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 编
图书标签:
  • 专利法
  • 专利代理
  • 学术研讨会
  • 知识产权
  • 2015年
  • 法律
  • 科技
  • 论文集
  • 第22条
  • 第23条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89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269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68
字数:61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审查员、专利代理人、企业专利工作者等。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是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是对《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理论与实践的讨论。

内容简介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是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是对《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理论与实践的讨论,内容涉及与《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相关的新颖性评判、创造性评判、现有技术的确定、结合启示的把握、技术效果的确定等。各位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其对某一具体问题的看法及观点,对促进我国《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理论研究及立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利代理人组成的自律的全国性的行业性非营利社会组织,其宗旨是团结和教育会员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忠实于专利代理事业,恪守专利代理人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协调行业内、外部关系,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会员的执业素质;加强行业自律,制止不正当竞争,促进专利代理事业的健康发展;开展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协会会址设在北京。

目录

第一部分优秀论文从“重构发明过程”的视角浅谈创造性审查“三步法” 林朋飞 全先荣创造性判断“三步法”反思及“整体比较法”的提出 马云鹏从创造性评价的视角看等同原则和现有技术抗辩的适用 刘庆辉中欧专利理论和实践的比较研究之新颖性 施晓雷如何有效地答复缺乏创造性的审查意见——以作为“审查员的审查员”的视角 覃韦斯体会发明构思,正确选择最接近的现有技术 吴江明 栗彬彬 刘晴把握发明构思,切中创造性说理要害——关于提高审查意见沟通效率的一点思考 秦晨把握发明构思,客观地使用“常规手段” 詹红彬 余娟娟谈如何把握是否具备《专利法》第22条第3款所规定的创造性 闫东客观认定对比文件公开的技术事实 聂慧荃准确认定现有技术合理评价智慧贡献——创造性判断中现有技术公开内容的认定 尹昕专利申请创造性评述中结合启示的把握 赵强 朱丽娜关于创造性结合启示的思考 曾德锋浅谈创造性判断主体在实际解决技术问题确定中的能力边界 尚言明 何麟 汪晓风 郝瑞欣“小”写背景技术,“大”写创造性 项霞对微创新申请创造性审查的一点思考 王明 曲桂芳“idea概念”在发明专利构建、布局和创造性评价中的应用 陈绍武关于化学领域对比实验数据的一点探讨 原学宁申请日后补交对比实验数据证明创造性的判例思考 王扬 平张宇从一个案例看公知常识的判断 马美娟浅淡构效关系明确的通式化合物的创造性审查 陈昊 蒋薇薇 府莹发明构思在食品领域创造性判断中的把握与应用 董艳红 徐寅正确适用《专利法》第23条对模仿自然物外观设计的审查 彭丽第二部分优秀提名论文浅谈创造性评述中的技术启示问题 冯晓娜 徐辉创造性评判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魏娜对复杂方法权利要求发明实质的整体把握及创造性评述方式探讨 王普天对创造性判断中“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思考 李圆浅议创造性评判中“整体性”的考虑 徐薇从如何准确把握发明构思的角度谈创造性的判断 谢明 刘冬梅浅谈如何在实审中避免创造性判断主观化 陈昌曼 朱丽娜对创造性初次评价后再判断的思考 刘宏伟 黄玥 王新艳 张慧梅浅谈在发明完成过程及发明创造性判断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谢海燕从艺术设计学角度谈发明创造的过程与创造性判断 尹军团 霍亮《专利法》第9条还是第22条? 王灿把握发明构思,增强沟通效能,提升专利质量 冯远征 周红 叶张宇浅谈从发明构思角度评判创造性 李艳子 刘钿 夏铭梓 王晶创造性审查中发明构思的把握 刘文 刘雯发明构思对判断技术启示的影响及申请人答复技巧 李小童 吕媛对专利审查中遇到申请人投诉问题的思考 史永良 朱永全充分重视申请人的意见陈述,适时调整创造性的审查策略 秦保军由一起专利复审案件谈创造性评述中对发现、提出技术问题要素的考量 周小祥通过一个复审案例分析创造性评判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于萍从复审案例谈新的治疗机理对制药用途创造性的影响 宋春雷从“等同侵权”司法案例看专利的新颖性审查 李欣结合具体案例浅谈对“三步法”创造性评价过程中的问题思考 刘玲云 唐淑英 田佳由一个案例看创造性评述中技术启示的说理 孙红花 许利波 田佳从几则案例谈进行创造性争辩的技巧 邓世燕从一个具体案例浅谈运用“三步法”评判创造性 何莉莉 汤丽妮答复中的“三步法”,你用对了吗? 辜强对创造性“三步法”评判中技术启示的“动因”的探讨 陈君 孙红花 陈怡 季珩对公知常识的认定涉及发明点的探讨 陈宇浅谈审查意见中运用法律思维释明公知常识 孙红花 季珩 刘玲云浅谈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与创造性判断 王超对比文件与申请人/发明人紧密相关的发明申请的创造性问题 郭丽祥 罗丹关于创造性评判中现有技术的结合启示浅析 王文涛 刘文治 刘田 张少文关于“事后诸葛亮”的思考 喻学兵浅谈由区别技术特征确定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 刘洋包含性能参数特征的产品权利要求创造性的审查 艾变开 孙瑞丰对于《专利法》第22条中不起限定作用的技术特征的思考 王艳 郭姝梅技术效果畅谈 刘耘关于实用性审查中再现性的思考 汤丽妮 何莉莉浅述专利审查过程中“惯用手段”的适用 郝家宝创造性答复方式的几个陷阱和应对之道 张浴月如何答复“区别特征被同一对比文件公开”的审查意见 刘婷婷 曹克浩涉及商业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创造性答辩 李镝的 张露薇从技术角度对创造性评述中“有限的试验”内涵和适用条件的分析 王鹏飞浅谈创造性审查关于“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或有限的试验”的理解 许肖丽 路传亮 谭远化学领域答复审查意见过程中如何有效争辩缺乏技术启示 彭晓玲浅谈稀土发光材料的新颖性和创造性审查 张丹从一起无效案例思考如何避免外观设计专利与在先权利相冲突 胡义康(优秀论文、优秀提名论文排名不分先后。——编者注)

精彩书摘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在提交的意见陈述书上,笔者进行了如下争辩,主要内容如下:
  “申请人先提请审查员注意背景技术中对本发明背景技术的描述:窖池内是用窖泥密封,内部具有酵母菌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必须对窖池内的整体温度情况进行了解,发酵温度将影响出酒率。传统的温度测量过程必然要将温度测量装置伸人到窖池内,容易破坏里面的发酵系统,影响出酒率。传统的测量装置无法同时测量窖池内每一轴向上的上、中、下各个部位的发酵温度。也就是说,该发明所适用的发酵窖池是密封的环境,必须进行多点测量,且测温数据必须通过无线传输。而且很容易理解,由于使用的窖池深度的变化,其测温装置的测量单元最好具备扩展性。机械连接固定螺杆在机械上起连接、紧固不同深度测量部件的作用,在电气上担任不同深度温度(包括具有同种总线结构的不同性能的测量器件)测量信号的总线,提高了该装置面向未来的扩展性。对比文件1的技术方案中,虽然同为测温装置,但是其测量单元只有一个,其整体构造及信号处理方式都不具备测量单元的扩展性,不具备同时测量窖池内每一轴向上的上、中、下各个部位的发酵温度的性能。另外,由于对比文件1的测温仪温度数据是通过液晶显示器直接表示,仅仅适用于开放的测湿环境,不适用于密封的测温环境。综上,基于应用环境及仪器构造的巨大差别,本领域技术人员不可能想到将对比文件1与对比文件2的无线传输技术结合起来得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

前言/序言

  2015年是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一年。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知识产权制度是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要求“努力建设知识产权强国”。随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深入推进,对包括专利代理行业在内的知识产权服务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专利代理行业需要在创新成果产权化、知识产权产业化和知识产权贸易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覆盖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应当说,专利代理行业的科学发展,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我国专利代理行业稳步发展。专利代理机构已超千家,执业专利代理人已经达到近万人的规模,高端人才不断涌现,专利代理质量逐步提升。同时,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需要专利代理能力持续提升。尤其是,以“三性”评判为主线的专利审查工作,尤其需要专利代理过程中加强对《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理解。为了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支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2015年继续举办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深入建设专利代理的学术交流平台。为了有效支撑专利审查工作、全面提高专利代理能力,本次研讨会征文活动的主题确定为“《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的法律适用”。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和各专利代理机构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征文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共收到稿件125篇。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结合工作实践,从技术启示的判断、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认定等角度分享经验,发表见解。本次征文活动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国家知识产权局特邀专家,协会会长、副会长,以及协会秘书处的评委。本次评审工作实行匿名制,在科学、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上,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来稿进行了认真筛选和评比,共评选出优秀论文23篇、优秀提名论文47篇。为了激励征文作者的踊跃参与精神,有效运用他们的学术成果,评审委员会将优秀论文及优秀提名论文结集出版。本书的出版是本届学术研讨会的重要成果,对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建设和发展,对广大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者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  在此,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衷心地感谢各界人士对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给予的关注和支持,感谢各位撰稿人及所在单位对本次征文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感谢征文评审委员会全体委员的辛勤劳动!对于本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斧正。  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日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 内容概要与核心议题 本论文集汇集了2015年度专利代理领域内多位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聚焦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至关重要的第22条(新颖性与创造性)和第23条(实用性与非显而易见性)的最新司法实践、理论前沿及实务操作挑战。全书紧密围绕专利授权质量的提升、无效宣告程序的复杂性,以及在快速发展的技术背景下如何准确界定和维护专利权有效性展开深入探讨。 本集旨在通过对这些核心条款的细致剖析,为专利代理人、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者以及高校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参考平台。 --- 第一部分:专利法第22条——新颖性与创造性的深度解析 第22条是专利授权和无效宣告阶段的核心战场,涉及技术方案是否具备“新”与“突飞猛进”的属性。本部分收录的论文,对这两个构成要件的实践难点进行了多维度挖掘。 一、关于新颖性的界定与审查标准 1. 现有技术范围的界定与证据效力: 论文深入探讨了在不同法律体系和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现有技术”的范围,特别是对于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的非印刷体现有技术(如网络公开、演示、口头传播等)的认定标准。重点分析了证据的充分性与可采信度,以及在无效宣告程序中如何有效利用和反驳现有技术证据。 2. “相同”与“实质相同”的判断尺度: 研究聚焦于专利申请文件与现有技术文件之间的比对逻辑。讨论了在技术特征逐渐细化和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判断两个技术方案是否构成“相同”或“实质相同”的技术路线图。分析了对比点的选择策略,以及如何克服因语言表述差异导致的认定偏差。 3. 临时公开与“先申请人”保护: 针对专利法对临时性公开的豁免条款(如在特定国际展览会上展出),多篇论文从实务操作层面,对如何及时、有效启动豁免程序,并确保申请人在享有临时公开保护的同时,成功完成后续正式申请文件的撰写,进行了详尽的案例剖析和程序指导。 二、创造性(非显而易见性)的审查前沿 创造性的审查是专利授权实践中最具主观色彩和争议性的环节。本部分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建立更客观、可复制的判断模型。 1. “三步法”的本土化适用与演进: 论文系统回顾了中国专利局和法院在长期实践中对创造性“三步法”的运用。重点探讨了在确定最接近现有技术、确定区别技术特征、以及判断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否“容易想到”这三个环节中,如何平衡技术贡献度与显而易见性之间的关系。 2. “技术启示”的来源与类型: 深入分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判断过程中可能获得的各种“启示”的来源。这包括现有技术之间的简单组合、功能导向的替代、结构上的微小调整,以及如何区分那些仅仅是“改进已有技术”和真正体现“技术进步”的创造性劳动。 3. 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扩大后的创造性考验: 针对审查过程中常见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补正与扩大问题,论文探讨了在创造性审查中,如何重新评估经过补正后的权利要求相对于原始申请日现有技术的创造性水平,避免“后门”创造性的争议。 --- 第二部分:专利法第23条——实用性与非显而易见性的具体应用 第23条在2015年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特别是在关于“非显而易见性”的表述上与国际接轨。本部分集中探讨了该条款在具体审查中的应用深度。 一、实用性的界定与特殊领域的适用 1. 实用性要求的门槛把握: 论文对“能够制造”和“能够应用”这两个核心要素进行了细致区分。特别关注了那些依赖于不可预测的物理现象、数学理论本身,或仅停留在理论推导阶段的技术方案,探讨其被认为“不具备实用性”的具体情形。 2. 生物技术与方法专利的实用性挑战: 针对基因序列、诊断方法、治疗方案等前沿领域,论文分析了如何确保其具有“可重复实现”的实用性。探讨了在缺乏成熟工业化路径时,监管机构和审查机构应如何审慎对待其实用性审查,避免因过于严苛的标准扼杀基础研究的专利保护。 二、非显而易见性(创造性)的审查深化 尽管创造性已在第22条中详细论述,但第23条作为总括性条款,其下的非显而易见性在特定语境下仍有重要意义。 1. 现有技术结合的“动机”与“效果”: 本部分强调了判断非显而易见性时,不能仅停留在技术特征的简单叠加,而必须深入探究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的“动机”是否是显而易见的,以及结合后是否带来了预料不到的“技术效果”。 2. 技术领域和行业壁垒的影响: 论文研究了在跨学科技术融合的背景下,如何界定“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知识边界。例如,当一个技术方案需要结合A领域和B领域的知识才能实现时,判断其是否显而易见,需要综合考虑该领域技术人员是否具有跨领域知识储备或是否存在合理的跨界结合动机。 3. 专利无效程序中的“后发证据”审查: 针对在无效程序中突现的、能够证明权利要求不具备非显而易见性的证据,论文讨论了法院在证据采纳和效力判断上,应遵循的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平衡点。 --- 第三部分:程序、实务操作与前瞻性思考 本部分是全书的总结性与展望性内容,涵盖了与第22条和第23条适用相关的程序性规范和未来发展趋势。 1. 审查意见答复的策略制定: 针对审查员常引用的第22条和第23条的审查意见,论文提供了从代理实务角度出发的应对策略,包括如何构建支持创造性的“发明目的达成路径图”,以及如何有效反驳现有技术的“技术启示”。 2. 审查质量的量化评估与反馈机制: 研讨了如何通过对大量授权和无效案例的数据分析,反向验证当前审查指南在适用第22条和第23条时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并提出改进审查质量的建议。 3. 国际专利法趋同对本土实践的影响: 结合EPO、USPTO等主要专利局的最新判例,分析了国际法律趋势对我国专利法第22条和第23条司法解释的潜在影响,特别是关于人工智能、软件和商业方法等新兴领域的专利性判断。 4. 撰写与无效检索的衔接: 强调了专利撰写阶段应如何预判未来可能遇到的新颖性或创造性挑战,并提前布局检索策略和保护范围的预留,以增强专利权的稳定性。 --- 总结: 《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不仅是对当年专利法核心条款适用情况的全面回顾,更是对未来知识产权保护高质量发展的深度预判。它为读者提供了一套融合了理论深度、法律前沿与实操经验的综合性分析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论文集,光是标题就足以让人对其中蕴含的学术深度充满期待。我一直对专利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发明创造可专利性条件的规定有着浓厚的兴趣。《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关于新颖性和创造性的阐述,以及第二十三条关于非显而易见的详细解读,是每一个专利从业者和研究者必须深入理解的核心。2015年的学术研讨会,正值我国专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关键时期,相信当时的专家学者们一定围绕这些核心条款,从不同的角度、结合最新的案例,提出了许多富有洞察力的观点和思考。我尤其好奇,他们是如何在实践中解读那些看似抽象的法律条文的?例如,在判断现有技术公开的范围时,是否存在一些微妙的界限?在评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认知水平时,又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困惑,希望这本论文集能够提供宝贵的启示。

评分

作为一名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抱有浓厚学术兴趣的学生,我一直致力于深入理解专利法中的关键概念。《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关于新颖性、创造性以及第二十三条关于非显而易见性的规定,构成了发明创造可专利性的基石。这些条款的理解与运用,不仅是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实践中争议的焦点。因此,一本汇集了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的集子,尤其聚焦于这两个条文的适用,对我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我希望通过阅读这些论文,能够了解到当时国内学界和实务界对于这些核心概念的前沿解读,是否存在一些新的理论突破,或者对于疑难案例的分析方法。特别是,我想了解在不同技术领域,例如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这些条文的适用是否存在差异,以及相关的论证方法。

评分

我是一名长期关注中国知识产权发展动态的观察者。2015年,中国的专利制度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随着大量的创新成果涌现,对专利法条文的理解和适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作为界定发明创造是否具有可专利性的基本门槛,其解释和应用对于整个专利生态至关重要。《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了研讨会的焦点,让我对其中可能探讨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期待在这本论文集中,能够看到来自不同视角、不同背景的专家学者,对这两个条文的深入分析。例如,他们是如何平衡鼓励创新与防止滥用专利权的?在实践中,审查员和代理人在解释“现有技术”和“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时,有哪些不同的理解和论证方式?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议题。

评分

我是一名在专利申请代理一线工作的同行,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发明创造,并努力将其转化为符合专利法要求的申请文件。对于《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理解,直接关系到申请的成败。尤其是创造性(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和非显而易见性(第二十三条)的判断,往往是审查员与代理人之间争议的焦点。这本《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的标题,让我眼前一亮。我非常想知道,在2015年那个时间点,国内的专利代理人是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难题的?他们有没有提出一些创新的代理策略?或者对某些典型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总结出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我期待在这本论文集中找到一些能够帮助我提升代理技巧、更精准地把握审查方向的实用性建议,从而更好地为客户争取权益,推动创新。

评分

自从接触专利领域以来,《专利法》第二十二条和第二十三条的适用问题,便是我工作中常常需要反复揣摩的难题。新颖性的判断看似直观,但在一些边缘案例中,现有技术公开的界定就变得异常微妙。而创造性(或曰非显而易见性)的判断,更是充满了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如何才能更有说服力地论证一项发明具备创造性,避免被轻易否定,一直是代理人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的技能。这本《专利法 第22条和第23条的适用:2015年专利代理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恰好聚焦于此,让我看到了解决这些痛点的希望。我非常期待在书中能够找到一些对疑难案例的深度解析,或者是一些在判断创造性时,可以借鉴的思路和方法论。同时,我也想了解,在2015年,国内专利界对于如何界定“发明启示”以及“技术组合”等问题,有哪些深入的讨论和独到的见解。

评分

满减满减满减满减满减

评分

还没看,希望对办?有所启示。

评分

平时用到,太贵一直没买,赶上活动,太合适了

评分

好书,对我工作有用,继续买

评分

还没看,希望对办?有所启示。

评分

不错,买来参考一下,提升工作水平。

评分

好书,对我工作有用,继续买

评分

还没看,希望对办?有所启示。

评分

还不错,包装很好,书的内容也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