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知名藝人劉孜、李小璐、謝楠
央視主持人李思思、北京電視颱主持人雅琪的選擇
美國、瑞典、俄羅斯、韓國、日本準媽媽的孕期選擇
找到美,享受美,讓自己成為快樂的一個生命的載體和存在。
從真正審美的高度經營屬於你和寶寶的孕期生活,把更美的胎教音樂、更美的畫作欣賞、更美的語音錶達、更美的圖書閱讀、更美的行為錶現……帶給寶寶。
內容簡介
本書從美聲、美色、美味、美體、美感等方麵介紹瞭什麼是藝術胎教,為什麼做、如何做有效的藝術胎教,揭秘胎兒的能力發育,幫助孕媽媽構建優質孕期情緒環境,讓胎寶寶的發育更優質。
作者簡介
謝菲,北京知媽堂母嬰俱樂部教研總監,德國積極心理治療谘詢師,亞洲西格生命孕育指導師,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胎兒大學項目講師。長期從事科學胎教的研究實踐和效果跟蹤,積纍大量胎教數據和案例,全程策劃並聯閤撰寫國內首本專業胎教書籍《我的第1本音樂胎教書》和《快樂媽媽孕動書》。參與國傢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嬰幼兒成長指導手冊-胎孕篇》一書的撰寫。
目錄
第一章美的生命,愛的力量/ 1
01 “美力”:藝術胎教的能量/ 4
02 藝術胎教讓媽媽和寶寶的聯結更親密/ 6
03 古老又新鮮的胎教科學/ 8
水墨韻/ 11
【延伸閱讀】多元化胎教與多元智能/ 12
第二章藝術胎教,見證生命的奇跡/ 15
01 美聲—聆聽的世界/ 18
1. 胎寶寶的能力早知道/ 19
【延伸閱讀】神奇的胎內記憶/ 22
2.應用最廣的音樂胎教/ 25
【延伸閱讀】胎教音樂選擇方法大公開/ 29
【延伸閱讀】用胎教儀好不好/ 32
【延伸閱讀】用白噪音可以代替胎教音樂嗎/ 34
3. 影響孩子一生的語言胎教/ 36
【胎教媽媽分享】話說胎教這件事/ 39
【延伸閱讀】揭秘李小璐的“語言帝”寶寶/ 42
【延伸閱讀】無聲的子宮使胎兒語言能力發育難“畢業”/ 44
【延伸閱讀】準父母為何能與胎寶寶互動/ 46
02 美色—心靈的窗戶/ 48
1. 胎寶寶的能力早知道/ 49
【延伸閱讀】羊膜穿刺時寶寶“大鬧子宮”為哪般/ 50
2.光綫對胎寶寶的影響/ 54
3.環境對胎寶寶的影響/ 56
母愛的顔色/ 61
【延伸閱讀】用經典電影做藝術胎教/ 62
【延伸閱讀】中國胎教文化中的“見物而化”與“外相內感”/ 68
【胎教媽媽分享】神奇兜兜誕生記/ 71
【胎教媽媽分享】最好的禮物/ 74
03 美味—母愛的味道/ 82
1.美味“雙生花”:味覺和嗅覺/ 83
2.胎寶寶的能力早知道/ 85
3.孕期閤理科學的營養胎教/ 87
【延伸閱讀】你的卵子質量受你的外婆“控製”/ 90
4.胎寶寶的芳香之旅/ 92
自然的美力/ 96
【胎教媽媽分享】你是我的小蘋果/ 98
04 美體—律動的生命/ 103
1. 生命是一場競技/ 103
2.胎寶寶的能力早知道/ 106
【延伸閱讀】胎寶寶在子宮裏玩什麼/ 110
肚皮彩繪/ 114
唯美音畫冥想/ 121
【延伸閱讀】自然分娩是最珍貴的胎教/ 122
3.撫摸胎教/ 124
4.運動胎教/ 127
【延伸閱讀】優質産道為寶寶構建最佳齣生通道/ 136
【胎教媽媽分享】關於胎教這點事兒/ 140
05 美感—幸福的右腦/ 142
1.右腦與幸福感/ 142
【胎教媽媽分享】且看為娘的手工孕生活/ 145
巧手媽媽玩布藝/ 153
2.節奏/鏇律/邏輯/ 154
3.想象/創作/錶達/ 155
【延伸閱讀】心靈臍帶的神奇感應/ 157
【胎教媽媽分享】愛的寄語/ 158
4.直覺/預感/判斷/ 161
【胎教媽媽分享】胎教還能這樣玩/ 164
第三章美的滋養/ 167
01 美的感官/ 171
02 美的德行/ 172
魅力紙藝/ 174
03 美的情感/ 176
【胎教媽媽分享】我不是完美的小孩/ 178
04 美的環境/ 179
05美的創造/ 181
【胎教媽媽分享】讓孩子有能力欣賞這個世界的美麗/ 182
第四章美的生活,孕育有色彩/ 185
01 性格與色彩/ 188
02 情緒與色彩/ 190
03 疾病與色彩/ 194
04 飲食與色彩/ 196
【胎教媽媽分享】我的名字叫“開心”/ 198
後記/ 205
參考書目/ 206
前言/序言
這本書,從醞釀到齣版曆時近兩年。白天我要講課、研發、學習、培訓……而所有閱讀、撰寫、查資料以及修改校對的時間都是在晚間和周末。整個撰寫過程也頗有些坎坷的意味。
2014年9月,我在媽媽的病榻旁將寫完近3/4稿件常規保存的時候,眼睜睜地看著那已經錄入的9萬多字瞬間變成瞭一排排星號。當時的大腦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悲傷”,眼淚已然失去控製大串大串地掉瞭下來。媽媽躺在病床上看著我無所適從,隻能用虛弱的氣息安慰我:“丫頭,彆哭瞭,媽媽看著你哭也幫不瞭你,很心疼……”聽著媽媽的話,我的心更疼。
為此,我連熬瞭近兩個星期沒日沒夜地趕工,終於把那大部分的文字追迴來。之所以選擇重寫,也希望給這段陪伴媽媽的時光一個溫暖的記憶。
2013年年底我與媽媽麵對麵分享著我對這本書的想法與規劃的樣子還曆曆在目;2015年的立鞦,我與她天人兩隔。
盡管如此,我卻堅信她一定會因為這本書為我自豪。因為這本書從頭至尾甚至在每一個標點符號中,都滲透著她對我的愛、我對這個事業的愛,以及每位會員在成為母親時那濃濃的母愛。
在此我想藉用《超體》裏最有力量的一句颱詞:“敬知識!”
與此同時,我第一個要緻謝的,是那些跨越時間和空間的學者和科學傢們,正是他們沉澱下來的嚴謹的研究結論與海量的實踐結果,令我獲得瞭巨大的動力和學術支持,纔有信心去寫這麼一本書。
第二個要緻謝的,是那些在我的課堂中專心學習,並用無窮的愛與胎寶寶努力聯結的每一位準媽媽,是她們對寶寶的陪伴和對我的信任,纔讓我有機會走入並深深迷戀上生命科學這個領域,能在書中全然展示。
第三個要緻謝的,是在孕産教育事業裏與我同行的每一位業界同仁、老師以及小夥伴們,各位的給予和鼓勵,纔讓我獲得瞭這樣巨大的幸福,在這樣美好的事業裏找到並圓滿自己。
最後想要緻謝的人,是我的母親以及父親。感謝他們給予我一次生命,並在38年前的鼕日迎接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做他們的女兒,做一個有價值的人。
在這本書的撰寫中必然會有諸多不足之處,希望能得到同行和老師們的指正。
2015年8月立鞦
《星辰的低語:宇宙探索與生命起源的恢弘史詩》 一部跨越時空的深度科普力作,帶你觸摸宇宙的脈搏,探尋生命在浩瀚星海中的獨特印記。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傳統的科普讀物,它是一場精心編排的宇宙之旅,一次對生命終極奧秘的哲學叩問。我們試圖從最宏大、最冷峻的物理學視角,迴溯到萬物肇始的奇點,再逐步聚焦到地球這顆藍色星球上,生命如何掙脫混沌,演化齣令人驚嘆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全書共分為四大篇章,每一章都如同一次深入太空的定點考察,融閤瞭最新的天文觀測成果、粒子物理學的尖端理論,以及生物演化的最新發現。 --- 第一部:大爆炸的迴響與恒星的熔爐 (The Echo of the Big Bang and Stellar Forges) 本部分深入探討宇宙的創生與結構。我們從普朗剋時期開始,描繪宇宙如何在一瞬間從一個無限緻密、無限熾熱的點,膨脹為我們今天所見的廣袤空間。 1. 宇宙的黎明:暴脹、核閤成與早期光子 詳細解析暴脹理論如何解決視界問題和磁單極子問題,並詳細描述大爆炸後最初三分鍾內,輕元素(氫、氦、鋰)的核閤成過程。通過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的精細解讀,我們得以“看見”宇宙嬰兒時期的麵貌,理解它溫度漲落的微小差異如何最終孕育齣星係團。 2. 恒星的生與死:宇宙的煉金術 恒星不僅僅是夜空中的光點,它們是宇宙中所有重元素的製造工廠。本章詳述恒星的生命周期:從分子雲的引力坍縮,到主序星的氫聚變,再到紅巨星的氦閃。重點剖析超新星爆發(特彆是Ia型和II型)的機製,解釋鐵元素及更重的元素(如金、鈾)是如何被迅速鍛造並拋灑到星際介質中的。我們還將探討黑洞和中子星的極端物理特性,以及它們在宇宙物質循環中的作用。 3. 星係的宏偉結構與暗物質的引力之手 從螺鏇星係到橢圓星係,本章構建瞭宇宙結構的分級圖景——從星係到星係團,再到超星係團和宇宙網。在此過程中,我們必須麵對宇宙學中最神秘的成分:暗物質。通過對星係鏇轉麯綫、引力透鏡效應的分析,我們闡述瞭暗物質存在的無可辯駁的證據,並簡要介紹當前主流的候選粒子理論(如WIMPs)。同時,我們也審視暗能量如何驅動宇宙加速膨脹,預示著宇宙終極的命運。 --- 第二部:宜居帶的搜尋與係外行星的異世界 (The Search for Habitable Zones and Exoplanetary Worlds) 當理解瞭構建生命的“磚塊”是如何由恒星鍛造齣來後,我們將目光轉嚮尋找擁有生命潛力的新傢園。 1. 行星係統的形成:從原行星盤到多樣化的世界 基於太陽係的形成模型(尼斯模型等),本章詳細闡述瞭塵埃如何通過吸積碰撞形成微行星,最終演化為行星。我們將探討“雪綫”對行星構成的影響,解釋為什麼內太陽係是岩石行星,而外太陽係是氣態巨行星。 2. 探索係外行星的革命 本章側重於觀測技術和發現:從早期的淩日法(開普勒望遠鏡的遺産)到視嚮速度法,再到最新的直接成像技術。我們將係統梳理已發現的係外行星類型:熱木星、超級地球、迷你海王星,以及圍繞紅矮星運行的行星係統。 3. 宜居性的精微定義與“金鳳花區”的界限 “宜居帶”並非一個簡單的距離概念。本章深入探討瞭影響行星宜居性的多重因素:恒星耀斑的穩定性、行星磁場的保護作用、大氣成分(溫室效應的平衡)、闆塊構造對碳循環的調節作用,以及月球大小的衛星對氣候穩定的貢獻。我們會探討一些潛在的“非經典”宜居環境,例如冰下海洋行星(如木衛二、土衛二)的生命潛力。 --- 第三部:生命的起源:從無機物到自我復製 (The Genesis of Life: From Inorganics to Self-Replication) 這是本書最核心的部分,聚焦於地球生命誕生的化學奇跡。 1. 生命的基石:有機分子的湧現 我們重現米勒-尤裏實驗的精神,探索生命分子(氨基酸、核苷酸、脂肪酸)如何在早期地球的還原性大氣或深海熱液噴口等極端環境中自然閤成。我們將討論“彗星撞擊假說”——星際分子如何通過隕石被攜帶到地球。 2. 哪個先來?RNA世界假說與新陳代謝優先論 生命齣現麵臨的關鍵難題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是遺傳信息(核酸)先齣現,還是催化反應的工具(蛋白質/代謝網絡)先齣現?本章詳細對比和分析當前最主流的兩種起源模型:強調RNA作為自我復製酶和信息載體的“RNA世界”,以及強調在特定化學環境中自發形成的原始代謝循環的“新陳代謝優先論”。 3. 細胞的誕生與原核生物的統治 探討脂質雙分子層如何自發形成囊泡,並包裹住內部的化學反應體係,形成第一個原始細胞(protocell)。隨後,我們追溯第一個真正的生命形式——原核生物(細菌和古菌)——如何在地球早期海洋中繁盛瞭數十億年,並最終引發瞭“大氧化事件”(GOE),徹底改變瞭地球大氣層,為復雜生命的齣現鋪平瞭道路。 --- 第四部:演化的壯闊敘事與智能的突現 (The Grand Narrative of Evolution and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ce) 本書的收官部分,將視角從化學轉嚮生物學,探討生命如何通過自然選擇的力量,攀登到認知能力的巔峰。 1. 真核生物的復雜化:內共生事件的偶然性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擁有細胞核和復雜的細胞器)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本章集中闡述真核生物的起源,特彆是“一級內共生事件”——一個古老的古菌吞噬瞭一個好氧細菌,後者演化成瞭綫粒體。這種能量生産效率的飛躍,是復雜生命得以齣現的前提。 2. 多細胞性的崛起與寒武紀生命大爆發 生命如何從單細胞走嚮多細胞的協同閤作?我們分析多細胞性的獨立起源,以及在約5.4億年前,地球生命形態在短時間內劇烈增加的“寒武紀大爆發”的驅動因素(如氧氣水平的提高、捕食者與獵物之間的軍備競賽)。 3. 智能的演化:從工具到文化 本章探討在漫長的生物演化中,高級認知能力是如何被自然選擇所青睞的。我們對比不同物種(如烏鴉、章魚、靈長類)獨立發展齣的解決問題的能力。重點分析人類祖先如何通過雙足行走、對火的掌握,以及語言的齣現,最終獲得瞭快速積纍知識和文化傳播的能力,從而在地球生態係統中占據瞭獨特的地位。最後,我們以對地外文明的探索(SETI項目)作結,思考人類智能在宇宙背景下的意義與孤獨。 《星辰的低語》旨在提供一個連貫且引人入勝的敘事,將物理學的宏大規律、化學的精妙運作、以及生物學的偶然與必然,編織成一幅關於“我們從何處來,又將往何處去”的完整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