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繁体竖排:陈书(套装1-2册)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陈书(套装1-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 姚思廉 著
图书标签:
  • 二十四史
  • 陈书
  • 历史
  • 古籍
  • 繁体
  • 竖排
  • 套装
  • 南北朝史
  • 陈朝
  • 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00312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86422
品牌:中华书局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72-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02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繁体竖排:陈书(套装1-2册)》分三十六卷,较为全面地记载了从陈霸先建国到陈叔宝时被隋所更时期的历史,是现存的关于陈朝历史的比较原始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除政治、军事外,《二十四史繁体竖排:陈书(套装1-2册)》在哲学史、文学史、宗教史、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都保存了一些资料。

内页插图

目录

卷一 本纪第一
高祖 陈霸先上
卷二 本纪第二
高祖下
卷三 本纪第三
世祖倩
卷四 本纪第四
发帝 伯宗
卷五 本纪第五
宣帝 顼
卷六 本纪第六
后王 叔宝
卷七 列传第一
皇后
高祖章皇后
世祖沈皇后
兄钦
发帝王皇后
高宗柳皇后
弟盼
徒弟 庄
后主沈皇后
张贵妃
卷八 列传第二
杜僧明
周文育
子宝安
孙契
侯安都
徒弟 晓
卷九 列传第三
……
卷十 列传第四
卷十一 列传第五
卷十二 列传第六
卷十三 列传第七
卷十四 列传第八
卷十五 列传第九
卷十六 列传第十
卷十七 列传第十一
卷十八 列传第十二
卷十九 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卷二一 列传第十五
卷二二 列传第十六
卷二三 列传第十七
卷二四 列传第十八
卷二五 列传第十九
卷二六 列传第二十
卷二七 列传第二一
卷二八 列传第二二
卷二九 列传第二三
卷三十 列传第二四
卷三一 列传第二五
卷三二 列传第二六
卷三三 列传第二七
卷三四 列传第二八
卷三五 列传第二九
卷三六 列传第三十
曾巩陈书目录序

前言/序言

  新世纪的元代文学与元诗研究(代序)
  20世纪的元代文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元代文学文献的发现。
  元曲是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显学。元曲文献陆续复现于世,又是学科人才辈出、成果卓著的推动因素。《孤本元明杂剧》、《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录鬼簿》(天一阁蓝格抄本)、《笔花集》、《小山乐府》……这一系列珍本秘籍的发现,以及大型文献集成《古本戏曲丛刊>等的影印出版,是《宋元戏曲考》、《元曲家考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元代文学史》等著作的催生剂。隋树森《全元散曲》是第一部元人作品的全集,而《元曲选外编》则接续了明人臧懋循的工作,体现出从《元曲选》流行以来对元杂剧剧本的搜集整理的进展。编成《全元戏曲》。
  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王国维,吴梅,郑振铎,孙楷第,任讷,卢前……元曲研究的领军人物们除了著作等身,还调节着学科前进的步幅。在很长一个时期之内,元曲(散曲与杂剧)研究,几乎等同于元代文学研究。当然,元代文学并不止于元曲。经过几个世纪割据之后,重新统一中国的元,是中国文学史的“中古”与“近世”的分水岭,它的一个特点是文学的四种主要体裁:诗歌、散文、小说、戏曲,齐聚文坛。在元之前,中国文学的传统体裁诗歌与散文,是文坛的主体;而新兴的代言体的小说与戏曲,使元明清文学充满活力。
  随着某一文体总集的编辑出版,总要推动对这一文体的研究。就元代文学而言,依次出版了《全元散曲》(隋树森,1965年),《全金元词》(唐圭璋,1979年),《全元剧曲》(王季思主编,1990年),《全元文》(李修生主编,2004年),引起古代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在元代文学诸体裁之中,元诗与元文历来受到忽视,元诗的研究成果少,研究难度大。诗与文,在整个古典文学范畴,一直是作者众多,延续长久,在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应的份额。元代并不例外。
  元诗文研究的相对滞后,对元曲研究有着深刻影响。孙楷第先生正是有感于此,在生前一直注意用元代诗文等资料,填补元曲史的空白点,他的《元曲家考略》是打通元曲与元诗文的隔断的成功尝试。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直到去世,40年间孙先生始终在以新的资料修订充实着《元曲家考略》,从未搁笔。
  邓绍基先生曾这样概括元诗研究的状况:“百年来元诗的研究积累太少,相对唐宋诗而言,‘盛’‘衰’之状固然鲜明,即使较之明清诗歌研究,对元诗的论述,也显冷落。”①进入21世纪,海峡两岸都期待新的元诗文献集成-《全元诗》成书,这样,可以拉开与清初编刊《元诗选》时的元诗研究总体水平,体现出新的学术进展。
  清康熙年间,顾嗣立倾个人毕生之力,编刊了《元诗选》初集,二集,三集,并已经着手编辑《元诗选癸集》。目前我们见到的《元诗选癸集》,最后成书于顾氏门下士席守朴之子席世臣。《元诗选》三集,总计选录了339位元代诗人的19574首诗。《元诗选癸集》则收录了2235位诗人的5058首诗。综上所述,《元诗选》系统保存有约2250位诗人的近25000首诗。此前,有人对今存元诗总数做过估计,一种说法是15000首以上;另一种是约40000首。这些估计都是建立在对《元诗选》的判断上。实际上据我们统计,顾嗣立选元诗的比例大致是三比一。也就是说在300年前,顾嗣立阅读到的元诗有五六万首之多。所以,顾嗣立是此前阅读元诗文本最多的学者。然而通过近20年的对元诗文献的调查研究,我们已经掌握的元诗在13万首以上,这些诗分属于4900位元代诗人。通过这个数字可以证实,元代对人们影响最广泛的文学体裁仍然是诗歌,在元代,虽然新兴的元曲(散曲,杂剧)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但如果忽略对元诗的研究,那么元代文学研究就很难说是全面的、深入的。
《陈书》(套装1-2册)图书简介 《陈书》是中国二十四史之一,由唐朝史学家姚思廉奉敕撰成。全书共十卷,记载了南朝陈朝(557年—589年)的兴衰历史。本书所收录的《陈书》为繁体竖排版本,套装共分两册,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原汁原味的古代史料阅读体验。 本书内容概览: 《陈书》以纪、志、传相结合的体例,系统地记述了陈朝从建立到灭亡的全部过程。其内容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是研究南朝陈代历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本纪: 记载了陈朝历代皇帝的世系、重要事迹,以及国家大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从高祖陈霸先的崛起,到末主陈叔宝的亡国,勾勒出陈朝政治格局的变迁和统治者的更迭。重点展现了陈霸先如何从一介武将,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在中原动荡的局势下,于南方建立陈朝,以及历代君主在内忧外患中如何维系政权。 志: 包含《地理志》、《刑法志》、《食货志》等,分别记载了陈朝的疆域、行政区划、户口、赋税、刑罚制度、经济状况等。通过这些志,读者可以深入了解陈朝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法律体系以及国家管理模式。例如,《地理志》能够帮助我们了解陈朝统治下的地域分布、主要城市及其地理特征;《刑法志》则反映了当时的司法理念和统治者的治安策略;《食货志》则能勾勒出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家财政的运作。 列传: 记载了陈朝时期各个重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王公大臣、文臣武将、士族名贤、僧尼道士、边裔民族等。列传部分是《陈书》中最具人物色彩的部分,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绘,可以更生动地展现陈朝社会的方方面面。这里不仅有叱咤风云的军事统帅,运筹帷幄的文臣,也有在政治漩涡中沉浮的士大夫,以及在社会角落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这些人物的命运与陈朝的兴衰紧密相连,他们的故事共同构成了陈朝历史的丰富画卷。 为何选择繁体竖排版本? 尊重历史原貌: 繁体字是古代文献的书写形式,竖排则是古籍的传统编排方式。《陈书》作为一部古代史籍,采用繁体竖排版本,能够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在历史上的真实面貌,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贴近原著的时代气息。 传承文化精髓: 繁体字的结构更具象形性和艺术性,竖排的阅读方式也承载着悠久的文化传统。阅读繁体竖排的古籍,不仅是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也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感悟和传承。 提升阅读体验: 对于有一定古籍阅读基础或对汉字演变感兴趣的读者而言,繁体竖排版本能够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它鼓励读者放慢脚步,细品字词的意蕴,感受历史的厚重。 学术研究价值: 对于历史学、古文献学、汉语言文字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来说,繁体竖排版本是进行学术研究的必备资料,能够避免因简体字转换可能带来的信息损失或理解偏差。 套装两册的编排: 本套装共分两册,是为了便于读者在阅读和携带的过程中更加便捷。第一册可能包含《陈书》的前几卷,例如本纪和部分志、列传;第二册则收录剩余的卷数。具体的卷数分配会以实际出版为准,但整体编排会力求符合阅读习惯,使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对《陈书》的阅读。 本书的价值与意义: 《陈书》作为二十四史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历史研究的基石: 它是研究南朝陈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最直接、最权威的史料。通过对《陈书》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陈朝如何在中国历史上扮演其角色,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关键一环: 陈朝是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它的兴衰直接关系到中国历史的南北朝时期走向隋朝统一。理解陈朝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脉络中的关键节点。 人物传记的宝库: 《陈书》中记载了大量陈朝时期的重要人物,他们的事迹和品格,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人物群像,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人物研究素材。 文化与思想的载体: 史书中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文化风貌。通过《陈书》,我们可以窥见南朝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文学艺术的追求,以及佛教、道教在当时的发展情况。 语言文字的活化石: 繁体竖排的《陈书》本身就是珍贵的语言文字资料,对于研究汉语古音、古词、古语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适合读者群体: 历史爱好者: 任何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南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 历史学者与学生: 需要查阅一手史料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研究生及历史专业的本科生。 古籍收藏者: 珍视传统文化,喜爱收藏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籍。 汉语言文字研究者: 对汉字演变、古汉语研究有浓厚兴趣的读者。 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 希望通过阅读原汁原味的古籍,体验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人群。 结语: 《陈书》(套装1-2册)繁体竖排版本,不仅是一部承载历史的巨著,更是一份传承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严谨的史学态度、丰富的史料记载和原汁原味的呈现形式,将南朝陈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翻开此书,您将与历史对话,与古人同行,共同探寻那段被时光尘封的往事,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朝代的兴衰,必须追溯到其最原始的史料记载。现代的解读和翻译固然方便,但总会隔着一层解读的滤镜。我购买这套书,就是为了追求那种未经现代学术修饰的、最接近史家原貌的文字。对于那些涉及到古代官制、礼仪和风俗的描述,只有用最原始的表述方式去体会,才能避免现代思维的偏差。我希望能在这套书中找到那些被现代历史叙事所忽略的微妙之处和细节描述。我对史学的研究是抱着一种探寻真相的态度,希望这套精装的竖排繁体本,能够成为我解构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重要工具和参照物。我需要的是那种咬文嚼字的严谨性,去品味古人记录历史时的那份审慎与良知。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传统的竖排版式,配上繁体的文字,一下子就把我拉回了那个遥远的时代。拿到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知道里面的内容必然是厚重的。我一直对古代历史情有独钟,尤其是那些影响深远的断代史,总觉得能从中窥见历史的脉络和兴衰的规律。这套书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墨色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即便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疲劳。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这套书的具体内容,但光是这种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尊重和呈现方式,就足以让我对它充满期待。它不仅仅是一套书,更像是一件值得珍藏的文化艺术品,摆在书架上都显得格调非凡。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原汁原味的阅读体验,让我能真正沉浸在历史的洪流之中,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评分

我收藏了不少经典史书的影印本和现代注释本,但很少能找到如此精致的繁体竖排版本。这种排版方式,对于我们这些老一辈的读者来说,是带着一份亲切感的。它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在图书馆里翻阅古籍的场景,那种指尖划过纸页的触感,是现代印刷品难以替代的。我注重细节,所以书籍的装帧和校对质量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希望每一个字都是准确无误的,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能体现出古籍的规范。如果这套书的注释和校勘工作做得到位,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书房里的重要藏品之一。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一种对传统阅读方式的致敬,这份情怀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评分

最近读了许多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读物,总觉得对那个时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尤其是对各个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文化碰撞的细节把握得不够清晰。我正在寻找一套能够系统梳理这段历史的权威著作,听说这套书在史学界有着很高的评价,尤其是在考据和叙事方面做得非常扎实。我非常看重历史著作的严谨性,希望它能在还原历史事实的同时,也能提供独到的见解和分析。从排版上看,竖排的阅读习惯需要我稍微适应一下,但这恰恰是我所追求的“原貌”体验。我期待着能够通过这套书,理清那些错综复杂的历史线索,真正理解那个“乱世出英雄”的时代是如何塑造了后世的格局。能够拥有这样一套详实而又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著作,对于任何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都是一种享受。

评分

最近家里重新装修,添置了许多偏向古典风格的家具,书房的布置也希望能更加沉稳大气一些。这套书的封面设计和整体气质,与我的书房风格简直是完美契合。我挑选书籍的标准,除了内容之外,也越来越看重它所散发出的文化气息和视觉美感。我喜欢那种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书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如此。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能够让自己的心境也变得更为平和与深邃。虽然我还没有深入阅读,但光是把它放置在案头,就能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我期待着在未来的某个闲暇午后,泡上一壶好茶,慢慢展开这厚重的篇章,享受这份独属于历史学者的沉思时光。

评分

中华书局的书一项注重内容而非产品质量

评分

慢慢把这套书收齐。价值不必多说

评分

二十四史收集中,每重印一次价格要涨好多,伤不起啊!

评分

非常好的版本,推荐买入,不后悔

评分

纸张是上品 但是要批评中华书局了 这一印的《陈书》书籍字样明显高于其他

评分

因为运输中书脊折断了,京东给补发了,已收到,服务非常好,感谢!购书还得在京东自营。

评分

竖体印刷,两小册,非常不错

评分

很不错的书籍,非常好的!

评分

性价比很高,是比较实用的工具书,建议研究历史的入门者入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