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 [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

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 [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 著,欧阳明亮 译
图书标签:
  • 语言学
  • 认知科学
  • 心理学
  • 进化论
  • 语言进化
  • 先天能力
  • 神经科学
  • 行为科学
  • 语言习得
  • 思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6559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8587
品牌:湛庐文化(Cheers Publishing)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心视界
外文名称:The Language Instinct: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的大门;一个关于语言问题专业的答案;一些令人信服、生动有趣的例证;一场常识对谬论的彻底胜利。

作者简介

  史蒂芬.平克,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1976年取得麦吉尔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学位。

  1982年—2003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脑与认知科学系任教,并专心研究儿童的语言学习模式,并最终成为麻省理工学院认知神经学中心的负责人。1994年,他的《语言本能》一经出版,就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并入选《美国科学家》(American Scientist)评出的20世纪100本合适的科学书籍。

  2003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2008年—2013年,被授予哈佛学院荣誉教授头衔。

  2004年,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有影响力人物。2010年—2011年,两度被《外交政策》杂志评为全球思想家。在2013年《前景》杂志“伟大思想家”的评选中,平克名列第3。

精彩书评

  ★与我同年同月出生的史蒂芬?平克教授是我们这一代语言研究工作者的骄傲。作为继乔姆斯基之后认知科学领域研究语言与心智关系的领军人物,平克在其可读性极强的著作《语言本能》中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语言器官、破解语法基因、进入人类心智本性的大门。平克从生物进化论和心理语言学的交叉视角,以大量的基于日常生活和流行文化的语言案例,揭开了语言神秘的面纱,证明了语言的生物学基础和生物遗传性。语言的无限魅力在于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日常语言并非思维的惟一方式,由心智词汇和心智语法构成的“心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语言。
  ——梅德明
  著名语言学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

目录

赞誉/I
专访史蒂芬· 平克 /V
前言 语言的无限魅力 /VII
引言 语言是人的一种本能 /001
神奇的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呢?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都认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一项文化创造。达尔文认为语言是“掌握一项技艺的本能倾向”,威廉 · 詹姆斯则认为语言和思想都是人的本能。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是20世纪关于语言本能的最著名论断。
◆ 神奇的语言
◆ “文化创造”论
◆ “语言本能”论
◆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01 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语言存在 /013
我们本以为语言是文化的产物,错误地认为教育程度偏低人群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差一些。但实际上,美国黑人在英语表达方面却更胜一筹。语言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语言就是人的本能,我们还要观察语言的进化过程。大脑,是语言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 黑人英语更高明
◆ 语言普遍性≠语言即本能
◆ 从无到有的克里奥尔语
◆ 大脑,语言的生物学基础
02 心语 /045
人们很容易高估语言的能力,以为语言决定着我们的思维。实际上,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方式。心智计算理论是认知科学的基础,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任何自然语言,都不能用作心智计算的介质。心语,才是思维的语言。
◆ 语言不是思维的唯一方式
◆ 心智计算理论
◆ 英语不适于心智计算的5大原因
◆ 心语才是思维语言
03 语言机制 /075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中都装有一部“心理词典”和一套“心理语法”,语言就是用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词语。若想领悟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我们首先要弄清这个理论是解决什么问题的。有些语法规则在婴儿诞生之初就存在于他们的大脑中,他们是天生的“语法专家”。
◆ 心理词典和心理语法
◆ 只有上帝才能造出一颗树
◆ 乔姆斯基的语言机制理论
◆ 有些语法规则是天生的
04 每个人的头脑中都装着一套构词法 /123
通过构词法,人们就可以将词根扩展为词干,将词干扩展为词语,从而创造出千千万万的词语。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深深地扎根于儿童的头脑中。我们的心智天生就是为了发现这个世界上所存在的各式各样的物体和运动,并用单词来一一标记它们。
◆ 形形色色的构词法和不计其数的单词
◆ 词根,词干的最小组成部分
◆ 是Walkmen,还是Walkmans?
◆ 单词的记忆过程
05 语音的奥秘 /159
我们有喉头、软腭、舌面、舌尖、舌根、双唇六个语音器官,再结合喉头是否振动、软腭张闭、舌根是否紧张以及双唇是否撮起,我们在英语中就可以形成40个音素。不同语言的语音模式也千差万别。语音之所以难以识别,是因为人类的大脑和口头之间存在许多不相配的地方。
◆ 元音和辅音
◆ 发音器官的组合方式
◆ 语音模式
◆ 为什么语音识别如此之难
06 会说话的大脑 /197
在科学家看来,人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实在超乎想象。人们几乎可以“同步”完成接收和理解语言这一极其复杂的任务。记忆负担轻的语言,才是好语言;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语迹,是理解语言的必要心理活动,脑电图证实了这种记忆负担的存在。
◆ 人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超乎想象
◆ 记忆负担轻的语言,才是好语言
◆ 不产生歧义的句子,才是好句子
◆ 语迹,理解语言的必要心理活动
07 为什么地球上会存在那么多不同的语言 /241
目前,世界上仍有5 000多种不同的语言存在。从单词和语素的排列次序角度看,这些语言至少有45个共同点。无论哪一种语言,我们都能轻松找出几十个独特的地方。遗传、变异、隔离是导致语言差异的三大原因。在不远的将来,人类大多数语言都将彻底消失。
◆ 语言的共性与差异
◆ 导致语言差异的三大原因(遗传、变异、隔离)
◆ 语言的源头
◆ 令人担忧的未来:大多数语言都将消失
08 孩子天生会说话 /273
所有的婴儿都是带着语言能力来到这个世界的,他们3~4岁就能自如运用语言。声音环境、母亲式语型、父母的回应与自我实践,是儿童学会语言的3大要素。人的语言能力与大脑发育是直接相关的。婴儿大脑的代谢能力,在4岁左右达到峰值。6岁之前,是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 儿童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 儿童学会语言的3大要素
◆ 语言能力与大脑发育
◆ 6岁之前,学习语言的最佳年龄
09 语言器官和语法基因 /313
神经科学家在左脑发现了语言运作的痕迹。在所有由脑损伤引发的语言障碍中,损伤部位位于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区的病例占到98%,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一区域是人类的“语言器官”。有些基因似乎会对处理语法的神经回路产生特定影响,这为语法基因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 我们都在用左脑说话
◆ 人类的“语言器官”:左侧大脑外侧裂周区
◆ 语法基因存在的间接证据
◆ 语言的遗传与变异
10 人类语言的起源 /349
人类语言就如同大象的鼻子,是自然界中一个非常独特的存在。黑猩猩是人类的近亲,但他们的语言能力远不及婴儿。语言并非产生于“大爆炸”,这只不过是一种错觉,因为我们那些懂一些语言的祖先都已灭绝了。人类语言已有400万年的进化历程,我们的语言能力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大象的鼻子
◆ 黑猩猩的语言能力为什么远不如婴儿
◆ 语言能力“大爆炸”只是一种错觉
◆ 从0到1,语言的进化
11 语言专家 /389
每个人说出的话,从语言机制的角度看可能合乎语法,从规定性的角度看又可能不合乎语法,“双重否定”就是最好的例子。对于这一问题,众多的语言专家各有高见。其实,对已经成为社会标准的方言,甚至俚语,我们都应该多学多用。在语言运用方面,最应该改善的是写作的明晰和文体的得当。
◆ 规定性规则与描述性规则
◆ 几个正确的“错误”
◆ 4类语言专家的高见
◆ 我们该怎么办
结语 语言,洞悉人性的一扇窗 /427
语言本能既源于遗传,也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受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的启发,人们将会找到潜藏于所有文化下的普遍行为模式。按“相似度”进行归纳,是人类天生就有的一种学习能力。尽管我们说着不同的语言,但我们拥有相同的心智结构,语言是洞悉人性的一扇窗。
◆ 语言本能离不开遗传和环境
◆ 从普遍语法到普遍人性
◆ “相似度”归纳,人类天生的学习能力
◆ 不同的语言,相同的心智结构
附录 “语言本能”的研究进展 / 453
译者后记 / 469

精彩书摘

  到20 世纪20 年代,人们普遍认为,地球上所有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已被探险家发现了。新几内亚,这座世界第二大岛也不例外。来自欧洲的传教士、种植园主和公务人员聚居于新几内亚沿海的低地一带,因为他们认为那条将该岛一分为二的险峻山脉根本不适合人类居住。虽然从两边海岸的位置看来这是一条山脉,但其实它是两条,在它们中间,是一片气候宜人的高原,其间错落着众多土地肥沃的峡谷。这片高地之上,大约有100 万处于石器时代的土著生活。4 万年来,他们一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不为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人们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一条河流中发现了金子,紧随而来的淘金热吸引了生性自由的澳大利亚探矿者迈克尔· 莱希(Michael Leahy)。于是在1930 年5 月26 日,他雇用了一些低地土著为向导,与另外几名探矿者一起着手勘探这些横贯全岛的高山峻岭。等他们登上顶峰后,莱希惊讶地发现,群山的对面竟然是一片广袤的草原。随着夜幕降临,莱希的惊讶变成了惊恐,因为他们远远地看到了火光。显然,有人居住在这片峡谷之中。莱希和他的同伴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们给所有的武器装上子弹,还自制了一枚炸弹。第二天,他们首次见到了生活于群山之中的高地人。这次碰面令双方都感到震惊。莱希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当他们(高地人)出现在我们眼前时,我们都松了一口气……男人们站在前面,手里拿着弓箭,女人们则捧着甘蔗站在后面。依万加(Ewunga)一看到这些女人,就立刻告诉我这场仗打不起来。我们挥了挥手,招呼他们过来,于是他们异常警惕地向我们走来,每走几步就停下来打量我们。终于有几个人鼓起勇气来到我们面前,看得出来,我们的出现完全把他们震住了。我把帽子摘了下来,这个举动吓得离我们最近的几个人连连后退。其中一位年纪较大的土著张大了嘴,小心翼翼地摸了摸我,想确定我是不是真人,然后他跪了下来,用手摩挲我裸露的大腿,估计是想看看上面是不是涂了白漆,接着他又抱住我的膝盖,他那毛发浓密的头在我身上蹭来蹭去……女人和小孩也壮着胆子走上前来,一时间,我们的营地挤满了这些人,他们一个个跑来跑去、叽叽喳喳、指手画脚。对他们来说,我们的一切都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这里的“叽叽喳喳”指的就是语言,一种陌生的语言。到20 世纪60 年代,人们已经在这些与世隔绝的高地人中发现了800 种不同的语言。在人类历史中,莱希与高地人初次相遇的场景想必出现过成百上千次,每当一个种族与另一个种族首次相遇时,这个情景都要重演一番。据我们所知,世界上的所有种族都拥有自己的语言,无论是霍屯督人、爱斯基摩人还是雅诺马马人。我们还从未发现不会说话的原始部族,也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哪个地区曾是语言的“摇篮”——语言是从那个地方出发、传播到其他原本没有语言的人群那里的。
  与其他任何语言一样,莱希的“新朋友”所使用的语言并不只是“叽叽喳喳”,它是思想的媒介,足以表达抽象的概念、无形的实体以及复杂的推理过程。面对从天而降的白人,高地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试图理解这些“白色怪物”到底是何方神圣。有一种看法占了上风:这些白人是他们祖先的转世化身,或是以人形现身的幽灵,说不定到了晚上就会变回枯骨。他们一致认为应该用实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高地人吉鲁帕诺· 艾査(Kirupano Eza’ e)后来回忆说:
  我们中的一个人躲在暗处,看到他们要去大便,就跑回来说:“那些天上来的人要去那边拉屎了。”等他们拉完之后,许多人都跑过去一看究竟,结果发现同样是恶臭扑鼻,就纷纷议道:“他们的肤色也许和我们不同,但大便闻起来却一样的臭。”
  ……

前言/序言


语言的奇迹:认知、文化与人类沟通的深层探索 人类的语言,犹如一面映照心灵的镜子,又似一把解锁文明大门的钥匙。它不仅仅是词汇和语法的集合,更是我们思维的载体,情感的桥梁,以及社会联结的基石。这本《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并非直接揭示某个具体学科的知识,而是引导我们进入一个广阔而引人入胜的领域——理解语言为何存在,它如何在我们的大脑中生根发芽,又如何塑造了我们作为人类的独特性。 本书的探索之旅,始于对语言普遍性的惊叹。无论身处何种文化,无论使用的具体语言如何千差万别,人类似乎都天生具备了掌握和使用语言的能力。从牙牙学语的婴儿到饱经沧桑的老者,语言的习得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而然。这种跨越文化和地域的统一性,让我们不禁要问:语言的背后,是否存在某种深层的、共同的“本能”?这种本能,是如何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又是如何确保了我们能够如此高效地理解他人,并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 深入探究语言的本质,离不开对人类认知能力的审视。我们的大脑,这个宇宙中最复杂的结构之一,如何处理如此庞大而精妙的语言信息?本书将带领我们审视语言的心理学根源。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一套符号系统,更是在激活大脑中一系列精密的神经网络。从语音的感知,到词汇的存储与检索,再到句法的构建与理解,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令人惊叹的认知机制。本书将阐述,我们并非被动地接受语言,而是主动地参与到语言的建构过程中。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对这种内在建构能力的生动展示——他们并非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规则的引导下,不断地生成新的、从未听过的句子。这种创造性的能力,正是语言作为一种“活”的系统,得以不断发展和演变的根本动力。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复杂关系。许多人认为,语言是我们思考的工具,它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框架。换句话说,我们是如何思考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使用何种语言。本书将从多个角度解读这一哲学命题。它将呈现语言如何影响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如何塑造我们对概念的理解,甚至如何影响我们的记忆和决策。例如,不同的语言对于颜色、空间、时间等概念的划分方式不同,这是否会影响母语者对这些概念的感知和体验?又例如,语言的性别标记系统,是否会对社会性别角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语言并非简单的沟通媒介,它更像是一副滤镜,通过它,我们看到了一个独特的世界。 文化,是语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也是语言影响的载体。语言与文化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图景。本书将强调,每一种语言都蕴含着其所属文化的历史、价值观和世界观。当我们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我们不仅仅是在学习词汇和语法,更是在接触一种新的文化视角。俚语、谚语、惯用语,这些充满文化韵味的表达方式,往往是理解一个民族思维方式的窗口。反之,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也会深刻地影响语言的演进。新的社会现象、科技发明,都需要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命名和描述。本书将展示,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同时,它也是一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不同文化的大门。 人类语言的进化,是一个跨越数百万年的宏大叙事。本书将带领我们回顾这一漫长而充满挑战的历程。从最早的简单信号,到如今高度发达的复杂系统,语言的进化并非一蹴而就。它与人类的生理发展,如喉部结构的改变,以及认知能力的飞跃,如抽象思维的产生,紧密相连。本书将审视各种关于语言起源的假说,探讨猿类与人类在语言能力上的差异,以及语言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正是因为拥有了语言,人类才能够进行更复杂的合作,积累和传承知识,从而在自然界中占据独特的地位。 此外,本书还会触及语言的“非典型”方面,例如语言的失常和障碍。失语症、阅读障碍等语言相关的神经学问题,虽然令人遗憾,却也为我们理解语言在正常大脑中的运作机制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通过对这些特殊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语言的产生和理解,需要大脑中一系列高度协同的区域共同工作。而任何一个环节的损伤,都可能导致语言功能的紊乱。这反过来也印证了语言系统的精密与复杂。 总而言之,《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思辨之旅,它邀请我们站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去审视这个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却又常常忽略其神奇之处的工具。它不是一本教你如何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书,也不是一本枯燥的语言学教科书。它是一次对人类智慧、认知能力、文化演变以及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不再仅仅将语言视为沟通的手段,而是会对其背后的复杂机制,以及它如何成为我们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原因,产生前所未有的敬畏与好奇。你将发现,掌握语言,不仅仅是学会了一项技能,更是解锁了人类思维的无限可能,连接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无限维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写作风格真是太独特了!我通常不太喜欢过于学术化的书籍,但《语言本能》完全颠覆了我的这种印象。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而且充满了个人魅力。他(她)善于运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和贴切的例子,将那些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妙趣横生。我印象最深的是书中对儿童语言习得过程的描述,那简直就像是在讲述一个奇妙的童话故事。一个小小的婴儿,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就掌握了如此复杂精密的语言系统,这简直是个奇迹!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可能存在争议的观点,而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探索。书中也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并没有让人觉得信息过载,反而像是在读一本侦探小说,一步步跟着作者去解开语言进化的谜团。我特别喜欢作者在书中流露出的那种对人类语言的深深热爱和对未知的好奇心,这种情绪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读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了时空,亲眼见证了人类语言的诞生和演变过程。作者以一种极其引人入胜的方式,将抽象的语言学理论和艰深的人类学研究,编织成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语言现象的剖析,比如那些看似不合逻辑但却在特定语境下非常有道理的语法结构,或者是一些古老语言中保存下来的独特发音和词汇。这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沟通工具,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族群的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书中对“创造性”的论述也让我印象深刻。我们每个人都能创造出无数新的句子,表达前所未有的想法,这种能力是多么了不起!它不像计算机程序那样只能执行预设的指令,而是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每天都在使用的语言,不再仅仅是机械地遣词造句,而是开始思考语言的内在逻辑,以及它如何塑造了我的认知和情感。我感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深刻了,也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充满了敬畏。

评分

对于我这样对人类起源和发展史一直抱有浓厚兴趣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及时雨。我一直觉得,语言是区分人类与其他动物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它承载了我们的历史、文化、情感和思想。而这本书,就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语言进化奥秘的大门。书中对人类早期社会是如何发展出语言,以及语言又是如何反过来塑造了人类社会结构的探讨,让我耳目一新。我一直以为语言只是一个工具,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更深层的意义——它是一种内在的“本能”,一种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作者的论述逻辑严谨,证据充分,让我对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疑问,有了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语言通用性和语言多样性的讨论感到着迷,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种不同的语言,但它们又能在很多底层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人类思维的统一性,也让我对不同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实在太吸引人了!《语言本能:人类语言进化的奥秘》——光是听着就觉得里面藏着惊人的秘密,能一下子触及到人类最核心的特质。我一直对语言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又是如何如此自然而然地掌握一门语言充满好奇。小时候学说话,感觉就像是天生的技能,根本不需要刻意去“学”,就能咿呀学语,然后慢慢变成能清晰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成人。这种“本能”到底是什么?它是我们基因里就有的程序,还是后天环境塑造的奇迹?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破了这个我长久以来萦绕在心头的疑问,让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史中,语言是如何一步步成为我们独有的工具,又是如何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思维、社会结构乃至文化。我期待书中能有精彩的论证,揭示语言背后隐藏的生物学和认知科学的奥秘,或许还能解释为什么不同语言有如此大的差异,却又能在根本上实现交流的功能。我猜想,作者一定是一位在语言学、心理学或人类学领域有着深厚造诣的专家,能够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那些复杂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呈现给普通读者。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一场智慧的盛宴,让我对“人”这个物种,以及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语言,有全新的、深刻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个对科学理论向来比较“敬而远之”的读者,但《语言本能》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向我们揭示了人类语言这个复杂而迷人的课题。我发现,原来语言的奥秘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遥不可及,它就隐藏在我们每一次的对话、每一次的思考之中。书中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感到“豁然开朗”,比如关于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的解释,以及为什么我们能够理解和运用那些从未听过的句子。作者并没有给我灌输生硬的理论,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案例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我自己去体会和领悟。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次愉快的思想旅行,而不是枯燥的学术研读。它让我开始关注自己说话的方式,思考语言的力量,甚至对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语言现象,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语言的书,它更是一本关于“人”的书,关于我们如何思考,如何交流,如何构建世界的书。

评分

好的说的话语权力量

评分

柳比歇夫的日志是“事件——时间日志”。他的方法要比李敖的方法更高级。李敖的事件日志,往往只能记录事件的名称,是一种基于结果的记录;而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日志是一种基于过程的记录。它们的细微差别在于,基于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

评分

昨天晚上的订单,今天就拿到了,太给力了,质量很好,正品,买了一套三本,这是其中一本,京东物流值得信赖!

评分

收货快,这本书值的拥有

评分

昨天晚上的订单,今天就拿到了,太给力了,质量很好,正品,买了一套三本,这是其中一本,京东物流值得信赖!

评分

正品!非常不错!和想象中一样!

评分

2004年,当选《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有影响力人物。20

评分

看推荐购买的,618囤了好多书,希望有帮助,期待双十一。

评分

好书吧,喜欢的人应该是非常喜欢。看书就是图个缘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