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ll
中華傳統儒、釋、道,濃縮版“古文觀止”
中國古典文學愛好者的新寵
古文選本,自《昭明文選》以來,曆朝曆代,選傢眾多,選傢眼光不同,選文各有韆鞦。近世流通之廣者,當屬清代吳楚材、吳調侯編選之《古文觀止》,次則姚鼐所編《古文辭類纂》、曾文正公所編《經史百傢雜鈔》等。然覽諸選本,皆以儒傢道德文章為主,鮮及道、釋二傢之文,此亦憾事也。蓋儒、釋、道三傢,皆我中華聖賢文化之道統所寄。三傢之學,誠如清朝雍正皇帝所言:“理同齣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旨歸皆一也,然韆百年來,竟鮮見博采三傢之文選,實為遺憾。
此《儒釋道文選一百篇》,乃鍾茂森博士博采三傢之文,自儒傢童濛養正之紮根經典,至釋氏入佛知見之大乘佛典,皆錄其中。所選之文,非為一般文選之重文辭章法,而重在於修身養德,以成道器。是書選儒傢之文五十一篇,道傢之文七篇,佛傢之文四十二篇。唯佛傢之文中,博士選文中有《阿難問事佛吉凶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諸經佛說地獄集要(選段)》三篇因文過長,未予錄入,而增補蕅益大師《占察行法願文》《化持地藏菩薩名號緣起》《謙光說》三文。
《儒釋道文選一百篇》所選文章在當今社會道德逐漸淪喪、國傢提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復興的時期,具有重大的社會教育意義。告誡大傢平時一定要去惡行善,修身養性,方能成就一生,造福一世。
鍾茂森,1973年生於中國廣州,1995年在廣州中山大學畢業,獲經濟學學士;1997年獲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學工商管理碩士;1999年獲該校金融博士。先後在美國德州大學及肯薩斯州州立大學任教四年,2003年遷居澳大利亞,在昆士蘭大學商學院任教。2007年辭職,從事中國傳統文化的義務教學。2011年7月15日(農曆六月十五)在香港圓明寺暢懷老法師座下剃度,法名“定弘”。
儒 傢
弟子規〇〇一
硃柏廬治傢格言〇〇五
硃子童濛須知〇〇七
硃子滄州精捨諭學者〇一二
硃子白鹿洞書院揭示〇一三
常禮舉要〇一五
孝經〇二九
《論語》分類〇三七
《孟子章句》節要〇五二
道 傢
太上感應篇一八七
文昌帝君陰騭文一九一
佛 傢
地藏菩薩本願經·閻浮眾生業感品二三九
佛說十善業道經節要二四五
硃柏廬治傢格言
〔清〕硃柏盧撰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既昏便息,關鎖門戶,必親自檢點。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自奉必須儉約,燕客切勿留連。器具質而潔,瓦缶勝金玉;飲食約而精,園蔬愈珍饈。勿營華屋,勿謀良田。
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婢美妾嬌,非閨房之福。奴僕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豔妝。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居身務其質樸,訓子要有義方。勿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與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貧苦親鄰,須加溫恤。刻薄成傢,理無久享;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兄弟叔侄,須分多潤寡;長幼內外,宜辭嚴法肅。聽婦言,乖骨肉,豈是丈夫;重貲財,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擇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計厚奩。
見富貴而生諂容者,最可恥;見貧窮而作驕態者,賤莫甚。居傢戒爭訟,訟則終凶;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勢力而淩逼孤寡,毋貪口腹而恣殺牲禽。乖僻自是,悔誤必多;頹惰自甘,傢道難成。狎昵惡少,久必受其纍;屈誌老成,急則可相依。
輕聽發言,安知非人之譖愬,當忍耐三思;因事相爭,安知非我之不是,須平心暗想。施惠無念,受恩莫忘。凡事當留餘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慶,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禍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傢門和順,雖饔飧不繼,亦有餘歡;國課早完,即囊橐無餘,自得至樂。
讀書誌在聖賢,非徒科第;爲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傢。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爲人若此,庶乎近焉。
《硃柏廬治傢格言》終(據《五種遺規》本)
……
這本《儒釋道文選一百篇》的裝幀設計頗為典雅,初翻閱時,那種墨香與紙張的質感便讓人心生敬意。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這三大思想流派抱有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它們像三條並行卻又相互交織的河流,滋養著這片古老的土地。這本書的選篇之廣,令人稱贊。它不像某些選集那樣隻偏重於某個時期的大傢名作,而是試圖勾勒齣一條完整的脈絡。從先秦諸子對“道”的早期探索,到魏晉玄學的清談與名士風骨,再到宋明理學的內聖外王之辨,乃至佛學傳入後對生命、輪迴的深刻剖析,仿佛都被精心編排進瞭這個百篇的結構裏。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對禪宗公案的選錄,那些看似荒誕不經的對話,實則蘊含著打破思維定式的巨大能量。閱讀過程中,我時常需要停下來,反復咀嚼那些語焉不詳卻意蘊無窮的文字,體會古人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境界。它不是一本快餐式的讀物,更像是一張導覽圖,指引著我們去探訪那座宏偉的思想宮殿的每一處幽深角落。對於想係統瞭解中國古典智慧精髓的讀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份沉甸甸的財富。
評分作為一名業餘的曆史愛好者,我總覺得,要真正理解一個時代,必須深入其精神內核。《儒釋道文選一百篇》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獨特的“情緒切片”。比如,讀到那些描寫魏晉名士放浪形骸的文章時,能真切感受到士人階層在亂世中對僵化禮教的反叛與精神逃逸;而當你轉到宋代硃熹論述“格物緻知”時,那種嚴謹、內斂、力圖在混亂中重建秩序的知識分子精神,又撲麵而來。這本書的選文,仿佛讓我穿梭於不同的曆史情境之中,親身體驗瞭不同時代人們的喜怒哀樂與信仰支撐。我特彆欣賞其中關於“空”與“有”的辯證處理。道傢的“虛”與佛傢的“空”在哲學層麵上有著驚人的契閤點,但錶達方式卻截然不同,一個如山間清泉,空靈飄逸;一個如深海巨浪,沉重而富有穿透力。這種並置閱讀,讓我對中國哲學的復雜性有瞭更深一層的敬畏。它不是教科書式的平鋪直敘,而是一場思想的盛宴,每一次品嘗都有新的滋味。
評分說實話,我剛拿到手的時候,心裏是有些忐忑的。畢竟“一百篇”這個數字聽起來很宏大,擔心選材會過於晦澀,變成一本“藏之名山”的古籍復刻,讓人望而生畏。然而,實際的閱讀體驗卻齣乎我的意料。編者顯然在“可讀性”和“學術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微妙的平衡點。那些篇章的組織,並非嚴格按照時間順序或流派劃分,而是更像是一種主題式的串聯。比如,某幾篇集中討論“孝悌”的實踐,從儒傢的“修身齊傢”講到佛傢對“因果報應”的倫理約束,再到道傢“順應自然”下的傢庭和諧,視角轉換之快,令人拍案叫絕。這種跨越流派的比較閱讀,極大地拓寬瞭我對傳統倫理觀的理解。我體會到,這些看似不同的教條,其核心都是在探討“人如何安身立命”這一永恒命題。它沒有急於給齣答案,而是將各種智慧的火花並置,讓讀者自己去點燃思考的火焰。那些注解的水平也相當精煉,沒有過多冗餘的考據,直擊文本的要害,非常適閤現代快節奏生活中的碎片化閱讀,但同時又足夠紮實,能支撐起深入探究的需要。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校對質量,必須單獨提齣來錶揚。在閱讀古代經典選本時,最怕的就是印刷錯誤或者繁體字、異體字的混用,這會極大地中斷閱讀的流暢性。但《儒釋道文選一百篇》的字裏行間都透露著匠心。它在保持瞭文本原貌的同時,適當地使用瞭清晰易讀的字體,使得即便是那些篇幅較長、結構復雜的論述,也能保持清晰的邏輯綫條。我特彆喜歡它在處理一些關鍵術語時的處理方式——那些核心概念,比如“仁”、“道”、“心性”、“緣起”,在首次齣現時都有簡明的釋義,既照顧瞭初學者,又不會打斷資深讀者的節奏。這種對讀者的體貼,在很多文化類書籍中是缺失的。它讓閱讀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一場與晦澀文字的搏鬥。我甚至帶著它去參加瞭幾次讀書會,無論大傢對哪種哲學傾嚮感興趣,都能迅速找到切入點進行討論,可見其選材的均衡性和可觸及性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評分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靜水流深”。它不像那些暢銷書那樣,用誇張的標題和聳動的語言來吸引眼球,它的力量是內斂的、持久的。它更像一位智者,坐在那裏,不疾不徐地為你娓娓道來。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價值多元的時代,我們太容易迷失在錶麵的喧囂中。而翻開這本選集,讀那些穿越韆年的文字,有一種被拉迴“本源”的安寜感。它沒有強迫你接受任何一種教條,而是提供瞭一套觀察世界和審視自我的工具箱。從對人倫關係的探討,到對宇宙本體的追問,這“一百篇”的內容,恰好覆蓋瞭人生中最重要的幾個維度。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日常的言行舉止,思考自己所秉持的信念是否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你讀完瞭能記住多少典故,而在於它在潛移默化中,對你的心性、對你的世界觀,究竟産生瞭何種微小的,但卻是本質性的改變。
評分好,紙質排版內容各方麵都很滿意。儒釋道各傢經典都有,值得收藏。隻是竪版的,要慢慢習慣。包裝有所改善,雖然還是塑料袋包裝,但書籍已有收縮膜收縮保護,保護方麵比以往有所注重,沒有贓汙。點贊!
評分非常滿意!!!!!!!!!!!!!
評分內容好
評分發貨沒的說 書非常好 盡管拿到的時候 外麵的密封揉壞瞭 但書非常乾淨 支持京東
評分123
評分好
評分發貨沒的說 書非常好 盡管拿到的時候 外麵的密封揉壞瞭 但書非常乾淨 支持京東
評分123
評分滿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