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

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何永梅,王迪轩 编
图书标签:
  • 蔬菜栽培
  • 大棚种植
  • 农业技术
  • 实用农业
  • 园艺
  • 设施农业
  • 蔬菜生产
  • 农业科技
  • 种植技术
  • 温室栽培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46189
版次:1
商品编码:11790249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19
字数:1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蔬菜合作社、企业,农业科技工作者,菜农,农药生产、研发、经销等从业人员。
  《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是一本专注于介绍当前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经典科技图书。
  本书图文并茂,附有大量手高清彩色原色图片,力求大化反映大棚蔬菜栽培的实用技术。
  层次清楚,重点图书。既介绍了主流大棚的构建、田间管理等措施,又选择性的介绍了五种重要蔬菜的大棚蔬菜栽培技术。

内容简介

  《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介绍了当前大棚蔬菜栽培中的实用技术,包括钢架大棚、竹架大棚和水泥大棚的搭建与维护知识,以及大棚膜、防虫网、遮阳网、无纺布、地膜、喷滴灌、电热温床等大棚栽培配套设施的特点、选购、使用方法和维护要点;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气体的调节方法,以及土壤盐渍害和酸化的产生原因与防止措施。重点介绍了辣椒、茄子、番茄、黄瓜、豇豆等5种经济效益较好的蔬菜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技术要点、茬口安排模式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文前附有高清原色图片,便于读者对比与参考。
  本书适合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菜农阅读,也可作为蔬菜基地、蔬菜种植大户、蔬菜专业合作社、阳光工程等的菜农培训用书。

作者简介

  王迪轩,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副局长,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益阳市赫山区蔬菜局副局长,高级农艺师,蔬菜栽培技术专家。在蔬菜栽培、植保、贮藏加工、土肥、食用菌生产等方面具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和推介了大量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大户。在国内专业刊物《中国蔬菜》《蔬菜》等发表蔬菜文章300余篇,在《农民日报》等报刊发表蔬菜科普文章及图片新闻达2000余篇幅。有11个市以上项目获科技进步奖,3个项目获市农业丰收奖,16个项目获区科技进步奖。先后获湖南省青年星火带头人标兵、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称号,湖南省注册科技咨询师资格,益阳市专家联合委员会会员,多次获《湖南农业》《湖南科技报》《益阳科普》《农药市场信息》通讯员,《蔬菜》杂志技术顾问,全国科普日先进个人。经常下乡讲课或现场指导蔬菜生产,先后引进蔬菜新品种100余个,新农药120多种,新肥料12种,推广蔬菜配套栽培技术30多套,主要参与益阳市20种蔬菜栽培技术规程的制定。参与编写湖南省蔬菜办主编的《蔬菜实用技术》一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大棚的建造与维护/ 1
第一节大棚的建造与维护2
一、拱形钢架大棚设施与建造2
二、屋脊式竹架大棚的建造10
三、水泥骨架大棚的建造11
第二节大棚栽培辅助设施设备14
一、防虫网14
二、遮阳网20
三、无纺布28
四、大棚膜35
五、地膜44
六、电热温床61
七、喷滴灌65
第二章大棚蔬菜环境调控技术/ 70
第一节温度71
一、南方塑料大棚内温度变化规律71
二、冬春低温寒冷季节加温、保温和防冻措施72
三、大棚内的高温危害的防止措施75
第二节湿度77
一、大棚蔬菜对湿度环境的基本要求77
二、大棚内湿度变化规律78
三、降低大棚内湿度的技术措施80
第三节光照84
一、大棚内光照特点84
二、提高大棚内光照的技术措施85
三、大棚蔬菜遮阴技术措施87
第四节气体88
一、塑料大棚内二氧化碳气体变化规律88
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常用的方法89
三、提高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注意事项91
四、大棚内的毒气及其来源92
五、预防和减轻大棚内毒气的措施93
第五节土壤连作障碍94
一、连作障碍的危害与表现95
二、连作障碍原因95
三、防止连作障碍的技术措施97
第六节土壤盐渍化105
一、大棚土壤盐渍症状识别105
二、大棚土壤盐渍化发生原因106
三、防治大棚土壤盐渍化措施107
第三章几种蔬菜大棚栽培技术/ 110
第一节辣椒大棚栽培技术111
一、辣椒大棚春提早促成栽培技术111
二、辣椒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119
三、早春大棚辣椒开始的几种茬口安排模式123
四、大棚辣椒主要病虫害防治126
第二节番茄大棚栽培技术136
一、番茄大棚早春栽培技术136
二、番茄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144
三、早春大棚番茄开始的几种茬口安排模式147
四、大棚番茄主要病虫害防治151
第三节茄子大棚栽培技术162
一、茄子大棚春提早促成栽培技术162
二、茄子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169
三、早春大棚茄子开始的几种茬口安排模式172
四、大棚茄子主要病虫害防治173
第四节黄瓜大棚栽培技术180
一、黄瓜大棚早春栽培技术180
二、黄瓜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185
三、早春大棚黄瓜开始的几种茬口安排模式188
四、大棚黄瓜主要病虫害防治191
第五节豇豆大棚栽培技术205
一、豇豆大棚早春栽培技术205
二、豇豆大棚秋延后栽培技术208
三、大棚豇豆主要病虫害防治209
参考文献/ 219

前言/序言


《农田耕耘之道:土壤改良与作物健康指南》 本书旨在为广大农业从业者提供一套系统、实用的土壤改良与作物健康管理解决方案。在当前农业生产面临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挑战下,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提升土壤肥力、增强作物抗逆性、最终实现可持续的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双重提升,是每一位耕耘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第一章:沃土之源——土壤的奥秘与改良策略 本章将深入剖析土壤的构成、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我们将从土壤的微观结构、宏观组成、阳离子交换量(CEC)、有机质含量、pH值、容重、孔隙度等关键指标入手,详细阐述这些参数如何直接或间接影响土壤的通气、透水、保肥和保水能力。 土壤的微观世界: 探讨土壤胶体、腐殖质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形成土壤的“骨架”,影响土壤的团粒结构。 土壤的宏观特性: 分析不同质地(沙土、壤土、黏土)土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水分、养分保持和作物适应性方面的差异。 养分循环与转化: 详细介绍土壤中氮、磷、钾等常量元素以及中微量元素的循环过程,解读土壤养分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如pH值、微生物活动等。 土壤pH值的调控: 阐述土壤酸碱度对养分有效性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提供石灰、硫磺等物质的科学施用方法,指导读者根据作物需求和土壤检测结果进行精准调控。 有机质的魔力: 强调有机质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活动、释放缓释养分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介绍堆肥、绿肥、秸秆还田等多种有机质来源及其科学处理与施用技术。 物理改良技术: 探讨深耕、免耕、覆盖、轮作等物理手段如何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透气性和透水性,抑制土壤板结。 生物改良的潜力: 介绍利用微生物(如固氮菌、解磷菌、解钾菌)改良土壤肥力,以及种植豆科作物、轮作等生物措施在改善土壤健康方面的作用。 盐碱土的治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提供排水、淋洗、施用改良剂(如石膏)等综合治理方案,以及耐盐碱作物的选择策略。 土壤检测与诊断: 教授读者如何进行土壤采样,解读土壤检测报告,明确土壤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章:作物健康密码——营养管理与病虫害综合防治 本章将聚焦于如何通过科学的营养管理和综合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保障作物的健康生长,最大化其产量与品质。我们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理念,摒弃单纯依赖化学农药的单一模式。 第一节:精准施肥,解锁作物生长潜能 作物营养需求: 详细介绍不同作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常量、中量和微量元素需求,解读养分缺乏和过剩的典型症状,并提供对照图鉴。 科学施肥原则: 提出“平衡施肥、按时施肥、分期施肥、定量施肥、测土施肥”等核心原则。 肥料种类与选择: 详细介绍各类肥料(化肥、有机肥、复合肥、缓释肥、水溶肥)的特性、优点、缺点以及适用范围。指导读者如何根据作物类型、土壤肥力、生育阶段和施肥目的选择最合适的肥料。 施肥方法与时机: 讲解基肥、追肥、根外追肥(叶面喷施)等不同施肥方法的科学操作,以及不同生育阶段的最佳施肥时机,强调“薄肥勤施”的理念。 测土配方施肥: 详细阐述测土配方施肥的技术流程,包括土壤养分检测、作物需求量计算、肥料种类和用量确定、施肥方案制定等,帮助读者实现精准施肥,减少浪费,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机肥与化肥的协同增效: 探讨有机肥和化肥合理搭配施用的技术,如何通过有机肥改善土壤环境,提升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对土壤和环境的负面影响。 微生物肥料的应用: 介绍有益微生物(如菌根真菌、生物固氮菌)在提高作物养分吸收效率、增强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选用和使用微生物肥料。 肥料安全与环保: 强调肥料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推广绿色施肥技术。 第二节:绿色防线,构建作物健康生态 病虫害发生规律: 深入分析常见病虫害(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刺吸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等)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影响其发生的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环境因素。 早期诊断与监测: 教授读者如何通过观察作物叶片、茎秆、果实等部位的异常症状,以及识别害虫的痕迹,进行早期诊断。介绍利用诱虫灯、性诱剂、色板等工具进行病虫害监测的方法。 农业防治措施: 强调农业防治在病虫害综合防治中的基础性作用,包括: 选用抗病品种: 如何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抗性强的作物品种。 轮作与间作套种: 介绍轮作、间作套种如何打破病虫害的生长周期,降低其发生基数。 优化栽培管理: 如合理密植、通风透光、清除病残体、清除田间杂草等,营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长环境。 调整播期与收获期: 利用气候规律避开病虫害高峰期。 物理防治技术: 防虫网与防虫膜: 介绍物理隔离技术在阻止害虫迁飞和入侵方面的应用。 诱杀技术: 详细介绍诱虫灯、糖醋液、黄板、蓝板等诱杀技术的原理、制作与使用方法。 人工捕杀: 对于一些大型害虫,指导读者如何进行人工捕杀。 生物防治策略: 天敌保护与利用: 介绍瓢虫、草蛉、寄生蜂等益虫在控制害虫数量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提供适宜的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来保护和增加天敌数量。 微生物农药: 介绍 Bt 菌、白僵菌、绿僵菌、病毒杀虫剂等生物农药的杀虫机理、使用方法和优点。 植物源农药: 探讨利用苦参碱、印楝素、鱼藤酮等植物提取物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潜力与应用。 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 农药的选择: 强调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并根据病虫害种类、发生程度和作物安全间隔期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 合理用药: 教授读者掌握正确的喷药时间、喷药方法(如均匀喷洒、重点喷洒)、喷药剂量和喷药频率,避免产生抗药性。 安全用药: 强调遵守安全用药规定,注意个人防护,避免对环境和食品安全造成影响。 农药残留的控制: 讲解如何通过科学用药、选择性农药以及在收获前留足安全间隔期来降低农药残留。 抗药性管理: 阐述农药抗药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轮换用药、混合用药、科学配比等方法延缓抗药性的产生。 病害的综合防治: 针对不同类型的病害,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方案,强调将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有机结合。 第三章:可持续的未来——绿色农业实践与环境友好型耕作 本章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可持续农业领域,探讨如何将前两章的技术融入到更宏观的绿色农业实践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有机农业的基本理念与实践: 介绍有机农业对土壤、肥料、病虫害防治、产品质量的严苛要求,以及如何在生产中逐步实现有机化。 生态农业的构建: 探讨如何通过构建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如建立农林复合系统、种植养殖结合等,提高农业系统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精准农业与智慧农业的应用: 介绍现代科技(如传感器、无人机、GPS、大数据分析)在土壤监测、作物长势评估、精准施肥、病虫害预警等方面的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水资源高效利用: 介绍滴灌、喷灌、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灌溉时机和水量来节约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探讨如何将农业废弃物(如秸秆、畜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实现循环农业。 环境友好型农药与肥料的推广: 鼓励读者优先选择生物农药、有机肥料、缓释肥料等对环境影响小的投入品。 品牌建设与市场对接: 简要介绍如何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注重绿色生产,打造农产品品牌,对接绿色消费市场。 农业法律法规与政策解读: 关注与绿色农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引导读者合法合规生产。 本书力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和图文,为广大农业生产者提供一条从“耕好每一寸土地”到“种出健康、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完整路径。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技术和不懈的努力,每一位耕耘者都能成为自己土地的守护者和创造者,为社会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农产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简直是为我们这些想在家搞点小规模种植的朋友量身定做的。我刚开始接触园艺的时候,光是掌握大棚里的温度、湿度控制就让我焦头烂额。这书里对不同季节、不同作物的最佳环境参数描述得非常细致,比如番茄在开花期需要什么样的光照强度和夜间温度,都有明确的数据支持,不像有些网上的资料写得模棱两可。我按照书里的方法调整了我的小温室,特别是关于通风策略的部分,以前总怕降温太快伤了菜,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循序渐进的降温方案,非常实用。而且,它对于水肥一体化系统的介绍也特别到位,从营养液的配比到滴灌管路的铺设,每一步都讲得很清楚,让我这个新手也能很快上手,不再像以前那样凭感觉浇水施肥,浪费了不少成本。书里还配了不少实物图和流程图,对比着操作,出错的几率大大降低了。我特别喜欢它在解决常见病虫害方面的章节,不是简单地推荐农药,而是先分析发病原因,然后给出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多层次解决方案,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科学理念。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把复杂的农业技术,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呈现了出来,让普通爱好者也能享受到科学种植的乐趣和丰收的喜悦。

评分

这本书在植物生理学和环境工程的交叉点上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平台。作为一名致力于设施农业优化的工程师,我最关注的是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最大化作物的“潜力”。书中关于光合作用效率与环境因子耦合作用的分析尤为精彩,它不仅仅停留在描述“光照强了光合作用就快”,而是深入探讨了在不同温度、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对光能的利用效率曲线是如何变化的,并基于此给出了动态调整补光策略的建议。例如,在介绍无土栽培技术时,它对岩棉、椰糠等基质的持水性、透气性进行了详尽的物理化学参数对比,这种数据驱动的推荐,远比经验性的描述更具说服力。我发现它在风险预警机制的构建上也有独到之处,它列举了极端天气下可能发生的连锁反应(比如突然降温导致设备故障进而引起冻害),并提供了即时应急预案,这种前瞻性的安全管理理念,对于保障高投入的设施农业项目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将学术深度转化为工程实践的典范之作。

评分

我是一名在校的农业专业学生,手里拿到的这本书,坦白说,最初我以为它不过是又一本老生常谈的教材复印件,但翻阅之后,我对这种预判感到惊喜。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它并非停留在基础知识的罗列,而是深入探讨了设施农业中的一些前沿问题。比如,在营养诊断这一章,它详细对比了不同光谱LED补光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这在很多传统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此外,对于土壤改良和连作障碍的分析,它引用了最新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成果,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菌剂能有效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逻辑链条非常严谨。我尤其欣赏它在技术经济性评估方面的视角,它不仅仅告诉你“怎么做”,还告诉你“这样做值不值得”,通过对比不同温室结构(如双膜结构与PC板温室)的初期投入与长期能耗,帮助管理者做出更理性的决策。这本书更像是工具书和研究参考的结合体,对于我准备毕业设计或者未来进入规模化生产一线,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可操作的实践蓝本。它的专业术语运用准确,但通过恰当的图表和案例分析,确保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避免了晦涩难懂。

评分

我是一名农业技术推广员,常年奔波于各个合作社之间,对教材的实用性要求极高。市面上很多指导手册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侧重于单一作物的种植,缺乏系统性。这本《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系统性和可移植性。它将大棚环境控制视为一个整体系统来阐述,而不是孤立地讨论温度、湿度或CO2浓度。比如,它阐述了如何通过合理的灌溉量间接调控棚内湿度,以及如何利用蒸腾作用来调节环境热负荷,这种跨模块的联动思考方式,对于指导现代化农场进行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此外,书中对不同区域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虽然是通用技术,但它明确指出了在华北、华东等不同气候带,应该如何微调保温和加温策略,这大大增加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指导价值。我用这本书的框架去组织我们的技术培训会,效果非常好,因为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量化的操作流程,能够帮助农民快速建立起科学化的管理思维。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退休老干部,从小在农村长大,对种地有些情怀,但现在的“高科技”大棚种植对我来说完全是个新领域。我邻居买了这种高科技大棚,产量翻了好几番,我抱着学习的心态买了这本《大棚蔬菜栽培实用技术》,原本担心里面的术语会让我望而却步。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和,几乎没有那种架子。它对“地膜覆盖”的原理,居然能讲得像我们小时候给地里盖草一样直观易懂,然后才引申到现代聚乙烯薄膜的透气性和保温性对比。关于病虫害防治那块,我以前都是靠经验喷药,这本书详细解释了蚜虫的生命周期和传播途径,我这才明白,原来喷药的时机比药剂本身还重要。最让我佩服的是,它专门开辟了一块讲设施维护,比如如何检查和维修加热系统、如何清理通风口积垢,这些都是以前我们做传统农业时完全不需要考虑的细节,但在现代大棚里却是影响收成的关键。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把“高科技”拉下神坛,变成老百姓也能理解和使用的知识。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好好好!真好有价值

评分

书还好,可惜没有大棚管理知识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评分

是为了种菜才买的

评分

书还好,可惜没有大棚管理知识

评分

满意满意满意

评分

是为了种菜才买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