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

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国平 著
图书标签:
  • 散文
  • 精装本
  • 文学
  • 随笔
  • 治愈
  • 情感
  • 人生
  • 经典
  • 守望的距离
  • 阅读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1306480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28854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9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在《守望的距离》中,周国平老师对一些难题,包括生与死、爱与孤独、幸福与苦难等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思考,我在人生感到困惑、迷茫时读了《守望的距离》,周国平老师的思考恰好给困顿中的我提供了些许指引和精神的力量。 

内容简介

《守望的距离》是作家周国平的第—本散文集,收集了作者1983 年至 1995 年 4 月的散文作品。

本书写作期间,作者生活中发生了一连串变故,因而书中偏多对于人生难题的思考,诸如生与死、爱与孤独、执著与超脱、苦难与幸福等等。

事实上,这些问题是每一个热爱人生但又难免遭遇挫折的人都会面临的。也许正因为此,本书在今天仍不断获得新的知音,包括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可爱的青年读者。

作者简介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哲学研究者、作家,是中国研究哲学家尼采的著名学者之一。

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

主要作品有散文:《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随笔:《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纪实文学:《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学术著作:《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等等。

目录

作者的话 001
初版序 003
二版序 005
第一辑?存在之谜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002
幸福的悖论 005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014
自我二重奏 022
失去的岁月 031
探究存在之谜 037
永远未完成 045
第二辑?未知死焉知生
悲观·执着·超脱 051
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 057
生命的苦恼和创造的欢欣 074
海德格尔的死亡观 085
沉重的轻:虚无与偶然 099
父亲的死 104
第三辑?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空地 108
从生存向存在的途中 110
没有目的的旅行 115
等的滋味 119
天才的命运 124
从“多余的人”到“局外人” 130
回归简单的生活 136
第四辑?绚烂归于平淡
人性、爱情和天才 140
诗人的执着和超脱 148
哲学世界里的闲人 153
平淡的境界 156
“沉默学”导言 160
生命本来没有名字 163
我的家园在理论和学术之外
——答《中国青年》杂志 167
第五辑?智者的心灵
人生贵在行胸臆 171
哲人隐语 178
智慧的诞生 183
孔子的洒脱 193
智者的最后弱点 196
第六辑?淡泊中的追求
困惑与坦然 201
在义与利之外 203
寻求智慧的人生 206
平静的心 209
玩物也可养志 211
习惯于失去 214
理想主义的绝唱
——读吴宓《文学与人生》 217
康德、胡塞尔和职称 229
第七辑?守望的距离
旅+游=旅游? 233
从挤车说到上海不是家 236
尼采与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239
何必温馨 246
消费=享受? 249
何尝失落 252
救世和自救 255
为了把这一页翻过去 259
第八辑?书与人生
人与书之间 262
哲学的魅力
——《诗人哲学家》前言 266
哲学与随感录 272
为自己写,给朋友读
——写在《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出版之际 275
活着写作是多么美好 281
爱书家的乐趣 289
自己的读者 296
第九辑?爱的智慧
女性拯救人类 300
性爱五题 303
艺术·技术·魔术 309
现代:女性美的误区 313
论怕老婆 315
家 318
女人和哲学 321
男人眼中的女人 324
调侃婚姻 333
宽松的婚姻 336
爱情不风流 340
心疼这个家 343
爱还是被爱? 346
第十辑?人生寓言
人生寓言 350
第十一辑?随便走走
南游印象 370
街头即景 382
重游庐山散记 385
车窗外 391
第十二辑?对话和独白
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蓝蓝《人间情书》序 394
怀念:今日的方舟
——舒可文诗集《氏族树》序 399
有这么一本书 401
生命的自娱和祝福 403
外行的感想
——欧阳卫民《儒家文化与中国经济》序 407
《人与永恒》自序 410
世上并无格言家
——《人与永恒》再版感言 412
《今天我活着》自序 414
不是我写的 416
《迷者的悟》自序 418
发表《永恒的女儿》小引 420
真正的学术要有恒久性和世界性
——《博士论丛》总序 422
抚慰学术的寂寞 424
《断肠人在天涯》后记 426
第十三辑?格言的本色
比成功更宝贵的 429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432
闲适:享受生命本身 436
对理想的思索 440
沉默的价值 444
论嫉妒 447
格言的本色 453
第十四辑?读元曲随想
读元曲随想 459

精彩书摘

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有两种哲学家。一种人把哲学当作他的职业,即谋生的手段。另一种人把哲学当作他的生命甚至是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在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属于前者,用苏格拉底的话说,他们是“智慧的出卖者”;而苏格拉底自己则堪为后者的典范,他也许是哲学史上因为思想而被定罪并且为了思想而英勇献身的最早也最著名的一位哲学家了。
苏格拉底的经历和他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孔子之于中国有某种相似之处。他们生活的年代相近,两人毕生都以教育为主要事业,在哲学思想上都重人生伦理而轻形而上学,分别成为中西人文思想的始祖。
我发现,直接用政治的分野来判断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往往不得要领。苏格拉底诚然是在雅典民主派当权期间被处死的,但这并不能证明他站在贵族派一边。事实上,无论在民主政体还是贵族政体下,他都曾经甘冒杀身之祸,独自一人与民众大会或寡头政府相对抗,以坚持他心目中的正义。对于苏格拉底来说,还有比当时奴隶主两派的政治更高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哲学所追求的合理的人生。
现在,人们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希腊哲人,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谟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确实是自觉地把哲学对象限制在人生问题范围内的第一人。他在法庭申辩时所说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在我看来是道出了哲学的根本使命,这就是探索人生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哲学家是一些把生命的意义看得比生命本身更重要的人,他们一生孜孜于思考、寻求和创造这种意义,如果要他们停止这种寻求,或者寻求而不可得,他们就活不下去。用苏格拉底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追求好的生活远过于生活”(《克力同》)。所以,当法庭以抛弃哲学为条件赦他的罪时,他拒绝了。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爱智慧甚于爱一切,包括甚于爱生命。
商务印书馆最近相继出版了柏拉图的《游叙弗伦·苏格拉底的申辩·克力同》和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的中译本,为我们了解苏格拉底其人和其思想提供了方便。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前者有把苏格拉底理想化的倾向,后者更符合历史真实。我倒觉得,作为哲学家的柏拉图,比作为军人的色诺芬,更能理解他们的这位哲学家老师。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更像一位哲学家。在色诺芬笔下,苏格拉底却显得有些平庸。例如,苏格拉底认为智慧即美德,这在柏拉图笔下突出的是理想人格的锻造和心灵的自我享受,在色诺芬笔下则往往把美德归结为节制,又把节制归结为获取最大快乐的手段。又如,苏格拉底之所以从容就义,色诺芬举出两点非常实际的考虑:免去老年的痛苦;死后的声誉。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则以他特有的机智方式做一番推论:死后或毫无知觉,如无梦之夜一样痛快;或迁居彼界,得以和古来志士仁人相处,不必与为思想而杀人者打交道,实为无限幸福。他的结束语是:“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哲学家的幽默和达观,跃然眼前。
我并不主张对苏格拉底哲学做过高评价。他把哲学的注意力移向人生,诚然是一大功绩,但他进而把人生问题归结为伦理道德,视野又未免狭窄了。其实,人生意义问题的提出,是以绝对为背景的,哲学的智慧不在于就人生论人生,而在于以绝对为背景对人生意义做出说明。赫拉克利特说,智慧不等于知识,智慧在于认识一,即绝对和永恒。苏格拉底却把智慧与知识等同起来,又把知识与美德等同起来,尽管他强调的是“关心自己的灵魂”,但是,如果像他那样把对于绝对的渴望从灵魂中排除出去,视为无用无谓之事,那么,灵魂就不成其为灵魂,而智慧也降为一种道德知识和处世之道了。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苏格拉底比起赫拉克利特来又是某种退步。不过,尽管如此,苏格拉底的“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语仍不失为至理名言,是一个真诚的哲学家应有的信念,只是我们应该以更加广阔的眼光去省察人生。
1985年10月

前言/序言


《守望的距离(精装)》是一本凝聚了作者对人生、情感、自然以及世事变迁深刻体悟的散文集。全书以一种温婉而坚定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动人的心灵画卷,引导读者在喧嚣的世界中寻觅内心的宁静,在人潮涌动的洪流中体味存在的厚重。 本书的结构设计并非机械的篇章划分,而是随着作者思绪的流转,自然地延展。开篇,作者便以一种极为个人化的视角,切入对“守望”这一意象的探讨。这并非简单的等待,而是包含着一种深沉的期许,一种不离不弃的情感维系,一种在遥远距离中依然能感受到的心意相通。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对故乡风物的描摹,将这种“守望”的情感根植于最朴素、最真挚的生活土壤之中。那些泛黄的照片,那些渐行渐远的童谣,那些屋檐下燕子筑起的巢穴,都成为了“守望”的载体,承载着岁月的温度和不变的牵挂。 随着篇章的深入,作者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和人际交往。她敏锐地捕捉到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的微妙距离。这种距离,有时是物理空间上的疏离,有时是心灵理解上的隔阂,有时则是一种刻意为之的边界。但作者并非以批判的姿态来审视,而是以一种包容而理解的心态去体味。她笔下的“距离”,并非是冰冷的屏障,而恰恰是人际关系中一种必要的张力,一种保持独立与尊严的基石。正是有了这份“距离”,使得每一次靠近都显得弥足珍贵,每一次相遇都充满惊喜。她探讨了亲情、友情、爱情中的“守望的距离”,深刻阐释了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如何维系情感的长久与圆满。她认为,真正的爱并非占有,而是给予对方自由呼吸的空间,在各自的轨道上闪耀,却又能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 自然,是贯穿整本书的另一条重要线索。作者对自然怀有极其深厚的情感,并将自然景物的变化与人生的起伏巧妙地融为一体。春的生机勃勃,夏的热烈奔放,秋的内敛成熟,冬的沉静孕育,都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她笔下的山川河流,花鸟虫鱼,不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作者心灵的映照,是人生哲学的外化。例如,在描写一场雨时,她不仅描绘了雨滴如何击打地面,如何滋润万物,更借此抒发了内心积郁的情感,或是洗涤心灵的尘埃。她从中体悟到自然的循环往复,生命的生生不息,以及在宏大的自然法则面前,人类存在的渺小与伟大。她也借由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传递出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倡导人们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汲取力量,获得启示。 书中的许多篇章,都透露出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深切感慨。她常常在追忆往昔时,感慨时光如梭,人事皆非。但这种感慨并非沉溺于悲伤,而是带着一种对生命无常的释然,一种对当下时光的珍惜。她会细致地描绘一些曾经鲜活的场景,一些熟悉的面孔,然后平静地接受它们成为回忆。在描绘日落时,她感受到的是一种成熟的壮美;在看到夕阳余晖染红天际,她看到了生命的辉煌,同时也预示着新的开始。这种对时间的理解,让她更加懂得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把握每一个属于自己的瞬间。 “守望的距离”也体现在作者对文化传承和时代变迁的思考中。她关注那些正在被遗忘的传统,那些正在消失的技艺,那些正在被淡化的价值观。她用文字为它们留下一份珍贵的记录,仿佛在用一种“守望”的姿态,守护着文明的根脉。她也反思当下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以及我们在快速变革中可能失去的东西。她鼓励读者在拥抱未来的同时,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不要忘记那些支撑我们前行的精神财富。 《守望的距离(精装)》并非一本以哗众取宠的语言取胜的书,它的力量在于其内在的真诚与深刻。作者的文字朴实而富有力量,句句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真挚情感。她没有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用最自然的语言,将最深刻的感悟娓娓道来。这种不加掩饰的真诚,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引发读者的共鸣。她善于在平凡的生活细节中挖掘不平凡的意义,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她的生活场景之中,一同感受那份喜悦、悲伤、思考与释然。 本书的精装版本,也体现了作者对作品的认真与珍视。精美的装帧,考究的纸张,都为这本书增添了一份厚重感和收藏价值。它不仅是一本可以阅读的书,更是一件可以细细品味,可以珍藏的艺术品。 总而言之,《守望的距离(精装)》是一部集人生感悟、情感描写、自然观察、文化反思于一体的优秀散文集。它以一种温和而有力的姿态,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的内心,去理解人生的种种境遇,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与辽阔。它鼓励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独立,在情感的维系中,懂得尊重与距离,在时间的流转中,学会珍惜与担当。这是一本能够陪伴读者走过人生不同阶段,并能在每一次重读时都能获得新的启示的书。它所传递的“守望的距离”的哲学,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通往内心平和与精神丰盈的智慧。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收到一本名为《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的书,虽然我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读,但从这厚重的精装外观和书名本身,我已然感受到了一种沉甸甸的文化积淀和一份难以言喻的诗意。我特别喜欢这种设计,封面材质的触感温润,图案也很有品味,仿佛捧在手里的是一件值得珍藏的艺术品。这让我联想到很多经典的散文集,它们往往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种思想的载体,是作者情感与智慧的精华所在。《守望的距离》这个名字,更是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暗示着一种观察的视角,一种情感的处理方式,一种对人生、对世事、对人际关系的独特体悟。是亲近与疏离之间微妙的界限?是内心深处无法触及却又时刻牵绊的情感?抑或是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现实的审视?这一切的未知,都让我充满期待。我设想,当我在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茶,翻开这本书,定能在这字里行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共鸣,发现那些曾经被忽略的细节,感受到那些触动心弦的情感。我非常相信,一本好的散文集,能够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的阻隔,与作者进行一次深刻的精神对话。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真正优秀的散文集,就如同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友,静静地坐在你身边,与你分享人生的感悟和智慧。我最近留意到了一本名为《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的书,单是它的名字,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的好奇与向往。特别是“守望的距离”这个词组,仿佛一幅画面在我眼前展开:或许是站在高处,眺望着远方的城市,感受那份既清晰又遥远的繁华;又或者是,在人群中,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却因为某种原因,无法上前打招呼,只能默默地在心中送上祝福。这是一种既亲近又疏离,既有温度又不失理性的情感界限。我常常在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概就是由无数个这样的“守望的距离”构成的。我们渴望连接,却又需要空间;我们想要理解,却又保留着神秘。这本书,或许就是作者对这些微妙情感的深刻剖析,用文字的力量,为我们揭示出人生中那些不易察觉却又至关重要的情感脉络。它精装的封面,也透露出一种对待文学作品的郑重态度,让我对内涵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这本书的出版,让我第一时间想到了那些陪伴我走过青涩岁月的作家们,他们的文字,像是一盏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也塑造了我对世界的认知。虽然《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的具体内容我尚未知晓,但“散文典藏”这四个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权威性和价值。它意味着这本书所收录的篇章,很可能经过了精心的筛选和考量,是从浩瀚的散文作品中脱颖而出的精华。而“守望的距离”这个副标题,更是充满了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我常常觉得,人生中的很多重要关系,都存在着一种微妙的“守望的距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守望,但又给予自由;朋友之间的情谊,是守望,但又保持着个人的空间;甚至是对于理想的追求,也是一种永恒的守望,但距离和过程却赋予了它独特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这些关于距离与守望的哲学命题,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我之间,那种既相连又独立的复杂情感。这本书的精装设计,也再次印证了出版方对作品的重视,让我对内文的品质有了更高的期待。

评分

最近,我迷上了阅读那些能够引发深刻思考的散文作品。尤其是那些能够触及内心深处,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身、审视生活的书籍。《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这个名字,以其独特的诗意和哲学韵味,深深地吸引了我。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许多经典的文学场景:在一个飘雨的清晨,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窗边,看着远方朦胧的山峦,心中涌起无限的思绪;又或者,在人生某个重要的转折点,回首过去,感受那些曾经的温暖与遗憾,体会成长的代价与喜悦。“守望的距离”这个概念,我认为非常贴切地描绘了人生中许多复杂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一种相爱的两人之间,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心却紧密相连的默契;也可能是一种长辈对晚辈,在背后默默支持,却不干涉其自由发展的关怀;更可能是一种创作者对自身艺术的追求,在不断探索与突破中,与完美的距离始终存在,却从未放弃。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精炼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探讨这些关于爱、关于成长、关于追求的深刻主题,为读者带来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思想的启迪。

评分

读过很多书,但真正能让我久久回味的,往往是那些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挚情感,又蕴含着深刻哲思的散文。《散文典藏 守望的距离(精装)》这个书名,第一时间就牢牢抓住了我的眼球。它不像某些书名那样直白,而是带着一种朦胧的美感和引人遐思的意味。“守望的距离”这个词,在我听来,既有一种温情的守候,又包含着一种无法完全跨越的界限。这让我想到了很多人生中的情景:比如,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逐渐独立,父母的爱,就是一种“守望的距离”,既是牵挂,又是放手;又比如,对于某个理想的追求,我们不断努力,但总感觉距离那个最完美的状态还有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种“守望的距离”,是奋斗的动力,也是现实的映照。我非常好奇,这本书的作者是如何理解和阐释这个概念的?是用什么样的笔触,来描绘那些生活中的点滴,以及那些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或人与自我之间的,若即若离的联系?这本书的精装设计,也预示着它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反复揣摩的作品,我期待它能给我带来一次关于“距离”与“守望”的全新感悟。

评分

正版好书,价格便宜,一天就收到,相信京东

评分

红红火火恍恍惚惚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周国平的书每本都推荐,多看书,看好书。

评分

很好看,非常好看,贼好看,好看

评分

因着对爱与生命相似的心灵感悟,三毛以感性轻灵的文字翻译了他所写下的系列作品《兰屿之歌》《清泉故事》《刹那时光》,将爱与希望传达给更多的人。

评分

商品不错,值得推荐。

评分

好书

评分

是正版,物美价廉,还会再来的!

评分

包装纸质很好,送货快,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