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灌木文化 编
图书标签:
  • 国画
  • 写意
  • 零基础
  • 绘画
  • 艺术
  • 书法
  • 中国画
  • 入门
  • 技法
  • 教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875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13932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2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颠覆了你对国画难以上手的刻板印象!范例多多,适合零基础的读者拿来自学,读者学习以后一定能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这本书更像是身边的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下笔,如何构图,如何克服“国画绝非易事”这样的恐惧心理,书中包含了非常精美的案例,排版方式也十分灵活。书中每个案例的讲解都细致到推荐用笔、用笔技法、调墨和设色技法,并配以图示说明,让你一目了然,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一样学得会!

内容简介

国画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而在生活中,画国画,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更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许多读者没有国画功底,但却希望在闲暇的时间里可以拾起毛笔,勾勒出属于自己的水墨画韵!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是“零基础学画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12章。第1章为国画基础知识部分,介绍了国画工具的选择及使用方法;第2~11章,分门别类地讲解了写意国画中常见体裁的画法,如花卉、禽鸟、鱼虫、蔬果、走兽、山石、云水、树木和点景等,内容的编排与绘制均以零基础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图例丰富,讲解细致;第12章则进入了案例创作部分,通过前面打下的基础,学以致用,创作出赏心悦目的国画作品。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不仅适合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同时也可作为各地国画培训班和老年大学的实用教材。

作者简介

Corel中国地区CCCP(设计师)、CCCE(设计专家)和CCCI(认证教师)考试题目编写者。中国商业插画师资格考核员,认证教师。Adobe讲师。 教育工作经历 01.2000-2001:北京成人教育考试中心—兼职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2.2001-2002:北京大学—任职期间进行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的教学工作和商业插画师的培训工作。 03.2003-2004:中央美术学院—在职期间进行数码插图的教学工作。 04.2005-2005:中央美术学院(城市学院)—在职期间主要进行平面设计、图形图像学的教学工作。 05.2005-2006火星时代:兼职期间进行职业动漫师的培训工作。 06.Adore公司:师资培训讲师。 07.水晶石教育学院:外聘讲师。

内页插图

目录

第1章国画基础知识
笔 6
毛笔的种类 6
毛笔的选择 6
执笔技法 6
运笔技法 7
墨的选择及使用 7
墨的种类 7
如何研墨 8
墨分五色 9
基本调墨方法 10
用墨技法 10
纸的选择及使用 11
颜料 12
常用国画颜料色卡 12
渐变色 12
复合色 12
动手画一画 13
题款、印章的形式 14
构图的技巧 15
S形构图 15
C形构图 15
斜出式构图 15
截取式构图 16
对角式构图 16
三角式构图 16
自由式构图 16

第2章花卉的画法
牡丹的画法 18
荷花的画法 19
梅花的画法 20
菊花的画法 21
兰花的画法 22
紫藤的画法 23
玉兰的画法 24
牵牛花的画法 25
芭蕉的画法 26
秋葵的画法 27
水仙的画法 28

第3章禽鸟的画法
雏鸡的画法 30
麻雀的画法 31
喜鹊的画法 32
鹰的画法 33
燕子的画法 34
鹤的画法 35
翠鸟的画法 36
孔雀的画法 37

第4章鱼虫的画法
鲤鱼的画法 39
鳜鱼的画法 40
金鱼的画法 41
虾的画法 42
螃蟹的画法 43
蝈蝈的画法 44
螳螂的画法 45
青蛙的画法 46
蝴蝶的画法 47
蜻蜓的画法 48
蜜蜂的画法 49
蝉的画法 50

第5章蔬果的画法
葫芦的画法 52
柿子的画法 53
白菜的画法 54
葡萄的画法 55
荔枝的画法 56
桃的画法 57
石榴的画法 58
枇杷的画法 59

第6章兽的画法
马的画法 61
牛的画法 62
骆驼的画法 63
虎的画法 64
龙的画法 65
松鼠的画法 66
猫的画法 67

第7章山石的画法
披麻皴 69
解索皴 70
折带皴 71
荷叶皴 72
米点皴 73
刮铁皴 74
斧劈皴 75
豆瓣皴 76
雨点皴 77
牛毛皴 78

第8章云水的画法
细勾云法 80
大勾云法 81
勾水法 82
染水法 83
留白画法 84
瀑布的画法 85
湖水的画法 86
倒影法 87

第9章树木的画法
横皴法 89
绳皴法 90
鳞纹皴法 91
树根的画法 92
鹿角枝画法 93
蟹爪枝画法 94
竹子的画法 95
松树的画法 96
柳树的画法 97
柏树的画法 98

第10章点景的画法
房屋的画法 100
桥梁的画法 102
舟船的画法 104
楼阁的画法 106

第11章人物的画法
孩童的画法 108
仕女的画法 109
老者的画法 110

第12章案例创作
归周图 112
早春图 115
归隐图 117


前言/序言


《中国画的意境之门:写意入门指南》 内容梗概 本书旨在为初学者打开中国画写意技法的神秘之门,深入浅出地介绍写意画的核心理念、基本技法以及创作思路。我们不仅仅是教授笔墨的运用,更重要的是引导读者理解写意画背后“写意”二字的真谛——如何通过简洁的笔触,捕捉物象的精气神韵,传递作者的情感与意境。本书不涉及具体的国画流派历史考据,也不深入探讨临摹古画的精微之处,而是聚焦于让零基础的学习者能够快速上手,掌握写意画的要领,并能独立进行简单的写意创作。 第一章:何为写意?——解构中国画的灵魂 本章将带领读者初步认识写意画。我们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写意”与“工笔”的区别,强调写意画并非“随意而画”,而是“意在笔先,形随心动”的艺术追求。我们将探讨写意画的几个核心要素: 神韵与气韵: 解释为何写意画更注重表现物象的内在生命力和神态,而非外在的形似。我们将通过生动的例子,如竹子的挺拔、梅花的傲骨、山水的雄浑,来阐释“气韵生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 意境的营造: 探讨写意画如何通过构图、留白、墨色变化来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感表达。我们将分析留白并非“空白”,而是“有意味的空间”,它能引导观者的想象,深化作品的意境。 笔墨的灵魂: 简要介绍中国画独特的笔墨语言,如“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概念,为后续章节的技法讲解打下基础。我们将强调笔墨不仅仅是工具,更是承载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第二章:基础笔墨的修炼——掌握写意画的“十八般武艺” 本章是本书的技术核心,我们将详细讲解写意画最基本的笔墨技法。我们提倡“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鼓励读者通过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这些技法。 执笔与运笔: 讲解正确的执笔姿势,以及如何通过腕、肘、肩的配合,运用“中锋”、“侧锋”、“逆锋”、“顺锋”等不同的用笔方法,来表现不同的质感和力度。我们会通过图示和分解动作,让读者直观理解。 墨色变化: 深入讲解“浓、淡、干、湿、枯”五种墨色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宿墨”、“积墨”、“破墨”等技法,丰富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我们将提供具体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感知并控制墨色的微妙变化。 基础点画(皴法): 介绍几种最常用、最适合写意入门的皴法,例如: 点: 学习如何用点来表现物体的质感、肌理,如雨点、苔点、墨点等。我们会讲解不同形状、大小、排列方式的点所能产生的不同效果。 线: 学习如何运用线条来勾勒物体的轮廓,表现其筋骨,如用不同力度的线条画出竹叶的飘逸、梅枝的遒劲。我们将区分“飞白”、“苍劲”、“圆润”等线条风格。 简易皴法: 介绍一些能够快速表现山石、树木纹理的简化皴法,如“披麻皴”、“斧劈皴”的简化变体,帮助读者初步掌握塑造形体的技巧,但不会深入探讨复杂多变的传统皴法。 写意花鸟的初步技巧: 花头: 学习如何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不同花卉(如梅、兰、竹、菊)的形态,例如三瓣梅、五瓣梅的画法,不同姿态的兰叶画法。 叶子: 学习如何表现叶子的向背、卷曲、大小,以及通过墨色变化来表现叶子的生动感。 枝干: 学习如何画出树枝的曲折、粗细、生长方向,以及用墨色来表现枝干的质感。 写意山水的初步技巧: 山石: 学习如何用简化的皴法和墨色来表现山石的轮廓和体积感。 树木: 学习如何运用点、线、墨色来表现不同种类的树木,以及如何将树木与山石结合。 水、云、雾: 学习用留白、淡墨等手法表现水、云、雾的飘渺与灵动。 第三章:写意创作的思维导图——如何“意”由心生 掌握了基础笔墨,如何将其融入创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是写意画的关键。本章将引导读者建立写意创作的思维模式。 观察与提炼: 强调写意画并非凭空想象,而是建立在对自然物象深入观察和提炼基础之上的。我们会教导读者如何抓住物象的“神”而非“形”,例如观察一棵竹子,我们抓住的是它的挺拔、向上的姿态,而不是每一片叶子的精确轮廓。 构图的初步法则: 介绍一些简单的构图原则,如“疏密有致”、“虚实相生”、“宾主分明”等,帮助读者布置画面,突出主体,营造整体的和谐感。我们将重点讲解“留白”在构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留白引导观众的视线。 “以少胜多”的智慧: 探讨写意画如何通过最简洁的笔墨,表达最丰富的内容。我们会分析一些写意画的经典案例,讲解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笔墨中传达无限的意境。 情感的注入: 讲解如何将自己的情感、心绪融入笔墨之中,让画面“活”起来。例如,在画梅花时,可以融入对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在画山水时,可以寄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练习与实践: 提供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创作练习题,例如: 画一枝梅花,要求表现其傲骨。 画几竿翠竹,要求表现其生机勃勃。 画一幅简单的山居图,要求营造宁静的氛围。 画一只栖息在枝头的鸟,要求表现其灵动。 第四章:走进写意世界——赏析与实践 本章将带领读者初步欣赏一些写意画作品,并鼓励读者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建立自信。 写意画作品的初步鉴赏: 我们将选择一些易于理解且具有代表性的写意画作品,分析其构图、用笔、用墨的特点,以及作品所传达的意境。但请注意,本章不进行深入的艺术史分析,不涉及对特定名家作品的详细考据,而是侧重于从技法和意境的角度来理解作品。 常见写意主题的创作指导: 写意花卉: 以梅、兰、竹、菊、荷花、牡丹等为代表,讲解如何用写意的手法表现它们的姿态和神韵。 写意鸟虫: 以麻雀、燕子、蜻蜓、蝴蝶等为代表,讲解如何捕捉它们的动态和生机。 写意山水: 以简化的山峦、树木、流水、云雾为代表,讲解如何快速勾勒出意境。 常见写意技法组合练习: 引导读者将本章学到的花鸟、山水技法进行组合练习,例如,在一幅画中同时运用花鸟和山水的元素,尝试表现“花鸟山水”的意境。 鼓励与展望: 鼓励读者坚持练习,享受写意画带来的乐趣,并展望写意画创作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将强调,绘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保持一颗热爱艺术的心,最是重要。 本书的特点: 强调“意”的表达: 全书贯穿“写意”的核心理念,不仅仅是技法的堆砌,更注重培养读者的写意精神。 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 从基础的笔墨训练入手,逐步过渡到构图和创作思维的培养,适合零基础的学习者。 直观易懂的讲解方式: 采用清晰的语言、大量的图示和分解动作,让复杂的技法变得容易理解和模仿。 实用性的创作指导: 提供具体的创作练习和常见主题的指导,帮助读者快速上手,建立创作信心。 淡化复杂理论: 避免过于学术化的分析,专注于让读者能够轻松入门,享受绘画的乐趣。 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您穿越层层迷雾,领略中国画写意世界的独特魅力。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不仅仅掌握绘画技巧,更能开启一扇认识自我、表达情感、感悟生活的新门。

用户评价

评分

唤醒沉睡的艺术细胞,国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 长久以来,我对中国国画都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总觉得那是大师们的绝技,是需要天赋和深厚功底才能企及的领域。《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如同在我的艺术梦想的荒漠里,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书名直接点明了“零基础”,这对于我这样的“艺术小白”来说,无疑是最具吸引力的信号。 拿到书后,我怀着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翻开。作者的开篇就非常接地气,从最基础的工具选择和使用方法开始讲起,详细地介绍了毛笔的种类、如何选择墨和宣纸,以及如何正确地握笔和调墨。这些细节看似琐碎,但作者的讲解清晰明了,配合着图示,让我这个从未握过毛笔的人,也能大致了解其奥秘。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小心翼翼地拿起一支狼毫笔,感受着它在指尖的重量和弹性,然后尝试着蘸取墨汁。第一次在宣纸上落下那一笔时,墨色晕染开来的效果,让我既惊讶又兴奋。 书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部分,是对“写意”的深入浅出地解读。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范例,一步步地演示如何用最简洁的笔墨,去捕捉事物的神韵。比如画竹子,不再是逐片叶子的描摹,而是通过几笔勾勒出竹竿的挺拔,用写意的点和皴染表现出竹叶的疏影,甚至可以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传达出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姿态。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遍遍地练习,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略有心得,每一次的进步都让我倍感欣喜。 书中对构图和章法的讲解也十分独到。作者强调“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疏密、虚实的对比,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这让我意识到,写意国画的魅力,不仅仅在于画了什么,更在于“没画”的部分,在于那些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我开始尝试着自己构思画面,比如画一池荷塘,如何用几笔勾勒出荷叶的舒展,几点墨色点出荷花的含苞待放,再用飞白的笔触表现出水面的微澜。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经营位置”的乐趣。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国画望而却步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跃跃欲试的实践者。它不仅教授了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点燃了我内心深处对艺术的热情,唤醒了那些沉睡已久的艺术细胞。这本书让我相信,即使是零基础,只要肯用心去学,去感受,写意国画的魅力,也并非遥不可及。

评分

从“下笔如有神”的憧憬,到“落笔有生趣”的实践 长期以来,我一直对那些意境悠远、笔墨生动的中国画作品心怀敬意,脑海中常常浮现出“下笔如有神”的画面。然而,碍于自己对绘画一窍不通,总觉得国画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恰好回应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渴望,它的“零基础”承诺,让我看到了学习国画的希望。 翻开书,我立刻被作者的诚恳和细致所打动。书的开篇,并没有直接进入复杂的绘画步骤,而是从最基础的工具介绍开始,比如毛笔的种类、墨的研磨和调配、宣纸的特性等。作者的讲解非常贴近实际,甚至连如何正确地握笔,如何控制笔尖的力度,都做了细致的说明。我按照书中的指导,笨拙地拿起毛笔,感受着它在指尖的触感,然后尝试着蘸取墨汁,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那一刻,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奇妙效果,让我感受到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 接着,书中深入地阐述了“写意”的核心理念。作者强调,写意画并非追求形似,而是捕捉事物的精神气质,用简洁的笔墨来表达。他通过大量的范例,一步步地展示了如何用不同的笔法和墨法,去表现不同的物象。我跟着书中的讲解,尝试着去画一朵花,不再拘泥于每一片花瓣的形状,而是去感受它盛开时的舒展和娇媚,用几笔勾勒出花瓣的轮廓,用点染的方式表现花蕊的精致。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少即是多”的艺术法则,也感受到了用笔墨“写”出花朵生命力的乐趣。 书中的构图和章法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作者强调了“虚实相生”和“留白”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笔墨的疏密、浓淡对比,来营造画面的空间感和意境。我开始尝试着自己去构思一幅简单的画面,比如画一只小鸟停在枝头。如何用几笔勾勒出鸟的动态,如何用简单的线条表现枝干的枯荣,以及如何通过留白来暗示天空的辽阔,这些都让我绞尽脑汁,也乐在其中。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国画“只闻其声”的爱好者,变成了一个亲自动手实践的参与者。它不仅传授了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用一种新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感受生活中的美。我不再只是憧憬“下笔如有神”,而是开始享受“落笔有生趣”的过程,这种内心的满足感,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评分

笔尖下的东方哲学,让艺术回归心灵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国画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觉得它蕴含着一种深邃的东方哲学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受限于自己从未接触过绘画,我总觉得国画离我太遥远。《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以其“零基础”的定位,像一位温和的引路人,将我引入了国画的殿堂。 翻开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作者极其细致的开篇。他没有直接进入绘画技巧,而是从最基础的工具入手,如毛笔、墨、宣纸、砚台等,并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性、选择以及使用方法。我这才意识到,原来一支毛笔也有如此多的讲究,墨的浓淡干湿能够创造出如此丰富的变化,而宣纸的吸墨性更是影响着笔触的最终呈现。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准备了一些基础的工具,当第一次蘸取墨汁,在宣纸上落下那一笔时,墨色晕染开来的独特韵味,让我瞬间沉醉。 书中对“写意”的深入解读,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作者没有空谈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范例,一步步地将如何用最简洁的笔墨,去捕捉事物内在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画一棵竹子,不再是逐片叶子的刻画,而是用几笔勾勒出竹竿的挺拔,用点墨表现竹叶的疏影,甚至可以通过墨色的浓淡变化,传达出竹子在风中的摇曳姿态。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遍遍地临摹,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有所体会,我开始感受到写意国画的精髓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次与东方哲学的对话。作者在讲解笔墨技巧的同时,也融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读者去感受自然之美,去体会生命的力量。我开始尝试着在绘画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比如画一朵梅花,我不仅仅是画出它的形态,更是去感受它在寒风中傲然绽放的坚韧与孤傲,并将这份情感通过笔墨传达出来。 这本书让我明白,国画的学习,其实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它让我们放慢脚步,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它让我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宁静的天地,让艺术真正回归到了心灵的层面。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在这条写意国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我的笔墨,去描绘出心中那份东方意境的深邃与宁静。

评分

初窥水墨雅韵,心手皆有寄托 翻开这本书,仿佛推开了一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窗。书名《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便直击人心,对于我这样从未执笔、对国画只有模糊概念的“小白”来说,这无疑是一剂强心剂。我一直对那些挥洒自如、意境深远的国画作品心生向往,却又被其“高不可攀”的印象所桎梏。然而,这本书以一种极其亲切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将我引入了写意国画的世界。 一开始,作者就细致地讲解了国画所需要的各种工具——毛笔、墨、宣纸、砚台,以及如何正确地握笔、调墨。这些基础知识,虽然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我以前总觉得画画是件很“随意”的事情,但读了这本书才知道,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和技法。比如,关于毛笔的“提、按、顿、挫”,墨色的“浓、淡、干、湿”,我都反复研读,并尝试着在废纸上练习。虽然最初的作品歪歪扭扭,墨迹斑驳,但那种从无到有的过程,那种一点点感受笔触在纸上留下印记的奇妙,让我沉醉其中。 接着,书中开始介绍写意国画的核心——“写意”。作者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构图或技巧,而是从最基本的笔法和墨法入手,比如“点”、“线”、“面”的组合运用。我被书中那些简练的线条勾勒出的花鸟鱼虫所吸引,寥寥几笔,便能捕捉到物体的神韵。比如画一片叶子,看似简单,但通过笔墨的浓淡变化和线条的粗细疏密,就能表现出叶片的脉络、质感,甚至是风吹过的轻微颤动。书中大量的图例,配合作者的讲解,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每一个笔画的含义和效果。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意境”的阐述。写意国画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画家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作者通过赏析经典名作,引导读者去体会画面背后的诗意和哲理。这让我明白,画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心灵的修行。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去感受四季的变化,去体会自然万物的生机。当我在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时,即使技法尚不成熟,也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这本书让我明白,国画的学习并非遥不可及。它更像是一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话,一次与自我心灵的探索。我从最初的紧张和困惑,逐渐变得放松和享受。每一次的练习,都是一次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一次对生活的热爱。我开始期待着能够画出属于自己的,充满“意”的作品。

评分

从“一笔不敢落”的胆怯,到“笔随意动”的自在 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水墨画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看似寥寥几笔,却能意蕴无穷的作品,常常让我赞叹不已。然而,因为缺乏基础,我总是对执笔绘画感到一种莫名的胆怯,生怕自己的一笔下去,就破坏了那种意境。《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以其“零基础”的定位,像一束光,照亮了我学习国画的道路。 这本书的开篇,就极其细致地讲解了国画所需的基本工具。作者并没有像有些教程那样,一开始就抛出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毛笔、墨、宣纸、砚台的特性和使用方法说起。我这才知道,原来毛笔有不同的种类,墨的浓淡干湿竟然能产生如此丰富的变化,而宣纸的吸墨性也对画面效果有着关键影响。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准备了一些基础的工具,并尝试着去感受笔的弹性,墨的流动。第一次在宣纸上落下那一笔时,墨色自然晕染开来的效果,让我感到一种新奇和惊喜。 书中对“写意”的阐释,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作者并没有将写意画神化,而是将其归结为对事物神韵的捕捉和用简练笔墨的表达。他通过大量的范例,将复杂的绘画过程分解成一个个易于理解的步骤。比如画一棵树,作者示范了如何用几笔勾勒出树干的苍劲,用点墨表现树叶的繁茂,甚至可以通过笔触的粗细、墨色的浓淡,来表现树的生命力。我跟着书中的指导,一遍遍地临摹,从一开始的生涩模仿,到逐渐能够理解笔墨的含义,我开始感受到“以形写神”的妙处。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意”在画中的重要性。作者引导我们去观察生活,去感受自然,并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我开始尝试着去画我喜欢的花草,不再只是机械地模仿,而是去感受花朵的姿态,去体会叶片的脉络,然后用自己的笔墨去“写”出它们的美。这个过程,让我从最初的“一笔不敢落”,逐渐变得“笔随意动”,我开始享受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和自由。 这本书让我明白,国画学习并非高不可攀。它更像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一次与内心的探索。它不仅教授了我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自信,让我敢于去尝试,去表达。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在这条写意国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我的笔墨,描绘出更多属于自己的风景。

评分

水墨的温润,让浮躁的心找到了归宿 作为一名在都市生活中忙碌奔波的普通人,我常常感到内心充满着浮躁与不安。我渴望能找到一种宁静的方式,来安抚自己的心灵,也一直对中国传统水墨画那份独特的东方韵味心生向往。《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恰好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它以“零基础”的姿态,向我敞开了通往水墨世界的大门。 刚拿到书,我便被其朴素而雅致的封面所吸引。翻开书页,作者的文字如同涓涓细流,缓缓淌入我的心田。他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以一位耐心引导者的身份,细致地介绍了国画所需的各种工具,从毛笔的种类、墨的浓淡变化,到宣纸的吸墨性,每一个细节都讲解得清晰明了。我按照书中的建议,准备了一些基础的工具,当第一次用毛笔蘸取墨汁,在宣纸上落下一笔时,那墨色在纸上自然晕染开来的感觉,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书中最令我动容的,是对“写意”精神的解读。作者强调,写意画并非追求事物的精确复制,而是通过简练的笔墨,捕捉事物内在的生命力与神韵。他以大量生动的范例,示范了如何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片竹叶的生动,如何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朵的娇嫩,甚至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出高远的山峦意境。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遍遍地练习,从画一棵小草,到尝试画一只小鸟,每一次的尝试,都让我对“写意”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开始学会去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去感受事物的“神”,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形”上。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教会我如何在创作中融入情感,如何在笔墨的挥洒中释放压力。我开始尝试着将生活中遇到的美好事物,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比如,当我看到雨后新生的绿叶时,我便尝试着去画它,用浓淡不一的墨色表现叶片的生机,用飞白的笔触表现雨滴的晶莹。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一种由内而外的喜悦,仿佛内心的浮躁都被这水墨的温润所抚平。 这本书让我明白,艺术的学习,其实是与自我的对话,是与自然的沟通。它让我在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角落。我不再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去感受,去表达。写意国画的魅力,如同那水墨的温润,悄然地渗透到我的生活中,让我的内心找到了一个宁静而充满诗意的归宿。

评分

笔墨之间,寻得一份淡然与诗意 作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一直渴望能找到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内心得到片刻的宁静与释放。偶然间,我看到了《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书名中的“零基础”和“写意”吸引了我,我从未接触过国画,但内心深处对那份东方水墨的淡雅总有着莫名的向往。 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作者的文字非常平实,没有那些高深莫测的术语,而是从最基本的生活场景入手,比如如何观察一朵花的盛开,如何感受竹子的挺拔,如何捕捉小鸟的灵动。书中对于工具的介绍也十分细致,我这才知道,原来一支毛笔也分不同的种类,而墨的浓淡变化,竟然能带来如此丰富的表现力。我按照书中的指导,笨拙地握住毛笔,蘸取墨汁,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那墨迹晕染开来的瞬间,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本书最让我着迷的是其对“写意”精神的解读。作者强调,写意国画并非刻板的模仿,而是通过对事物内在神韵的捕捉,用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我尝试着去画一株梅花,不再纠结于每一片花瓣的精确形态,而是去感受它在寒风中傲然绽放的姿态,用寥寥数笔勾勒出花朵的舒展,用浓淡相宜的墨色表现出枝干的遒劲。虽然我的画作远不能与大师相提并论,但在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那株梅花进行了一场无声的对话,我感受到了它的坚韧与孤傲,也体会到了生命的力量。 书中穿插了大量的写意画创作过程的图解,每一笔,每一墨,都经过作者精心的设计和讲解。我跟着一步步地练习,从画简单的树叶,到尝试画几笔水草,再到构思一幅山水。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也充满了惊喜。当我成功地用几笔勾勒出山峦的轮廓,或者用飞白的笔触表现出水面的波纹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我不再只是一个观赏者,而是成为了一个参与者,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一份属于自己的美。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绘画教程,更像是一本引导人静心养性的哲学读物。它教会我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慢下来,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它让我在笔墨的挥洒之间,寻得一份淡然与诗意,让我的生活因为多了一份艺术的色彩而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评分

墨色晕染的东方美学,心灵的另一种呼吸 一直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古朴典雅的国画作品,总能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是我探索国画世界的第一扇门,它以其“零基础”的定位,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去尝试。 打开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对国画工具的细致讲解。作者用平实的语言,介绍了毛笔、墨、宣纸、砚台等基础要素,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特性和使用方法。我之前对这些工具的认识非常模糊,甚至觉得它们都差不多。但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不同毛笔的特性,墨的浓淡干湿对画面效果的影响,以及宣纸的吸墨性如何影响笔触的表达。我按照书中的指导,购置了一些基础的工具,当我第一次用毛笔蘸墨在宣纸上落笔时,那种墨色缓缓晕染开来的独特韵味,让我着迷。 书中对“写意”的阐述,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并没有生硬地灌输理论,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生动地展示了如何用最少的笔墨,去表现事物的神韵和意境。例如,画一棵松树,不需要一笔一画地刻画树皮的纹理,而是通过几笔苍劲的线条勾勒出树干的挺拔,用浓淡不一的墨点来表现松叶的繁茂,甚至可以通过留白来暗示松树所处的环境。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遍遍地临摹,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有所体会,我开始感受到写意国画的精髓在于“似与不似之间”。 除了技法上的指导,《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还注重引导读者去感受生活,去体会自然之美。作者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去感受花开花落,去体会风吹草动,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绘画创作中。我开始尝试着去观察我窗台上的绿植,去感受它们生命的律动,然后尝试着将这份感受用笔墨表现出来。这个过程,让我觉得绘画不再是枯燥的技巧练习,而是与内心的对话,是心灵的另一种呼吸。 这本书让我明白,写意国画并非高高在上,它是一种可以被普通人所掌握的艺术形式。它所传达的,是一种东方审美的意境,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一种对生命的感悟。我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信心,也获得了乐趣,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用自己的笔墨,去描绘出心中那份淡雅与诗意。

评分

从“只可远观”到“可触可感”的国画体验 我一直对国画有着莫名的情愫,总觉得那些水墨淋漓、意境深远的画面,蕴含着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然而,碍于自己从未接触过绘画,总觉得国画是件“只可远观”的事情,离我的生活甚远。《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想要亲近国画的愿望,它以“零基础”为切入点,让国画变得“可触可感”。 翻开书,我立刻被作者平实而易懂的语言所吸引。他没有像很多教程那样,一上来就讲解复杂的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工具说起,细致地介绍了毛笔的种类、墨的特性、宣纸的质地,以及如何正确地握笔和调墨。这些看似基础的知识,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却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我按照书中的指导,笨拙地拿起毛笔,蘸取墨汁,小心翼翼地在宣纸上落下第一笔。那一刻,墨色在纸上晕染开来的奇妙效果,让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 书中对“写意”的讲解,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作者没有将写意画复杂化,而是通过大量的图例和生动的讲解,将写意国画的精髓——捕捉事物的神韵,用简练的笔墨来表达——展现得淋漓尽致。我跟着书中的步骤,尝试着去画一朵花,不再纠结于每一片花瓣的细节,而是去感受花朵的姿态和生命力,用几笔勾勒出花瓣的舒展,用点墨表现花蕊的精致。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神似”的重要性,也让我开始理解,为什么寥寥几笔,就能让画面充满生命力。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作者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去感受自然万物的形态和神韵,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创作中。我开始尝试着去画我身边的景物,比如窗外的树,公园里的石凳,甚至是我手中的一杯茶。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这些景物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我开始发现,原来生活处处充满着美。 这本书让我从一个对国画“只可远观”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亲手尝试的实践者。它不仅让我学会了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独特魅力,也让我找到了一个表达自我、放松心灵的途径。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在这条写意国画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用自己的笔墨,去描绘出心中那份属于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

评分

墨痕浅浅,勾勒出心中的东方意境 长期以来,我对中国传统水墨画都有一种莫名的向往,觉得那是一种含蓄而富有诗意的艺术形式。然而,因为缺乏绘画基础,我总是觉得国画是件“高不可攀”的事情。《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以其“零基础”的定位,拉近了我与国画的距离,让我有机会去触摸和感受那份东方意境。 打开书,我首先被作者的真诚所打动。他没有故作高深,而是从最基本的工具开始,细致入微地讲解了毛笔的种类、墨的研磨与调配、宣纸的特性,以及如何正确地握笔和用墨。我按照书中的指导,准备了一些基础的工具,第一次用毛笔蘸取墨汁,在宣纸上落下那一笔时,墨色自然晕染开来的效果,让我感到一种奇妙的艺术体验。 书中对“写意”的阐释,是我认为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强调,写意画并非追求形似,而是通过捕捉事物的神韵,用简练的笔墨来表达。他以大量的图例,生动地演示了如何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一片竹叶的生动,如何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出花朵的娇嫩,甚至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出高远的山峦意境。我跟着书中的步骤,一遍遍地练习,从最初的生涩模仿,到逐渐能够理解笔墨的含义,我开始感受到“以形写神”的妙处。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这本书,不仅仅是教授绘画技巧,更重要的是,它引导我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作者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去感受自然万物的形态和神韵,并将这些感受融入到创作中。我开始尝试着去画我身边的景物,比如窗外的树,公园里的石凳,甚至是我手中的一杯茶。在绘画的过程中,我仿佛与这些景物进行了一场无声的交流,我开始发现,原来生活处处充满着美。 这本书让我明白,国画学习并非高不可攀。它更像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一次与内心的探索。它不仅教授了我绘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自信,让我敢于去尝试,去表达。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能继续在这条写意国画的道路上,不断前行,用我的笔墨,描绘出心中那份属于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

评分

没有介绍中的好,图片纸张不好

评分

书不错,快递还行。

评分

零基础学画国画:写意篇

评分

花鸟山水人物的画法都有,自学方便

评分

好!

评分

不错的书,学习中。

评分

很喜欢,练习用

评分

可以

评分

介绍详细,初学者的良师益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