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

图说棚室萝卜马铃薯栽培关键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颖 编
图书标签:
  • 蔬菜栽培
  • 棚室栽培
  • 萝卜
  • 马铃薯
  • 关键技术
  • 农业技术
  • 园艺
  • 设施农业
  • 种植技术
  • 高效农业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09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69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棚室蔬菜栽培图解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棚室蔬菜栽培人员、农村技术推广人员、相关蔬菜公司生产经营管理人员等
1.图解温室、大棚萝卜、马铃薯栽培,一目了然,易学易用
2.专注我国大力推广的无公害棚室蔬菜栽培,介绍了绿色、有机蔬菜相关知识
3.温棚选址、建造;优良品种、育苗及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还有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
4.作者为农科院萝卜、马铃薯种植推广专家,内容科学可靠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六章,以图说的形式首先介绍了我国萝卜和马铃薯棚室生产现状、前景以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其次介绍了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的建造;再次介绍了大型萝卜、樱桃萝卜、马铃薯的起源分类、特征特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品种选择、栽培关键技术、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此外,还介绍了萝卜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科学实用,可操作性强,适合广大菜农、基层单位农业科技人员和农业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颖,主要从事园艺植物病害防治及设施栽培研究。从2005年开始进行蔬菜保护地的科研、开发、推广工作。副主持省科学事业研究基金——“保护地番茄叶霉病防治技术研究 ”, 副主持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棚室马铃薯栽培);副主持开发项目——高速现代农业示范带农田建设科技项目,参与多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绪论1
第一节我国萝卜、马铃薯棚室生产现状与前景2
一、我国棚室萝卜生产现状2
二、我国棚室马铃薯生产现状3
第二节棚室萝卜、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
一、效益不高与对策5
二、棚室建设与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8
三、建立现代栽培制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8
第二章棚室设施建设10
第一节中、小拱棚10
一、拱形小棚11
二、半拱圆形小棚12
三、双斜面小棚12
第二节塑料大棚12
一、钢骨架塑料大棚12
二、竹木结构塑料大棚14
三、钢竹混合结构大棚15
四、钢管组装式大棚16
第三节日光温室17
一、辽沈Ⅰ型日光温室17
二、钢混型日光温室19
三、日光温室优型结构21
第三章棚室大型萝卜栽培技术25
第一节起源、分类27
一、起源27
二、分类28
第二节特征、特性30
一、植物学特征30
二、生长发育周期33
第三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37
一、温度37
二、光照38
三、水分38
四、土壤和营养38
第四节品种选择38
一、白萝卜品种39
二、青萝卜品种55
三、心里美品种59
四、红萝卜品种62
第五节栽培关键技术67
一、整地、做畦、施基肥67
二、播种、定苗及田间管理69
三、盆栽技术73
四、采收75
第六节防止萝卜品质低劣的栽培措施77
一、糠心77
二、叉根78
三、裂根78
四、肉质根辣及苦79
第七节棚室萝卜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79
一、防治病虫害的原则80
二、棚室萝卜主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82
三、棚室萝卜主要虫害的识别及其防治93
第四章棚室樱桃萝卜栽培技术123
第一节特征特性123
第二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24
一、温度124
二、光照124
三、水分125
四、土壤125
第三节品种选择125
第四节栽培关键技术129
一、越冬栽培129
二、春提早栽培134
第五节病虫害防治137
第五章棚室萝卜芽苗菜无土栽培技术138
第一节选种138
第二节浸种139
第三节播种140
第四节催芽140
第五节生产管理141
第六节采收142
第六章棚室马铃薯栽培技术145
第一节特征、特性145
一、植物学特征145
二、生长发育特性150
第二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52
一、温度152
二、水分153
三、养分155
四、光照157
五、土壤158
第三节品种选择159
一、极早熟品种159
二、早熟品种163
三、中早熟品种168
四、中熟品种168
第四节栽培关键技术170
一、塑料棚马铃薯栽培技术170
二、日光温室马铃薯栽培技术192
三、棚室马铃薯栽培新技术196
第五节棚室马铃薯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201
一、防治病虫害的原则201
二、棚室马铃薯主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202
三、棚室马铃薯主要虫害的识别及其防治218
附录233
无公害食品萝卜生产技术规程233
无公害食品小型萝卜生产技术规程237
无公害食品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242
参考文献250
《丰产秘籍:大棚特种蔬菜高效栽培指南》 一、 市场前瞻与适种原则:掘金高价值作物 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大潮中,特种蔬菜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风味口感或稀缺性,正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追捧的对象,市场潜力巨大,利润空间可观。然而,相较于常规蔬菜,特种蔬菜的栽培往往对环境、技术和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本书并非聚焦于产量巨大的棚室萝卜或马铃薯,而是将目光投向那些更具特色、更具高附加值的“小众明星”,旨在为广大菜农提供一条差异化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新路径。 在选择特种蔬菜进行大棚栽培之前,深入的市场调研和科学的适种性评估至关重要。本书将引导读者理解如何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特性、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偏好,从而精准选择适合大棚栽培的特种蔬菜品种。例如,在北方地区,可以考虑种植夏季温室栽培的草莓(如奶油草莓、观光采摘型品种),其对温度、湿度、光照的要求与冬季作物截然不同;在南方地区,则可以尝试反季节栽培的某些珍稀食用菌(如白灵菇、杏鲍菇),它们对温湿度的控制精度要求极高,而大棚恰好提供了这种可能。又如,对于一些对土壤要求苛刻的香料植物,如罗勒、薄荷、迷迭香等,通过精细化管理的大棚栽培,可以有效控制土壤环境,避免病虫害的侵扰,稳定产品品质,满足精加工或高端餐饮市场的需求。 本书将深入剖析不同特种蔬菜的适种性特征,包括但不限于: 耐寒、耐热性: 了解目标品种在不同季节、不同温度下的生长表现,以及在大棚内的温度调控范围。 光照需求: 分析不同特种蔬菜对光照强度和日照时长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遮阳网、补光灯等设施进行调控。 水分与湿度: 明确各类特种蔬菜的最佳水分和湿度区间,以及如何在密闭的大棚环境中有效管理。 土壤要求: 介绍不同特种蔬菜对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通透性等方面的偏好,并指导如何通过基质改良或配方土调整来满足。 病虫害抗性: 评估目标品种的天然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在大棚环境下可能面临的特有病虫害风险。 市场需求与前景: 结合当前消费趋势、销售渠道(如线上平台、高端餐饮、农产品加工企业、观光采摘园等)和利润空间,进行综合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 精细化棚室构建与环境调控:打造理想生长空间 与通用型大棚不同,特种蔬菜的栽培对棚室的结构、材料以及内部环境的精细化调控提出了更高要求。本书将重点讲解如何根据所选特种蔬菜的具体需求,优化棚室的建设和升级。 1. 棚体结构与材料选择: 保温与透光性: 介绍不同覆盖材料(如多层农膜、PC板、玻璃)在保温、透光、耐老化等方面的优劣,以及如何根据特种蔬菜的光照需求进行选择。例如,某些喜阴的特种蔬菜可能需要更高透光率的材料,而需要严格控温的则需要更好的保温性能。 通风换气系统: 强调高效通风系统的重要性,包括侧开窗、顶开窗、强制通风扇等,以及如何根据特种蔬菜的生长周期和外界环境,实现精确的通风换气,排除湿气、二氧化碳,补充新鲜空气,预防病害。 防虫网隔离: 介绍不同孔径和材质的防虫网,以及其在大棚进出口、通风口的设置要求,有效阻隔害虫进入,减少农药使用。 地面处理与排水: 讲解棚室内地面铺设(如防渗膜、鹅卵石、水泥地)的目的,以及良好的排水系统对于控制土壤湿度、预防根部病害的关键作用。 2. 环境智能调控系统: 本书将重点介绍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构建智能化环境调控系统,实现对棚室内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关键环境因子的精准监测与自动调节。 温度控制: 讲解如何利用传导式加热、辐射式加热、热风炉、空调系统以及水帘风扇等多种控温设备,结合传感器数据,实现日夜温差、生长温期的精准调控。例如,某些花卉类特种蔬菜对昼夜温差敏感,需要精确控制。 湿度管理: 介绍喷雾加湿、蒸发降温等加湿方法,以及通风、抽湿设备的应用,说明如何根据特种蔬菜的生长阶段和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将湿度控制在最佳范围。 光照补充与调控: 讲解LED补光灯、高压钠灯等不同类型补光设备的应用,以及如何根据特种蔬菜的生长需求(如发芽期、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制定科学的光照补给方案。同时,介绍遮阳网、反光幕等在调控光照强度方面的作用。 CO2浓度管理: 探讨在密闭棚室中,如何通过施用CO2气肥或生物发酵等方式,提高CO2浓度,促进光合作用,加速生长,尤其适用于一些对CO2敏感的叶菜类特种蔬菜。 土壤墒情监测: 介绍土壤水分传感器、TDR等设备的应用,实现对土壤湿度的实时监测,并与灌溉系统联动,实现精准滴灌或渗灌,避免过度或不足灌溉。 三、 特种蔬菜的无土栽培与基质管理:革新种植模式 在特种蔬菜的栽培中,无土栽培因其能有效克服土壤病害、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优点,正日益受到青睐。本书将深入探讨多种适宜大棚特种蔬菜的无土栽培模式。 1. 水培系统: NFT(营养液膜技术): 详细介绍NFT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适合栽培的叶菜类特种蔬菜(如生菜、芝麻菜、芝麻菜等),以及营养液的配方、浓度、pH值和EC值控制。 DFT(深液流技术): 讲解DFT系统如何为根系提供充足的氧气,适合栽培的特种蔬菜类型,以及系统维护要点。 滴灌式无土栽培: 介绍将营养液通过滴头输送到栽培基质(如岩棉、椰糠、珍珠岩)中的方法,其灵活性和适用范围。 2. 基质栽培: 基质的选择与配制: 详细分析岩棉、草炭、椰糠、珍珠岩、蛭石等常用无土栽培基质的特性,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特种蔬菜的需求,进行科学配比,创造疏松透气、保水保肥的优良介质。 栽培容器与介质填充: 介绍育苗盘、栽培槽、栽培袋等不同容器的选择,以及基质的消毒、填充和管理方法。 肥水一体化管理: 重点讲解如何将精确配制的营养液通过滴灌系统,实现对基质栽培作物的肥水供应,强调节水、节肥、高效的原则。 3. 育苗管理: 无土育苗技术: 介绍采用穴盘育苗、育苗基质等方式,实现特种蔬菜的快速、整齐育苗。 苗期管理: 关注苗期对温度、湿度、光照、养分的需求,以及如何通过精细管理,培育健壮的幼苗,为后期丰产打下基础。 四、 精准营养调控与绿色病虫害防治:保障品质与安全 对于附加值高的特种蔬菜而言,其品质和安全性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也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本书将提供一套科学、绿色的营养供给和病虫害防治方案。 1. 精准营养管理: 常量与微量元素需求: 详细阐述不同特种蔬菜在生长过程中对氮、磷、钾等常量元素以及铁、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的需求差异。 营养液的配制与调整: 提供多种常见特种蔬菜的营养液配方参考,并指导如何根据作物生长阶段、生育信号、以及环境因素,灵活调整营养液的浓度、配比。 土壤施肥(若采用土培): 针对部分需要土壤栽培的特种蔬菜,介绍有机肥、化肥的合理搭配,以及缓释肥、水溶肥的应用,强调测土配方施肥的理念。 根系健康管理: 讲解如何通过调节土壤或基质的通气性、水分,以及适时补充有益微生物,促进根系生长,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2. 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IPM): 预测预报与早期诊断: 强调建立病虫害监测体系,定期巡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以便采取针对性措施。 生物防治: 介绍天敌昆虫(如瓢虫、寄生蜂)、微生物杀虫剂(如苏云金杆菌、白僵菌)、植物源农药(如印楝素、除虫菊酯)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物理防治: 讲解诱捕器、粘虫板、防虫网、人工捕杀等物理防治手段的作用,以及如何与其他防治方法协同应用。 抗性品种选择: 鼓励选择本身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特种蔬菜品种。 农业防治: 强调轮作、清洁田园、合理密植、通风降湿等基础农业措施对预防病虫害的重要性。 化学防治(作为最后手段): 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指导如何科学、合理、安全地选用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并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安全。 五、 特种蔬菜的采收、采后处理与市场销售:实现价值最大化 科学的采收和精细的采后处理,是特种蔬菜实现高品质和高价值的关键环节。 适时采收标准: 针对不同特种蔬菜,明确其最佳采收期、采收标准(如外观、成熟度、风味等),避免过早或过晚采收导致品质下降。 采收方法与工具: 介绍不同特种蔬菜适合的采收方法(如剪刀、刀具、手摘等),以及专用采收工具的使用,减少机械损伤。 采后预冷与保鲜: 讲解采后预冷对延长特种蔬菜货架期、保持新鲜度的重要性,介绍空气预冷、水预冷等方法,以及冷藏、气调贮藏等技术。 包装与分级: 根据市场需求,指导如何对特种蔬菜进行精美包装和科学分级,提升产品形象和附加值。 多元化销售渠道: 探讨如何利用线上平台(如电商、社交媒体)、线下实体店、农贸市场、高端餐饮、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等多种渠道,精准对接消费者,实现产品的快速销售和利润最大化。 品牌建设与追溯体系: 强调建立特种蔬菜品牌,推广绿色种植理念,并利用二维码等技术建立产品追溯体系,增强消费者信任。 总结: 《丰产秘籍:大棚特种蔬菜高效栽培指南》是一本集理论指导、技术实践、市场分析于一体的专业读物。它将带领读者走出传统农业的束缚,拥抱高价值、差异化的特种蔬菜种植新领域,通过科学的棚室构建、精细的环境调控、创新的栽培模式、绿色的防治手段以及精明的市场运营,帮助广大菜农实现产量与效益的双丰收,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本书不包含关于萝卜和马铃薯的任何栽培技术,而是专注于那些在市场上独具特色、潜力巨大的特种蔬菜品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所蕴含的“人本关怀”精神。虽然主题是硬核技术,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种植者辛勤劳动的深刻理解和尊重。作者在介绍操作步骤时,总是会考虑到实际操作中的不便和体力消耗,并尽可能地提出更省力、更人性的解决方案。比如,在讲解田间管理机械化操作的可能性时,它会平衡初期投入成本与长期收益,给出非常务实的建议。这种不空谈理想,而是扎根于一线实际操作难点的写作风格,让我感到十分亲切和踏实。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作者当年在田间地头摸爬滚打积累下的宝贵经验,那些关于设备维护、应急处理的小窍门,往往比大段的理论陈述更有用。它教会我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面对自然挑战时应有的沉着与智慧,是一部充满温度的实践手册。

评分

这本书的编排节奏感处理得极为巧妙,读起来完全没有传统技术手册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它似乎深知读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因此每一章的过渡都设计得非常自然流畅,仿佛在引导你一步步深入一个精心构建的知识迷宫。我注意到作者在描述一些高难度操作时,习惯性地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地域性的种植经验,这极大地丰富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这些技术不再是脱离现实的空中楼阁。例如,书中提到某种传统的轮作方式在现代设施农业中的优化应用,这种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令人拍案叫绝。更重要的是,这本书在介绍技术的同时,非常注重“风险管理”的维度。它没有盲目歌颂某种技术的神奇效果,而是坦诚地指出了每种选择可能带来的潜在问题,并提供了预案。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书中所传授的知识抱有极大的信任感,因为它展现的是一种成熟的、考虑周全的农业思维模式。

评分

从一个常年关注农产品市场动向的“业余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极强的“市场适应性”指导。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如何种好作物,更重要的是,它隐晦地指明了当前市场对高品质、特定规格作物的需求趋势。在讲解选种和育苗环节时,作者非常注重描述不同栽培模式对最终产品外观和口感的影响,这对于那些希望将种植技术与市场营销结合起来的读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内参信息。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设施环境调控”那一块的论述,它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微气候管理,来诱导作物产生特定的次生代谢物,从而提升其风味和营养价值,这已经触及到了“风味科学”的范畴,远超出了普通种植技术的范畴。这种将种植技术提升到精细化品质控制层面的深度解读,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服务于眼前的丰收,更着眼于长远的农业经济效益。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抱着试探的心态翻开这本关于农业技术的书籍,没想到它在系统性和深度上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许多同类书籍往往只停留在表面,讲解一些基本常识,但这本书显然野心不止于此。它真正深入到了“关键技术”的内核,探讨了许多决定产量和品质的微妙因素。比如,关于不同品种对光照和温度曲线的响应差异,作者进行了详尽的数据支撑和案例分析,这对于想要进行精准化农业管理的人来说,价值无可估量。我特别欣赏它对“水肥一体化”这一现代农业技术的精细化解读,它不是简单地推荐施肥方案,而是基于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计算出最经济、最高效的营养元素配比,甚至提到了不同土壤质地对养分持留力的影响。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辅以清晰的逻辑结构,使得即便是涉及到复杂的土壤理化指标,也能被读者轻松消化吸收。它成功地架设起理论知识与田间实践之间的桥梁,让人感觉掌握的不再是零散的技巧,而是一套完整、自洽的技术体系。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对农业技术有着浓厚兴趣,却又常常被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绕晕的普通读者来说,它简直就是一份及时的“技术指南”。我一直觉得,要把复杂的科学原理用最直白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门大学问,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深谙此道。它完全跳脱了那种冷冰冰的教科书式叙述,而是将整个栽培过程,从土壤准备到最终收获,描绘得如同一个生动的故事。我特别欣赏它在图文并茂上的处理,那些细致入微的插图,简直就是手把手的教学,让我能清晰地捕捉到每一个关键操作的精髓。例如,在讲解病虫害防治的部分,它没有简单地罗列化学药剂名称,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病害发生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生物防治的智慧来减少干预。这种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的编写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体验感和知识的吸收率,让人感觉每翻开一页,都在与一位经验丰富的农艺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激发我对高效、可持续农业实践热情的引路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