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認為:
這本書的方法和要素能幫助轉型中的企業打通任督二脈。
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認為:
這本書對傳統企業轉型的關鍵問題都進行瞭清晰的闡述,給企業提供瞭具有實操性的指導。
新希望六和集團董事長陳春花教授認為:
傳統企業與互聯網企業發生連接,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毋庸置疑必須去做的事情,但如何去做呢?閱讀這本書一定會打通你的認知並帶來實際的行動。
對企業和組織來說嚮互聯網+轉型已經不是對與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如何把互聯網+的思考轉化為企業和組織的有效行動的問題?全國一的財經媒體《中國企業傢》總編輯,曆時3年調研80餘個轉型中的傳統企業和快速成長的互聯網企業,與超過100位企業和高管深入探討,形成50萬字的研究文章,在此基礎上從市場、戰略和組織維度總結瞭七大轉型要素,助你打通互聯網+轉型的任督二脈。《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精裝)》包含的企業傢思想、成功實踐方法、轉型實操案例緊緊相扣,從頂層戰略設計、企業組織重構、産品思維和用戶思維等不同角度,深入淺齣的為你揭示互聯網+轉型的全貌。
何伊凡,《中國企業傢》雜誌執行總編,商業變革觀察者,每年訪談超過80位全球傑齣商業領袖,專注科技領域的創新與傳統大公司轉型課題,財經特寫文章超過80餘萬字,所創作的文章被眾多企業傢和經理人認為是代錶瞭行業觀察者和案例研究寫作的極高水平。
★互聯網的核心模式叫“免費+長尾”,就是免費模式加長尾理論,這是小米的道。與最尖端的供應商閤作;找最齣色的人纔去完成;專注産品;真心真意與用戶交朋友;極度重視品質,就是小米的術。道術結閤,纔能心中無敵。傳統産業轉型,同樣需要找到自己的道與術。《打通》一書,為修煉打通轉型的任督二脈,提供瞭一些可操作的藉鑒。
——雷軍 小米科技董事長兼CEO
★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將引發工業文明的再次復興。傢電行業“大規模、低成本”的商業模式已經失效,互聯網擴展和模糊瞭全行業的邊界,競爭焦點將從獨立的産品延伸到生態係統,而組織和管理變革將比技術創新和産品創新更重要。這個大時代的特徵,與美的一貫倡導的價值觀是一緻的,即不變的就是變。《打通》一書中,對這些關鍵問題都進行瞭較為清晰的闡述,給轉型中的傳統企業提供瞭實操性比較強的指導。
——方洪波 美的集團董事長
★互聯網是一種顛覆能力,而“互聯網+”代錶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將互聯網的顛覆能力深度融閤於各個行業。何伊凡敏銳地捕捉到瞭這一現象,並以一年的時間將它呈現,當對現下傳統産業的轉型有所啓示。
——王小川 搜狗CEO
★書中所述的7大關鍵要素就是轉型的頂層要素,恰是治療“焦慮癥”的一劑良藥。這7個問題若沒想好,企業就無法轉型。希望這本書能給大傢一些啓發和幫助,並預祝大傢轉型成功!
——王智民 星創世界CEO
推薦序一 嚮互聯網2.0轉型,如何做纔是關鍵 陳春花
推薦序二 站在時代大幕開啓的時刻 何振紅
前 言 “打通”纔是這段商業史的主鏇律
第一篇 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市場要素 //1
第1章 産品與用戶 //2
1.1 用戶賦權 //5
1.2 公司賦牌與産品賦情 //10
1.3 僅靠互聯網思維無法煮咖啡 //17
1.4 讓每一個員工對用戶負責 //21
第二篇 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戰略要素 //27
第2章 數據與連接 //28
2.1 喚醒沉睡的數據 //31
2.2 從流程驅動到數據驅動 //37
2.3 大數據基礎上的連接一切 //43
第3章 開放與封閉 //50
3.1 流量天雨時代 //54
3.2 從物理反應到化學反應 //62
3.3 天雷如何勾地火 //67
3.4 開放的尺度 //71
第4章 增量與存量 //78
4.1 利益重構 //81
4.2 最後一公裏 //84
4.3 存量升級 //91
4.4 從産品到平颱到生態 //95
第三篇 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組織要素 //103
第5章 組織與個體 //104
5.1 無中生有之術 //107
5.2 管控模式變形 //112
5.3 以集團數字化替代部門電商化 //117
5.4 把同事變為閤夥人 //121
第6章 領袖與團隊 //127
6.1 收放藝術 //129
6.2 培育特種部隊 //136
6.3 O2O化人纔 //142
6.4 雇用大腦而非雇用雙手 //146
第7章 基因與進化 //153
7.1 唯變者生 //157
7.2 重新認識執行力 //162
7.3 剛則易摺 //165
7.4 從斯巴達到希臘有多遠 //171
第四篇 值得大公司學習的三傢“中公司” //181
第8章 紅領打破流水綫與定製化之牆 //183
8.1 無人祝福的起步 //184
8.2 從機器工廠到數據工廠 //187
8.3 改造流水綫 //191
8.4 C2M模式 //195
第9章 榮昌徹底歸零再重生 //201
9.1 離用戶更近一點 //202
9.2 從産品思維看洗衣業 //205
9.3 培育“洗衣粉” //209
9.4 尋找外力“加持” //212
9.5 歸零道與術 //214
第10章 星創視界布局OxO //219
10.1 完美風暴 //220
10.2 三步進化論 //223
10.3 全接觸點戰略 //227
10.4 熱環境營銷 //230
10.5 麵嚮未來的IT架構與組織架構 //235
10.6 剋服地心引力 //240
10.7 重新定義産業 //243
後 記 //246
推 薦 序 一
FOREWORD
嚮互聯網2.0轉型,如何做纔是關鍵
傳統企業如何實現互聯網轉型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在很長一段時間,基於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興企業,讓傳統企業陷入集體焦慮,很多傳統企業甚至無法找到齣路,進而開始懷疑自己是否還有未來。如果究其原因,是因為2015年以前被我稱之為互聯網1.0時代,其基本特徵是消費互聯網。其時,大多數傳統企業與互聯網的連接是間接而鬆散的,所以傳統企業的確無法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和價值。
到瞭2015年,我們進入瞭互聯網2.0時代,其基本特徵是産業互聯網,企業生存方式已發生根本變化,傳統企業找到瞭釋放價值的可能。因此,在這樣一個時代,傳統産業與互聯網發生連接,已不是能不能做到的事情,不是對與錯的問題,而是毋庸置疑必須去做的事情,在這一點上,人們已經達成瞭共識,但是,如何去做呢?這是我真正關心的問題之所在,也是我一直去努力的方嚮。
我很高興看到一些企業傢做齣瞭探索性實踐,一些研究者對此進程中的現象和問題進行瞭思考。當我拿到伊凡總編這本書稿的時候,我非常開心,這正是一本探討如何做的書。閱讀的過程也是一個思考和認知的過程,伊凡總編貢獻齣瞭一個行業觀察者的心得與感悟,而最令我心動的是,本書的重點正在於嘗試解決如何做的問題。
本書非常難得地審視瞭中國傳統産業嚮互聯網轉型的實踐。這種審視是全麵的、細緻而深入的,不僅提供瞭非常豐富的案例,而且給齣瞭明確的判斷,這項成果來源於作者作為一名行業記者和專業財經雜誌從業者的廣闊視野和人脈。這種審視也是敏銳和清晰的,這與作者的理性態度和專業素養有關,更是作者勤於思考和分析的結晶。
本書的很多觀點我都非常認同,它們與我的觀察和思考是一緻的,比如我們都主張要迴到企業的本源,去思考為誰做哪些服務,要為用戶提供參與感,要解決誰為用戶“負責”難題;比如要慎重處理增量與存量的關係,做大增量資産,但同時又要激活存量資産,將增量與存量構建成為互補互利的生態;比如認識傳統産業長期積纍的數據的價值,喚醒沉睡的數據,讓它們再一次産生價值。
我們處於一個大轉型大變局之中,難度可想而知,而最大的難度在於組織和文化的轉型,真正的改變依賴於人。本書用瞭較大的篇幅來分析組織、領導、文化(基因),相信這些內容一定可以給讀者以啓發,一定可以使讀者在思考中去審視自己的組織與文化是否與時代變化契閤。
本書是近年來對傳統産業嚮互聯網轉型這個大變局的一個頗為難得的觀察與思考,相信閱讀本書一定會打通你的認知並帶來真實的行動。
陳春花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新希望六和聯席董事長、首席執行官
2015年5月11日於北京
推 薦 序 二
FOREWORD
站在時代大幕開啓的時刻
2015年最主流的商業話題,一個是全民創客,另一個是互聯網+,相信在未來5年之內,這兩個話題會越來越重要。
我記得阿裏巴巴總裁金建杭先生在2015年4月一個演講中認為,“互聯網+”時代,麵對未來,所有人都是軟體動物、弱勢群體。3個月內沒有創新,就有可能被淘汰。“互聯網+”需要全新時空觀,即時間上的“後天觀”與空間上的“天下觀”。所謂後天觀,即不能從昨天看今天,也不能從明天看今天,必須從後天看今天;所謂“天下觀”,即不能局限於一地、一省、一國,設計整體平颱的市場規模時,就要有全球化戰略。從更宏觀的維度,這種時空觀確實道齣瞭打通時代的真諦。
站在互聯網公司的角度看,純綫上紅利已消耗殆盡,它們下一輪的機會就在於和綫下公司結閤,對傳統商業模式進行改造與顛覆,幫助傳統産業轉型。
站在傳統公司的角度,跑馬圈地的時代也已經過去,它們對互聯網的姿態已從抗拒變為擁抱,産生瞭強烈的自我革命意願,主動加速全流程互聯網化。
未來的商業世界是混元的,而非割裂的,如果說在PC時代,互聯網與實業之間的關係是物理反應,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雙方關係就是化學反應,“互聯網”+的不僅是傳統産業,還有人、物、場景等,這如同一個奇妙的數學公式,不同的排列組閤,就會取得無窮盡的可能。
餐飲,作為一個傳統古老的行業;齣行,作為一個痛點頗多的行業;醫療,作為一個積弊最深的行業;教育,作為一個最受關注的行業……它們都在2015年發生瞭強度不同的地震,而這僅是全産業九級強震的先聲。
《中國企業傢》創刊已經30周年,因為這段曆史,對傳統産業有較為深刻的觀察。當前所流行的風口說,其實並非一個新鮮的概念,每個特定的時代都有自己的風口,每個風口前也都集聚著一大堆想飛的豬。
例如2005年前後,最受資本追捧的産業並非互聯網,而是光伏,其一度成為最迅速造富的機器,無锡尚德施正榮、江西賽維彭小峰,都曾是當時的財富英雄。而3年之後,最賺錢的産業又一度成為最傳統的鐵礦石,誰擁有足夠的配額,就等於有瞭一颱印鈔機。不用說中國商人,就連鐵礦産地澳大利亞都從中受益。澳大利亞的首富叫安德魯·弗裏斯特,他創辦瞭一傢叫FMG的鐵礦公司,到他成為首富時,FMG實際上還沒有挖齣一塊鐵礦石。當時中國經濟一片紅火,鐵礦石異常緊俏,安德魯通過遊說沒有鐵礦石配額的中國地方鋼廠獲得瞭大量訂單,他又將勘探成果和已經鎖定的中國故事作為籌碼嚮歐美融資。2006年融資總額創下紀錄,達到20.5億美元。
站在今天看,這些首富如今安在?他們的商業帝國都已經接近土崩瓦解。傳統産業的風口有四大特點:一是看天吃飯,天就是宏觀調控的走勢;二是寄生於權力和資源;三是依賴規模擴張,迷信大而不倒;四是賺用戶與企業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的錢。一旦這些風口消失,連滑翔的機會都沒有。
從2012年開始,所謂的焦慮癥就開始席捲中國商界,移動互聯網時代,風口發生的最大變化是從資源依賴嚮産品、品牌、服務依賴轉移,最終能夠飛起來的豬,一定要能建立共生共榮生態圈。此種背景下,不但那些依然依賴舊紅利的公司茫然不知所措,即使是PC時代的互聯網贏傢也戰戰兢兢,因為移動互聯網革的不僅是傳統産業的命,還有PC互聯網的命。
焦慮之中,微妙變化也正在發生。2015年上半年,我們觀察到中國最優秀的一批傳統公司逐漸找到瞭在新世界中生存的感覺。例如不久前拜訪已創立33年的新希望公司,聽劉永好先生談到,集團準備拿齣100個億,組建創新集團,還特意取瞭一個很接地氣的名字:草根集團,從集團內外招募優秀閤夥人,整閤産業上下遊資源,通過股權激勵共同經營新事業。隻用瞭半年多時間,新希望就孵化瞭20餘傢企業,而且都是創新型、變革型公司,具備互聯網基因與國際化視角,新希望的目標是將這些創新變革與國際化、金融化相結閤,與傳統産業相結閤,來給集團帶來活力。
類似的改變也正發生在格力、海爾、銀泰、蘇寜身上。優秀傳統公司過去30年中修煉瞭紮實的內功,一旦正視自己,放下包袱,就能如佛傢所雲“先破我執,再破法執”,贏來新一輪價值重估。變革同樣也是殘酷的,那些缺乏“後天觀”與“天下觀”、不能適應打通玩法的公司將會速朽。
伊凡是我多年的同事,他對産業變革有持續的觀察,敏銳地抓住瞭當前最重要的商業話題。媒體人寫書,最容易犯的錯誤是成為學舌的鸚鵡,將膚淺的二手知識拿來販賣,但在這部作品中,伊凡不僅講述瞭變革的細節,而且加入瞭他所思考提煉的邏輯,在同類作品中相信能為讀者帶來更多收獲。
當然,我們正站在一個時代大幕開啓的時刻,跳到5年之後看,今天的判斷與案例或許都還過於幼稚,《中國企業傢》將繼續貼近這種變化的脈搏。
何振紅
《中國企業傢》雜誌社社長
這本書,我最近纔讀完,感覺收獲非常大。《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真的名副其實,它提供瞭一個非常清晰、 actionable 的轉型框架。我一直覺得,很多時候企業轉型失敗,不是因為沒有決心,而是因為方法不對,或者方嚮模糊。而這本書,恰恰解決瞭這個問題。它將復雜的轉型過程分解成瞭七個關鍵要素,每一個要素都講解得非常透徹,並且提供瞭大量的實踐指導。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創新文化”的探討。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創新,更是關於思維模式和組織文化的創新。作者通過一些生動的案例,展現瞭如何打破僵化的思維定勢,如何鼓勵員工嘗試新想法,以及如何在組織內部建立起持續創新的機製。這對於很多習慣瞭穩定運行的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但也是必須跨齣的步伐。讀這本書,讓我感覺像是得到瞭一份詳細的轉型路綫圖,讓我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思考和規劃自己企業的轉型路徑。它不僅僅是理論的闡述,更是提供瞭實際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讓我覺得非常實用,也更有信心去迎接未來的挑戰。
評分這本《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給我的觸動,更多的是一種啓發和對自身認知的顛覆。我一直覺得,傳統企業轉型是個老大難問題,牽扯到的因素太多,而且往往因為慣性思維而難以突破。但這本書的齣現,打破瞭我的這種固化認知。它沒有迴避轉型的復雜性,而是選擇將整個過程拆解成幾個核心要素,並且對每個要素都進行瞭深入淺齣的剖析。我尤其欣賞作者在分析每個要素時,所呈現齣的那種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寫作風格。他會先提齣一個核心觀點,然後輔以大量真實的案例來佐證,並且還會深入探討這個要素背後的邏輯和潛在的挑戰。讀的時候,我常常會不自覺地將書中的內容與我所瞭解的一些行業現象聯係起來,發現很多以前不理解的變革,在這本書的理論框架下就變得豁然開朗。比如,書中關於“數據驅動決策”的部分,讓我深刻理解瞭為什麼很多互聯網公司能夠快速迭代和優化産品,而傳統企業在這方麵往往顯得力不從心。它不僅僅是關於技術的問題,更是關於思維模式的轉變,關於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數據收集、分析和應用機製。這本書讓我覺得,轉型不是一場冒險,而是一場有章可循的科學實踐。
評分坦白說,我剛開始拿到《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這本書時,對它的期望值並不高,覺得這類主題的書籍往往會流於錶麵,缺乏深度。但這本書的質量,真的超齣瞭我的預期。它的內容非常紮實,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你身邊循循善誘,將復雜的概念拆解開來,讓你能夠一步步地理解和掌握。我最喜歡的地方在於,作者並沒有把“互聯網+”描繪成一個萬能藥,而是非常客觀地指齣瞭轉型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睏難和挑戰,並且提供瞭切實可行的應對策略。書中關於“組織重塑”的章節,我反復閱讀瞭好幾遍。它詳細闡述瞭如何打破層級森嚴的傳統組織結構,如何建立更扁平化、更敏捷的團隊,以及如何在這種新的組織形態下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主動性。這對於許多習慣瞭“指令式”管理模式的傳統企業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思維衝擊。而且,作者在講述這些內容時,語言風格非常接地氣,沒有太多華麗的辭藻,而是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將深刻的道理娓娓道來。這本書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獲得瞭一種“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洞察力,對如何推動企業轉型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最近剛好對企業轉型升級特彆感興趣,所以就找來瞭這本《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拿到手的時候,書的裝幀就很有質感,沉甸甸的,感覺很紮實。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不像市麵上那些泛泛而談的理論書,而是更側重於實操和落地。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互聯網+”這個概念有瞭更清晰、更具體的認識,不再是那種模糊不清的印象。作者在書中分享的案例非常貼近實際,讓我能夠看到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企業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轉型的,其中一些細節的描述,比如他們是如何剋服內部阻力、如何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如何利用新技術賦能業務流程等等,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特彆是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改變,卻能帶來連鎖反應,最終實現質的飛躍。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傳統製造業企業,他們通過引入智能化生産綫,不僅提高瞭生産效率,還大大降低瞭次品率,同時還打通瞭綫上銷售渠道,實現瞭從B2B到C2B的模式轉變。這本書讓我覺得,轉型並非遙不可及,而是可以通過係統性的方法和持續的努力來實現的。它提供瞭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框架,讓我能夠更自信地去思考和規劃自己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嚮。
評分拿到《打通: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7個關鍵要素》這本精裝書,感覺沉甸甸的,很有分量,也讓我對它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這本書最打動我的地方,在於它提供瞭一種非常係統化、全局觀的視角來看待傳統企業嚮互聯網+轉型的過程。作者並沒有孤立地看待每一個轉型要素,而是將它們有機地串聯起來,形成瞭一個完整的轉型閉環。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所闡述的“用戶體驗至上”的理念,這對於長期以來更關注産品本身或者生産流程的傳統企業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思維轉變。作者通過大量的案例,生動地展示瞭如何從用戶的視角齣發,去重新審視自己的産品、服務以及整個商業模式。它不再是簡單地將産品搬到綫上,而是要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並圍繞用戶需求來構建全新的價值鏈。另外,關於“生態構建”的部分,也給我帶來瞭很大的啓發。我之前一直認為,企業轉型更多的是內部的事情,但這本書讓我認識到,在互聯網+時代,單打獨鬥很難成功,與閤作夥伴建立共贏的生態係統纔是關鍵。它讓我看到瞭轉型更廣闊的可能性,也讓我對企業未來的發展模式有瞭更深的思考。
評分蠻好 是正品 很喜歡 下次再光臨
評分包裝不錯,內容還沒看,期待中
評分一直在京東買書,不喜歡電子書,還是喜歡紙質!
評分工業4.0也就是互聯網加工業
評分東西很好,物有所值。
評分多看書多看書多看書多看書
評分收到貨就試用瞭一下,很舒服,一點不纍,東西是正品,值得購買,賣傢服務態度超好。當天就發貨瞭,到貨速度也超級快
評分總體不錯,物流可以。
評分學習中,很不錯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靜流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