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台湾教语文 逆向思考读寓言

我在台湾教语文 逆向思考读寓言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诗佳 著
图书标签:
  • 台湾
  • 语文教学
  • 寓言故事
  • 逆向思维
  • 阅读理解
  • 文化交流
  • 教育
  • 教材
  • 华语教学
  • 中小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ISBN:978751680560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8481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我在台湾教语文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256
字数:136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教孩子用中华智慧来建设日常生活

■上一堂有情怀的语文课,培养真正具备理解、表达、思考能力的完整行为能力人

■用文化的、自由的、传承的台湾语文教育,重塑孩子的独立人格

■给现行语文教育的一剂“补药”

■让孩子学到的东西,在考试结束之后仍然对人生有着重要价值

■适合中国孩子的语文课 多位教育界人士强力推荐


内容简介

  台湾金牌语文教师高诗佳,用新鲜的方式教传统的文化,把时代悠远的寓言变成孩子容易接受的故事,并通过寓言教导孩子逆向思考,在阅读中学会树立自己的想法,反对被洗脑。高诗佳老师从经典寓言中挑选了59篇进行小说式的铺叙与改写,帮助孩子在了解传统解读之外,更能跳脱框架,在对寓言的阅读中培养出真正的自主思考力。

作者简介

  高诗佳,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台湾创意语文名师、作文师资培训专业讲师、语文教育书籍畅销作家、《国语日报周刊》专栏执笔、《幼狮文艺》“学测作文轻松学”专栏执笔、“新汇流基金会”网络专栏“诗佳老师的绘本阅读”执笔、《未来少年》“高诗佳创意作文”专栏执笔。为帮助学生们更自由轻松地读经、读诗与写作,高诗佳老师所研发出系列作文与阅读学习法,已在台湾广受台湾老师、家长及学生的肯定。

内页插图

目录

1.橘逾淮为枳001
2.楚王好细腰005
3.苛政猛于虎009
4.杞人忧天013
5.向氏学盗017
6.狙公养猴021
7.鲍氏之子025
8.韩娥善歌029
9.不龟手之药033
10.西施病心037
11.坎井之蛙041
12.邯郸学步045
13.匠石运斤049
14.涸辙之鲋053
15.鲁人徙越057
16.滥竽充数061
17.买椟还珠065
18.自相矛盾069
19.守株待兔073
20.画蛇添足077
21.狐假虎威081
22.惊弓之鸟085
23.南辕北辙089
24.螳臂当车093
25.塞翁失马097
26.景公善听101
27.叶公好龙105
28.对牛弹琴109
10.西施病心037
11.坎井之蛙041
12.邯郸学步045
13.匠石运斤049
14.涸辙之鲋053
15.鲁人徙越057
16.滥竽充数061
17.买椟还珠065
18.自相矛盾069
19.守株待兔073
20.画蛇添足077
21.狐假虎威081
22.惊弓之鸟085
23.南辕北辙089
24.螳臂当车093
25.塞翁失马097
26.景公善听101
27.叶公好龙105
28.对牛弹琴109
49.焚鼠毁庐194
50.变易是非198
51.蟾蜍与蚵蚾202
52.猕猴造反206
53.越车210
54.越巫214
55.中山狼传219
56.医驼224
57.黑齿白牙228
58.选择232
59.公主236

精彩书摘

  1橘逾淮为枳
  春秋齐·晏婴1《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经典故事】
  那个身材矮小、窄肩膀的齐国大使晏子,奉命出使楚国,出发前就知道这是不好办的差事。
  一行人走了多时,终于来到楚国。楚王在宫殿热情地款待晏子,赐酒喝。酒到酣处,忽然官吏绑了个人来到殿上,手一推,那人便跪倒在地,只见他形容憔悴,身上布满了紫色的瘀痕。
  楚王伸出手指,指着跪在地上的人说:“那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刚才歌舞升平的热烈,顿时降到了冰点。
  官吏行礼回答:“他是齐国人,在我国犯了盗窃罪。请大王发落!”
  楚王转头,掩不住得意的神色,问晏子:“贵国的人很擅长偷窃吗?”
  晏子听了,立刻站起来抹平衣服上的皱褶,恭敬答道:“听说橘树长在淮河的南方是“橘”,但是越过淮河长在北方,就变成“枳1”,它们只有叶子的形状长得像,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因为淮河南北的环境不一样。现在,生活在齐国的老百姓不偷窃,可是在楚国就偷,难道不是受楚国的影响,才使老百姓特别会偷窃吗?”
  诗佳老师说
  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北,就成了枳树,环境对事物的影响是多么深远啊。人也一样,如果生活环境改变,思想或个性可能不知不觉就会受到影响,由一个不偷窃的人,变成一个惯窃,这是潜移默化的可怕。
  《橘逾淮为枳》生动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楚王原本想藉着囚犯羞辱晏子的国家,他问晏子:“贵国的人很擅长偷窃吗?”简单一句话,就将楚王傲慢无礼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勾勒了出来。
  面对楚王的无礼,晏子则采取相反的态度,先恭敬的起身,用合乎礼节的行为对应楚王的无礼,再说个故事,点出“楚国的环境使百姓容易偷窃”,是用楚王的逻辑来反击楚王,以牙还牙,成功压倒对方的气焰。晏子随机应变,从容不迫地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使人读了不得不大加赞赏!
  经典知识
  相关成语:
  “橘淮为枳”“淮橘为枳”“南橘北枳”
  出处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1,吏二缚一人诣2王。王曰:“缚者曷为者3也?”对曰:“齐人也,坐4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5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6相似,其实7味不同。所以然者何8?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9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后用“橘淮为枳”比喻社会风气不好,一个人换了地方就变坏了。
  1酒酣:饮酒尽兴。酣,hān。
  2诣:yì,去见面。
  3曷为者:做什么的?曷,hé。
  4坐:因为。
  5固:本来。
  6徒:tú,徒然,白白地。
  7实:果实。
  8所以然者何:为什么这样?
  ……

前言/序言


穿越时空的智慧之镜:在台湾的语文教学课堂上,我与寓言的深度对话 我曾以为,语文教学是严肃的、是规律的,是条分缕析的语法和篇章分析,是字斟句酌的遣词造句。直到我踏上这片名为台湾的土地,在课堂之上,面对着一张张年轻而充满好奇的脸庞,我才真正领略到,语文的魅力远不止于此,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跨越时空的智慧与洞见。而引导我走上这条崭新道路的,正是那些古老而闪耀的寓言。 《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并非一本简单的教学经验分享集,它更像是一次充满探索与启发的旅程,一次关于语言、思维与人生的深刻对话。在这本书中,我并非仅仅复述教学的流程,而是试图还原那种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碰撞”出火花的真实体验。我将带领读者一同走进我身处的台湾语文课堂,感受那份独有的文化气息,以及我如何将那些看似浅显的寓言,转化为启发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判断能力的有力工具。 为何是寓言?又为何是“逆向思考”? 寓言,自古以来就是智慧的载体。它们以精炼的文字,通过拟人化的动物、简短的故事,巧妙地折射出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百态,以及处世的哲理。《龟兔赛跑》中的坚持,《狼来了》中的诚信,《拔苗助长》中的急功近利……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许多人眼中,似乎只是孩童时期的读物,早已失去了探讨的价值。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对寓言最大的误读。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观念多元,我们被海量的信息淹没,也常常陷入固有的思维模式。而寓言,正是帮助我们跳出“舒适区”,审视常识,质疑既定观念的绝佳载体。当我将这些古老的寓言带入台湾的语文课堂,我并未选择照本宣科,而是鼓励学生们“逆向思考”。 “逆向思考”并非简单的反驳,它是一种深度挖掘、多角度审视的能力。例如,当我们解读《龟兔赛跑》时,我们是否只看到了坚持的胜利?有没有想过,兔子为何会因为轻敌而失败?它是否拥有了过度的自信?这种自信,在某些情况下,是积极的动力,但过度,则可能成为前进的绊脚石。又如《拔苗助长》,我们是否仅仅停留在“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层面?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科技和瞬息万变的商业竞争,是否在某些领域,也在上演着“拔苗助长”的戏码?我们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又不至于揠苗助长? 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引导学生们去“反问”寓言。我会问他们:“如果故事里的角色是你的朋友,你会怎么劝他?”“如果这个故事发生在现在,结局会是怎样的?”“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故事的原意并非如此?”通过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我看到了学生们眼中闪烁的光芒,他们开始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分析、去质疑、去构建自己的理解。 台湾课堂的独特风景线 在台湾的语文课堂,我融入了许多在地化的元素,也吸收了当地教育的优点。台湾社会对人文素养的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的鼓励,都为我开展“逆向思考读寓言”的教学模式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书中,我将详细描述我在课堂上进行的各种尝试。从如何从一个简单的故事出发,引导学生们讨论社会现象,到如何通过寓言来剖析历史人物的决策,再到如何让学生们将寓言的智慧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学业规划。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井底之蛙》。我问学生们:“你们觉得,这只青蛙真的完全错了,还是它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有它的一套逻辑?”我们由此引申到信息茧房、认知偏差,以及在信息爆炸时代,如何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去了解不同的世界。学生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故事的深层含义,还能将其与当下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形成深刻的共鸣。 我还尝试将寓言与文学创作相结合。我鼓励学生们尝试改写寓言,赋予它们新的时代背景,或者改变故事的结局,甚至是用现代的视角去重新解读。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再创作”中,加深了对寓言背后思想的理解,并在尝试中,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不仅仅是语文,更是人生的哲学 《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所探讨的,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语文教学范畴。它关乎如何培养一个独立、理性、富有批判精神的现代公民。在信息过载、观点纷杂的时代,辨别真伪、独立思考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尤为重要。寓言,以其简洁而深刻的智慧,恰恰是培养这种能力的绝佳“训练场”。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读者能够看到: 语文教学的无限可能: 语文不再是枯燥的文字堆砌,而是连接古今、通达人心的桥梁。 “逆向思考”的价值: 它是打破思维定势、发现事物本质的关键。 寓言的生命力: 它们并非尘封的古籍,而是与现代社会息息相关的智慧宝藏。 教育的温度与深度: 如何在教学中,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思维天地。 我将分享我教学中的困惑、尝试、成功与不足。这些记录,并非为了展现我的“高明”,而是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的教育者,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反思与成长。我希望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能够感受到那份来自课堂的活力,感受到与学生们共同成长的喜悦,更重要的是,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无论您是否是教育工作者,都能在阅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逆向思考”之光。 这本书,是我想送给所有对语文教学、对教育,以及对智慧与思考感兴趣的朋友们的一份礼物。它是我身处台湾,用中文进行的,一场关于古老寓言与现代思维的深度对话。我期待,在这场对话中,我们都能有所收获,都能在层层深入的解读中,发现那些被隐藏在故事背后的,闪耀着永恒光芒的真理。 让我们一起,在台湾的语文课堂,用逆向思考的眼睛,重新审视那些古老的寓言,也重新审视我们自己。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独特的吸引力,不是那种华丽铺张的风格,而是沉静中蕴含着力量,仿佛一个引人深思的古老故事就藏在其中。刚拿到书,我并没有立刻翻开,而是先仔细端详了书名。‘我在台湾教语文’,这个组合本身就勾勒出一种画面感,一位在宝岛上用中文教学的老师,这本身就带着一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意味。而‘逆向思考读寓言’,这几个字则像一把钥匙,直接点明了全书的核心。寓言,我们从小到大读过不少,那些经典的、耳熟能详的故事,在老师的笔下,又将呈现出怎样一番截然不同的风景?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当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训和智慧,被颠覆、被拆解、被重新解读时,会激荡出怎样的火花。我尤其好奇,作者是如何将“逆向思考”这个现代化的、甚至有些叛逆的视角,融入到那些古老而经典的寓言之中。是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字游戏,还是真的能触及到寓言背后更深层次的、甚至被我们忽略的真理?台湾的语文教育环境,与大陆又有什么样的差异?老师的教学经历,是否也为她的“逆向思考”提供了独特的土壤和养分?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扇窗,能让我窥探到台湾的教育文化,也能让我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奉为圭臬的道理。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不仅能获得阅读的乐趣,更能获得一次思维的洗礼。

评分

我不得不承认,《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以一种令人惊叹的方式,颠覆了我对寓言的传统认知。作者并不是简单地重复那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道理,而是运用“逆向思考”的利器,将每一个寓言都“拆解”重组,展露出其意想不到的另一面。她就像一位“思想侦探”,挖掘出寓言背后隐藏的复杂动机、社会因素,甚至是那些我们不愿承认的人性弱点。例如,当解析“刻舟求剑”时,我们通常会批判其愚蠢和僵化。但作者却能深入探讨,是什么样的思维定势,导致了这种“刻舟求剑”式的行为?在信息爆炸、变化飞快的现代社会,我们是否也在不经意间,重复着类似的错误?这种“逆向”的提问,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它让我们反思自身,也让我们对所处的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我特别喜欢书中作者的叙述方式,她会结合自己作为一名在台湾教授语文的老师的经历,穿插一些课堂上的有趣互动和学生们的各种奇思妙想。这些生动的细节,让这本书充满了生活气息,也让她的“逆向思考”更加落地,更具说服力。

评分

我一直觉得,很多我们熟知的寓言,其价值在于它们跨越时空的普适性,能够一次又一次地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然而,《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却能让我们看到,这种普适性之下,其实隐藏着更多细微的、动态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解读空间。作者以她独特的方式,将“逆向思考”的理念贯穿始终,这使得每一个寓言都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她不是在重述经典,而是在“解构”和“重构”经典。例如,在谈到“拔苗助长”时,我们通常会批评那种急于求成的心态。但作者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什么样的压力,才促使人们如此“急于求成”?是不是有时候,适度的“催促”反而能激发潜能?这种思考,就将一个简单的道理,延展到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我尤其欣赏书中作者对台湾教育环境的观察和融入。她会提到,在台湾的课堂上,学生们对于某些寓言的理解,和我们在大陆可能会有所不同。这种地域性的差异,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都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元。它让我觉得,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的启发,是文化的交流。

评分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并非因为我们缺乏智慧,而是因为我们被自己构建的“正确答案”所束缚。《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就如同一个破除迷思的利器,它鼓励我们走出思维的舒适区,去探索那些“非主流”的可能性。作者在解读每一个寓言时,都充满了创新性和颠覆性。她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评判,而是试图去探究行为背后的动机,去理解那些看似“不合理”的决策,可能蕴藏的深意。比如,在解析“守株待兔”时,我们通常会批判那种侥幸心理和不思进取。但作者却能从一个更人性化的角度去解读,是否有时,在经历挫折后,人们更倾向于寻找一种“安全”的、可预期的模式?这种“逆向”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穿插的作者在台湾的教学故事,这些真实而生动的案例,为她的理论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也让这本书读起来充满了现场感和亲切感。

评分

《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在我看来,更像是一份“思维的工具箱”,而不是一本简单的故事集。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某个寓言应该如何理解,而是通过她“逆向思考”的过程,教会我们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质疑,如何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她就像一位引路人,带领我们走进一个充满未知的思想迷宫,然后教会我们如何找到出口,甚至是如何在这个迷宫中找到新的路径。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处理一些“负面”寓言时的态度,她并不回避那些故事中揭示的人性弱点,而是用一种更为客观、更为包容的视角去审视它们。例如,当解析一些关于欺骗、贪婪的寓言时,她会试图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驱动力,而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谴责。这种“理解而非评判”的态度,恰恰是“逆向思考”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她让我们看到,有时候,那些被我们视为“错误”的行为,可能只是在特定环境下的“最优解”,或者是一种无奈的选择。这种解读,不仅能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寓言本身,更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身边的人,以及这个复杂的世界。

评分

《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价值,在于它教会了我如何“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奴役”。作者以一种极其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逆向思考”的理念,巧妙地融入到对经典寓言的解读之中。她并没有简单地告诉我们,某个寓言应该如何理解,而是通过她自己“逆向”的思考过程,带领读者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故事背后的、更为深刻的智慧。她鼓励我们质疑权威,挑战定论,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可能性。例如,在解析“杞人忧天”时,我们通常会将其视为一种不必要的恐慌。但作者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去探讨,是否在某些极端情况下,适度的“忧患意识”反而是一种必要的警惕?这种“反向”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具弹性的、更动态的看待问题的方式。它不仅仅是对寓言的重新解读,更是对我们日常思维模式的一种反思和调整。我非常欣赏作者在文中融合的台湾教学实践经验,这些鲜活的案例,让她的理论不显得空泛,反而更加落地和具有可操作性。它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是关于阅读和思考,更是关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智慧。

评分

读完《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那些我们以为早已烂熟于心的寓言,竟然还能有如此多的“潜台词”和“未曾言说的真相”。作者以一种极其巧妙而又充满智慧的方式,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从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反常”的角度重新解读。比如,当读到“狼来了”这个故事时,我们通常会从中吸取“诚实守信”的教训。但作者却能从另一个角度切入,探讨村民们为什么会对这个孩子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危机感到麻木,甚至是在最后一次呼救时选择了冷漠。这不仅仅是对一个孩子撒谎的批判,更是对整个社会集体反应机制的一种深刻反思。这种“逆向思考”,不是为了颠覆而颠覆,而是为了让我们看到,一个故事,一个道理,其背后可能隐藏着更复杂的人性、更微妙的社会互动,甚至是更值得警惕的潜在问题。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将自己作为一名在台湾教授语文的老师的身份融入其中。她会结合台湾学生的课堂反应、对故事的理解,以及她自身的教学经验,来引申出她的“逆向解读”。这种跨文化的、教育情境下的解读,使得书中的观点更加鲜活,也更具说服力。它让我意识到,我们对很多事情的理解,都可能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局限,而“逆向思考”恰恰是一种打破僵局、拓展视野的有力武器。

评分

《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阅读快感。这种快感,并非来自于故事本身的新奇,而是来自于一种“原来如此”的智慧冲击。作者以一种极其独特的视角,将那些我们以为早已定型的寓言,赋予了新的生命和解读。她鼓励读者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去质疑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教训,去发现那些被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逻辑。在解读“伊索寓言”中的一些经典故事时,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道德训诫,而是深入挖掘人物内心的挣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选择可能带来的复杂后果。例如,在探讨“农夫和蛇”这个故事时,我们通常会从中得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论。但作者却能从蛇的角度去思考,它为何会本能地去攻击农夫?是出于恶意,还是出于某种生存本能?这种“逆向”的解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复杂的世界,也让我们对“善恶”的界定有了更深的思考。我非常欣赏作者在处理这些深刻话题时,所展现出的睿智和幽默。她能够用轻松的语言,将严肃的哲思融入其中,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启迪。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于对寓言本身的重新认识。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我审视问题的方式。在阅读《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被作者的观点惊艳到,然后陷入一种“原来是这样!”的恍然大悟之中。作者在解读每一个寓言时,都仿佛是拆解一件精密的机械,将我们习以为常的因果关系,一一拆解开来,然后用一种出人意料的逻辑重新组合。比如,在解析“狐狸和葡萄”时,我们通常会得出“得不到的就说葡萄是酸的”的自我安慰结论。但作者却能深入挖掘狐狸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它为何会选择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尊,去探讨这种“酸葡萄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一种怎样的生存策略,甚至是在某些特定情境下,可能是一种更“聪明”的自我保护机制。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分析,让每一个寓言都变得立体而丰满。我尤其欣赏作者的文字风格,既有教育者的严谨与深度,又不失年轻人的灵动与幽默。她在讲述过程中,会穿插一些台湾的教学趣事,或者是一些关于学生行为的观察,这些细节让书本读起来一点都不枯燥,反而充满人情味。它让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寓言的书,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关于人性、关于教育的智慧之书。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掩卷长思,甚至开始自我审视的书。阅读《我在台湾教语文:逆向思考读寓言》,就如同接受了一次思维的“体检”,它让我看到了自己思维中那些可能存在的“盲区”和“定势”。作者以“逆向思考”为切入点,对经典寓言进行了别开生面的解读,这种解读方式,让我看到了问题的多面性,以及“正确”答案并非只有一种。她并不急于给出一个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复杂真相。比如,在解析“狐狸偷葡萄”的故事时,我们通常会将其归结为“得不到的就说葡萄是酸的”这种自我安慰。但作者却能从狐狸的心理动机出发,去探讨这种行为背后可能是一种为了维护自尊,或者是一种在面对现实无力改变时的无奈选择。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解读,让我对人性的复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开始反思,我们自己在面对不如意时,是否也曾有过类似的“酸葡萄心理”。我尤其欣赏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对台湾教育的独特视角,她会结合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学生们的特点,来阐释她的“逆向思考”理念。这种跨文化的视角,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元的色彩,也让我对不同地区的教育方式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

相当不错,学以致用,必须收藏。发货神速,保装到位,热心周到,十分欢畅,携手京东,再塑辉煌!

评分

京东发货速度快!服务好!

评分

有人推荐的书,还不错的。

评分

京东发货速度快!服务好!

评分

非常好的书,喜欢!一直在京东商城买书,质量有保证,让人放一百个心。

评分

看到别人推荐买的,不错!

评分

好书,建议关注孩子学习成长的父母都能看一看

评分

蛮好的啊,价格实惠的啊

评分

京东买书,非常划算,快递小哥也很给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