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知名艺人刘孜、李小璐、谢楠
  央视主持人李思思、北京电视台主持人雅琪的选择
  美国、瑞典、俄罗斯、韩国、日本准妈妈的孕期选择
  找到美,享受美,让自己成为快乐的一个生命的载体和存在。
  从真正审美的高度经营属于你和宝宝的孕期生活,把更美的胎教音乐、更美的画作欣赏、更美的语音表达、更美的图书阅读、更美的行为表现……带给宝宝。                 
内容简介
     本书从美声、美色、美味、美体、美感等方面介绍了什么是艺术胎教,为什么做、如何做有效的艺术胎教,揭秘胎儿的能力发育,帮助孕妈妈构建优质孕期情绪环境,让胎宝宝的发育更优质。     
作者简介
     谢菲,北京知妈堂母婴俱乐部教研总监,德国积极心理治疗咨询师,亚洲西格生命孕育指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科普委胎儿大学项目讲师。长期从事科学胎教的研究实践和效果跟踪,积累大量胎教数据和案例,全程策划并联合撰写国内首本专业胎教书籍《我的第1本音乐胎教书》和《快乐妈妈孕动书》。参与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婴幼儿成长指导手册-胎孕篇》一书的撰写。
     目录
   第一章美的生命,爱的力量/ 1
01 “美力”:艺术胎教的能量/ 4
02 艺术胎教让妈妈和宝宝的联结更亲密/ 6
03 古老又新鲜的胎教科学/ 8
水墨韵/ 11
【延伸阅读】多元化胎教与多元智能/ 12
第二章艺术胎教,见证生命的奇迹/ 15
01 美声—聆听的世界/ 18
1. 胎宝宝的能力早知道/ 19
【延伸阅读】神奇的胎内记忆/ 22
2.应用最广的音乐胎教/ 25
【延伸阅读】胎教音乐选择方法大公开/ 29
【延伸阅读】用胎教仪好不好/ 32
【延伸阅读】用白噪音可以代替胎教音乐吗/ 34
3. 影响孩子一生的语言胎教/ 36
【胎教妈妈分享】话说胎教这件事/ 39
【延伸阅读】揭秘李小璐的“语言帝”宝宝/ 42
【延伸阅读】无声的子宫使胎儿语言能力发育难“毕业”/ 44
【延伸阅读】准父母为何能与胎宝宝互动/ 46
02 美色—心灵的窗户/ 48
1. 胎宝宝的能力早知道/ 49
【延伸阅读】羊膜穿刺时宝宝“大闹子宫”为哪般/ 50
2.光线对胎宝宝的影响/ 54
3.环境对胎宝宝的影响/ 56
母爱的颜色/ 61
【延伸阅读】用经典电影做艺术胎教/ 62
【延伸阅读】中国胎教文化中的“见物而化”与“外相内感”/ 68
【胎教妈妈分享】神奇兜兜诞生记/ 71
【胎教妈妈分享】最好的礼物/ 74
03 美味—母爱的味道/ 82
1.美味“双生花”:味觉和嗅觉/ 83
2.胎宝宝的能力早知道/ 85
3.孕期合理科学的营养胎教/ 87
【延伸阅读】你的卵子质量受你的外婆“控制”/ 90
4.胎宝宝的芳香之旅/ 92
自然的美力/ 96
【胎教妈妈分享】你是我的小苹果/ 98
04 美体—律动的生命/ 103
1. 生命是一场竞技/ 103
2.胎宝宝的能力早知道/ 106
【延伸阅读】胎宝宝在子宫里玩什么/ 110
肚皮彩绘/ 114
唯美音画冥想/ 121
【延伸阅读】自然分娩是最珍贵的胎教/ 122
3.抚摸胎教/ 124
4.运动胎教/ 127
【延伸阅读】优质产道为宝宝构建最佳出生通道/ 136
【胎教妈妈分享】关于胎教这点事儿/ 140
05  美感—幸福的右脑/ 142
1.右脑与幸福感/ 142
【胎教妈妈分享】且看为娘的手工孕生活/ 145
巧手妈妈玩布艺/ 153
2.节奏/旋律/逻辑/ 154
3.想象/创作/表达/ 155
【延伸阅读】心灵脐带的神奇感应/ 157
【胎教妈妈分享】爱的寄语/ 158
4.直觉/预感/判断/ 161
【胎教妈妈分享】胎教还能这样玩/ 164
第三章美的滋养/ 167
01 美的感官/ 171
02 美的德行/ 172
魅力纸艺/ 174
03 美的情感/ 176
【胎教妈妈分享】我不是完美的小孩/ 178
04 美的环境/ 179
05美的创造/ 181
【胎教妈妈分享】让孩子有能力欣赏这个世界的美丽/ 182
第四章美的生活,孕育有色彩/ 185
01 性格与色彩/ 188
02 情绪与色彩/ 190
03 疾病与色彩/ 194
04 饮食与色彩/ 196
【胎教妈妈分享】我的名字叫“开心”/ 198
后记/ 205
参考书目/ 206      
前言/序言
     这本书,从酝酿到出版历时近两年。白天我要讲课、研发、学习、培训……而所有阅读、撰写、查资料以及修改校对的时间都是在晚间和周末。整个撰写过程也颇有些坎坷的意味。
  2014年9月,我在妈妈的病榻旁将写完近3/4稿件常规保存的时候,眼睁睁地看着那已经录入的9万多字瞬间变成了一排排星号。当时的大脑还没有来得及反应“悲伤”,眼泪已然失去控制大串大串地掉了下来。妈妈躺在病床上看着我无所适从,只能用虚弱的气息安慰我:“丫头,别哭了,妈妈看着你哭也帮不了你,很心疼……”听着妈妈的话,我的心更疼。
  为此,我连熬了近两个星期没日没夜地赶工,终于把那大部分的文字追回来。之所以选择重写,也希望给这段陪伴妈妈的时光一个温暖的记忆。
  2013年年底我与妈妈面对面分享着我对这本书的想法与规划的样子还历历在目;2015年的立秋,我与她天人两隔。
  尽管如此,我却坚信她一定会因为这本书为我自豪。因为这本书从头至尾甚至在每一个标点符号中,都渗透着她对我的爱、我对这个事业的爱,以及每位会员在成为母亲时那浓浓的母爱。
  在此我想借用《超体》里最有力量的一句台词:“敬知识!”
  与此同时,我第一个要致谢的,是那些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学者和科学家们,正是他们沉淀下来的严谨的研究结论与海量的实践结果,令我获得了巨大的动力和学术支持,才有信心去写这么一本书。
  第二个要致谢的,是那些在我的课堂中专心学习,并用无穷的爱与胎宝宝努力联结的每一位准妈妈,是她们对宝宝的陪伴和对我的信任,才让我有机会走入并深深迷恋上生命科学这个领域,能在书中全然展示。
  第三个要致谢的,是在孕产教育事业里与我同行的每一位业界同仁、老师以及小伙伴们,各位的给予和鼓励,才让我获得了这样巨大的幸福,在这样美好的事业里找到并圆满自己。
  最后想要致谢的人,是我的母亲以及父亲。感谢他们给予我一次生命,并在38年前的冬日迎接我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做他们的女儿,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在这本书的撰写中必然会有诸多不足之处,希望能得到同行和老师们的指正。
  2015年8月立秋    
				
 
				
				
					《星辰的低语:宇宙探索与生命起源的恢弘史诗》  一部跨越时空的深度科普力作,带你触摸宇宙的脉搏,探寻生命在浩瀚星海中的独特印记。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本传统的科普读物,它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宇宙之旅,一次对生命终极奥秘的哲学叩问。我们试图从最宏大、最冷峻的物理学视角,回溯到万物肇始的奇点,再逐步聚焦到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上,生命如何挣脱混沌,演化出令人惊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全书共分为四大篇章,每一章都如同一次深入太空的定点考察,融合了最新的天文观测成果、粒子物理学的尖端理论,以及生物演化的最新发现。  ---   第一部:大爆炸的回响与恒星的熔炉 (The Echo of the Big Bang and Stellar Forges)  本部分深入探讨宇宙的创生与结构。我们从普朗克时期开始,描绘宇宙如何在一瞬间从一个无限致密、无限炽热的点,膨胀为我们今天所见的广袤空间。  1. 宇宙的黎明:暴胀、核合成与早期光子 详细解析暴胀理论如何解决视界问题和磁单极子问题,并详细描述大爆炸后最初三分钟内,轻元素(氢、氦、锂)的核合成过程。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的精细解读,我们得以“看见”宇宙婴儿时期的面貌,理解它温度涨落的微小差异如何最终孕育出星系团。  2. 恒星的生与死:宇宙的炼金术 恒星不仅仅是夜空中的光点,它们是宇宙中所有重元素的制造工厂。本章详述恒星的生命周期:从分子云的引力坍缩,到主序星的氢聚变,再到红巨星的氦闪。重点剖析超新星爆发(特别是Ia型和II型)的机制,解释铁元素及更重的元素(如金、铀)是如何被迅速锻造并抛洒到星际介质中的。我们还将探讨黑洞和中子星的极端物理特性,以及它们在宇宙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星系的宏伟结构与暗物质的引力之手 从螺旋星系到椭圆星系,本章构建了宇宙结构的分级图景——从星系到星系团,再到超星系团和宇宙网。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面对宇宙学中最神秘的成分:暗物质。通过对星系旋转曲线、引力透镜效应的分析,我们阐述了暗物质存在的无可辩驳的证据,并简要介绍当前主流的候选粒子理论(如WIMPs)。同时,我们也审视暗能量如何驱动宇宙加速膨胀,预示着宇宙终极的命运。  ---   第二部:宜居带的搜寻与系外行星的异世界 (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Zones and Exoplanetary Worlds)  当理解了构建生命的“砖块”是如何由恒星锻造出来后,我们将目光转向寻找拥有生命潜力的新家园。  1. 行星系统的形成:从原行星盘到多样化的世界 基于太阳系的形成模型(尼斯模型等),本章详细阐述了尘埃如何通过吸积碰撞形成微行星,最终演化为行星。我们将探讨“雪线”对行星构成的影响,解释为什么内太阳系是岩石行星,而外太阳系是气态巨行星。  2. 探索系外行星的革命 本章侧重于观测技术和发现:从早期的凌日法(开普勒望远镜的遗产)到视向速度法,再到最新的直接成像技术。我们将系统梳理已发现的系外行星类型:热木星、超级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围绕红矮星运行的行星系统。  3. 宜居性的精微定义与“金凤花区”的界限 “宜居带”并非一个简单的距离概念。本章深入探讨了影响行星宜居性的多重因素:恒星耀斑的稳定性、行星磁场的保护作用、大气成分(温室效应的平衡)、板块构造对碳循环的调节作用,以及月球大小的卫星对气候稳定的贡献。我们会探讨一些潜在的“非经典”宜居环境,例如冰下海洋行星(如木卫二、土卫二)的生命潜力。  ---   第三部: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到自我复制 (The Genesis of Life: From Inorganics to Self-Replication)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部分,聚焦于地球生命诞生的化学奇迹。  1. 生命的基石:有机分子的涌现 我们重现米勒-尤里实验的精神,探索生命分子(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如何在早期地球的还原性大气或深海热液喷口等极端环境中自然合成。我们将讨论“彗星撞击假说”——星际分子如何通过陨石被携带到地球。  2. 哪个先来?RNA世界假说与新陈代谢优先论 生命出现面临的关键难题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是遗传信息(核酸)先出现,还是催化反应的工具(蛋白质/代谢网络)先出现?本章详细对比和分析当前最主流的两种起源模型:强调RNA作为自我复制酶和信息载体的“RNA世界”,以及强调在特定化学环境中自发形成的原始代谢循环的“新陈代谢优先论”。  3. 细胞的诞生与原核生物的统治 探讨脂质双分子层如何自发形成囊泡,并包裹住内部的化学反应体系,形成第一个原始细胞(protocell)。随后,我们追溯第一个真正的生命形式——原核生物(细菌和古菌)——如何在地球早期海洋中繁盛了数十亿年,并最终引发了“大氧化事件”(GOE),彻底改变了地球大气层,为复杂生命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   第四部:演化的壮阔叙事与智能的突现 (The Grand Narrative of Evolu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ce)  本书的收官部分,将视角从化学转向生物学,探讨生命如何通过自然选择的力量,攀登到认知能力的巅峰。  1. 真核生物的复杂化:内共生事件的偶然性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拥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本章集中阐述真核生物的起源,特别是“一级内共生事件”——一个古老的古菌吞噬了一个好氧细菌,后者演化成了线粒体。这种能量生产效率的飞跃,是复杂生命得以出现的前提。  2. 多细胞性的崛起与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生命如何从单细胞走向多细胞的协同合作?我们分析多细胞性的独立起源,以及在约5.4亿年前,地球生命形态在短时间内剧烈增加的“寒武纪大爆发”的驱动因素(如氧气水平的提高、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军备竞赛)。  3. 智能的演化:从工具到文化 本章探讨在漫长的生物演化中,高级认知能力是如何被自然选择所青睐的。我们对比不同物种(如乌鸦、章鱼、灵长类)独立发展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分析人类祖先如何通过双足行走、对火的掌握,以及语言的出现,最终获得了快速积累知识和文化传播的能力,从而在地球生态系统中占据了独特的地位。最后,我们以对地外文明的探索(SETI项目)作结,思考人类智能在宇宙背景下的意义与孤独。  《星辰的低语》旨在提供一个连贯且引人入胜的叙事,将物理学的宏大规律、化学的精妙运作、以及生物学的偶然与必然,编织成一幅关于“我们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的完整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