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缪钺 等 著
图书标签:
  • 宋诗
  • 诗歌鉴赏
  • 宋代文学
  • 文学史
  • 诗词理论
  • 文化艺术
  • 古典文学
  • 鉴赏辞典
  • 新一版
  • 中华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ISBN:97875326436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9973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699
字数:19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收录宋代二百五十余位诗人及无名诗人的诗作共1250余篇,延请名家撰写精美赏析文章,解释历史背景,讲解艺术特色,评论文学成就,介绍各家之说。《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在旧版《宋诗鉴赏辞典》的基础上,吸收学界新研究成果,对内容进行了修订提升,并对全书的版式、字体、字号、封面进行重新设计,并增加与内容相符的字画若干幅(黑白)插入正文,将原来正文的小五号字体放大为五号,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以期达到更为舒适的阅读效果,全面提升《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目录

出版说明
凡例
论宋诗(代序)
篇目表
正文
附录
诗人年表
宋诗书目
名句索引
诗人笔画索引
篇目笔画索引

精彩书摘

  《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归来仍寂寞,
  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
  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
  精爽此销磨。
  从来有修短,
  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
  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
  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
  沉埋向九泉!
  这是梅尧臣悼念亡妻之作。陈石遗很推重此诗,谓:古诗写夫妇之情而工者尤少。潘岳《悼亡》,最为著名,但其中除“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等数语外,无沉痛语。元稹《遣悲怀》,写“贫贱夫妻百事哀”,颇能动人;但“俸钱过十万”,“营奠复营斋”,毕竟是官僚口吻。只有圣俞此诗,最真挚、最纯洁,当为千古第一。盖梅人品高,感情真,与那些熏心富贵者固不相同。讲得很确切。
  “结发”两句以总叙起,着重在“十七年”。梅与其夫人谢氏于天圣六年(1028)结婚,至庆历四年(1044)谢亡,凡十七年。(欧阳修《梅圣俞墓志铭》:“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十七年”而“相看犹不足”,便见爱之深、情之挚。“相看不足”之时,忽然中路“长捐”,其悲痛自可想见。语愈平淡,情愈真切。首四句已把悲情写完,接下去怎样写呢?
  元稹诗中说:“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梅尧臣也写谢氏身后的自己心情:由自己“鬓已多白”料想到“身宁久全”,逆计“同穴”之期当在不远,似可强作宽解;然而在“未死”之前,则一息苟存,即有“泪涟涟”而不能自止。几番转折,愈转而愈深。
  第一首是总写。第二首则突出一点,作具体刻画。情是抽象的,必须因事因景才能写出:至于写得“尽意”,则尤为难能。梅尧臣先从自己的“出”门与“归来”写。司马迁写自己悲痛心情,有“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即是从“居”、“出”着笔的。梅尧臣的“每出身如梦”,比“不知所往”,表情似更明晰。心在谢氏身上,故出门也像做梦一样;“出门”“逢人”,也只是勉“强意多(周旋)”。“出门”时有人谈论,还可稍解悲戚;“归来”时则孤寂之感更甚。潘岳诗“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亦即此情此景之写照。人在“出门”时有所见闻,回来总想向亲人讲讲,可是人亡室空,“欲语向谁”呢?这一点写出了最难写的情意。接下去写“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古人把丧妻之夫,比作鳏鱼(混子鱼),谓其夜不闭眼。这两句也就是描写长夜失眠的景况。由于长夜难眠,所以窗中飞入“孤萤”,天空一声雁叫,皆能看见、听到。这两句刻画得尤为真切。真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世间无最苦”,谓世上没有比此更痛苦的事了,自己的“精爽”(精神、神智)全部被其消磨了。语近夸张,但非此写不出镂心刻骨之痛。
  第三首,以“问天”形式,写出爱情之专与悲哀之深。但他不直说问天,而先说“从来有修(长)短”。人生寿命不齐,本属自然;但愚者寿而贤者夭,这是什么道理呢?这就要“问苍天”了。设想之奇,正见用情之挚。特别是“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看似夸张,却又最合情理,因为在他心目中确是如此。有人戏谓其“情人眼中出西施”;难在做了“十七年”夫妇,还能持此看法,其用情之专一,在当时士大夫中是颇不易得的。就诗来说,把妻子写得愈贤愈美,则其死亡,愈堪悼惜。陈石遗曾指此谓“从《诗经·硕人》中来”。梅尧臣虽未必有意摹拟《诗经》,而千古诗人的思路往往前后相同,则是未必不然的。“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真是“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诗语)了。
  梅尧臣论诗,谓“惟造平淡难”。其诗也有“平而无奇、淡而无味”之处。但此三首,则情真意切,深入浅出,以最平最淡之语,达最深最浓之情,表达最明白,而又最耐人回味,可谓言情的杰作。那种“望尘下拜”的人,那种夸耀“俸钱”的人,当然写不出这样的诗。
  (吴孟复)
  ……
诗意千年,风雅流传——宋代诗歌艺术的璀璨星河 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宋诗以其独特的时代风貌、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既是对唐诗盛世的继承与发展,又以其鲜明的宋代印记,开创了文学的新篇章。本书旨在深入探索宋诗的艺术世界,勾勒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宏大图景,带领读者领略宋代文人的精神风骨与时代情怀。 一、时代浪潮中的诗歌回响:宋诗的时代背景与精神气质 宋代,是一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思想的活跃,与边患频仍、内忧外患交织并行,共同塑造了宋代社会复杂而丰富的精神面貌。这种时代背景,深刻地影响了宋诗的创作,使其呈现出与唐诗不同的风貌。 “以文为诗”的理性转向: 相较于唐诗的雄浑奔放,宋诗在整体上更显理性与思辨。宋代文人重视义理的探求,将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融于诗歌创作之中,使得宋诗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况味。苏轼的豪放旷达,黄庭坚的奇崛险峻,陆游的忧国忧民,都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人生、社会、宇宙的深沉思考。 “尚意”与“尚态”的审美追求: 宋诗在审美上,更加注重“意”的表达,即诗歌所要传达的内在情感、思想和意境。这种“意”的追求,使得宋诗更加注重意象的精心选择、情景的融洽融合,以及言外之意的含蓄蕴藉。同时,“尚态”也成为宋诗的重要特征,即追求诗歌形式的生动活泼,反对刻板僵化的套路,提倡自然真切的风格。 关注现实的社会责任感: 尽管宋代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却从未减弱。许多诗人积极参与政治,他们的诗歌往往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对民生疾苦的体恤,以及对奸臣当道的愤慨。陆游的“人生识字糊涂过,万事于我如浮云”背后,是他“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雄心壮志;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的豪迈,亦掩盖不住他“壮岁旌旗拥万夫”的抱负难伸。 二、群星璀璨的文学星河:宋代主要诗人群像 宋代诗坛群星璀璨,涌现出一大批风格各异、成就卓著的诗人,他们共同构筑了宋诗的辉煌。 “唐宋八大家”的大家风范: 韩愈、柳宗元虽然是唐代人,但他们的古文运动和诗歌创作对宋诗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更是宋诗的中流砥柱。 欧阳修: 作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清丽婉转,既有山水田园之乐,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他的“画船轻载,明月半升,荷风送香气”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闲适,而“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则蕴含着物是人非的惆怅。 王安石: 他的诗歌风格雄健峭拔,富有哲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改革的呼唤贯穿其中。如“千点寒灯欲灭时,孤身独坐尚多愁”,看似孤寂,实则暗含对国家积弊的忧虑。而“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描绘了春节的喜庆,却也衬托出农家生活的艰辛。 苏轼: 毫无疑问,苏轼是宋代诗坛的巨擘。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豪放旷达,诙谐幽默,充满了人生智慧和浪漫情怀。“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他词作的千古绝唱,其诗歌同样意境宏阔,感情真挚。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友情的珍视,对命运的达观,都通过他的诗歌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黄庭坚: 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他的诗歌以“夺胎换骨”、“点铁成金”著称,风格奇崛险峻,用语新奇,创造了独特的“黄家体”。他的诗歌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力,如“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江西诗派”的创新与发展: 黄庭坚开创的江西诗派,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等创作手法为核心,注重炼字炼句,强调诗歌的精巧与含蓄。这一诗派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代表人物除了黄庭坚,还有陈师道、张耒等,他们共同推动了宋诗在形式和语言上的创新。 陆游与辛弃疾的爱国主义诗篇: 陆游和辛弃疾是宋代爱国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他们的诗歌慷慨激昂,充满了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表达了其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则展现了他渴望驰骋疆场的英雄气概。 婉约词派的细腻情感: 虽然本书主要聚焦诗歌,但也不能忽略宋词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李清照等婉约词人以细腻的情感、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女性的日常生活、闺阁愁思,以及对世事的感慨,与豪放派诗词形成鲜明对比,共同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面貌。 三、宋诗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 宋诗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其精湛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密不可分。 写实与抒情的融合: 宋诗善于将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与内心真挚情感相结合。诗人不再仅仅满足于描绘山水景色,更注重将个人情感投射到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内心的喜怒哀乐。例如,苏轼笔下的“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不仅仅是对美食的描绘,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和享受。 “以理趣入诗”与“以议论入诗”: 宋诗在情感表达上,更加注重理性的思考。许多诗歌中融入了哲理、议论,使得诗歌在抒发情感的同时,也具有深刻的思想启示性。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便是借景说理,赞美自然天成的美。 炼字炼句的极致追求: 宋代诗人对诗歌语言的锤炼达到了极致。他们不惜花费心力,反复推敲,力求用最精炼、最贴切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黄庭坚的“夺胎换骨”便是对这种追求的最好体现。这种对语言的精益求精,使得宋诗在语言的艺术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 意象的创新与经营: 宋诗在意象的选择和运用上,也展现出独特的创新。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创造出新颖而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同时,对意象的巧妙组合和经营,也使得诗歌意境更加丰富。 格律的讲究与形式的创新: 虽然宋诗在整体风格上趋于多样化,但在格律方面,依然保持着对传统的高度重视。同时,宋代诗人在形式上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力求在继承中有所突破。 四、跨越时空的文学魅力 时至今日,宋诗依然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对人生困境的达观,对真挚情感的抒发,以及对家国情怀的坚守,依然能够引起现代读者的强烈共鸣。 阅读宋诗,我们仿佛能够穿越时空,与那些生活在千年之前的文人墨客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味他们的生活态度,领略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苏轼的豪迈洒脱,到陆游的悲壮激昂,再到辛弃疾的壮志未酬,每一首诗都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印记,一种人生的况味,一份永恒的艺术价值。 本书将带领您一同走进宋诗的世界,品味其诗情画意,感悟其思想深度,领略其艺术风采,让千年宋诗的韵味,在现代人的心中再次流淌,绽放出不朽的光彩。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一直对宋诗情有独钟,而这本《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无疑是我近年来最满意的一次购书体验。它在内容上可以说是面面俱到,既有对名家名篇的深度挖掘,也不乏对一些相对冷门但同样精彩的诗歌的精心梳理。我特别欣赏的是,辞典在解析诗歌时,并非停留在字面意思的解释,而是着重于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哲学以及社会意义。例如,在解读陆游的爱国诗篇时,辞典不仅分析了其慷慨激昂的语言,更深入地探讨了陆游为何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中原,以及这种精神在当时社会是如何被理解和传播的。此外,辞典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知识,使得读者在理解诗歌的同时,也能对宋代的历史文化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这种“一书多用”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价值和趣味性,让我感觉在阅读诗歌的同时,也在进行一次沉浸式的宋代文化之旅。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之前,对宋诗的印象还停留在课本上那些“之乎者也”的晦涩文字。然而,这本辞典彻底改变了我对宋诗的看法。它并非堆砌干涩的学术理论,而是以一种充满温度和人情味的方式,将宋诗的魅力一一呈现。我特别喜欢它对于诗歌的“意境”的描绘,不只是枯燥的文字解释,而是通过生动的语言,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所传达的情感,如同电影画面般在我脑海中徐徐展开。例如,在赏析辛弃疾的词时,辞典不仅仅分析了其豪迈的风格,更深入挖掘了他词中蕴含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壮志难酬的无奈,让我体会到了词人内心波涛汹涌的情感。同时,辞典中还穿插了大量与诗歌相关的历史趣闻和轶事,让阅读过程充满了趣味性,也让我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文人风貌有了更鲜活的认识。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宋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那个时代鲜活的注脚,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古诗词一窍不通的“小白”,一直觉得这些东西离我太遥远,太高深。但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回了家。结果,它彻底颠覆了我对古诗词的认知!它不像我之前看过的那些枯燥的教材,而是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介绍宋诗。每一首诗的后面,都有一个“赏析”的部分,写得特别接地气,就像朋友在跟我聊天一样,把诗人的情感、创作背景都讲得明明白白。我最喜欢的是它收录的那些描写生活的诗,比如苏轼的《食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读起来就觉得特别有画面感,好像我也闻到了荔枝的香味。还有那些描写战争和离别的诗,辞典也从历史的角度进行了解读,让我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状况。最关键的是,它没有那些复杂的术语,我一个字都能看懂,读完之后,感觉自己好像也跟着诗人一起经历了一番。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宋诗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品,而是充满了生活气息的生动表达。

评分

我买这本《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纯属偶然,只是因为在书店里翻了几页,觉得排版舒服,字体大小也合适,就顺手拿下了。没想到,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惊喜。我平时对宋诗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片段,总觉得有些诗歌过于含蓄,不易理解。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非常人性化,它将每一首诗都拆解开来,从诗人的介绍,到诗歌的背景,再到逐字逐句的解释,最后还有一段生动形象的赏析。我最喜欢的是那些“生活细节”的解读,比如描写宋代文人雅趣的诗,辞典会详细介绍当时的饮茶、赏花、甚至是如何写字的习惯,让我觉得这些古人离我一点都不远。还有那些描写战乱的诗,辞典也会配上一些当时的地图和历史事件的简述,让我在阅读时,能有更清晰的历史画面感。这本书就像一个贴心的向导,带着我一步步走进宋诗的世界,让我从“看不懂”变成了“听得懂”,甚至还能“感觉得到”诗人的情感。

评分

初次捧读这本《宋诗鉴赏辞典(新一版)》,心中涌起的,更多的是一种对古人智慧的仰慕和对文字魅力的惊叹。翻开扉页,那份沉甸甸的质感便透出不凡。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每首诗歌的编排方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收录,而是如同导览一般,层层剥开诗歌的肌理。从诗人的生平事迹,到创作的时代背景,再到字里行间的深意,每一部分都仿佛为读者搭建了一座通往诗歌灵魂的桥梁。那些曾经在我眼中晦涩难懂的词句,在辞典的注释下变得清晰明朗,仿佛诗人就在耳边低语,诉说着他的喜怒哀乐。更让我惊喜的是,辞典中对于诗歌意象的解析,往往能打开我全新的视角,让我看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理解那些含蓄的表达。例如,关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我以往只觉得是描绘田园风光,但辞典却细致地剖析了其中蕴含的农耕智慧和民生疾苦,让我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层次的共鸣。这种详实而又富有人情味的解读,让我感觉自己并非在阅读一本工具书,而是在与一位博学而又温和的长者对话,一起在宋代诗歌的海洋中悠游。

评分

一直想买的书了,这次活动终于入手了,满意啊!

评分

要买宋词,买成宋诗了

评分

新版的开本比旧版大一圈,有点松的感觉。不过好在京东实惠、快速,给个赞?

评分

講解清楚 分析到位 能讓人體會詩的好處 沒有連篇累牘的廢話

评分

《元明清诗鉴赏辞典》是本社中国文学鉴赏辞典大系之一。该书初版于1994年,在选目与赏文撰写方面,邀请了当时国内众多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本着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宗旨遴选篇目,撰写赏文,编订附录,充分反映了当时元明清诗歌研究的丰硕成果与较高水平。全书共收录辽、金、元、明、清、近代430位诗人的诗作1300余篇。本书新一版拟以原版为基础,增删、改正若干舛讹,并对附录作增补,增加了元明清诗研究参考书目。使本书质量更臻精审完善。并依照新一版版式对全书进行重新设计,使版面更加赏心悦目,全面提升本书的档次和品位,以满足不同文化消费层次的读者需要。

评分

一直想买的书了,这次活动终于入手了,满意啊!

评分

以本社《唐诗鉴赏辞典》为代表的中国文学鉴赏辞典系列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首创文学赏析工具书形式。

评分

中国古典文化,看了诗词大会买的,好书!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