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

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Martin L. Abbott,Michael T. Fisher 著,张欣,杨海玲 译
图书标签:
  • 网站架构
  • 可扩展性
  • 性能优化
  • Web开发
  • 系统设计
  • 高并发
  • 分布式系统
  • 软件工程
  • 技术实践
  • 后端开发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17596
版次:1
商品编码:11891066
品牌:异步图书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页数:239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经典图书修订版
网站运营的宝典
详细分析网站扩展性的通用原则
业内专家多年实战总结,***书店好评如潮

网站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随着规模的扩大,许多网站势必会遇到严重的性能和可扩展性问题。大量用户涌入时如何保证网站不崩溃?如何缩短页面载入时间?这都是摆在网站开发和运维人员面前迫待解决的问题。

内容简介

《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给出了设计高扩展网站的50条原则,如不要过度设计、设计时就考虑扩展性、把方案简化3倍以上、减少DNS查找、尽可能减少对象等,每个原则都与不同的主题绑定在一起。大部分原则是面向技术的,只有少量原则解决的是与关键习惯和方法有关的问题,当然,每个原则都对构建可扩展的产品至关重要。

作者简介

Martin L. Abbott业界管理者,曾参与管理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创业公司。AKF Partners公司创始人。曾任Quigo公司首席运营官(该公司后被AOL收购),eBay公司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技术官,还曾在Gateway和摩托罗拉担任重要职位。现任多家技术公司董事,多所高校、公共机构以及私企的咨询顾问。Martin分别于西点军校和佛罗里达大学取得计算机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参加过哈佛大学商学院高级经理培训,目前在西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Michael T. Fisher业界管理者,曾参与管理过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创业公司。AKF Partners公司创始人。曾任Quigo公司首席技术官、总裁,PayPal公司工程和架构部门副总裁。曾在通用电器工作7年,帮助制定公司的技术战略。目前担任多家私企和非营利机构的董事和顾问。Michael毕业于西点军校,是六西格玛黑带大师,目前在西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目录

第1 章 化简方程 1
1.1 原则1:不要过度设计 2
1.2 原则2:设计时就考虑扩展性(D-I-D 方法) 6
1.2.1 设计 7
1.2.2 实现 8
1.2.3 部署 8
1.3 原则3:把方案一简再简 10
1.3.1 如何简化范围 10
1.3.2 如何简化设计 11
1.3.3 如何简化实施 12
1.4 原则4:减少DNS 查找 13
1.5 原则5:尽可能减少对象 16
1.6 原则6:使用同一品牌的网络设备 19
1.7 小结 21
参考资料 21
第2 章 分布工作 23
2.1 原则7:横向复制(X 轴原则) 25
2.2 原则8:拆分不同的东西(Y 轴原则) 29
2.3 原则9:拆分相近的东西(Z 轴原则) 32
2.4 小结 34
参考资料 34第3 章 横向扩展设计 35
3.1 原则10:设计横向扩展方案 36
3.2 原则11:采用经济型系统 39
3.3 原则12:横向扩展数据中心 42
3.4 原则13:利用云技术进行设计 48
3.5 小结 50
参考资料 50
第4 章 使用正确的工具 51
4.1 原则14:合理使用数据库 52
4.2 原则15:防火墙,到处都是防火墙 59
4.3 原则16:积极利用日志文件 63
4.4 小结 66
参考资料 66
第5 章 不要重复工作 67
5.1 原则17:不要立即检查刚做过的工作 68
5.2 原则18:停止重定向 72
5.3 原则19:放松时序约束 77
5.4 小结 80
参考资料 80
第6 章 积极利用缓存 81
6.1 原则20:利用CDN 82
6.2 原则21:使用过期头 85
6.3 原则22:缓存Ajax 调用 90
6.4 原则23:利用页面缓存 95
6.5 原则24:利用应用缓存 98
6.6 原则25:利用对象缓存 102
6.7 原则26:把对象缓存放在自己的“层”上 1056.8 小结 107
参考资料 107
第7 章 从错误中吸取教训 109
7.1 原则27:积极地学习 110
7.2 原则28:不要依靠QA 发现失误 113
7.3 原则29:没有回退功能的设计是失败的设计 117
7.4 原则30:讨论失败并从中吸取教训 120
7.5 小结 124
参考资料 124
第8 章 数据库原则 125
8.1 原则31:注意代价高的关系 126
8.2 原则32:使用类型正确的数据库锁 130
8.3 原则33:不要使用多阶段提交 133
8.4 原则34:不要使用SELECT FOR UPDATE 135
8.5 原则35:不要选择所有数据 137
8.6 小结 140
参考资料 140
第9 章 容错设计与故障控制 141
9.1 原则36:采用隔离故障的“泳道” 142
9.2 原则37:绝对不要信任单点故障 148
9.3 原则38:避免系统串联 151
9.4 原则39:确保能够启用/禁用功能 155
9.5 小结 158
第10 章 避免或分发状态 159
10.1 原则40:努力实现无状态 161
10.2 原则41:尽可能在浏览器端维护会话 16410.3 原则42:利用分布式缓存存放状态 167
10.4 小结 170
参考资料 170
第11 章 异步通信和消息总线 171
11.1 原则43:尽可能使用异步通信 172
11.2 原则44:确保消息总线能够扩展 175
11.3 原则45:避免让消息总线过度拥挤 179
11.4 小结 182
第12 章 其他原则 183
12.1 原则46:慎用第三方解决方案扩展 184
12.2 原则47:清除、归档和成本合理的存储 187
12.3 原则48:删除事务处理中的商业智能 192
12.4 原则49:设计能够监控的应用 195
12.5 原则50:要能胜任 199
12.6 小结 202
参考资料 202
第13 章 原则回顾和优先级划分 203
13.1 评估扩展项目和主动权的风险?收益模型 204
13.2 扩展原则的收益/优先级等级 235
13.3 小结 238

前言/序言


高可用性、高性能与可维护性的基石:现代网站架构的设计哲学 在数字时代,网站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展示平台,而是企业运营、用户互动、服务交付的核心。一个能够承载海量用户、应对突发流量、确保数据安全,并且易于迭代更新的网站,是衡量一个组织在互联网上竞争力的关键指标。本书并非探讨构建网站的“代码级”细节,而是聚焦于那些决定网站能否在严峻挑战下依然稳健运行的“哲学层面”的原则。我们将深入剖析那些指导我们设计、开发和维护高扩展性网站的根本思想,为打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数字基础设施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 第一部分:构筑弹性的基石——架构的根本原则 1. 解耦与模块化:化繁为简的智慧 现代网站的复杂性令人望而生畏,而解耦与模块化正是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利器。我们将探讨如何将庞大的系统分解为独立、可管理的组件,每个组件都专注于特定的功能,并且能以明确定义的接口与其他组件进行交互。这种设计思维不仅能降低单个组件的开发和维护难度,更能显著提升系统的整体韧性。当一个模块需要更新或出现故障时,不会轻易引发“蝴蝶效应”,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层面的解耦策略,从服务层到数据层,再到UI层,阐述它们各自的优势与实施要点。 2. 状态管理与无状态设计:性能与可扩展性的平衡艺术 网站的“状态”——例如用户登录信息、购物车内容等,是影响其扩展性的重要因素。本书将深入讨论有状态与无状态设计的利弊,重点阐述如何最大化地推行无状态设计。无状态的服务器意味着任何请求都可以被任何可用的服务器处理,这为水平扩展提供了天然的便利。我们将详细讲解如何通过引入外部状态存储(如Redis、Memcached)或利用客户端存储(如JWT)等技术,在不牺牲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实现服务器的无状态化,从而轻松应对用户量的激增。 3. 容错与降级:在不可避免的故障中保持可用 在复杂的分布式系统中,故障是无法避免的常态。我们不能奢望系统永远不出现问题,而是要设计一套能够优雅处理故障的机制。本书将重点阐述容错设计模式,如重试机制、熔断器模式、超时控制等,以及如何在系统面临高压时,有策略地进行功能降级,保证核心业务的稳定运行。从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到API调用超时设置,再到优先级较低服务的临时禁用,我们将提供一系列实操性的指导,帮助开发者构建一个“不死”的网站。 4. 幂等性:确保操作的可靠性与一致性 在分布式系统中,由于网络延迟、超时重试等原因,同一个请求可能会被执行多次。如果这些操作不是幂等的,将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甚至系统错误。我们将详细解释幂等性的概念,并提供在不同场景下实现幂等性的方法,例如使用唯一请求ID、版本号、状态机等。理解并应用幂等性原则,是构建可靠分布式系统的基石。 5. 异步化处理:释放性能瓶颈的潜能 许多耗时操作,如发送邮件、生成报表、处理大文件等,如果采用同步方式处理,会严重阻塞用户请求,降低系统吞吐量。本书将深入探讨异步化处理的强大威力。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消息队列(如Kafka、RabbitMQ)、后台任务调度(如Celery、Quartz)等技术,将这些耗时任务移至后台独立处理,显著提升用户体验和系统响应速度,并为后续的扩展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第二部分:性能加速与容量管理的艺术 6. 缓存策略:数据访问的“加速器” 缓存是提升网站性能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将系统性地梳理不同层级的缓存策略,包括浏览器缓存、CDN缓存、应用层缓存、数据库缓存等。深入分析缓存失效的场景,并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缓存更新和失效机制,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同时最大化地发挥缓存带来的性能优势。 7. 负载均衡:流量分配的智慧 当用户流量增加时,单台服务器将不堪重负。负载均衡器扮演着流量“交通警察”的角色,将流量智能地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确保每台服务器都能在合理的负载下运行。我们将探讨不同负载均衡算法(如轮询、最少连接、IP Hash等)的适用场景,以及负载均衡器本身的可用性和可扩展性设计,确保流量分发的效率和可靠性。 8. 数据库优化:海量数据的“脉搏” 数据库是网站的核心数据存储。面对海量数据和高并发访问,数据库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整个网站的响应速度。本书将深入探讨数据库的性能瓶颈所在,并提供一系列优化手段,包括索引优化、查询优化、分区表、读写分离、分库分表等。我们将强调数据库设计的前瞻性,以及在数据库层面实现高扩展性的关键策略。 9. 连接池管理:有限资源的无限利用 数据库连接、线程等资源是有限的,而高并发访问会大量消耗这些资源。不当的连接管理会导致资源耗尽,引发性能急剧下降甚至服务中断。我们将详细讲解连接池的原理,以及如何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监控,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被高效、安全地重复利用,支撑海量请求。 10. 异步I/O与非阻塞操作:提升资源利用率的秘诀 传统的同步I/O模型在处理大量并发连接时,会大量占用CPU和内存资源。我们将深入解析异步I/O和非阻塞操作的概念,并介绍Netty、Node.js等框架如何利用这些技术,以极低的资源消耗处理海量并发请求,为构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网络服务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部分:可维护性与可伸缩性的长远之道 11. 服务化与微服务:构建灵活的系统 随着业务的增长,单体应用将变得难以维护和扩展。我们将深入探讨服务化和微服务架构的理念。如何将复杂的业务拆解成独立的、自治的服务单元,以及如何通过API网关、服务注册与发现等机制,构建一个灵活、可伸缩、易于独立部署和升级的微服务体系。 12. API设计原则:清晰、一致、可演进的接口 API是不同服务、不同系统之间沟通的桥梁。清晰、一致、易于理解的API设计,不仅能降低开发者的集成成本,更能为未来的系统演进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将探讨RESTful API设计规范、GraphQL的优势、版本控制策略以及API文档的重要性,确保API成为推动系统扩展的“助推器”而非“绊脚石”。 13. 配置中心化管理:告别手动配置的混乱 随着系统规模的扩大,手动修改和同步配置文件将变得极其困难和容易出错。本书将强调配置中心化管理的必要性。我们将讲解如何利用ZooKeeper、Nacos、Consul等工具,实现配置的统一管理、动态更新和灰度发布,大大降低运维复杂度,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14. 日志与监控:洞察系统运行的“眼睛” 没有有效的日志和监控,就如同盲人摸象,无法准确了解系统的运行状况。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一套完善的日志收集、分析和可视化系统,以及如何利用Prometheus、Grafana等工具,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告警和性能分析,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15. 自动化运维与CI/CD:拥抱敏捷与高效 频繁的手动部署和测试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我们将深入阐述自动化运维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的重要性。如何通过Jenkins、GitLab CI、Kubernetes等工具,构建自动化的构建、测试、部署流水线,实现快速、可靠、频繁的软件发布,从而加速业务迭代,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16. 弹性伸缩与自动扩缩容:应对流量波动的“肌肉” 高峰期流量激增,低峰期资源闲置,是许多网站面临的挑战。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系统的弹性伸缩能力。利用Kubernetes的HPA(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等机制,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整计算资源的数量,从而在保证性能的同时,最大化地优化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17. 安全设计原则:构筑坚不可摧的“盾牌” 高扩展性绝不意味着牺牲安全性。本书将从架构层面探讨安全性的重要性,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安全审计等。我们将强调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架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从用户认证到数据传输,再到API接口,构建一个多层次、纵深防御的安全体系。 18. 测试策略:从单元到端到端的全面验证 缺乏充分的测试是导致系统不稳定和难以扩展的根源之一。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层面的测试策略,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端到端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等。强调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测试,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19. 部署策略:平滑升级与不停机发布 当需要对系统进行更新或维护时,如何做到平滑升级,避免服务中断,是衡量系统成熟度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讲解蓝绿部署、滚动更新、金丝雀发布等部署策略,并探讨如何在实践中有效运用这些策略,实现不停机维护和安全可靠的系统升级。 20. 容灾备份与数据恢复:应对“灭顶之灾”的预案 天灾人祸,都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本书将强调容灾备份和数据恢复的重要性。从数据库备份策略,到多数据中心部署,再到灾难恢复演练,我们将提供一套全面的预案,确保在最坏的情况下,我们能够快速恢复业务,将损失降到最低。 21. 业务流程的拆解与优化:精益求精的追求 高扩展性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业务流程的深刻理解和优化。我们将探讨如何从业务流程出发,识别瓶颈,进行合理的拆解和重构,使其更适应分布式、高并发的运行环境。 22. 领域驱动设计(DDD)的应用:理解业务的“语言” DDD是一种强大的软件设计方法论,它强调以领域模型为核心,将业务逻辑与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我们将探讨DDD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复杂业务,从而设计出更具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系统。 23. CQRS(命令查询职责分离)模式:提升读写性能的利器 在许多应用场景中,读操作的频率远高于写操作。CQRS模式将命令(写)和查询(读)操作分离,允许我们为读写操作设计不同的模型和存储,从而显著提升系统的读写性能和可扩展性。 24. 事件驱动架构(EDA):响应式系统的基石 EDA是一种以事件为中心的架构模式,它允许系统中的组件通过发布和订阅事件进行异步通信。我们将深入探讨EDA如何实现系统间的松耦合,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可扩展性,构建一个更加敏捷和弹性的系统。 25. DevOps文化与实践:协作与效率的融合 DevOps不仅仅是一套工具,更是一种文化和协作模式。它强调开发、运维和测试团队之间的紧密合作,以及自动化、持续交付等实践。我们将探讨DevOps如何赋能高扩展性网站的建设,打破部门壁垒,提升整体效率。 26. 性能测试与调优的循环:持续优化的动力 性能测试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一个持续优化的循环。我们将强调如何通过定期的性能测试,发现瓶颈,进行调优,并再次测试,形成一个良性的反馈回路,不断压榨系统的性能极限。 27. 延时队列与定时任务:精确控制时间的“魔法” 在某些场景下,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点执行某些操作,或者延迟执行某个任务。我们将探讨延时队列和定时任务的实现方式,以及它们在实现高扩展性系统中的应用。 28. 故障注入测试(FIT):主动暴露系统弱点 FIT是一种主动暴露系统弱点的测试方法,通过模拟各种故障场景,帮助我们发现系统在异常情况下的行为,并提前进行加固。 29. 负载均衡与流量路由的进阶:智能化的流量管理 除了基本的负载均衡,我们还将深入探讨更高级的流量路由技术,如基于请求内容的路由、服务网格(Service Mesh)的引入,如何实现更精细化、更智能化的流量管理。 30. CAP定理与BASE理论:理解分布式系统的权衡 CAP定理和BASE理论是理解分布式系统设计中权衡取舍的基石。我们将深入剖析它们的核心思想,并指导我们如何在一致性、可用性和分区容错性之间做出明智的选择。 31. 异步日志与安全日志:兼顾性能与审计 在处理大量日志时,如何平衡日志记录的性能开销与日志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我们将探讨异步日志的实现,以及如何保证日志数据的不可篡改性。 32. 身份验证与授权机制:保护用户与数据的“第一道门” 安全的用户身份验证和精细化的授权管理,是保护用户数据和系统安全的关键。我们将探讨OAuth 2.0、JWT等现代身份验证与授权方案,以及如何在微服务架构下实现统一的认证与授权。 33. API网关的职责与演进:统一接入与安全防护 API网关是微服务架构中至关重要的组件,它统一处理API请求,实现身份验证、限流、路由、监控等功能。我们将探讨API网关的设计原则以及其在提升系统扩展性中的作用。 34. 数据库连接复用与连接池:减少连接开销的智慧 数据库连接的建立和销毁是昂贵的开销。连接池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库连接的复用率,降低了延迟。我们将深入分析连接池的配置与调优,以应对高并发访问。 35. 缓存预热与主动更新:确保数据总是“最新鲜” 缓存失效是影响数据一致性的潜在风险。本书将探讨缓存预热和主动更新策略,确保用户在访问时能够获得最新的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36. 读写分离与数据复制:应对数据库高负载 当读操作远超写操作时,读写分离成为提升数据库性能和扩展性的有效手段。我们将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数据复制策略,以及如何选择最适合业务场景的方案。 37. 异步消息处理与事件溯源:构建可追溯的系统 事件溯源是一种将所有状态变更记录为一系列不可变事件的持久化方式。结合异步消息处理,可以构建出强大的、可追溯的系统,并为故障排查和数据恢复提供便利。 38. 资源池化与共享:提升资源利用率的艺术 在分布式系统中,将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进行池化管理和共享,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为系统的弹性伸缩提供基础。 39. 自动化故障恢复:让系统“自我疗愈” 在复杂系统中,手动处理故障耗时耗力。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和实现自动化故障恢复机制,让系统能够自主地检测、诊断并修复常见的故障。 40. 性能监控与容量规划:预见未来的需求 通过持续的性能监控,我们能够了解系统的瓶颈和趋势,从而进行准确的容量规划,避免在流量高峰期出现性能问题。 41. 灰度发布与A/B测试:逐步推广新功能 灰度发布和A/B测试是安全引入新功能、验证新想法的有效手段。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这些策略,降低新功能发布的风险,并收集真实用户反馈。 42. 领域事件与领域服务:精益求精的业务建模 在DDD的指导下,领域事件和领域服务是构建高内聚、低耦合的业务模块的关键。我们将深入探讨它们的实现和应用。 43. 消息队列的选型与实践:构建异步通信网络 消息队列是构建异步通信系统的核心组件。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消息队列的特性,并指导如何根据业务场景选择合适的队列,以及如何进行高效的实践。 44. 服务治理与服务监控:保障微服务生态的健康 在微服务架构中,服务治理和监控是保障整个服务生态健康运行的关键。我们将探讨服务治理的方方面面,包括服务注册、发现、配置、熔断、限流等。 45. 自动化重构与代码演进:保持代码的“生命力” 随着业务的发展,代码也需要不断演进。我们将强调自动化重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重构,保持代码的清晰、可读性和可维护性,为系统的长期扩展奠定基础。 46. 业务拆分与限界上下文:领域驱动设计的核心 DDD中的限界上下文是划分业务边界、隔离领域模型的关键。我们将深入探讨业务拆分的原则,以及如何根据DDD的理念,划定清晰的限界上下文,实现更灵活的系统设计。 47. 容错与降级策略的细化:应对各种极端情况 除了通用的容错和降级原则,我们将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业务场景的策略,例如针对数据库连接、第三方服务调用、缓存失效等具体情况的应对方案。 48. 性能测试报告与优化建议:基于数据的决策 性能测试的最终目的是指导优化。我们将强调如何生成有价值的性能测试报告,并基于报告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建议。 49. 架构评审与演进:持续迭代与改进 架构并非一成不变。定期的架构评审,能够帮助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并根据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进行适时的架构演进,确保系统始终保持最佳状态。 50. 持续学习与拥抱变化:高扩展性思维的升华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一种持续学习、拥抱变化的心态。技术在不断发展,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念,才能真正构建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高扩展性网站。 本书将以清晰的逻辑、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这些原则,帮助开发者、架构师和技术管理者构建出真正高可用、高性能、高扩展性的现代化网站,并在快速变化的互联网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震撼,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储备,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在阅读之前,我习惯于遇到问题,然后去寻找解决方案。但《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却教会了我,与其被动地解决问题,不如主动地预防问题。书中关于“预见性设计”和“容错性思考”的论述,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很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如果在早期没有被充分考虑,都可能在日后酿成大祸。我举个例子,书中关于“解耦”的讲解,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系统中那些紧密耦合的服务,并意识到这种耦合是如何限制了我们的扩展能力。作者用大量生动形象的类比,将抽象的技术概念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是对于刚接触系统设计的新手,也能快速掌握核心要点。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反例”分析,通过剖析常见的错误设计,让我避免了走弯路。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用他的人生智慧,指引着我们在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少踩坑,多前行。

评分

《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这本书,就像一盒精美的工具箱,里面装满了作者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我最欣赏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像某些技术手册那样,罗列大量的技术名词和复杂公式,而是以一种更加人性化、更加贴近实际应用的方式,来解读“高扩展性”的核心理念。比如,书中关于“读写分离”的讲解,不仅仅说明了其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如何能够有效地缓解数据库压力,提升用户访问速度。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每一个原则时,都会从“为什么”和“如何做”两个层面进行阐述,逻辑清晰,条理分明。这让我能够深入理解每一个原则背后的思考逻辑,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这本书的内容,让我感觉非常接地气,没有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充满了实践指导意义。我会在未来的项目设计中,反复琢磨书中的每一个字,并尝试将这些原则融入到日常的开发和运维工作中。

评分

坦白说,在开始阅读《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之前,我对“高扩展性”这个概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多加几台服务器”的层面。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它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真正的扩展性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叠加,更关乎架构设计的优雅、代码的健壮,以及对用户行为的深刻洞察。书中的许多原则,比如“缓存策略的精妙运用”、“异步处理的艺术”,以及“数据分片的智慧”,都让我茅塞顿开。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面临性能瓶颈,并非技术不够先进,而是我们对这些基础而重要的原则掌握得不够牢固。作者在论述每一个原则时,都引用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其应用场景和带来的收益。这本书不仅仅是为架构师量身打造,对于每一个希望提升自己技术能力,并在互联网行业长远发展的工程师来说,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宝典。它让我意识到,构建一个真正高扩展性的网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与智慧。

评分

从我的角度来看,《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是一本能够“醍醐灌顶”的书籍。它并非提供某种“银弹”式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一系列精炼的原则,帮助读者建立起一种“高扩展性思维”。我尤其赞赏书中对于“渐进式扩展”的强调,这与很多初创公司追求快速迭代、快速发展的需求高度契合。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一步到位,反而导致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化和维护的困难。这本书教会我,如何以一种更务实、更有效的方式,逐步实现网站的扩展。例如,书中关于“负载均衡”和“服务拆分”的论述,让我看到了如何从小处着手,逐步构建一个能够应对未来增长的健壮系统。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并没有回避某些技术上的难点,而是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复杂的概念剖析清楚,让我感觉受益匪浅。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帮助读者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从而在面对海量用户和高并发场景时,能够更加从容不迫。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在互联网一线摸爬滚打的技术从业者,我一直深陷于如何构建能够应对爆炸式增长用户和海量数据的挑战之中。市面上关于性能优化、架构设计的书籍不少,但往往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针对特定技术栈,难以触及核心的通用原则。当我翻开《高扩展性网站的50条原则》时,内心涌起的是一种久违的期待。这本书并非照搬某个框架的实现细节,而是从更宏观、更根本的层面,提炼出了五十条关于“如何让网站具备伸缩能力”的宝贵经验。我尤其欣赏作者的切入点,他并没有直接抛出复杂的分布式系统理论,而是从最基础的用户体验、业务需求出发,逐步引申到技术实现。书中的每一条原则,都像是在黑暗中为我点亮了一盏灯,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导致系统瓶颈的根源,并学会如何从源头上避免或解决这些问题。我能想象,在未来的项目规划中,我会频繁地翻阅这本书,对照书中的原则来审视我们的设计方案。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书籍,更像是一份指导我们走向成功的路线图,让我对构建真正高扩展性的网站充满了信心。

评分

学习架构必须的东西

评分

很不错

评分

书不错,活动价很给力啊,囤书必备,希望以后还又这样的活动啊

评分

建立单位的小图书馆,对技术人员来说有福啦

评分

朋友推荐的,据说不错,还没有看呢

评分

书不错,活动价很给力啊,囤书必备,希望以后还又这样的活动啊

评分

朋友推荐的,据说不错,还没有看呢

评分

很好。。。。。。。

评分

不错,一直喜欢在京东买书,送得快,哈哈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