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石學》為硃劍心多年攻究金石學之心得,並韆百年來金石器物、名傢著述之總結,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金石學通論著作
二、《金石學》體係完備,取止有度,並有圖錶,隨文列附,既便初學,又便研究
三、《金石學》參稽眾書,援引舊說,或直錄,或刪節,均標注齣處,以示嚴謹
《金石學》共分三編:一為“通論”,凡五章,總述金石學之名義、價值及其發展之曆史;二為“說金”,凡五章,分述古金諸器之原始、名物、製度、銘刻及曆代之毀壞與僞造;三為“說石”,凡四章,分述曆代刻石之名義、製度、文字、源流及其厄運。凡屬金石學範圍應有之知識,略具於是,係統性地概括瞭金石之學的全貌。在具體的持論上,說石主葉昌熾,說金主王國維,蓋“於舊學之整理研治,惟葉昌熾氏之於石刻、王國維氏之於吉金。之二氏者,要為斯學之殿矣。”
硃劍心(1905—1967),名建新,以字行,浙江海寜人。現代金石學傢。1925年,畢業於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奉公赴日本、朝鮮考察。1928至1935年,任教於颱州、杭州、衢州等地。1936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館遷往香港,淪陷後返迴上海。1944年後在南京、上海任教,直至病逝。刊有《金石學》《孫過庭書譜箋證》《晚明小品選注》《樂府詩選注》《黃仲則詩選注》等。
第一編 通論
第一章 金石學之名義
一、金石、甲骨、竹木三者之比較
二、金石之始製
三、金石二字連用之始
四、吉金、樂石之義
五、何謂金?何謂石?何謂金石學?
第二章 金石學之價值
一、考訂——證經、訂史、補佚、考字
二、文章——淵源、體製、工拙
三、藝術——書、畫、雕刻
第三章 金石學之肇始及演進
第一節 肇始——漢
一、時代之鑒定
二、文字之考釋
三、文字之互證
四、文字之存錄
第二節 演進——魏至唐
一、訂史正俗之例
二、撰述引用之例
三、專著之始創
四、石經之著錄
五、石鼓之發現
第四章 金石學之極盛及中衰
第一節 極盛——宋
一、吉金之著錄
二、石刻之著錄
第二節 中衰——元明
一、元人之著錄
二、明人之著錄
第五章 金石學之復興創獲及整理
第一節 復興——清初至現代
一、石刻之著錄
二、吉金之著錄
三、錢幣之著錄
四、璽印之著錄
五、兵符之著錄
六、鏡鑒之著錄
七、玉器之著錄
八、瓦磚之著錄
第二節 創獲——清末至現代
一、甲骨之著錄
二、簡牘之著錄
三、封泥之著錄
四、陶器及明器之著錄
第三節 整理——清中葉至現代
一、史料之纂述
二、書目之編輯
第二編 說金
第一章 總說
第二章 殷周諸器
第三章 秦漢以後諸器
第四章 錢幣、璽印、兵符、鏡鑒
第五章 古器之厄
第三編 說石
第一章 名義製度
第二章 文字圖像
第三章 碑版源流
第四章 石刻之厄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甸甸的紙張質感,配上古樸的字體排版,仿佛一穿越迴瞭舊日的書齋。內頁的墨色暈染得恰到好處,使得閱讀體驗非常舒適,即便是長時間翻閱,眼睛也不會感到疲勞。尤其是那些插圖的印刷質量,細節之豐富,層次感之分明,看得齣在製作上是下瞭大功夫的。不過,我得說,對於初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讀者來說,開篇的文字略顯艱澀,許多專業術語的解釋並不夠直白,讀起來有些吃力,需要時不時停下來查閱背景資料,纔能跟上作者的思路。這可能更適閤那些對領域有一定瞭解的資深愛好者,他們或許能更快地領會其中蘊含的深意。但總的來說,從實物角度來看,這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它的物質形態本身就傳遞齣一種對知識的尊重和敬意。這本書的重量,拿在手裏,就讓人感覺到分量,不是那種輕飄飄的流行讀物能比擬的。
評分這本書的引用和參考文獻部分處理得非常規範和詳盡,這無疑是學術著作的加分項,體現瞭作者嚴謹的治學態度。然而,我發現瞭一個小小的閱讀體驗上的不便之處:注釋體係的設計。作者似乎采用瞭文末集中注釋的方式,而非頁下腳注。這意味著當閱讀到關鍵論點時,我需要頻繁地翻到書的最後部分去核對來源和進一步的說明。這種頻繁的“頁麵跳轉”極大地打斷瞭閱讀的連貫性,特彆是當引用的文獻數量較多,注釋條目密集時,追蹤起來非常耗時費力。這使得原本就有些密集的理論內容,在閱讀過程中更添瞭一層機械性的操作負擔。如果能采用更為便捷的腳注形式,即便增加書籍的厚度,對於閱讀體驗的提升也將是顯著的,可以讓讀者更專注於文本本身的思想碰撞,而不是在文本和注釋之間來迴奔波。
評分從比較研究的角度來看,這本書在某些關鍵議題上的論述深度似乎有所不足。例如,當作者提到某一時期在特定地域的風格轉變時,他引入瞭氣候變化和社會動蕩作為外部因素的影響,這是非常好的切入點。然而,在展開論述時,這種影響力的具體機製被處理得過於籠統。我希望能看到更細緻的、甚至量化的證據來支撐這些宏觀論斷。比如,氣候變化如何通過影響材料的可獲得性或工匠的生存狀態,進而間接影響到藝術形式的選擇和錶現力?書中對此的探討更像是一種假設性的陳述,而非基於紮實證據鏈的推導。因此,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高質量的綜述報告,為我們指明瞭哪些是重要的研究方嚮,但並未完全深入挖掘那些“為什麼”和“如何”的復雜交互作用。讀完後,我感到的是知識的擴展,但同時也伴隨著對更深層次答案的渴求。
評分我嘗試著從內容邏輯上梳理瞭一下作者的論述脈絡,感覺上,作者似乎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理論體係,但這種嘗試在某些章節顯得有些用力過猛,導緻結構上的鬆散和跳躍。比如,在前三章討論“時代風格的演變”時,引用的案例之間缺乏明確的過渡和有機聯係,讀到後麵,總覺得有些章節像是一個個獨立的知識點堆砌,而不是一個順暢流動的思想河流。我特彆注意瞭作者在對比不同流派觀點時的手法,他傾嚮於將A派和B派的觀點進行對立化的處理,這種二元對立的敘事方式雖然能增強戲劇性,但似乎也犧牲瞭對微妙過渡地帶的探討。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不同學派之間如何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的深入分析,而不是單純的陣營劃分。整體閱讀下來,像是跟隨一位學識淵博的導遊,在不同的曆史遺跡間穿梭,但他偶爾會忘記提醒我們,我們現在正站在哪個路口,通往下一個景點的最佳路徑是什麼。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極其“學術化”的典範瞭。它幾乎沒有采用任何迎閤大眾讀者的口吻或敘事技巧,通篇都是嚴謹、內斂且充滿特定領域術語的錶達。這種風格的優點是毋庸置疑的——它保證瞭信息的精確性和權威性,讓人相信作者在字斟句酌。但缺點也隨之而來,那就是閱讀的門檻極高。我發現自己時不時需要停下來,去揣摩那些看似簡單的詞語在特定語境下的深層含義。例如,對於“銘文的刻蝕工藝與書寫意圖關聯性”的論述,作者僅僅用瞭一句話帶過,但這句話背後所蘊含的曆史背景和技術細節,卻需要讀者自行去發掘和補充大量的背景知識。這對於希望快速獲取信息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挑戰。如果作者能在保持學術嚴謹性的同時,偶爾增加一些更具畫麵感的描述或者類比,哪怕隻是在引言或結論部分,或許能更好地吸引並留住更廣泛的讀者群體。
評分618期間很快就到瞭,點贊。
評分送貨快,質量很好!購物很愉快!
評分再版書,值得一讀
評分不錯的書,活動購買,性價比不錯
評分很不錯的書,值得一讀。
評分硃劍心多年攻究金石學之心得,並韆百年來金石器物、名傢著述之總結,是第一部現代意義上的金石學通論著作。
評分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