻辑体系并非仅限于古代,而是具有普适性的思维方法。《易经》所倡导的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变化思维,对于现代人解决复杂问题、提升决策能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书将提供一些将《易经》的逻辑方法应用于现代生活和工作场景的思路和方法。例如,会探讨如何运用“观其所隐”的原则来理解事物的深层原因,如何运用“损益”之道来处理人际关系和资源分配,以及如何运用“柔道”的思想来应对挑战。 4. 《易经》与现代科学、哲学思想的对话: 尝试将《易经》的象数逻辑与现代科学(如信息论、系统科学、混沌理论)以及现代哲学(如现象学、结构主义)进行比较和对话,寻找两者之间的共通之处和差异。本书旨在说明,《易经》并非停留在古代的神秘主义,而是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可以与现代学术思想形成有益的补充和启迪。例如,会探讨《易经》中的“阴阳转化”是否与现代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有所关联,或者《易经》的“象”的构成是否可以类比现代信息编码的原理。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象数易学与逻辑(续)》的出版,对于以下几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学术研究: 为《易经》研究领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深度的理论框架,有助于推动对《易经》象数理论和哲学思想的深入挖掘。 哲学思辨: 引导读者从抽象的逻辑层面理解《易经》,将其视为一种重要的思维工具,激发读者对宇宙、人生、社会规律的深刻思考。 文化传承: 帮助当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破除对《易经》的迷信或片面解读,使其回归其作为智慧学和思维方法的本质。 思维拓展: 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不同于现代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有助于培养更具灵活性、更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本书不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本启迪心智的智慧之书。通过对《易经》象数与逻辑的精妙结合的深入解析,作者期望能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中国古代智慧殿堂的大门,使其在理解《易经》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更深刻的视角洞察世界,以更智慧的方式把握人生。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白讲,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缓慢,它不急于展示任何惊人的发现,而是耐心地铺陈其思想的根基。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其核心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细节关注。例如,他对某个特定卦象在不同版本典籍中微小差异的考证,虽然在宏观结构上看起来像是枝节末节,但正是这些细致的观察,支撑起了全书对“意义漂移”的深刻洞察。这使得我对“文本”本身的理解都有了新的认识——文本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实体,而是一个充满能量流动的场域。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内敛性,它不喧哗,但其思想的深度足以在读者心中激起持久的回响。对于希望在特定领域建立起独立、深刻理论体系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提供了绝佳的范例。它教会我们如何去“慢下来”,真正地去“看清”事物运作的底层逻辑。

评分

说实话,我是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才翻开这本大作的,原本以为会是枯燥的象数考据,没想到它在某些章节展现出的思辨深度远超预期。最让我惊喜的是,作者没有陷入对古籍的简单复述或盲目推崇,而是以一种近乎批判性的眼光去解构那些传统上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符号系统。他对于“爻位”变迁背后的动力学模型的构建,简直是天才之举。我特别留意了其中关于“生成语法”和“易之生成论”的比较研究,那种跨学科的娴熟运用,让原本高冷的易学理论瞬间有了鲜活的时代感。不过,这本书对读者的基础知识储备要求颇高,很多时候,如果你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现象学或结构主义理论没有足够的了解,读起来会感到吃力,仿佛在听一场只有行家才能完全领会的内部会议。但即便如此,它依然成功地激发了我对传统文本进行现代化重读的强烈兴趣,它提供的不是结论,而是一套极具颠覆性的“阅读方法论”。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用词风格,流露出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学术气质。我发现作者在处理复杂概念时,总是倾向于构建一个严密的框架,然后小心翼翼地将每一个论点嵌入其中,很少出现浮躁或跳跃。其中关于“数”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本体论”地位演变那几章,写得尤其精彩。作者没有将“数”简单地视作工具,而是将其提升到了世界观层面进行探讨,这种宏大叙事的能力令人赞叹。然而,正是这种严谨,也带来了一定的阅读门槛。某些长句的嵌套结构和专业术语的频繁出现,使得初次接触的读者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需要借助字典或辅助材料才能顺畅阅读。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打磨的研究报告,它面向的是那些愿意为理解一个深刻问题而付出时间成本的同行或深度爱好者。它所营造的阅读体验,是一种与智者进行长时间、高强度智力角力的过程,而非轻松的消遣。

评分

读完之后,我产生了一种想要重新审视自己所有既有知识体系的冲动。这本书最成功之处,或许在于它构建了一种极具说服力的“连续性”叙事,将原本被割裂的历史片段和理论体系,通过一个统一的“逻辑母题”重新串联起来。作者的笔触在宏观与微观之间自由切换,时而高屋建瓴地讨论宇宙模型,时而又精确地剖析一个符号的演变轨迹。我发现自己在阅读时,会不自觉地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套入书中讨论的框架进行检验,这说明其理论框架具备了很强的普适性和解释力。虽然整体风格偏向学术,但那种探索真理的激情是隐约可感的。这本书无疑是为那些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读者准备的,它要求你投入全部的注意力,用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每一个论断,并期待你在合上书页时,能带走一些真正属于自己的思考成果,而不是仅仅记住了作者的结论。

评分

这本厚重的典籍,初翻开时,那种扑面而来的学术气息就让人有些屏息。它显然不是那种轻描淡写的入门读物,而是深入到概念肌理之中的探索。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对古代哲学思想如何与现代思维范式进行碰撞与融合的论述。作者似乎有一种将看似疏离的领域强行拉到一起进行对话的勇气和能力。尤其是在探讨“结构”与“意义”生成机制的章节,那种层层递进的分析,如同剥洋葱一般,每揭开一层,都露出更核心的逻辑架构。虽然某些段落的推演略显晦涩,需要反复咀嚼,但一旦跟上作者的思路,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其他书籍难以比拟的。它迫使你重新审视自己对“秩序”与“变动”的既有认知,更像是提供了一套新的观察世界的工具箱,而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对照着自己熟悉的其他学科理论进行比对,思考这种跨越时空的知识迁移是否站得住脚。这本书的价值,或许并不在于给出最终的答案,而在于它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极具张力的思考场域。

评分

活动价格很给力,终于买到了

评分

早听说是弗氏的名篇,近期购得,一定好好拜读。

评分

《图腾与禁忌》是弗洛依德所著的一本人类学及心理分析的著作。其内容主题主要包括四点:乱伦的畏惧、禁忌和矛盾情感、精灵说,巫术和思想的全能、图腾崇拜在孩童时期的重现。

评分

《黄帝阴符经集注》,又称《阴符经》,由黄帝撰述。该书虽仅有四百多字,但言简意玄,内涵博大精深,观物洞察深邃,可谓一部独一无二、空前绝后的微型经典。

评分

人最宝贵的财富有两样,一是「时间」,二是「才华」。人的一生,差不多可以说是用时间换取才华的过程。如果时间减少了,才华却没有增加,就是虚度。愿你精雕细琢,将自己刻画成想要的样子。因为你此生最大的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所以要多读书。

评分

女儿:听说;第一次很痛,是怎么个痛法呢?

评分

图书纸张好,内容详细,是正版图书,京东快递服务态度好,送货快,本人爱好易学,一直在京东网上购买图书,买了很多很多,慢慢看,信赖京东。点赞。

评分

关注这本书很久了,一只想买,赶上活动,果断出手,好开心。编译出版社,也是赞的

评分

希望能有所收获,快递物流很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