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向来被视为中国艺术对世界文明的特有贡献。它对自然所表现的尊崇与不断企求回归的态度,配合着绘画形象的展示,被认为呈现了一种“西方所无”的精神,甚至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山水画的高度成就,也被由它对日本、韩国等邻近国家影响的论述,予以强化。本书以更审慎的态度,尝试在风格学的研究取径之外,在理念、知识、人物与绘画相关物品等不同层次的往来移动中,重新评估过去论者以汉文化为中心论述中国山水画的有效性,并以中日韩互动的事实为架构,探讨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及其所共组成的文化意象,找回过去被一元论述所牺牲之重要的历史讯息。
石守谦教授从2007年开始主持中研院“东亚文化意象之形塑”课题项目,在之后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先后撰写了六篇有关东亚山水画交流方面的论文,陆续发表在台湾大学艺术研究所的《美术史研究集刊》和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术期刊上,本书即为这六篇专论的结集。由于国内向来对日、韩美术史较少深入了解,更不用说从整体上来考察它们的互动关系,因此石守谦教授在此方面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开拓意义。
山水画起源于中国,后逐渐为韩国、日本所接受,在拥有共同理念和传统的基础上,又延展出各具特色的在地文化。比如“净土”、“桃花源”等理想之境,在将理念付诸笔端,加以形象描绘的过程中,都与各国当地文化传统相结合,不断被再创作与辗转流传,生发出各种变种,塑造出既可相通但又面貌各异的文化意象,其间故事,颇值玩味。这种具有高度共享性的传统文化意象,正可以增进现代东亚国家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寻求一个更大的东亚文化的视野。
书名“移动的桃花源”——意指10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传播与发展。在这几个世纪当中,山水画发展成为东亚文化世界中有具代表性的艺术类型。作者以此为切入点,将之视为研究中、日、韩等东亚国家之间文化互动的考察对象。
石守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及考古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艺术史研究所所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中研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着力从文化史角度探讨画史风格与文化环境的关系,主要著作《风格与世变》、《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移动的桃花源:东亚世界中的山水画》,并主编《大汗的世纪:蒙元时代的多元文化与艺术》,另有学术论文多篇。近年主持“移动的桃花源——10世纪至16世纪山水画在东亚的发展”项目,主张以东亚作为一整体,来对中、日、韩三国的山水画发展进行全盘观察,特别注意三区域间的互动现象。
自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移动的桃花源──桃花源意象的形塑与在东亚的传布
第三章 胜景的化身──潇湘八景山水画与东亚的风景观看
第四章 人物的来往──雪舟入明及当时北京、苏州画坛之变化
第五章 画史知识的传播──夏文彦《图绘宝鉴》与雪舟的阅读
第六章 物品移动与山水画──日本折扇西传与山水扇画在明代中国的流行。
后记
图版目录
参考书目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东亚”之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概念,固然与欧洲势力试图掌控世界版图有关,但在那之前,中国、日本、韩国所在的这个区域之中,却也确实存在过一些文化共相。这些文化共相在某些有利之情境下,得以形塑出一些清晰可感的“意象”,而为不同地区之人士所共享,甚至在他们之间促生出某种“同体感”。
这种心中可感的形象,即本文所称之“文化意象”,虽然并非全部具体可触,但仍然提供了一种大致的轮廓,足以在各地流动之过程中扮演一种指导性的角色;而此种大致之轮廓却也同时因其并不完全具体,不至于束缚人的反应,因而亦保留了各种在地诠释所需的必要空间。
……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极富画面感,每一页都像是经过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行文流畅自如,没有丝毫晦涩或故作高深的痕迹,即便涉及到复杂的理论推演,作者也能用极其生动、贴近生活的比喻来阐释,使得即便是不太了解该领域背景的读者也能轻松领会其精髓。我尤其钟爱作者在描述一些古典意象时所使用的词汇,那些词语的组合,仿佛自带了古典音乐般的韵律感,读起来赏心悦目,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可以说,这是一部兼具思想深度与审美愉悦的杰作。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在处理不同文化间的张力与融合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洞察力。它没有采取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而是细致入微地勾勒出不同地域文化在互动过程中,如何相互影响、彼此塑造的动态过程。这种复杂性的展现,远超我预期的深度。它迫使我重新审视过去那些被简单标签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去理解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微妙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的流变。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世界格局的理解更加立体和成熟了。
评分这部作品的叙事笔触之细腻,简直像是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缓缓展开的清明上河图。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令人惊叹,无论是对不同地域风物变迁的描摹,还是对历史洪流下社会脉络的梳理,都展现出一种近乎虔诚的尊重。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人文精神与自然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探讨,那种在宏大叙事中依然能紧扣个体命运的叙事技巧,使得整本书读起来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情感的温度。读完后,我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对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有了全新的理解和共鸣。那种油然而生的历史沧桑感,久久难以散去。
评分坦率地说,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像传统学术著作那样恪守线性叙事,而是采用了多重视角交织、跳跃式叙事的手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层次感和探索的乐趣。作者在引经据典时,那种信手拈来却又恰到好处的平衡感,着实考验了其深厚的学养。阅读过程中,我多次停下来,细细揣摩那些被巧妙嵌入段落中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典故,每一次都能挖掘出新的意味。这种探索性的阅读体验,让人感到智力上的愉悦,仿佛自己也参与了一场知识的盛宴。它无疑拓宽了我对传统文化某些侧面的认知疆界。
评分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其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它不仅仅是对既有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更是一种富有启发性的对话邀请。作者提出的许多观点,虽然基于扎实的史料考证,但其穿透力却直指当代议题,让人不禁反思当下我们在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时,如何安放我们的精神家园和文化根基。合上书本时,我感受到的不是知识的终结,而是更多问题的开启,这正是一部优秀著作的价值所在。它激发了我继续探索和思考的强烈欲望。
评分非常好,下次还买非常好,下次还买非常好,下次还买
评分绘画爱好者应该看看
评分不错,很好很好,活动很实惠。
评分还不错的一本书,活动时候买的。
评分好。。。。。。。。。
评分此用户未及时填写评价内容,系统默认好评!
评分东西不错,谢谢京东的优秀服务
评分历史学名著,值得反复品味。
评分物流很快,服务很好,书也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