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歌像旧情,是个迷人又带点感伤的事物。而我们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一两首、甚至更多的老歌,联系着某个生命阶段、某个季节、某些人或事……当那段旋律响起,歌词浮现,几乎直觉的反射,有如水闸开启、时光倒流,所有相关的记忆全部霎时涌现,然而那全是过去的了。
在英国,有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从来没有到过中国,但他知道中国有两首歌,《玫瑰玫瑰我爱你》和《夜上海》。这些歌已经成为上海的音乐名片,上海的符号。
建成开业的上海“新新公司”六层的新都饭店,别开生面地在大厅里自行设计、自行装备了首部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因电台的屋子四周是用玻璃隔断的,俗称为“玻璃电台”,也是当年电台透明、开放的某种象征。本书借用这个名称,是在唤起读者对当年风靡上海滩而且至今仍百唱不厌的那些老歌的回忆,以及隐藏在老歌后面那些不为人知的人和事。上海可以说是流行歌曲的发祥地,那些散发独特韵味的老歌,正是上海海派文化的一个鲜明的印照。了解上海的文化可以先从了解这些老歌开始。
陈钢,1935年生于上海,中国当代著名交响音乐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早在求学期间,即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其代表作还包括《红色小提琴系列》《王昭君》等。陈钢还是位优秀的散文作家著有《黑色浪漫曲》《蝴蝶是自由的》《陈钢和他的朋友们》《蝶中蝶》。他也是上海著名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的掌门人。
淳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文艺编辑,主要作品:《民国风雅》《她的城,张爱玲地图》《旗袍》以及影视作品《婚姻的故事》等共计500万字。曾获广电部优秀编辑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金笔奖、上海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优秀节目奖,以及省市级、行业协会各类奖项20多种。
读完《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我最大的感受是,它让我重新认识了“怀旧”这两个字。过去,我总觉得怀旧就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一种停留在过去的感伤。但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怀旧,是对过去美好事物的珍视,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启示。书中所描绘的上海老歌,不仅仅是过去的旋律,更是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写照。它们包含了那个时代的梦想、爱情、忧伤、希望,以及时代的变迁。通过这些老歌,我们能够看到过去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是如何思考的,是如何感受的。这种连接,让我觉得过去并不遥远,它依然在我们心中,以各种方式存在着。这本书让我对“传承”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传承,更是精神上的传承。它让我觉得,我们应该从过去中汲取力量,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评分阅读《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洗礼。我一直认为,音乐是连接历史和情感的最好桥梁,而这本书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歌词和曲谱的堆砌,而是将每一首老歌都当作一个文化符号,进行深入的挖掘和解读。作者的学识渊博,对那个时代的文化、历史、社会风貌都有着透彻的了解,这使得他对歌曲的解读充满了智慧和深度。我从中了解到了许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音乐流派,以及它们在上海的传播和发展。书中对一些经典歌曲的重新演绎和分析,也让我对它们有了全新的认识。比如,我之前只是知道这首歌好听,但经过书中的解读,我才明白它背后蕴含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这种深度和广度,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娱乐性的读物,更是一本具有学术价值和思想深度的文化著作。它让我更加热爱音乐,也更加热爱上海这座城市。
评分我经常会被一些具有强烈时代印记的作品所吸引,而《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正是这样一本让我爱不释手的书。它不仅仅是关于音乐,更是关于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情感状态。书中所描绘的场景,像是繁华的百乐门、悠闲的咖啡馆、热闹的街头,都充满了浓厚的时代气息。而那些老歌,则是那个时代最生动的注脚。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能听到那些歌声在耳边回响,感受到那个时代人们的喜怒哀乐。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吸引人,他不是干巴巴地罗列事实,而是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历史画面展现在我们眼前。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描绘,比如当时人们的穿着打扮、社交方式、娱乐活动等等,这些都通过音乐这个载体得到了生动的展现。这本书让我对那个年代的人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也让我更加珍视当下的生活。
评分我一直对上海这座城市有着特殊的情感,而这本《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更是将我的这种情感推向了极致。书里描绘的上海,不仅仅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更是那个充满情调、充满故事的老上海。作者通过对一首首老歌的解读,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时代的上海街头巷尾,领略了那个时代的风情。我可以想象,在那个年代,人们如何在咖啡馆里谈笑风生,如何在舞厅里翩翩起舞,如何在黄浦江边诉说着浪漫的故事。书中对一些老歌的背景故事挖掘得非常深入,像是某位作曲家的创作心路,某位歌星的传奇经历,这些都让歌曲本身变得更加有血有肉,更加令人动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当时流行文化的描绘,比如时装、电影、戏剧等等,这些都与老歌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文化景观。这本书让我对上海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一座地理上的城市,更是一座承载着无数记忆和情感的精神家园。
评分这套《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的装帧设计简直是一绝,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了。封面那种复古的色调和字体,仿佛是从几十年前的旧物中挖出来的珍宝。翻开内页,纸张的质感也恰到好处,带着一丝沉甸甸的年代感,读起来手感极佳。文字的排版清晰而富有艺术感,每一页都像精心设计的海报。我特别欣赏书中那些老照片和插画,它们与文字相得益彰,让整个阅读体验更加立体和生动。那些泛黄的照片,记录了当年的风貌,那些手绘的插图,又为那些早已远去的场景增添了想象的空间。我常常会花很多时间去品味这些视觉元素,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故事的一部分,承载着无声的历史信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件阅读品,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艺术品。每次把它放在书架上,都觉得它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它唤起了我对老物件、老时光的迷恋,那种对美好事物的追溯和珍视,在这本书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评分这本《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带给我的惊喜,在于它挖掘了许多我原本以为已经遗忘,或者从未接触过的珍贵音乐。我之前对上海老歌的了解仅限于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但这本书就像一个宝藏,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书中收录了许多非常独特的歌曲,它们或许不那么广为人知,但却同样承载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韵味和情感。作者的介绍非常细致,不仅有歌曲本身的背景,还有演唱者、作曲家、作词人的介绍,甚至是当时这首歌在社会上的反响。这些细节都让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亲身经历了这些音乐的诞生和传播。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一些“遗珠”般的歌曲的挖掘,它们就像散落在历史角落里的宝石,经过这本书的点亮,重新焕发了光彩。这种发现的乐趣,让我觉得每一次翻阅都充满新意,也让我对上海的音乐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阅读体验,可以用“浸入式”来形容。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会完全忘记自己身处何地,仿佛真的置身于那个年代的上海。书中那些生动的描写,那些充满画面感的文字,让我仿佛能看到十里洋场的繁华,听到弄堂里的吴侬软语,闻到空气中弥漫的香水和烟草味。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具有感染力,他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带领我们体验故事。我喜欢书中对人物的刻画,每一个歌星、每一个作曲家、每一个普通市民,都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都通过这些老歌得到了生动的展现。我常常会在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中的人物产生共鸣,为他们的命运而感叹,为他们的爱情而感动。这种情感上的连接,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像是一群老朋友在与我倾诉,在与我分享他们的故事。
评分这本《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真的是让我沉浸了。每次翻开它,都像穿越回那个金色的年代,上海的万种风情扑面而来。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幅插图,都饱含着岁月的温度和故事。我尤其喜欢作者对于那些老歌的考据和梳理,不仅仅是歌词和曲谱的呈现,更重要的是将这些歌曲置于那个特定的历史语境中,让我们理解它们为何能够打动人心,为何能够成为一代人的记忆。像是那首《夜上海》,在书里被赋予了更丰富的解读,不仅仅是歌女的浅唱低吟,更包含了那个时代人们对于繁华、对于梦想的向往,甚至是暗流涌动的时代变迁。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充满感情,仿佛能听到留声机里传来的沙沙声,看到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景象。这本书不是简单地罗列歌曲,而是通过歌曲这个载体,勾勒出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那些曾经在收音机里、在舞厅里、在弄堂里回荡的旋律,如今在书页中重新鲜活起来,唤醒了我们心中关于上海最温柔的记忆。它不只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上海这座城市的魂的书。我常常在夜晚,伴着书中的文字,想象着当年的场景,那种感觉,真的难以言喻,充满了怀旧,也充满了对那个时代的敬意。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要求非常高的人,而《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在细节的呈现上,简直做到了极致。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每一个歌曲背景的考证,作者仿佛是一个严谨的历史学家,对于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时间、每一个事件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核实。书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也显得非常权威和专业。我曾经尝试去查证书中的一些说法,发现作者的研究确实非常扎实。这种严谨的态度,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深信不疑。而且,书中的“增补版”这一点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解读,让这本书的价值更上一层楼。我喜欢这种不断完善、不断深入的态度,它让我想起自己工作中的一些道理。这本书让我觉得,真正的知识,离不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细节的极致追求。
评分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图书,应该能够引起读者深刻的思考,而《克勒门文丛:玻璃电台 上海老歌留声(增补版)》无疑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音乐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作者在书中,将老歌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气候、人们的思想观念紧密地联系起来,让我们看到音乐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我从中了解到,许多看似抒情的歌曲,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寓意。比如,某些歌曲对爱情的描绘,其实也折射了当时人们对婚姻、家庭的看法。这种从音乐到社会,再到人性的多维度解读,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某些老歌的理解,它们不再仅仅是旋律,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符号。这本书让我变得更加善于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也让我对历史充满了敬畏之情。
评分很好的书,装帧精美,排版合理,字迹清晰,很适合有空时好好阅读,收获很多。
评分老上海老腔调要是能送音频资料就好了
评分很好的书,装帧精美,排版合理,字迹清晰,很适合有空时好好阅读,收获很多。
评分好书!!!!!!!!!!!!!!
评分好书!!!!!!!!!!!!!!
评分喜欢淳子的书
评分好书!!!!!!!!!!!!!!
评分嗯还不错哦
评分老上海老腔调要是能送音频资料就好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