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丛书·技术伦理学手册

甲骨文丛书·技术伦理学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阿明·格伦瓦尔德,[Armin,Grunwald] 著,[德] 阿明·格伦瓦尔德(Armin Grunwald) 吴宁 编
图书标签:
  • 甲骨文
  • 技术伦理
  • 伦理学
  • 科技伦理
  • 哲学
  • 社会科学
  • 人文社科
  • 科技发展
  • 道德规范
  • 手册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ISBN:9787509798669
版次:1
商品编码:12180658
品牌:甲骨文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60
字数:761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科技进步同时提出了责任问题。在科技迅猛发展的能源制造、医疗和军事工程、纳米和太空技术等领域,伦理学问题也随之而生。这些是好还是坏?《技术伦理学手册》由多名来自不同学术领域和机构组织的专家、学者合力撰写而成,阐释了不同科技领域的技术伦理学核心概念,展现了技术伦理学的伦理-哲学基础,并分章节论述了人们普遍关心的核能利用及核废料处理、基因和克隆等技术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技术进步的环境后果等问题。

作者简介

德]阿明·格伦瓦尔德(Armin Grunwald),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原卡尔斯鲁厄工业大学)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学教授,技术后果评估和系统分析研究所主任,柏林德国联邦议院技术后果评估办公室主任。

吴宁,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毕业,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萨尔茨堡大学中国中心,现旅居萨尔茨堡,参与翻译了《德意志之魂》。

目录

第1章 引言和概览【阿明·格伦瓦尔德】/1
第2章 基本概念/21
  第1节 技术【阿明·格伦瓦尔德】/21
  第2节 风险【朱利安·尼达-吕墨林、约翰·舒伦伯格】/30
  第3节 安全【格哈德·班泽】/38
  第4节 进步【克劳斯·科恩瓦克思】/47
  第5节 技术后果【米夏埃尔·德克尔】/57
  第6节 责任【米夏·H.维尔纳】/65
第3章 背景/75
  第1节 早期的技术怀疑和技术批判【库尔特·默泽尔】/75
  第2节 技术监督协会(TüV)的产生【弗兰克·于克奥特】/85
  第3节 原子弹的研发和使用【沃尔夫冈·利贝尔特】/93
  第4节 石棉【沃尔夫冈·E.赫费尔】/103
  第5节 进步乐观主义的危机【罗尔夫-乌尔里希·库恩策】/113
  第6节 技术争议【奥特温·雷恩】/123
  第7节 伦理学的工程师责任【约翰内斯·赖德尔】/131
第4章 技术伦理学基础/140
  A.技术哲学/140
  第1节 古希腊的技术哲学【克劳斯·埃尔拉赫】/140
  第2节 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库尔特·拜耳茨、米夏埃尔·柯万特】/152
  第3节 哲学人类学【马蒂亚斯·古特曼】/161
  第4节 生命哲学【妮可·C.卡拉菲里斯】/170
  第5节 文化主义技术哲学【彼得·雅尼希】/177
  第6节 技术批判理论【亚历姗德拉·曼采依】/187
  第7节 女权主义技术哲学【瓦尔特劳德·恩斯特】/196
  第8节 作为媒介的技术【克里斯多夫·胡比格】/205
  第9节 技术决定论【布里吉特·法尔肯堡】/214
  第10节 技术作为社会的构建【雷蒙德·威尔勒】/223
  第11节 技术的价值特性【伊博·范?德·普尔】/231
  B.伦理学论证的视角和出发点/239
  第1节 人权【菲利克斯·艾卡尔德】/239
  第2节 责任原则【扬·C.施密特】/248
  第3节 智慧伦理学/暂行的道德准则【克里斯多夫·胡比格、安德烈亚斯·卢克纳】/258
  第4节 功利主义【迪特·比恩巴赫】/267
  第5节 道义论伦理学【米夏·H.维尔纳、马尔库斯·杜威尔】/277
  第6节 论辩伦理学【康拉德·奥特】/286
  第7节 观念的平衡【尼尔珂·多恩】/296
  第8节 良好生活【霍尔默·施泰因法特】/303
  第9节 正义【迪特马尔·冯·德·普福尔登】/313
  第10节 可持续性【菲利克斯·艾卡尔德】/325
  C.关联论题/335
  第1节 生命和技术【妮可·C.卡拉菲里斯】/335
  第2节 自然和技术【康拉德·奥特】/344
  第3节 动物和技术【阿丽亚娜·法拉利】/353
  第4节 文化和技术【克劳斯·科恩瓦克思】/363
  第5节 民主和技术【马蒂亚斯·克特纳尔】/370
  第6节 劳动和技术【贝提娜-约翰娜·柯林格斯】/379
  第7节 风险评估/风险伦理学【约翰·舒伦伯格、朱利安·尼达-吕墨林】/388
  第8节 经济和技术【马蒂亚斯·马林】/397
  第9节 全球化和跨文化特性【欧莱·德林】/405
  第10节 废弃物和技术【格尔德·格吕布勒】/414
  第11节 双重利用研究和技术【沃尔夫冈·利贝尔特】/423
第5章 技术类型和领域/433
  第1节 农业技术【斯特凡·阿尔布莱希特】/433
  第2节 气候技术【格雷戈尔·贝茨】/442
  第3节 电脑游戏【西蒙·雷德尔】/450
  第4节 高放射性垃圾的永久存放【彼得·霍克】/459
  第5节 能源【贝尔特·德罗斯特-弗兰克、格奥尔格·卡姆普】/468
  第6节 地工、水工和采矿技术【托马斯·波特哈斯特】/476
  第7节 基因技术【雷吉娜·科雷克】/485
  第8节 人类增强【约翰·S.阿赫、贝亚特·吕滕贝格】/499
  第9节 信息【杰西卡·黑森】/507
  第10节 互联网【卡尔斯滕·韦伯】/515
  第11节 核能【迪特·比恩巴赫】/525
  第12节 食品加工【卢德格尔·海德布林克、诺拉·迈尔、约翰内斯·赖德尔】/534
  第13节 媒体【米夏埃尔·纳根伯格】/543
  第14节 医学技术【约翰·S.阿赫、多米尼克·迪贝尔、米夏埃尔·柯万特】/553
  第15节 军事技术【于尔根·阿尔特曼】/561
  第16节 移动通信技术【彼得·维德曼】/571
  第17节 机动性和交通【乌多·贝克尔】/577
  第18节 纳米技术【阿尔弗雷德·诺德曼】/586
  第19节 神经学技术【迪特·施图尔马】/596
  第20节 宇航技术【斯特凡·林格纳】/605
  第21节 机器人技术【米夏埃尔·德克尔】/614
  第22节 安全和监控技术【桑德罗·盖肯】/623
  第23节 合成生物学【约阿希姆·波尔特】/632
  第24节 合成化学【斯特凡·博世恩】/641
  第25节 普适计算【克劳斯·维格林】/650
第6章 实践中的技术伦理学/659
  第1节 技术和创新的政治意义【斯特凡·布吕希尔】/659
  第2节 技术法【马丁·菲尔】/668
  第3节 预防原则【克里斯蒂安·卡里斯】/679
  第4节 技术后果评估【马克·杜塞尔多普】/686
  第5节 公民参与【奥特温·雷恩】/696
  第6节 德国工程师联合会和技术评价指南【沃尔夫冈·柯尼希】/706
  第7节 伦理守则【马蒂亚斯·马林】/714
  第8节 伦理委员会【亚历山大·博格纳】/722
  第9节 技术教育【格哈德·班泽、贝恩德·迈尔】/732
附 录/742
  附录1 推荐书目/742
  附录2 撰稿人/745
  附录3 人名索引/752

精彩书摘

  《甲骨文丛书·技术伦理学手册》: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基因技术机会和风险”伦理委员会(1984~1987年)和隶属于联邦卫生部的“试管婴儿、染色体组分析和基因疗法”工作小组(即所谓的“Benda委员会”,1984~1985年),可以被认为是政治顾问性质的伦理委员会的前身。在这两个早期的专家小组中,伦理学的问题是完全存在的,特别是当涉及基因技术在人身上应用的时候(参见第5章第7节),比如产前诊断或基因疗法等,但是,这些课题在当时还未引起轰动。那时,人们对新技术风险特征的讨论并不是直截了当的,而是绕着大圈子进行的。这种情况到了20世纪90年代便发生了变化。在联邦卫生部于1995年设立的伦理理事会中,伦理学问题便在政治咨询委员会的招牌下声名鹊起。该伦理理事会不仅提出了对预测性基因检查的伦理学和法学评估的基本参照点,并且于2000年针对计划中的生殖医学法提出了自己的、还没有对外公开的立场和看法。2001年以后,随着国家伦理理事会的设立,该理事会的工作暂停,直至2002年理事会最后正式解散。
  技术伦理学课题任务的当前趋势
  上文所提到的伦理委员会的课题任务在起初阶段都与重大的生物伦理学论争密切相关:干细胞研究、基因诊断法、胚胎植入前诊断法、克隆技术:这些都是世纪交替前后的有关键性和政治决策意义的课题。在德国,与此相关的决策过程如今已通过多种法律规定的形式(暂时)告一段落。因之,近年来伦理委员会的课题任务也发生了变化。有鉴于此,我们可以发现课题范畴的诸多不同之处,其中两个重点课题尤为引入注目。一方面,在与医学有关的课题任务继续受到关注的同时,那些关于人的生命开始、价值和尊严的重大问题已不再是探讨的重点。反之,人们更感兴趣的是医学实践在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的上下文关系。这里,讨论的重点一是传统的获取和分配的公正性问题(参见第4章第B.9节),二是人们在部分非常深入的思考过程中对诸如医学化和歧视等问题进行探索。因此,德国伦理理事会于2012年将双性人现象置于课题计划中,并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拿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Bora,2012年)。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理事会在研究课题政治化倾向以及在生物伦理学的主流之外,致力于推动有当事者和利益代表参加的社会化的论辩和争鸣。通过这种方式,伦理委员会以民间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
  ……
《技术伦理学手册》 引言 在一个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我们的生活、社会乃至我们自身存在的时代的今天,对技术进行伦理审视变得尤为迫切。从人工智能的崛起、基因编辑的突破,到数字隐私的侵蚀、自动化对就业的影响,再到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技术解决方案,每一个技术进步都伴随着深刻的伦理挑战。本书《技术伦理学手册》正是为了回应这一时代需求而编撰。它并非简单地罗列技术带来的问题,而是致力于构建一个理解、分析和应对技术伦理困境的理论框架与实践指南。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审慎的视角,帮助我们认识到技术并非价值中立的工具,而是深深植根于社会、文化和权力结构之中,其发展和应用必然带来价值判断和伦理考量。 第一部分:技术伦理学的基石 第一章:技术与伦理的交汇 本章深入探讨技术与伦理学的基本关系。我们将首先界定“技术”的内涵,超越其作为工具的狭隘理解,将其视为一种社会建构,一种人类改造自然、实现自身欲望的方式。接着,我们将梳理伦理学的核心概念,如道德主体、道德客体、价值观、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并分析它们在技术语境下的特殊含义。重点在于揭示技术并非在真空中运行,它的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都蕴含着设计者的意图、使用者的行为以及潜在的社会影响,这些都直接触及伦理学的核心领域。我们将考察不同哲学传统如何看待技术与人类福祉的关系,例如从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论到康德的义务论,再到功利主义的效益原则,分析这些经典伦理思想在理解技术带来的伦理问题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第二章:技术伦理学的理论流派 本章将系统介绍技术伦理学领域的主要理论流派及其核心观点。我们将从“技术决定论”的视角出发,审视它如何解释技术发展对社会伦理的影响,并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指出其机械性和忽视人的能动性。随后,我们将转向“社会建构论”,探讨技术的发展如何受到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塑造,以及这种塑造过程中的伦理意涵。本书将重点阐述“负责任的创新”(Responsible Innovation)的理念,解析其在技术开发早期就融入伦理考量的必要性,包括前瞻性风险评估、公众参与和普惠性设计等维度。此外,我们还将介绍“技术评估”(Technology Assessment)及其在识别和应对技术风险方面的作用,以及“嵌入式伦理”(Embedded Ethics)的思路,即如何在技术设计和工程实践中内化伦理原则。 第三章:核心伦理原则在技术领域的应用 本章将聚焦于将普适性的伦理原则应用于具体的技术情境。我们将详细阐述“自主性”(Autonomy)原则在数据收集、算法决策和用户界面设计中的体现,分析如何保护个体做出知情选择的权利,以及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伦理困境。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不伤害”(Non-maleficence)原则,研究各种技术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伤害,例如网络攻击、环境污染、心理健康损害等,并分析规避这些伤害的伦理责任。同时,“行善”(Beneficence)原则也将被重点讨论,探讨如何运用技术增进人类福祉,例如在医疗、教育、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以及如何平衡不同群体和代际的利益。最后,我们将审视“公正”(Justice)原则,分析技术发展和应用中可能出现的分配不公、歧视以及数字鸿沟等问题,并探讨构建更公平的技术生态的伦理途径。 第二部分:关键技术领域的伦理挑战 第四章: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的伦理困境 本章将聚焦于当下最受关注的人工智能(AI)和机器学习(ML)领域。我们将深入剖析AI的“黑箱问题”及其对透明度、可解释性和问责制的挑战。我们将重点探讨算法歧视,分析训练数据中的偏见如何导致AI系统在招聘、信贷、司法等领域产生不公正的结果。此外,AI的自主性决策带来的伦理问题也将被详尽阐述,例如自动驾驶汽车在面临不可避免的事故时如何进行道德选择,以及自主武器系统的部署是否符合人类道德底线。我们还将讨论AI对就业市场、隐私、信息操纵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潜在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伦理应对策略,例如AI伦理审查、人机协作设计以及公众对AI技术的理性认知教育。 第五章:数据隐私与信息安全伦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已成为核心伦理议题。本章将深入探讨个人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和共享所带来的伦理风险。我们将分析各种数据泄露事件的根本原因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包括身份盗窃、金融诈骗、名誉损害等。同时,本章也将关注大规模监控的伦理挑战,探讨政府和企业如何平衡安全需求与个人隐私权利,以及“数字足迹”的永久性可能对个人自由和选择造成的限制。我们将审视相关法律法规(如GDPR)的伦理基础,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如差分隐私、同态加密)和组织策略来加强数据保护,以及提升公众的数据素养,使其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数字身份。 第六章:生物技术与基因编辑的伦理边界 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Cas9),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深刻的伦理担忧。本章将深入探讨生殖系基因编辑的伦理争议,分析其对人类基因库的潜在影响以及代际遗传的伦理责任。我们将讨论体细胞基因编辑的伦理考量,包括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公平可及性。此外,本书还将关注基因技术在农业、环境修复等领域的应用,分析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和伦理影响。我们将梳理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下对生命伦理的看法,并探讨如何建立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机制,以审慎的态度引导生物技术的发展,确保其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第七章:网络空间伦理与数字社会治理 网络空间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匿名性、即时性和全球性带来了全新的伦理挑战。本章将深入探讨网络欺凌、网络谣言、仇恨言论等问题,分析其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并探讨平台责任和个人行为的界限。我们将审视数字鸿沟问题,分析技术获取和使用上的不平等如何加剧社会不公,并探讨弥合数字鸿沟的伦理路径。同时,本章还将关注网络主权、言论自由与信息审查的张力,探讨如何在保障信息自由流动的同时,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我们将借鉴不同国家的网络治理经验,分析有效的数字社会治理模式,以及如何利用技术手段构建更健康、更负责任的网络生态。 第三部分:技术伦理的实践与未来 第八章:技术伦理的实践路径 本章将从实践层面出发,为读者提供应对技术伦理挑战的具体方法。我们将详细介绍“伦理影响评估”(Ethical Impact Assessment)的流程和工具,强调在技术项目早期阶段识别潜在伦理风险的重要性。我们将探讨“伦理设计”(Ethical Design)的原则和实践,如何将伦理考量融入产品和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本书还将介绍“多方利益相关者参与”(Multi-stakeholder Engagement)的模式,鼓励开发者、用户、政策制定者、伦理专家等各方协同合作,共同塑造负责任的技术未来。此外,我们将讨论“伦理审计”(Ethical Audits)在评估技术系统合规性和道德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第九章:技术伦理教育与公众参与 本章强调技术伦理教育和公众参与在构建负责任技术生态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技术伦理纳入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培养具备伦理意识和批判性思维的技术专业人才。同时,本书也将关注面向公众的技术伦理教育,如何通过科普、媒体宣传等方式,提升公众对技术伦理问题的认知水平,鼓励他们参与到技术发展相关的讨论和决策中来。我们将分析公众参与的有效途径,例如公民咨询、技术听证会和众包式伦理审查,并探讨如何确保公众的声音能够真正影响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十章:面向未来的技术伦理展望 在本书的最后,我们将放眼未来,探讨新兴技术(如通用人工智能、脑机接口、量子计算)可能带来的更深远的技术伦理挑战。我们将审视技术发展可能引发的生存风险,以及人类如何应对可能超越人类智能的AI。本书还将探讨技术对人类身份、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潜在影响,以及我们如何定义和维护“人性”本身。最后,我们将强调技术伦理学作为一门动态发展学科的重要性,鼓励读者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并积极参与到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可持续和符合人类价值的技术未来的努力中。 结论 《技术伦理学手册》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技术伦理学知识体系。我们相信,通过理解和应用本书所介绍的理论和方法,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更有智慧地做出技术决策,并最终引导技术朝着更加有利于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本书不是关于“限制”技术,而是关于“引导”技术,使其成为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有力助手,而非失控的巨人。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于“手册”这类书籍通常持谨慎态度,总觉得它们容易流于教条式的指导,缺乏思想的灵活性和探索的乐趣。然而,这个书名中的“丛书”前缀,以及“技术伦理学”这个主题,又让我觉得它可能不是那种刻板的工具书。我希望它能像一个引路人,而非一个发号施令的权威,能够引导读者去探索那些尚未有标准答案的灰色地带。我更看重的是它是否能提供多元的视角和丰富的案例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出“是”或“否”的结论。真正的伦理思考,恰恰在于那些艰难的权衡和深刻的反思之中,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答案。

评分

我最近一直在寻找一些能够深入探讨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读物,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大多过于学术化,读起来晦涩难懂,要么就是过于浅薄,流于表面。因此,当我看到这个书名时,心中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既有理论深度,又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启发思考的佳作。尤其是在这个信息爆炸、人工智能飞速迭代的时代,如何保持人性的光辉、如何界定算法的边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议题。我期待作者能以一种既严谨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视角,为我们构建一个清晰的思考框架,帮助我们辨析那些潜藏在代码和数据背后的伦理困境。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考究,内页的纸张质量也相当出色,阅读体验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我注意到它的章节划分似乎很有条理,布局清晰,这对于快速查找和深入研读都非常有利。我特别欣赏那些在关键概念处留出的空白区域,这仿佛是在邀请读者进行自己的批注和思考,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对于这种涉及深度思维的领域来说,留出思考的空间至关重要。我希望内文的论述逻辑能和这种精心设计的版式一样流畅自然,层层递进,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跟上作者的思路。

评分

我对这类探讨前沿科技与人文关怀结合的书籍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伦理的滞后性常常成为制约社会进步的瓶颈。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平衡技术发展带来的巨大潜能与随之而来的道德风险的。一本好的技术伦理学著作,应当能够超越简单的对错判断,深入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价值冲突层面进行剖析。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野,让我们看到未来十年乃至更久远的技术图景中,人类社会可能面临的结构性挑战,并促使我们提前布局相应的伦理规范与治理体系。

评分

这套书的排版真是让人眼前一亮,纸张的质感也很棒,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很扎实。尤其是封面设计,那种古朴中带着现代感的碰撞,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一直对传统文化中的那些符号学和语言起源很感兴趣,虽然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每次翻阅一些关于古代文字演变的书籍,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似乎就想传达这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又不失清晰易读的现代阅读体验。我特别喜欢它在字体选择上的考量,那种细微的笔触变化,似乎都在无声地讲述着文字背后蕴含的智慧。对于我这种业余爱好者来说,光是欣赏这些细节,就已经是一种享受了。希望内容也能像外表一样引人入胜。

评分

书很好,双11做活动价格太划算了,忍不住买了好几千的书,看完了就剁手...

评分

甲骨文丛书·技术伦理学手册

评分

技术伦理,当下尤为重要

评分

这种书等*

评分

技术伦理手册,心水很久,趁活动拿下

评分

物流快 包装好。好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

没有破损,折角,书也不错

评分

孟森先生的清史研究成果,主要在于对清先世源流考定、满洲名称考辨、八旗制度考实、雍正继统考证、清初史事人物考辨等,封明清史的研究有着较深远的影响,被史学界誉为我国近代清史学派的开山祖。

评分

活动促销买的,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