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本草 校注

食疗本草 校注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孟诜 等 著,许敬生 编,付笑萍 注
图书标签:
  • 食疗
  • 本草
  • 中医
  • 养生
  • 传统医学
  • 草药
  • 健康
  • 食谱
  • 校注
  • 医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78739
版次:1
商品编码:11818993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5
字数:184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食疗本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本书收载内容全面,所录品种为医食并用,简单易行,切合实际,实用性强。

内容简介

  《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撰,张鼎增补。是我国食疗史上最早以“食疗”命名的《食疗本草》专著。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
  此次校注的《食疗本草》,是根据《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所存佚文及敦煌石窟残卷本汇集而来,共辑注二百六十九条及附录八条。

作者简介

  孟诜,唐代汝州梁县新丰乡子平里人(今河南省汝州市陵头镇孟庄村),著名学者、医学家、饮食家,其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


  付笑萍,河南中医学院医史文献学科副教授,从事医史文献和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内页插图

目录

一、食盐………一
二、石燕………一
三、黄精………二
四、菊花………三
五、天门冬………三
六、地黄………四
七、薯蓣………四
八、薏苡仁………五
九、白蒿………五
一○、决明子………六
一一、生姜………六
一二、葈耳………七
一三、葛根………八
一四、栝楼………八
一五、燕艹
覆子………九
一六、百合………一○
一七、艾叶………一○
一八、恶实………一一
一九、小蓟………一二
二○、海藻………一三
二一、昆布………一四
二二、紫菜………一四
二三、船底苔………一五
二四、干苔………一五
二五、蘹香………一六
二六、蒟酱………一七
二七、荠苨………一七
二八、青蒿………一七
二九、雚菌………一八
三○、牵牛子………一八
三一、羊蹄………一九
三二、菰菜………一九
三三、萹蓄………二○
三四、甘蕉………二○
三五、蛇苺………二一
三六、苦芺………二一
三七、槐实………二一
三八、枸杞………二二
三九、榆荚………二二
四○、酸枣………二四
四一、五木耳………二四
四二、桑………二四
四三、菌子………二五
四四、竹………二五
四五、吴茱萸………二七
四六、食茱萸………二八
四七、槟榔………二九
四八、栀子………二九
四九、芜荑………三○
五○、茗………三一
五一、秦椒………三一
五二、蜀椒………三一
五三、蔓椒………三二
五四、椿………三三
五五、樗………三三
五六、郁李仁………三四
五七、胡椒………三四
五八、橡实………三四
五九、鼠李………三四
六○、枳椇………三五
六一、棐子………三五
六二、麝香………三六
六三、熊………三六
六四、白胶………三七
六五、羊乳………三七
六六、牛乳………三八
六七、酥………三八
六八、酪………三九
六九、醍醐………三九
七○、乳腐………三九
七一、马………三九
七二、鹿………四一
七三、牛………四三
七四、羊………四四
七五、狗………四六
七六、羚羊………四七
七七、犀角………四八
七八、虎………四八
七九、兔………四九
八○、狸………五○
八一、獐………五○
八二、豹………五一
八三、豚………五一
八四、麋………五二
八五、驴………五三

前言/序言


《神农本草经》:中华医药的源头活水 《神农本草经》,这部光耀千古的华夏医药学巨著,犹如一座巍峨的丰碑,矗立在中国传统医学的史册之上。它并非仅仅是一部简单的药物汇编,而是中华民族早期对自然界植物、动物、矿物资源进行系统性观察、实践和总结的智慧结晶。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药物学从零散的经验积累,迈向了初步的科学整理阶段,奠定了后世本草学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脉络。 这部古籍的成书年代,历来是学术界探讨的焦点。虽然传统上归于神农氏,但现代考证普遍认为,《神农本草经》是基于长期的人类采药食疗经验,在东汉时期逐渐汇集、整理并定型的经典著作。它以其独特的体例和精炼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宏大的药物知识体系。 全书结构严谨,依循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和实践经验,将所载三百六十五味药物划分为“三品”:上品、中品和下品。 上品,共一百二十种,被誉为“君子之食”,强调其药性平和,久服无毒,能“轻身延年,益气力,令人有志不倦”。这类药物多为滋补、扶正之品,体现了古人对“天人合一”与生命调养的深刻理解,主张以药养生,而非徒事攻伐。 中品,共一百二十种,性有偏重,或益或损。这类药物需要根据病情审慎使用,强调“欲为之,偏以药之”,是临床应用的主体,要求使用者具备一定的辨证能力。 下品,共一百二十五种,性味偏烈,多有毒性。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急重病症,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强调“用者不稽其情,损性命矣”。这反映了早期医药工作者对药物毒性风险的警惕,体现了用药的谨慎原则。 每味药物的记载,遵循着一套固定的格式,内容精炼而扼要,主要包括: 首先是名称,即药物的本名。 其次是性味,这是描述药物基本属性的核心要素。包括“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苦、甘、辛、咸)。“气”主导药物的升降沉浮和主治方向,“味”则反映了药物的收敛、发散、滋润等特性。这种“性味归经”的理论,构成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基石。 再者是主治,即药物最主要的功效和针对的病症范围。这些记载多是基于长期的临床观察,如“治惊悸”、“除邪气”等。 最后是用法用量,包括具体的煎煮方法、调服方式,以及推荐的剂量范围。这是实践环节的关键指导。 《神农本草经》的伟大之处,绝非仅仅在于药物的罗列。它更重要的是确立了中国药物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的基本框架: 一、确立了“君臣佐使”的用药思想雏形: 虽然“君臣佐使”的完整理论体系在后世的《伤寒论》中得以完善,但《本草经》中对药物功能的描述,已经暗示了药物之间配伍与组合的逻辑性,为复方(配伍)的应用埋下了伏笔。 二、奠定了“辨证用药”的理论基础: 通过“三品”的划分和性味的归纳,要求使用者必须先辨识病症的寒热虚实,再选用性味相对应的药物,这与后世的辨证论治思想一脉相承。 三、对药物的“毒性”有了明确的认识: 区别对待上品、中品和下品,体现了对药物作用强弱及其副作用的早期认识,强调了“凡药三分毒”的古老朴素真理。 四、为后世本草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随后出现的《名医别录》、《本草拾遗》、《新修本草》等历代本草典籍,无一不是以《神农本草经》为圭臬,在广度和深度上进行继承和发展。它如同根脉,滋养了后世所有药物学分支。 在历史的长河中,《神农本草经》的文本流传并非一帆风顺。原书早已散佚,我们今天所见的版本,大多是依靠后世医家如陶弘景(他为之作了著名的“分类”和“品藻”)、唐代苏敬(编撰《新修本草》时引用)以及宋代以后的诸多注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不断引用、辑录、考证而得以保存和重构的。 因此,研读《神农本草经》,如同穿越时空,直接触摸中华民族早期生命智慧的脉搏。它记录了先民们如何在大自然中寻找生存之道,如何将朴素的生存经验升华为系统的医学理论,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无可替代的源头活水。它不仅是药学家案头必备的经典,更是所有致力于探寻中华文明根源的学者必须仔细参阅的国之瑰宝。其文字的简洁,蕴含的哲理,以及蕴含的实践指导意义,至今仍散发着不朽的光芒。

用户评价

评分

单凭《食疗本草 校注》这个书名,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幅古朴的画面:药铺里陈列着各种干货,药师正在细心地为病人配药,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就是日常可见的食物。我本身对中医的食疗养生理念一直颇为欣赏,认为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觉得终于有机会能够深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我尤其好奇书中是否会详细介绍每一种食材的“性味归经”,这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也是食疗方能够对症下药的关键。如果书中还能配以精美的插图,展示各种食材的形态,那就更具吸引力了。我希望它不仅能告诉我们“吃什么能治什么病”,更能解释“为什么吃它能治这个病”,从而让我们从根本上理解食疗的原理。此外,我也很想知道书中会收录多少种食材,是否涵盖了海陆空各种常见的、或者比较稀有的食材,以及它们在不同地域、不同季节的功效是否有差异。

评分

我平时就挺喜欢阅读一些古籍的,尤其是一些生活类的,感觉能从中体会到古人的生活方式和智慧。最近了解到《食疗本草 校注》这本书,虽然我对里面的具体内容还不太了解,但光看书名就觉得非常有意思。“食疗”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吸引力,古人对于食物的认识和运用,一定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特别好奇书中会介绍哪些食材,它们在古代被认为具有怎样的药用价值?是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以形补形”那样,还是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论支撑?书中的“校注”二字也让我有些期待,这意味着它可能是在原有古籍的基础上,经过了现代人的解读和修正,这样一来,我们读起来应该会更容易理解,也更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简单地罗列食材和功效,而是能将这些知识融入到一种更广阔的养生体系中,比如结合季节变化、体质差异来谈论食疗的应用,甚至能有一些关于饮食禁忌和宜忌的提醒,那将是非常实用的。

评分

一本关于食疗的古籍,光是书名就让人心生好奇,想知道古人是如何将食物与健康养生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我一直对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这个现代医学飞速发展,但人们对自然疗法和食疗却又重新燃起热情的时候。这本书的出现,仿佛是一扇通往过去智慧的大门,让我有机会一窥古人在食物疗疾方面的心得和经验。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不同食材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各自能够针对哪些病症,或者起到怎样的保健作用。是否会有一些现在已经比较少见,但却有着独特功效的食材被提及?书中记载的食疗方是否会像现代食谱一样,有清晰的食材比例和烹饪方法说明,方便读者理解和尝试?如果其中穿插一些古代医家的养生理念和生活习惯,那就更好了,毕竟食疗不仅仅是吃什么,也包含着一种生活态度和哲学。总而言之,我抱着极大的期待,希望这本书能为我打开一扇认识传统食疗的窗户,从中汲取宝贵的健康智慧。

评分

对于《食疗本草 校注》这本书,我目前仅有的了解就是它的书名。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和养生有着浓厚兴趣的人,我对“食疗”这个概念一直抱有极大的好奇。我相信,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必然对食物的治愈能力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独到的见解。我非常想知道,这本书会不会像一本详细的“食物百科全书”,里面会介绍各种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它们能够针对哪些疾病起到辅助治疗作用。书名中的“校注”二字,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原著本身,更在于它经过了现代人的整理和注释,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来说,无疑会大大降低阅读门槛,让我们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古人的智慧。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可操作的食疗方,并且能够解释清楚这些方子的原理,让我们不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如果书中还能涉及一些古代的养生观念,比如“不时不食”的道理,或者不同体质的人应该如何选择食物,那就更完美了。

评分

对于《食疗本草 校注》这本书,我目前唯一的印象就来自于它的书名。我平日里虽然不常阅读这类古籍,但对于“食疗”这个概念却非常感兴趣。现在的生活节奏快,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食疗作为一种温和、自然的保健方式,备受推崇。我想了解这本书,是想知道古人是如何看待食物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的。书中会不会介绍一些现在我们认为只是普通食材,但在古代却被赋予了特殊疗效的食物?或者,有没有一些现在已经被遗忘的、但曾经被广泛应用的食疗方法?“校注”二字则暗示了这本书可能是在对古籍进行考证和解读,这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读者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著的意涵。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食疗的指导,而不是简单地罗列方子。如果能有关于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甚至食材搭配方面的建议,那就更好了,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古人的智慧融入到现代生活中。

评分

66666666666666666

评分

不错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不错,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可以买

评分

图书不错,照着做有作用

评分

不错的书。《食疗本草》为唐代孟诜所撰,张鼎增补。是我国食疗史上最早以“食疗”命名的《食疗本草》专著。原书早佚,仅有残卷及佚文散见于《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此次校注的《食疗本草》,是根据《医心方》、《证类本草》等书中所存佚文及敦煌石窟残卷本汇集而来,共辑注二百六十九条及附录八条。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还不错,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可以买

评分

图书不错,照着做有作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