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

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云大师,刘长乐 著
图书标签:
  • 包容
  • 智慧
  • 诚信
  • 力量
  • 价值观
  • 道德
  • 人生
  • 成长
  • 教育
  • 品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064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3641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8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佛学类读者 励志类读者
  1.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相互砥砺、切磋!净化个体心灵的德性之书!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人性之贵,莫过于信
  生命的价值,在于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2.星云大师与刘长乐两人对诚实、信用、慈悲等美好的人性品质,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社会个体坚守诚信、心怀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够积极地改变个人命运、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3.华语世界最重要的修心之书,畅销二十余万册!
  守信不能退却,把苦难、委屈、冤枉、欺骗视为如饮甘露,永远不要灰心,你自己坚定了,什么都不可能摧毁你!
  诚信的建立,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内容简介

  《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是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继《修好这颗心》《包容的智慧》之后,进一步对诚实、信用、慈悲等美好的人性品质,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社会个体坚守诚信、心怀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够积极地改变个人命运、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书中荟萃了东西方古老智慧,集人生哲学和心灵启迪于一身,对净化社会个体心灵、安抚社会浮躁之气有良好而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于江苏扬州。12岁剃度出家。21岁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培育僧才,主张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1991年创立国际佛光会,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的华人社团。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禅话》《宽心》等。

  刘长乐,1951年生于上海。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行政总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学会特邀顾问、香港太平绅士。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6年创立凤凰卫视。获颁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担任南京大学校董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客座教授。著有《东西论剑》《再造天堂》等。

目录

壹 诚信的力量
你信谁?谁信你? / 002
一心开二门,一个是善门,一个是恶门 / 008
社会好像一池水 / 014
懂得诚实感恩,财富俯拾即是 / 019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 023
信仰自己的事业 / 027
贰 找回你的真心
你的心在哪里? / 032
聪慧是天赋,正直是选择 / 036
人性之美从心灵的诚实而来 / 044
是人创造了神 / 051
叁 成功的真相
只因你没有那么想要 / 056
奋斗要过几重山 / 061
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 066
成与败如筷子 / 071
肆 端正者从忍辱中来
宁可不信佛,也不能不信因果 / 078
习惯控制命运 / 082
心怀慈悲,即为福田 / 087
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入地狱 / 091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 / 095
伍 长乐是智慧
快乐在当下 / 100
做个可爱的老头 / 104
做减法的艺术 / 109
“耐烦”做人 / 114
苦不如乐,哭不如笑 / 119
陆 小善改变大世界
命运的基础是善意 / 124
感谢讥讽我的人 / 130
行善是一种能力 / 134
情义人生 / 138
把握制度的人性边界 / 141
柒 信仰与诚信
神秘的禅宗 / 148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 / 152
人性的弱点如魔法 / 156
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 161
不能与自然对立 / 165
万“术”不如一“道” / 169
神秘的禅宗 / 148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 / 152
人性的弱点如魔法 / 156
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 161
不能与自然对立 / 165
万“术”不如一“道” / 169
捌 爱是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承诺
先平等,才有爱 / 176
柔也是一种力量 / 181
幸福婚姻的法门 / 186
待人好,才能有空间 / 191
情不重,不生娑婆 / 196
玖 老实人多幸福
你为何不幸福? / 204
憨人自有天顾 / 208
不要无事生非,保持心的力量 / 214
不生气,也别膨胀 / 219
放下我执 / 223
拾 向死而生
老病死生 / 228
另一种境界的开始 / 233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 236
人没有权力毁灭任何生命 / 241
生死关头 / 245










精彩书摘

  壹 诚信的力量
  你信谁?谁信你?
  长乐先生:在当下中国,由于信仰缺失,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金钱,漠视生命的意义与尊严;有些人听任骨子里的贪婪肆意生长,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摧毁一切生命系统。道德诚信、商业诚信被远远地抛在了商业利益的背后,毒牛奶、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正在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毒害和摧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当全民都在为道德缺失忧虑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在叹息,说这个社会生病了。但究竟生的什么病?病因是什么?该怎么治疗?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又有什么价值?我们要请星云大师从佛教的角度为我们开示。
  星云大师:人有病了,假如是眼睛痛,或者耳朵、鼻子痛,这对个人来说影响好像还不太严重。但是,诚信缺失好像传染病,它不单会使自己不健全,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所以,诚信对社会是很重要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个小弟子叫作罗睺罗,这个小孩子还没正式地成为出家人,只是一个沙弥。他常常说谎,比方说人家来问他佛陀在哪里,本来佛陀在东边,他就开玩笑说佛陀在西边。他看到人家受骗上当了,就很欢喜。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想找机会来教育他。佛陀从外面回来,要先弄个盆洗脚,才上座位,罗睺罗就弄了一盆水,给佛陀洗脚。洗完脚以后,佛陀跟罗睺罗讲:“你用这个盆去盛一盆饭来给我吃。”罗睺罗一听,说:“佛陀,这个盆是洗脚的,脏,不能盛饭吃。”佛陀听了以后说:“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一样,说谎,不诚实,没有信用,好的东西放进去都没有用了。”随后佛陀用脚把这个盆用力一踢,这个盆就骨碌骨碌滚动,罗睺罗吓了一跳。佛陀说:“你怕我把这个盆踢坏吗?”罗睺罗回答:“佛陀,这个盆是很不值钱的东西,踢坏了也不要紧。”佛陀说:“罗睺罗,你就跟这个盆一样没有价值,不值钱,坏了也不要紧,因为你不诚实、不守信。”
  佛教把“妄语”立为根本的戒条,杀盗淫妄,“妄语”是于人于己都有害的,是非常不可以的。不诚信、不诚实、不守信,就为社会所不容,自己也没有品格。
  长乐先生:前几天,我在我的朋友圈里做了一次有意思的调查,我给我的每一位朋友发了一条信息,请他们诚实地回答我一个问题:现在的你,相信什么?
  在我收到的300多个回答里,最多的回答是相信“自己”,大概占到82%,其次是相信“亲情”“命运”“爱”“境由心转”“天道酬勤”“因果”“恶有恶报”……有几个女性朋友相信“爱情”,还有一些朋友相信“基督”“上帝”“佛祖”等。
  参与调查的朋友大多是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我想他们的回答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相信自己,相信自我奋斗。
  星云大师:“信”,就是信仰、信用、信心。“信”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要有信心,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我想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宝贵,人活在世界上数十载寒暑,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要求再高一点,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长乐先生:但是,在“相信自己”这个回答面前,我有一个深深的隐忧:现在,有些人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的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包括他人、宗教、国家和命运等。
  星云大师:相信自己很好,说明你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世界上只相信自己,那我想他的一生也是很可悲的。
  长乐先生:相信自己,从某种角度去解读,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不相信别人。
  中国社会的信任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信任,个人的信任对象主要是家族和家庭及其成员,然后扩展到乡土信任、地域信任或者文化信任。这种信任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因为信任只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对陌生人普遍存在不信任。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诚信问题确实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关头。
  我们讲诚信一般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政治层面,即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或者说官员和老百姓的关系,在诚信方面发生了一些问题;二是经济层面,主要表现在利益双方互不信任,其次是提供产品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出了很大的问题;三是社会层面,一些本来最应该注重诚信的职业,比如法律工作者、教师、医生、学者等,其诚信比任何其他职业的人都下降得厉害,这是非常让人不安的。当然,媒体也要自我反省,媒体本身也出现了诚信的问题,比如做假报道的、以文谋私或讹诈财物的都出来了,我想这种情况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必须立即行动,拯救诚信。
  一个人与人互不信任的社会是很可怕的,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在其中获得安全感,更别提幸福感了。
  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上的,即在中国,一切信任、一切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这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亨廷顿有类似的观点:在中国,信任和承诺取决于私交,而不是契约或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
  高伟定也说过: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极度的不信任。
  我自己做的小调查中,的确有很多人选择“相信亲情”。所以我觉得,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一个“非现代化”的社会,正常的市场发育没有形成,非常好的信任和信用制度没有出现。中国人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太相信别人,基本的诚信体系还是靠儒家思想在维系着。
  但是,西方学者在这一点上恐怕是患了文化自我中心主义的通病,虽然号称有契约精神的传统,但华尔街一直被称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股市操纵者们随意操纵股价,立法官员与他们狼狈为奸,政府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法规严重缺失,股票战的胜负更多的是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的高下。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也可以在美国找到先例。
  由此可见,契约并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原有价值观念被打破的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这个人类心中的魔鬼就会被放出来毒害我们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建设与法规建设同样重要。
  星云大师:所谓现代社会,就是讲究契约精神的社会,人与人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人们不仅懂得规则,也懂得遵守规则。其实,契约精神并不是现代化的标志,而是代表一种文明与进步。在西方,明文规定的契约的概念大概是在罗马法中出现的,但作为一种精神,它可上溯到古代希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契约也是十分推崇的。宋朝有一位姓徐的读书人,母亲生病想要吃猪肉。他走到东街买猪肉,问好了价钱,又想还要到西边去买东西,拿着肉不方便,就答应人家回来再买。他到西边一问,那里的猪肉比东街便宜,但他没有买,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东街已经承诺要买那家的东西,不能失去信用。可见古人对诚信的重视有多高。
  总裁讲中国人很难相信别人,其实主要是因为上过当受过骗,所以再也不敢相信别人。你看孩子还是很容易相信别人,相信这个世界的真善美的。为什么大人上过当就渐渐地不再轻信别人?因为我们怕受伤、怕失去。
  舍利弗遇到一个哭哭啼啼的年轻人,就问:“你哭什么?”那人回答:“我母亲眼睛有了毛病,需要活人的眼睛做药引子才能救活。”舍利弗一听,说:“那我帮助你,给你一只眼睛。”于是舍利弗就把右边的眼睛挖下来给他。年轻人说:“我必须要左眼才成。”舍利弗一听,又把左边的眼睛挖下布施给他。年轻人接过这只眼睛在鼻子上闻闻,觉得腥味难闻,就往地下一扔,用脚踩。
  舍利弗眼睛看不到了,可是耳朵能听到,就说:“这个人怎么这么难度啊,菩萨难当啊!”于是心生退心。
  这时候天人就来告诉他:“舍利弗,这是来考验你的,你要经得起委屈、冤枉。”修行的人要把忍受苦难、侮辱、讥讽、恶毒、欺骗视为如饮甘露一样,永远不要灰心。
  所以,做不做一个守信的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退缩。你自己坚定了,什么都不可能摧毁你。
  长乐先生:大师讲要坚守诚信就一定不要退却,很深刻,但这很难做到。卢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构成了社会,有了契约才有了国家。秩序是靠大家来建立的,这种建立需要个人牺牲自己的一些天然属性,或者叫天然自由。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农业社会,我们的社会重视的是血缘关系、地域关系,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眼前的东西、身边的亲属,真正信任的是自己或亲属。西方的大资本家很少有人把产业传给自己的子女经营,但华人不一样,香港、台湾和大陆,很多大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经营,一代传一代。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讲,中华民族要崛起,我们个人就必须自我约束,自我禁戒,不说假话,建立诚信。要有诚信的公共契约,使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这才是华人文化不断进步、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星云大师:制度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谁不想生活在一个人们可以互相信任的社会呢?建立一个人们可以互相信任的社会,要先从自我建设开始,别等着制度先行。我在洛杉矶和一个人吃饭,我问他从事什么行业。他说他开餐馆卖素食,有400多家餐馆。我一听很震惊,问道:“美国真有这么多人吃素吗?”他说:“因为我把心做给他们吃。”意思就是说,我们很用心、很有信用。
  长乐先生:是的,契约与诚信互为表里。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说,诚信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低社会诚信与文化、经济的落后相关。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指出:诚信是造成经济成就差距的根源,“一个民族的福利及其竞争力取决于文化特性,即这个国家固有的信任程度;高度信任的存在可以如同经济关系的添加因素,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经济学家称作交易成本的消耗”。与大师所讲的例子相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限制内地人携带大量奶粉出境而立法,限带两罐奶粉,最高刑罚是监禁两年,属全世界罕见的强硬措施。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内地奶粉有质量问题的只是个别案例,但摧毁的是人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重建信心与信任,是当下中国一个最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中国的百年大计,关系到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与世界相处,与人类相处。
  我听闻佛教强调“三心”,就是真心、深心和大悲心。真心,就是真实、诚实;深心,就是诚信、信任;大悲心,就是对众生的超度、怜悯。我认为诚信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三心”。
  首先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然后诚实面对别人,去相信别人;最后有一颗大悲心,体谅别人的背信弃义,理解世间的苦,不会因为别人不守信而自己也不守信,不会因为自己上当吃亏而欺骗别人。继续保持诚信,并继续对人诚信。这才是“信”的最高境界。我记得上次和星云大师对话,我问大师,如果这一生只留下一件东西,要留下什么,大师说是慈悲。我想,慈悲心正是促成诚信的最强大的力量。
  星云大师:“慈悲”两个字,“慈”是把快乐给人,“悲”是要替人拔除痛苦,就是你有痛苦,我替你去除,并给你一些快乐,这就叫作慈悲。小心翼翼于世间行走,千方百计害怕吃亏上当,这都是人间的苦!我们通常能做到的慈悲一定是“有缘”的,比如对家人、朋友的爱,但佛教里讲真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你有苦难,我就要帮助你。正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就把你看成跟我一样的身体,慈悲心便油然而生。所以,如果人人都能以己度人,以相信自己的心去相信别人,这个世界怎么能不越来越好呢?
  ……

前言/序言



《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 洞见人性的深度解析,探寻现代社会的基石 序言 在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常常被各种表象所迷惑,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价值观念之中。“包容”与“诚信”,这两个看似朴素的词汇,却如同两颗璀璨的星辰,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航程中辨明方向,抵御风浪。《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并非一本简单的说教手册,而是一次深刻的灵魂探险,一次对人类精神内核的精细剥离与重塑。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表象的迷雾,深入理解“包容”的真谛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多重维度,并以前所未有的视角,揭示“诚信”如何在个体成长、社会发展乃至文明进步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基石作用。 第一章:包容的广度——理解与接纳世界的多元 “包容”并非简单的迁就,更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本书的第一章将首先廓清“包容”的定义,区分其与软弱、冷漠的本质区别。我们将深入探讨,真正的包容是一种主动的选择,一种基于深刻理解和同理心的智慧。 理解差异的根源: 我们将分析造成个体、群体、文化之间差异的深层原因,从历史、地理、社会结构、个体经历等多个角度,揭示差异的必然性与合理性。这包括对不同思维模式、价值体系、行为习惯的细致解读,帮助读者摆脱狭隘的自我中心主义。 同理心的力量: 本章将重点阐述同理心在包容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并非要求读者感同身受,而是鼓励他们尝试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感受、去思考,去理解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情感。这包括运用叙事疗法、情境模拟等方式,让读者在文字中体验换位思考的过程。 超越偏见与刻板印象: 偏见如同一层有色眼镜,扭曲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本章将剖析偏见的形成机制,如认知偏差、社会学习、群体认同等,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读者识别、审视并逐步瓦解自身及社会中的偏见,从而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 文化的包容与交流: 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本书将探讨如何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特性的同时,尊重并欣赏其他文化,实现有效的沟通与合作。我们将审视历史上的文化冲突与融合案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他者”的视角: 我们将邀请读者主动关注那些在社会中边缘化、被忽视的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理解他们的困境。这包括对弱势群体、少数族裔、不同性别取向者等群体的深入探讨,展现包容的广度如何惠及整个社会。 第二章:包容的深度——自我认知与内在平和 包容的目光不仅要投向外部世界,更要回溯内心。第二章将聚焦于“自我包容”,探讨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实现内在的和谐与成长。 认识自身的局限性: 承认自己的不足、错误和局限,是自我包容的第一步。本章将引导读者进行深度自我反思,识别那些阻碍自我成长的心理模式和行为习惯,如完美主义、自我否定、过度批判等。 接纳情绪的波动: 情绪是人类正常体验的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以一种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喜怒哀乐,不压抑、不放纵,而是学习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成长的动力。 宽恕自己: 过去的错误往往像阴影一样笼罩着我们。本章将深入探讨宽恕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自我宽恕,摆脱内疚和自责的枷锁,获得心灵的自由。 培养内在力量: 自我包容并非意味着被动接受,而是建立强大的内在力量,能够抵御外界的批评和质疑,坚定地走自己的路。我们将介绍一些培养自信、自尊和自我价值感的实用方法。 成长的螺旋: 自我包容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试错、学习和提升的螺旋。本章将强调成长的动态性,鼓励读者以耐心和善意对待自己的成长历程。 第三章:诚信的基石——个体立身之本 “诚信”是贯穿古今的道德准则,也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基石。第三章将深入剖析“诚信”的内涵,阐述其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诚信的定义与维度: 我们将从诚实、守信、负责、正直等多个维度,全面解读“诚信”的含义。诚信不仅仅是“不撒谎”,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真理和承诺的尊重。 言行一致的原则: 本章将强调言行一致在建立信任中的关键作用。我们将分析那些缺乏一致性言行的危害,并提供方法论,帮助读者培养严谨的言行习惯。 信任的建立与维护: 信任是人际关系和合作的基础。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持续的诚信行为,逐步建立和维护个人与他人、与组织之间的信任。信任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精细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努力。 诚信与个人声誉: 个人声誉是诚信最直接的体现。本章将分析诚信行为如何塑造一个人的良好声誉,以及不良行为如何迅速摧毁它。我们将通过大量案例,说明声誉的重要性。 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真正的诚信源于内在的道德自觉,而非外在的强制。本章将探讨如何培养这种内在驱动力,使诚信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第四章:诚信的力量——社会发展的驱动引擎 如果说诚信是个体立身之本,那么它更是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引擎。第四章将探讨诚信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和作用。 诚信与市场经济: 在商品经济中,诚信是交易顺利进行的前提。我们将分析诚信如何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竞争,并最终推动经济繁荣。信用的缺失将带来巨大的社会成本。 诚信与法治社会: 法治的根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本章将探讨诚信如何与法律法规相互依存,共同构建一个有序、公正的社会。我们也会审视那些因诚信缺失而导致的社会问题。 诚信与公共服务: 政府和公共机构的公信力,直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我们将分析诚信在公共决策、信息公开、资源分配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它如何赢得民众的信任与支持。 诚信与创新: 科学研究、技术创新都需要在一个开放、信任的环境中进行。本章将探讨诚信如何促进知识的传播、合作的深化,为创新提供土壤。 诚信的社会传承: 诚信的价值需要一代代传承。我们将探讨教育、家庭、社会环境在塑造公民诚信意识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榜样示范,将诚信的力量传递给未来。 第五章:包容与诚信的融合——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道 包容与诚信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的融合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和谐。第五章将探讨如何将包容与诚信相结合,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包容的诚信: 真正的诚信并非刻板的教条,而是在理解和包容差异的基础上,坚持公平与正义。本章将分析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运用包容的智慧来践行诚信。 诚信的包容: 诚信同样需要包容作为前提。对他人非原则性的失误给予宽容,对犯错者提供改正的机会,是诚信的更高境界。 构建信任的包容性环境: 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鼓励开放对话、尊重不同意见、保护弱势群体等方式,营造一个包容且充满信任的社会氛围。 化解冲突的包容与诚信: 在发生冲突时,包容能帮助我们理解对方的立场,而诚信则能引导我们寻求公正的解决方案,避免冲突的升级。 走向共同繁荣: 当包容成为一种习惯,诚信成为一种自觉,我们将能更好地理解、尊重和合作,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公正、充满活力的未来。 结语 《包容的智慧 3 诚信的力量》是一次对人类精神深度的探索,一次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重塑。本书并非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激发思考,引导读者在自身的经历中去感悟、去实践。希望本书能成为您在人生道路上,尤其是在与人交往、处理事务时,一份宝贵的精神指引,帮助您建立更深厚的信任,拥抱更广阔的世界,最终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通过本书,我们期望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包容并非软弱,而是力量的体现;诚信并非束缚,而是自由的基石。将包容的智慧与诚信的力量融入血液,你我将共同塑造一个更加美好、更加值得信赖的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带着一种老派的精致感,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字体,拿在手里很有分量,让人感觉它所承载的内容也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我尤其欣赏这种坚持实体书质感的出版方式,它仿佛在无声地提醒读者,书中的思考是值得我们沉下心来,慢慢品味的。既然是系列中的第三册,我猜测它必然是在前两册关于“包容”基础理论之上,更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种智慧落地生根,尤其结合“诚信”这个基石。诚信,是所有社会交往的润滑剂,也是个人品德的试金石。我个人认为,一个无法做到真诚待人的人,其所谓的“包容”很可能沦为空洞的口号,甚至是一种虚伪的策略。因此,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论证诚信对于深化包容性的作用的。是说只有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包容才可能持久?还是说,唯有真诚地接纳他人的不同,才能真正体现出自己的诚信?我期望书中能够触及一些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例如网络舆论中的对立现象,信息茧房带来的偏见加剧,这些都是对我们包容心和诚信度双重考验的时刻。如果作者能结合心理学或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来佐证这些论点,那就更具说服力了。这本书的标题像一把钥匙,指向了构建一个更健康、更成熟的社会关系的秘诀,我准备好了去解锁这些洞察。

评分

坦白说,在如今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去读一本探讨“智慧”和“力量”的书,需要一定的毅力和专注力。我被这个书名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承诺了一种内在力量的提升,而不是浮躁的成功学。我更偏向于那些探讨人性深度、价值体系构建的作品。“包容的智慧”听起来就带有一种哲学思辨的味道,而“诚信的力量”则指向了行动层面。这两者结合起来,是不是意味着,真正的智慧体现在:我们有能力去接纳那些挑战我们既有信念的人或事(包容),同时,我们在接纳和理解的过程中,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真实性(诚信)?我正在思考,这种力量是否能帮助我在面对职业生涯中的一些灰色地带时,做出更符合良知和长远利益的决策。我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界限感”的议题。包容不等于没有底线,诚信也不代表盲目妥协。如何划清界限,在坚持自我核心价值的同时,又对外部世界保持开放姿态,这才是最考验智慧的地方。这本书如果能在这方面提供一些清晰的指导原则,那它对我的价值将是无可估量的。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实在是引人注目,光是“包容的智慧”这几个字,就让人联想到一种开阔的胸襟和对不同事物的理解能力。我手里拿着的是第三册,副标题是“诚信的力量”,这个组合让人不禁好奇,包容与诚信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深刻联系?我一直相信,真正的智慧并非在于知识的多少,而在于如何处理人与人、事与事之间的复杂关系,而包容无疑是其中的核心。我期待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些关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包容性思维”的实用指南。比如,面对那些与自己观点南辕北辙的人,我们应该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又能有效地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争执?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一种沉稳又不失活力的感觉,色彩搭配和谐,似乎在暗示着内容会是既有深度思考又不乏生动案例的。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一些跨文化的视角,毕竟包容的范畴是如此广阔,涉及到民族、文化、信仰等方方面面。如果能看到一些具体的故事,讲述个人或团体如何通过积极的包容实践,最终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果,那就更好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第一印象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探讨的著作,更像是一本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构建更和谐社会的实用手册。我非常期待深入阅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将“智慧”这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包容”和“诚信”这两个具体的支柱来支撑起来的。

评分

阅读这类书籍,我总会期待它能提供一种“重新校准”内心指南针的机会。市面上的同类书籍很多,但真正能触动灵魂、改变思维模式的却凤毛麟角。我喜欢《包容的智慧 3》这个提法,它暗示着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暗示着我们对包容的理解是需要不断深化和迭代的。而“诚信的力量”作为本册的落脚点,似乎在强调,所有的能力和智慧,最终都需要一个稳固的道德基础才能发挥效用。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定义这个“力量”的。它仅仅是带来个人信誉的提升吗?还是说,当一个群体都具备了诚信和包容的品质时,会爆发出更强大的集体创造力和韧性?我设想的场景是,书中会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如何修复被破坏的信任关系,因为信任的建立耗时漫长,但崩塌却在一瞬间。在这种危机时刻,作者认为诚信和包容分别应扮演怎样的角色?是需要先展示诚信以重建基础,还是先通过包容性的姿态来为诚信的表达创造空间?这本书的篇幅看起来不小,我希望能看到大量的案例分析,最好是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真实事件,这样才能让“智慧”真正活起来,而不是停留在纸面上的空谈。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组合具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张力,它吸引着我这个习惯于在不同思想光谱中寻找平衡点的读者。包容,意味着广度;诚信,意味着深度。要做到真正的包容,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胸襟去容纳差异;而要做到有力量的诚信,则需要坚定的内在信念来支撑。我期待这本书能阐明,这两者是如何相互促进的。会不会是这样一种逻辑:正是因为我们内在诚信正直,所以我们才敢于敞开心扉去包容那些与我们相悖的观点,因为我们不害怕这些观点会动摇我们自身的根基?反之,当我们通过包容他人而获得更全面的认知时,我们的诚信体系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和稳固。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种行动指南,不仅仅停留在“应该怎样做”的层面,而是深入到“如何克服人性中固有的自负与偏见”的心理层面。比如,当我们深信自己是对的时候,如何运用包容的智慧,以一种不失尊严的方式去倾听反对意见?这种内心的修炼,远比外部世界的策略更难。这本书的重量感和书名所揭示的深刻主题,让我相信它会是一次深入自我反思和精神成长的旅程,而非一次轻松的阅读体验。

评分

手感很好!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们快乐、让我们幸福的书,书中讲了很多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放不下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轻而易举得到快乐。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

评分

物美价廉

评分

值得推荐的好书!

评分

看了一部分,还不错!

评分

星云大师的书,不错,心灵鸡汤

评分

不错。

评分

?诚信的建立,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分

正版图书!!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