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农著的《易经英译的符号学研究》是一部《 易经》英译研究专著。20世纪以来,《易经》研究取 得了一些不同于传统易学的新成就。如何以新眼光看 待《易经》、如何评价其诸多英译本,是本书主要旨 趣之所在。本书在经传分离基础上,专注古经及其英 译研究,通过基于符号学理论对《易经》卦爻辞的古 史、古歌和哲理研究,从中识别出基本上互不重叠的 文史哲三类文字,提出了具有原始构成标记的《易经 》文本拟定本,并对《易经》卦象符号进行了新的诠 释。鉴于《易经》英译的复杂景观,本书选择了国内 外七部《易经》英译本译文作为焦点研究对象,根据 符号学理论和本书的《易经》文本研究成果,进行了 以描述性为主的和以评价性为主的两轮批评研究,较 全面考察了诸译本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给出了 明确的评价。此外还提出了《易经》复译的蓝图,并 尝试对《易经》部分经文进行了英译。本书可供从事 《易经》及其外’译研究、中国文化典籍及其外译研 究、翻译批评研究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参考,也可供相 关学科的硕士生、博士生使用。
王晓农(1968—),山东淄博人,博士,现为鲁东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理事。学术兴趣为中外文化、文学典籍的翻译与中西译论研究,兼及中国翻译史和翻译教学研究,涉及《易经》《朱子语类》、中国传统译论和文论英译、莎剧汉译等领域。已主持完成山东省社科规划科研项目1项、主持在研**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传统译论经典诠释——从道安到傅雷》英译”1项。独立或首位出版《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篇翻译研究》(2011)等翻译研究专著3部、中国典籍译著《大中华文库·朱子语类选(汉英对照)》(2014)1部和翻译教材《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2012)1部,用中英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学术译文多篇。
**章 绪论
**节 《周易》概述
第二节 《周易》研究综述
一 国内《周易》研究
二 西方《周易》研究
第三节 中国古代符号学与《易经》初步研究
一 中国古代符号学与易学
二 《易经》文本初步分析
第四节 《易经》译本选择与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 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二 理论依据与符号学概述
三 研究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易经》主要英译本**轮评析
**节 七 部《易经》英译本概览与首轮评析共享标准
一 七 部《易经》英译本概览
二 基于符号学的首轮评析原则和共享标准
第二节 理雅各译本
一 英国来华传教士和“十三经”翻译家
二 经传分离、偏重文字解释的散文化厚重英译
三 理雅各《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三节 卫礼贤—节贝恩斯译本
一 中国文化体验者卫礼贤及其忠实英译者贝恩斯
二 重义理智慧的分行英译和外部归化
三 卫礼贤—节贝恩斯《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四节 蒲乐道译本
一 取华名、穿华服、说华语、娶华妻的《易经》迷
二 实用功能取向的现代“占筮”派英译
三 蒲乐道《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五节 林理彰译本
一 精研中国古典三 经的美国汉学教授
二 以《周易注》解易的学术性英译
三 林理彰《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六节 夏含夷译本
一 精通西周史和汉语古文字学的美国汉学教授
二 以今本弥补帛本残缺的分行缩进的语义翻译
三 夏含夷《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七节 傅惠生译本
一 深谙传统易学和国学的中国学者
二 以《周易》今译为“原文”的解释性英译
三 傅惠生《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八节 裴松梅译本
一 力图中性化解读《易经》的美国女汉学家
二 温和女性主义取向的当代“占筮”派英译
三 裴松梅《易经》译文综合评价
第九节 七部译本《易经》英译文的综合研究
一 译本定位和分类
二 译本综合对比分析
三 卦例分析:《渐》
第三章 《易经》卦爻辞的结构与文史哲三元模式的确定
**节 《易经》的成书和编作者蠡测
一 《易经》的成书时间和大致过程
二 《易经》卦爻辞编作者
第二节 卦爻辞结构和三元解读模式
一 《易经》卦爻辞的占辞和断辞
二 《易经》卦爻辞文史哲三元构成假设及解读模式
第三节 侧重符义学的《易经》卦爻辞叙事与历史事件记录解读
一 《易经》文本中商周之际的历史事件和隐含历史叙事
二 《易经》卦爻辞中历史成分举要
第四节 侧重符形学的《易经》卦爻辞中的古歌解读
一 《易经》的诗歌特征:自携元语言分析
二 《易经》卦爻辞中的古歌
三 《易经》中的文学性散文
第五节 侧重符用学的《易经》卦爻辞的哲理辞句解读
一 《易经》卦爻辞中的哲理材料
二 卦爻辞中的哲理辞句解读
三 《易经》卦爻辞断辞的文化符号学标出分析
第六节 《易经》文本素材来源分析和拟定本的确立
一 《易经》原始经文素材的文史哲来源
二 《易经》文本切分和六十四卦拟定本的确立
第四章 《易经》主要英译本第二轮评析
**节 评价标准的设定
一 原文“真善美”与译文“信达雅”
二 《易经》翻译评价标准的设定
第二节 侧重符义学的《易经》历史文字英译分析
一 单条爻辞中的历史事件
二 整卦及跨卦的历史事件
三 综合分析
第三节 侧重符形学的《易经》古歌英译分析
一 单条爻辞中的古歌片段
二 整卦中及跨卦的古歌
三 诗化思维与文学修辞手法
四 综合分析
第四节 侧重符用学的《易经》哲理文字英译分析
一 卦爻辞中的哲理辞句
二 原文文化中项偏边标出英译再现的符用学分析
第五节 《易经》文本文化词语英译
一 《易经》经文中文化词语的选取
二 对文化词语英译的分析
第六节 《易经》诸译本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 《易经》译本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译文分级
二 《易经》译本存在问题的分析
第五章 对《易经》复译的思考
**节 《易经》符号文本的不可译性与可复译性
第二节 对《易经》“理想”译本的思考
一 符形学层面
二 符义学层面
三 符用学层面
第三节 从《易经》英译看中国古籍外译多样性问题
附录 《易经》六十四卦拟定本
参考文献
后记
阅读这本书的体验,更像是进行一场深度的文化考古之旅,而非单纯的文本研读。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独特的能力,能够穿透字面意义的迷雾,直抵符号背后深藏的文化肌理与历史潜意识。我对其中关于“对立统一”概念在不同译本中表现出的语义漂移那一部分特别感兴趣,它不仅仅是在罗列差异,更是在探讨翻译行为本身如何参与到文化意义的再创造过程中。这种宏大叙事与微观文本分析的完美结合,使得每一个章节都充满了张力和发现的惊喜。我感觉作者的笔触充满了对人类认知世界方式的深刻关怀,所探讨的符号系统,最终指向的是人类如何通过有限的符号来描绘无限的可能性,这使得这本书的格局远超出了专业研究的范畴,触及了哲学和人类学的核心命题。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克制而富有韵律感的,它成功地避免了学术写作中常见的僵硬与枯燥,同时又保持了应有的专业水准。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有力,仿佛每一句话都是经过反复锤炼的黄金。在描述那些难以言喻的哲学概念时,他使用的比喻和类比极为精妙,既能帮助读者锚定抽象的意义,又不会将思考引向歧途。这种行文的气质,让人联想到上个世纪那些文笔优美、学养深厚的学者大家。它不像很多当代学术著作那样追求速度和广度,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每一个论断都经过了充分的铺垫和论证,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对于我这种偏爱文字美感和论证深度的读者来说,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极其丰满和令人愉悦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和排版风格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那种古朴中又不失现代感的字体选择,配上恰到好处的留白处理,使得阅读过程本身变成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内页的纸张质地极为考究,触感温润而不失韧性,即便是长时间翻阅,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书中对一些关键符号的版式处理,采用了非常精妙的图文配合方式,没有使用那种生硬的、机械的插入,而是让符号图像如同书法作品一般,自然地融入到论述的脉络之中。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人强烈感受到出版方对于“研究”二字所蕴含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体现了对传统经典文献的现代性再诠释的深厚功力。从整体上看,这本书的气质是沉稳、内敛而又充满智慧的,光是捧在手里,就仿佛能感受到跨越时空的对话感。
评分从内容组织上看,这本书的引文和注释体系构建得非常扎实和全面,展现了作者在文献梳理上的巨大投入。我特别留意了那些跨语言的引文处理方式,它们不仅提供了原文,还辅以了精准的背景介绍,这极大地便利了对特定文化语境进行深入理解的读者。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展现出的跨学科视野,它巧妙地融合了修辞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多重理论工具,但所有这些工具的使用都是服务于最终解释目的的,没有丝毫炫技的成分。整本书脉络清晰,结构严谨,阅读完毕后,留下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一个完整、坚固的认知框架,指导着我未来审视类似符号现象时的视角和方法论。这是一部真正可以作为工具书和研究范本长期珍藏的作品。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行文逻辑构建之严密,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作者在处理跨文化符号系统的复杂性时,展现出一种近乎建筑师般的精确规划能力。不同于很多试图一蹴而就解释所有现象的著作,本书采取了一种层层递进、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递进式论证结构。初读之下,或许会觉得有些晦涩,但当你跟随作者的思路,一步步解构那些复杂的文化编码时,豁然开朗的感觉便油然而生。特别是对于符号学理论框架的引入与应用,处理得极为灵活和审慎,没有生搬硬套抽象的理论,而是让理论成为观察和分析的透镜,服务于文本本身的深度挖掘。这种平衡掌握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对符号学不甚熟悉的读者,也能通过清晰的案例分析路径,逐步理解其内在的论证张力。这种思维的清晰度和结构的美感,是这本书最引人入胜的特质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