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出你的答案: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画出你的答案: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暖乎乎 著
图书标签:
  • 思维导图
  • 问题解决
  • 高效学习
  • 时间管理
  • 目标管理
  • 思维工具
  • 个人成长
  • 职场技能
  • 学习方法
  • 可视化思考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流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741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8021
品牌:Broadview
包装:平装
开本:24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4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思维导读初学者、职场新人
  思维导图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工具,它融入到了作者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甚至因为思维导图,作者的人生有所转变。思维导图背后是一种问题解决式的思考模型,画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找出问题、拆解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在这个循环往复的画图过程中不断发散思考,直到逼近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内容简介

  我究竟适合什么工作?面试如何顺利过关?开会怎么能更高效?灵感该如何捕捉?分手还是不分手?时间都去哪儿了?读书怎么能又快又好?……
  “思维导图”或许能帮到你!
  本书描写了作者用思维导图解决实际问题的经历:求职面试、沟通交流、创意思考、人生决策、目标管理、社交人脉、旅行探索、记笔记、亲子教育……全书共23个实战场景,作者分享了每幅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过程、绘制步骤和实现效果。
  通过阅读本书,你也将学会如何使用思维导图工具,用它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作者简介

  暖乎乎,在一家咨询公司做人类学研究员,专注于年轻人市场研究。以脑洞大开和专业严谨的混搭风格,为商业品牌提供市场研究咨询。曾服务过:奔驰、可口可乐、耐克、英特尔、腾讯等。
  思维导图,让暖乎乎结合左脑的理性和右脑的创意,创造出严肃活泼的职业道路:
  第一份工作利用思维导图,跨专业进入向往的营销咨询行业
  第二份工作利用思维导图,零基础转行,加入定性研究咨询公司?
  用20元的DIY思维导图礼物,打动身价过亿的上市公司董事长
  在清华大学EMBA讲座、果壳网“万有青年烩”、Evernote印象笔记分享会、趁早读书会等活动做思维导图主题演讲
  在豆瓣分享思维导图,被10000+豆友关注
  在知乎解答思维导图问题,得到1500+赞同,被《知乎每周精选》收录
  在果壳网旗下的“在行”提供思维导图一对一咨询,帮助各行各业的人解决针对性问题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基础篇:思维导图是什么? / 1
01 思维导图是什么? / 2
1.1 思维导图是什么? / 2
1.2 思维导图的基本组成元素有哪些? / 2
1.3 画思维导图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 3
第二部分 实践篇:思维导图能解决哪些问题? / 7
02 职业发展思维导图 / 8
2.1 求职面试 / 10
实战场景1 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挖掘个人核心优势/ 11
实战场景2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17
实战场景3 为什么你应该“收”了我?――制作针对性简历/ 22
实战场景4 如何在面试时过关斩将顺利通关?――准备面试/ 28
2.2 沟通交流 / 31
实战场景5 如何避免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无限的开会上?――组织高效会议/ 32
实战场景6 怎样才能让我的演讲吸引别人?――上台演讲VS 当众发言/ 39
实战场景7 别人的钱、时间、脑力怎样才能为我所用?――写项目计划书/ 47
2.3 创意思考 / 54
实战场景8 想要第一次独立执行项目就上手?――项目规划/ 55
实战场景9 怎样把飘渺的思绪变成有序的文字?――文章写作/ 62
实战场景10 奥美文案如何捕捉价值400 万的大创意?――头脑风暴/ 69
03 生活管理思维导图 / 76
3.1 人生决策 / 78
实战场景11 人生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下一步做什么/ 79
实战场景12 分手还是不分?――跟谁在一起/ 86
3.2 目标管理 / 91
实战场景13 我的梦想长什么样子?――设定目标/ 计划/ 92
实战场景14 时间都去哪了?――年度个人总结/ 98
实战场景15 80% 的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年度工作回顾/ 103
3.3 社交人脉 / 108
实战场景16 怎么让别人记住我是谁?――自我介绍/ 109
实战场景17 什么礼物能打动亿万富豪?――送礼物/ 114
实战场景18 脸盲患者如何快速搞清楚谁是谁?――人际关系管理/ 119
3.4 旅行探索 / 125
实战场景19 怎么又快又好地打包行李?――旅行清单/ 126
04 学习记录思维导图 / 131
4.1 记笔记 / 133
实战场景20 信息爆炸时代,如何阅读更有效?――读书笔记/ 134
实战场景21 听了那么多“干货”,还是过不好人生?――讲座笔记/ 140
实战场景22 手帐爱好者如何兼顾生活记录和本子美化?――幸福日记/ 147
4.2 亲子教育 / 151
实战场景23 如何让小朋友从小学会自我管理?――假期计划/ 152
第三部分 进阶篇:思维导图如何画? / 159
05 思维导图进阶知识 / 160
5.1 画图前需要哪些准备? / 160
5.2 思维导图有哪些基本原则? / 162
5.3 画图技巧:不会画画怎么办? / 166
06 常见问题解答 / 171

精彩书摘

  你到底想找什么样的工作?——挖掘个人核心优势
  2012年6月,间隔季回来,我开始重新面对现实生活。确切地说,是万分艰难地重建我的生活。
  99天的间隔季,我去了西南部做志愿者、去了印度独自旅行、带爸妈在国内游玩。辞职之前,我既害怕又兴奋。害怕是因为我把自己推向了巨大的未知里,没有工作、没有居所、感情飘忽不定……完全无法想象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兴奋是因为我对即将发生的、未知的一切充满了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要去体验朝九晚五之外的生活。体验完了,回归现实生活,每天思考的头等大事便是——找什么样的工作?
  我喜欢的工作?我适合的工作?我既喜欢又适合的工作?如果有第3种,那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工作呢?干想了好几天,也想不出来什么眉目。于是我想画一幅思维导图,梳理一下自己的经历。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从个人经历来看,我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拆解问题: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接下来,一边画图一边试着回答这些问题。
  画图过程
  1.在中心图上画一个上台阶的小人,脚印代表足迹和经历。在图中央写上“我的经历”主题关键词,然后开始回想过去所有繁杂的经历。
  思考:从个人经历来看,我既喜欢又擅长的事情是什么?
  2.将自己的经历大致归类,我在主干上写上几段经历的名称:营销咨询、媒体撰稿、个人品牌。
  思考:我做过哪几个方面的工作?
  3.在二级分支上添加每段经历涉及的工作内容,画配图。
  思考:这些工作涉及哪些具体的工作内容?
  4.在三级分支上依次写明每种工作所用到的技能。
  思考: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5.重复第3步和第4步,丰富配图,逐步完善个人经历的思维导图。
  思考:这些工作内容用到的技能有哪些?
  画完了之后,我一边盯着这幅图看,一边想这些经历中体现出来的技能有什么共同点。我发现,无论是在营销咨询公司里写报告,或是给杂志写访问稿,还是自己画思维导图,这几件事好像都是一个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主要工作流程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我突然想到了以前收藏过一篇发表在《城市画报》上的《小城之青春——中国三四线城市青年生存状态调查》的报告,我在2011年10月29日写晨间日记的时候,把这篇报告放在Evernote软件里。我一边再次翻看这个报告一边想:“做这种研究,是不是就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进行输出呢?”
  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发现出品这份报告的一家定性市场研究公司,以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方法研究青年文化,为国际顶尖品牌做咨询。
  我在网上查到了身为这家公司创始人之一的Zafka,看了他在TEDxBLCU2011AnnualConference上的演讲,主题是《我们是青年》。我对其中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很有共鸣,于是当即决定——就是它了!然而,我既不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专业背景,又没有研究公司的从业经验,这该怎么办呢?
  小贴士
  定期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每隔半年,可以重新更新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手绘一张自己的个人经历思维导图,不断绘制Beta版、1.0、2.0、3.0……边积累经历边充实内容。让它成为能够随时检阅自己经历的职场全景图,可能你会不小心从中发现新的职业机会哦!
  我想去的公司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调查目标公司背景
  2012年6月26日,我坐动车来到了北京。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中,我经历了人生前所未有的焦虑和恐惧。
  那时,我并不知道“来北京”意味着什么,因为想去的公司在北京,所以就来了。
  我住在一家四合院里的青年旅社,安顿好的第二天开始干正事。知己知彼,才有胜算。我最先做的就是利用所有能利用的渠道,对目标公司进行了一番大搜查。
  官方介绍: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豆瓣小站;
  媒体报道:搜索引擎、视频网站;
  公开报告:slideshare.com;
  小道八卦:员工豆瓣、员工微博、员工博客、朋友。
  2012年6月30日,来北京的第五天,我来到这家公司的办公室,参加了他们周末组织的线下分享活动。办公室坐落在二环边上的一个胡同的小院儿里。
  在活动开始前,我找到朋友的朋友——一个在这里工作的女孩。表明了想来工作的想法,她向我引荐了她们的首席运营官,一个很帅的加拿大华裔。看上去是个自信心“爆棚”的人,当时给我的感觉还挺有距离感的。表明来意后,他开始介绍一些公司的情况。在他的描述里,这家公司显得有点遥不可攀:“我们希望员工有社会学或人类学的学科背景,目前的员工很多都是国外一流大学……”。我默默地想说:“惨了,那我岂不是没戏?”
  但是来都来了,总得试一试。闲聊几句下来,我了解到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他们大概需要两种人,一种是有研究背景的;另一种是青年社群的组织者。回到青年旅社,我把前期做的所有调查功课画在了一幅思维导图上。
  思考过程
  中心问题: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拆解问题: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画图过程
  1.在纸的中央画上目标公司的LOGO,在下面写上公司的名字。
  思考:我想去的公司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
  2.我根据从各个渠道整合的信息,提炼了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商业咨询服务和青年社群联结,把它们写在了思维导图的主干上。
  思考:公司的主营业务有哪些?
  3.在第二分支上,写上目标公司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主要方法——青年文化研究、文化视角和协同共创,以及青年社群联结相关的产品:青年文化实验室、黄油青年会议和中国青年观察。这些也都是从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然后总结的。
  思考:支撑主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是什么?
  4.在第三分支上,写上要完成这些事情,需要什么样的技能组合。
  思考:需要有什么技能组合的人?
  那时的我其实特别局促不安,我是因为想来这家公司才来的北京。我也没准备找其他工作,所以非常担心如果真的成不了可怎么办。盘坐在青年旅社大厅的沙发上画出这幅图的时候,我感觉看到了一点点希望。研究这部分我肯定是没戏,青年文化这部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沾点边的。于是我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小贴士
  提炼目标公司核心信息关键词
  在准备面试时,我们通常都会通过各种途径,对目标公司的各种信息进行收集。画一幅目标公司背景主题的思维导图,用尽可能简单的词语去提炼、概括核心信息,这样一来,画图的过程就成为了信息内化的过程,这样比较容易记住关键信息。细节记不清楚时,可以依照图上的关键词,去查证收集来的原始资料。如此反复,能让自己在面试前,保持对目标公司核心信息的短期记忆。
  ……

前言/序言

  1.我的人生是怎么被思维导图改变的?
  思维导图彻彻底底地改变了我的人生。
  第一次读托尼·博赞《思维导图》的时候,我还在上大学。读完后有点惊为天书的感觉:“哇哦,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一种东西啊!”那时的我并不知道,它会给我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那么多美好而积极的变化。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自学营销知识
  读书的时候我会逃掉不喜欢的课,跑去图书馆看书。有时会“啃”些“大部头”,如菲利普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边“啃”边画思维导图笔记。
  人生决定思维导图:指明毕业方向
  和很多大学生一样,我在快毕业的时候也面临着“工作”还是“考研”的选择,我想了很久都没有得到答案。偶尔想起《思维导图》那本书里说,思维导图可以帮人做决定。我重新去读了那个章节,然后很认真地画了一幅思维导图,权衡考研与工作的利弊得失。在描描画画的过程中,心中模糊的想法逐渐在纸上变得清晰,答案是——我想先工作。
  人物关系思维导图:助力客户沟通
  我在一家市场营销咨询公司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跟客户沟通。一个二十多岁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动辄就要去跟四五十岁的“大叔”客户沟通营销方案的细节,这让我特别头疼。
  在缺乏职场经验的时候,怎样才能在沟通中不露怯?
  这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想了一招,在沟通前先用思维导图整理一下思路,把想要传达的重点信息,条理清楚地画出来,列上相关的事实和数据。这样一来,面对经验比自己丰富的客户时,底气会足很多。后来,我常常因为跟客户沟通做得好,获得一些机会。
  有时候跟客户沟通需要对接一个部门。我比较“脸盲”,搞不清谁是谁,干脆就把整个部门的人物关系图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这样一来,决策链条便清清楚楚,遇到不同的事情,心里也会非常清楚该去找谁。
  礼物思维导图:一张纸打动亿万富豪
  有一回,客户公司的董事长过生日,老板让我代表公司送一份生日礼物。这可把我难坏了。
  给身价好几亿的人送礼物,什么东西既妥帖又能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思来想去,也没想到什么合适的东西可买。快愁坏了的时候,我灵机一动,为他创立的品牌画了张思维导图,主题是这个品牌的核心精神。这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特别喜欢这个礼物,把这幅图一直放在办公桌上。我辞职后,有一天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刚成立了一家新公司,问我是否有兴趣加入。之前跟他见面次数非常有限,他会记得我,就是因为这幅思维导图生日礼物。我有更想做的事情,便婉言拒绝了他的邀约,但还是很感激他记得有我这个人。
  自我介绍思维导图:打造过目不忘的第一印象
  趁第一份工作的间隙,我参加了“幸福行动家”时间管理工作坊。活动中,我使用了一张思维导图名片,跟大家介绍自己。
  年计划思维导图:让时间带你去你想到的地方
  那个工作坊最后有一个环节,是分享自己的5年计划。我画了一幅年计划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名片和年计划思维导图,让参加工作坊的很多人开始了解思维导图,并通过思维导图记住了我。我也由此开始了与各种学习型社群的不解之缘,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晃5年过去了,当时的5年计划上写的很多愿望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实现着。
  旅行计划思维导图:酝酿说走就走的旅行
  辞掉第一份工作以后,我过了历时3个月的间隔季,我给这个计划起名叫“出轨99天”。这99天我做了3件事情:爱人,去西部公益组织做志愿者;爱己,独自去印度旅行14天;爱家,带爸爸妈妈旅行一周。我把计划写出来发布在网站上,并配上思维导图,好几家出版社都来约稿,让我把这99天的经历写成书。一个朋友还帮我拉了一笔赞助。
  个人优势挖掘思维导图:最适合的工作才是最好的
  在这99天中,我一直在思考,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回顾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无论是写营销咨询报告、写人物访问稿件,还是画思维导图,好像都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的过程。那我可不可以找一份工作,它的工作流程就是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和输出呢?
  机缘巧合,我得知北京有家特别好玩的,又在业界享有盛誉的咨询公司,以基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青年文化研究,为一线国际、国内品牌提供咨询服务。感觉这家公司做的事情很有趣,而且每个人都散发一种“荷尔蒙爆棚”的年轻气质。
  想去业界顶尖的公司,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和从业经历,怎么办?
  我用思维导图梳理了自己的经历:市场营销咨询公司从业2。5年;媒体撰稿经验7年;个人品牌建设2年。我欣喜地发现,可以找到一些与目标公司的关联!
  简历思维导图:找准需求轻松转行
  我在简历上写了3个标签:年轻人文化写作者、年轻人学习社群组织者、创意思考者。每个标签都与目标职位的要求高度相关。投递申请材料时,我把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作为附件一起投递出去。几轮面试后,我进入了这家公司,至今仍然在这里,十分喜欢这份有趣的工作和这个有爱的集体。
  征婚启事思维导图:未完待续
  在北京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我陆续在清华大学EMBA讲座、果壳网“万有青年烩”活动和Evernote印象笔记线下沙龙上,跟很多人分享我的思维导图故事。
  我也会用思维导图帮一些朋友解决他们当下的难题:找什么样的工作、交往什么样的对象、起什么品牌口号……
  2.思维导图的核心:问题解决式思考模型
  手绘思维导图是一种有用且有爱的工具,既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又能带来幸福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每每投入其中时,都能够获得平静且愉悦的“心流”体验,享受创作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以前,在各种场合分享思维导图的种种时,大家不停地问我各种问题:如何提炼关键词?如何分层?怎么发散思维?……每当这种时候我才发现,原来大家在画思维导图时会普遍遇到的困难,我竟然从来都没有遇到过。我也因此拒绝了十几家出版社的写书邀约,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猜想,一定有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让我学习思维导图这件事,比别人要来得容易些。我一直不知道这个原因到底是什么。直到我进入定性市场研究行业,成了咨询公司的一名人类学研究员。
  简单地说,我每天的工作,是针对不同客户提出的商业难题,对小规模的目标消费者进行深入访问,收集故事。通过分析这些故事得到洞察,帮助客户应对商业上的挑战。
  复杂点说,界定客户的商业问题后,我们通过转换问题和拆解问题,把商业问题变成能被消费者回答的一系列问题。然后,再通过逆向的过程,把消费者的故事进行层层分析、提炼,最终得到商业问题的答案。
  我这才开始尝试写一本关于思维导图的书,通过写作把隐形的知识显性化。有天在和编辑开会时,我突然说:“其实,每一幅思维导图都是在试图解决或解答一个问题。思维导图发散的过程就是拆解问题的过程。思维导图的每一个新的层级,都是在回答上一个层级提出的问题。”
  讲出来以后,我被自己吓了一跳。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我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自知地“跳过”了那些障碍。一直以来,我已经非常习惯通过“拆解问题来回答问题”这样一种思考模式。每当我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我会非常自然地去画思维导图:先找出问题(确立思维导图主题),再拆解问题(发散思维导图的层级),然后试着去回答被拆解的问题(提炼关键词),在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断发散思考,直到逼近答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
  在思维导图的背后,其实是一种问题解决式(problem-solving)的思考模型。咨询公司用
  这种思考模型,为品牌解决大大小小的商业问题。个人也可以用这种思考模型,帮助自己整理思路,解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
  学思维导图,不光是学“怎么画”,更重要的是学“怎么想”。在本书中,我把用手绘思维导图实现不同目标的经历写了出来,将画图背后的思考过程一一拆解,与大家分享。
  期待这个既有用又有爱的工具,也能为你的生活带来些许积极而美好的改变!
  3。《画出你的答案: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和读者一起写成的书
  打从一开始,我就想出一本既通俗又实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书。
  结合我在咨询行业从事市场研究工作的背景,在这本书的写作过程的不同阶段,我都让读者参与了进来。
  市场研究:浸入读者生活场景
  我见过的思维导图学习者,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听说过这个工具,很想学、买过书,但是没有读完。问他们为什么,大多数的回答是觉得理论太难,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学不会;另一类从一开始就不觉得思维导图有什么难,非常自如地去手绘,或者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画图。但因为没有掌握基本原则,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常常遇到障碍,导致停滞不前。
  如何写一本既通俗又实用的思维导图工具书呢?在动笔之前,我着手启动了一个关于思维导图的研究项目,先后对5位思维导图的学习者进行了一对一的访问,在这5人中,既有高阶学习者,也有初阶学习者。
  在一对一的访问中,5位思维导图学习者分享了他们学习和应用思维导图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大家使用思维导图的应用场景非常丰富:沟通、方案策划、儿童教育、备考、开会、英语学习、创意构思、读书笔记、做计划、听讲座、面试、自我分析、职业选择……于是,我给这本书制定了4个写作原则。
  功能性:对思维导图的不同功能进行总结;
  故事性:结合自己使用思维导图的真实故事来讲述功能;
  场景化:结合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生活场景,去描述思维导图在不同方面能给大家带来的帮助;
  思考过程:不光讲怎么画思维导图,还会阐明每张思维导图背后的思考过程。
  读者反馈: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写作
  在初稿完成后,组织了2场读者座谈会,每场邀请5位读者试读初稿,给出他们的反馈。读者来自各种不同的职业背景,有工作5以上的资深职场人,有职场新鲜人,同时也覆盖了还在读书的学生。
  读者们不吝赐教,分享了自己非常真实的阅读感受,给出了很多特别好的建议。
  引入读者的疑问:“可不可以把读者的疑问带进你自己的故事,跟我们有更多的关联?”
  不只有入门内容:“多增加高阶应用!”
  视觉化设计:“全书能用思维导图的地方都用思维导图吧,比如思维导图目录、章节介绍。”
  强化思考过程:“希望知道画图之前,以及画每个步骤的思考过程,你都问了自己哪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同样的问题去思考。”
  强调实际应用的效果:“你用了思维导图做一件事情,然后发生了什么,是不是给你带来了正面的结果?”
  每场座谈会,都给我很多实实在在的启发,我把读者说的话认真记了下来,针对大家的建议,对书稿进行了调整和修改。
  思维工坊:连结思维导图学习者,持续收集需求
  在写作本书期间,我也开始举办“暖乎乎手绘导图思维导图工作坊”,每期组织8名学习者一起学习。我通过设计好的环节,引导大家去体会和内化思维导图的基本原则及画法。
  每届工作坊,学习者都会在活动过程中提出很多实际的问题。
  “颜色到底该怎么用?”
  “画着画着空间不够了怎么办?”
  “思维导图会不会越画越纠结?”
  ……
  这些问题给了我手绘思维导图内容的很多提示,帮我克服了“知识的诅咒”。
  之前帮一部电影作品做研究的时候,导演说:“观众走进电影院,交付给我的是一段时光,我所能做的,就是不负他们的时光。”
  我也期待,你手上的这本书,能不负你的时光!


《画出你的答案: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解决问题、达成目标》 让零散的思绪汇聚成清晰的地图,让复杂的难题找到直观的出口,让宏大的目标触手可及。 你是否曾感到灵感如同散落的星辰,难以捕捉?是否在面对堆积如山的任务时,感到无从下手?是否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迷失了方向?我们常常被信息的洪流淹没,被问题的盘根错节困扰,又被目标的遥不可及打击。然而,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而是我们对思考和组织信息的方式需要一次革新。 《画出你的答案》这本书,将为你开启一种全新的思考模式——思维导图。它并非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绘图工具,而是一套强大的思维操作系统,一种直观、高效、富有创造力的方法论。它能帮助你跳出线性思维的束缚,将大脑的运作方式具象化,从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清晰度和深度来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 颠覆传统,拥抱可视化思考的强大力量 我们的大脑并非按照书本的线性结构来运作。事实上,我们的思想是辐射状、联想式的。当我们试图用传统的笔头记录或者线性笔记来梳理复杂信息时,往往会丢失许多重要的关联,甚至会压抑大脑的自然连接能力。《画出你的答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它倡导一种“非线性”的思考方式。 思维导图以一个核心概念为中心,向外辐射出与之相关的分支和子分支。这种结构天然地模仿了我们大脑的联想机制,使得信息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书中的内容将引导你深入理解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包括: 中心主题的明确: 如何准确提炼你思考的核心,让整个导图围绕一个明确的焦点展开。 关键词的运用: 为什么选择精炼的关键词比长句子更有效,它们如何激发你的联想和记忆。 分支的逻辑组织: 如何根据重要性、类别或因果关系来构建清晰、有层次的分支。 色彩与图像的魔力: 如何运用色彩和简单的图像来增强导图的可读性、记忆性和趣味性,让思考过程更加生动。 辐射性思维的激活: 学习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发散性思考,产生更多创新想法。 你将学会如何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呈现,从而让你的大脑更有效地处理信息,发现事物之间的隐藏联系,激发全新的见解。 二、 从混乱到清晰,用思维导图理清思路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糊涂账”:一个项目有太多待办事项,一个想法需要被分解成可执行的步骤,一段学习内容需要被系统地梳理。思维导图是解决这些“糊涂账”的绝佳工具。 《画出你的答案》将为你展示思维导图在“理清思路”方面的巨大潜力: 笔记的革新: 告别枯燥乏味的线性笔记,学习如何用思维导图记录课堂、会议、阅读内容,将信息结构化,方便回顾和消化。 概念的理解与梳理: 面对复杂的技术概念、哲学理论或历史事件,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层层剥离,抓住核心要素,理解其内在逻辑。 信息整合与归纳: 当你收集了大量分散的信息后,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将它们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个人成长的记录: 如何绘制关于自己学习、工作、生活经历的思维导图,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反思经验教训。 通过书中提供的丰富案例和实践指导,你将掌握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将纷繁芜杂的思绪转化为清晰有序的知识结构,让你的大脑成为一个高效的信息处理中心。 三、 拨开迷雾,用思维导图解决复杂问题 问题,是生活和工作中永恒的存在。然而,许多问题之所以棘手,并非因为它本身有多么复杂,而是我们缺乏一种有效的分析和解决框架。《画出你的答案》将为你提供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用思维导图层层解剖问题,找到症结所在。 书中的内容将深入探讨思维导图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问题分解与定义: 如何将一个宏观的、模糊的问题,通过思维导图分解成若干个可管理的小问题,并清晰地定义每个部分的内涵。 原因分析与追溯: 运用思维导图的辐射性,深入挖掘问题的根本原因,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浅层解决。 头脑风暴与创意生成: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作为头脑风暴的平台,鼓励团队成员自由联想,产生大量的解决方案,并从中筛选出最佳选项。 风险评估与预案制定: 在面对潜在风险时,如何通过思维导图分析各种可能性,评估影响,并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决策过程的优化: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清晰呈现不同决策方案的利弊,帮助你做出更明智、更有依据的选择。 你将学会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可视化,从而更容易识别关键因素,找到突破口,最终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四、 锚定方向,用思维导图达成宏大目标 目标,是驱动我们前进的动力。然而,许多目标之所以遥不可及,是因为我们没有清晰的路径规划,没有强大的执行支撑。《画出你的答案》将为你绘制一幅通往目标的“航海图”,让你坚定而有序地迈向成功。 书中将详细阐述思维导图在“达成目标”方面的强大作用: 目标设定与分解: 如何将一个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可衡量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将其分解成可执行的行动步骤。 项目规划与管理: 如何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项目规划,明确项目范围、任务、资源、时间线,并进行有效的进度跟踪。 时间管理与优先级排序: 如何绘制你的“时间地图”,清晰了解各项任务的优先级,合理分配时间,提高效率。 行动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如何将目标落地到具体的行动计划,并利用思维导图来驱动你的日常执行。 自我激励与进度反馈: 如何通过绘制目标达成过程的思维导图,可视化你的进步,增强自我激励,及时调整策略。 你将获得一套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行动的系统方法,让你的目标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星辰,而是触手可及的灯塔。 《画出你的答案》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一种解决问题的利器,一种实现目标的指南。 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士、创业者,还是任何渴望提升思考能力、解决问题效率和达成人生目标的人,《画出你的答案》都将是你不可或缺的伙伴。它将教会你如何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用更直观、更高效、更有创意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应对挑战、实现梦想。 现在,准备好拿起画笔,绘制属于你自己的答案了吗?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说,它彻底改变了我对“思考”这件事的看法。以往总觉得思考就是凭空想象,但这本书让我明白,有效的思考是有章可循的。它不仅仅是教你画图,更深层次的是在训练你的逻辑构建能力。我过去开会时经常抓不住重点,听着听着就走神了,因为信息量太大,大脑无法有效处理。这本书里提到的“层级拆解法”,简直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利器。我试着在下一次会议上,同步地在笔记本上画出关键议题的导图,结果发现我不仅记住了所有要点,还能更准确地预判发言人的意图。它就像一个思维的“脚手架”,在你需要搭建复杂论点时,给你提供了坚固的支撑。而且,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贴近现实,无论是职业规划、学习新技能还是解决人际关系中的难题,都有对应的导图范例,让人感觉学到的知识是“活的”,可以直接用在生活各个角落,实用性不是一般的高。

评分

说实话,刚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它会不会太“学院派”,充斥着晦涩的术语。毕竟市面上介绍思维工具的书籍很多,但大多读起来索然无味。然而,这本书的作者显然非常懂得如何与读者沟通。它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温和而坚定的引导,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前辈在耳边细细道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如何阐述“发散与收敛”的辩证关系。很多人以为画思维导图就是随便画画,但这书里讲得明明白白:前期需要充分发散,像野草一样自由生长,不要自我设限;但到了后期,又必须果断收敛,筛选出最有价值的路径。这个过程的掌握,直接决定了思维导图的效用。这本书让我体会到,艺术性的表达(画图)和严谨的逻辑分析,是可以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它让我的思考过程变得既美观又高效。

评分

对于那些在信息爆炸时代感到焦虑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数字时代的“减压阀”。我们每天被海量信息轰炸,感觉自己永远都在追赶,却永远落后。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外部大脑”的构建蓝图。它教会我如何把那些零散的、非线性的信息,通过视觉化的方式组织起来。我之前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待办事项写成一个长长的列表,但往往只完成了列表最上面的几条。换成思维导图后,我能清晰地看到任务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哪些是核心目标,哪些是次要的支撑点。这种全局观的建立,极大地缓解了我的选择困难症。它不是让你变得更聪明,而是让你能更清晰、更有条理地运用你已有的智慧,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赋能。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值得一提,它本身的视觉呈现就充满了启发性。但抛开这些表面的东西,它最打动我的是那种对“目标导向”的强调。很多工具书教你怎么做,但这本书更侧重于“为什么”和“达到什么目的”。它不断地引导读者思考:你画这个导图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你最终想达成什么效果?这种将工具与结果紧密捆绑的教学方式,让我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我过去学习很多新技能都很容易半途而废,就是因为找不到那个持续的动力源。这本书用思维导图的结构化流程,将一个宏大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可实现的小里程碑,每完成一个小环节,导图上的分支就能被清晰地标注完成,这种即时的正反馈循环,让我在攻克一些长期项目时,保持了惊人的毅力。可以说,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关于如何掌控自己人生方向的实用手册。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的救星!我一直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觉得自己像个无头苍蝇,思绪像一团乱麻,想做的事情很多,但真正能落地的却寥寥无几。拿到这本书后,我简直是如获至宝。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特别是书中关于如何构建思维导图的步骤,详细到连新手都能轻松上手。我尝试着在规划一个复杂的项目时使用它,一开始还有点抵触,觉得画图多此一举,但一旦开始画起来,那些原本模糊不清的环节和潜在的风险点竟然自己冒出来了。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太棒了!它强迫你把脑子里那些跳跃的念头结构化,让你看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想法。对于我这种“想得多做得少”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打开了一扇通往高效执行力的大门。我强烈推荐给所有觉得自己“脑子不够用”的朋友们,它会让你对自己的思考方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掌控感。

评分

通俗易懂版,可以更容易的入门

评分

中国人写的思维导图教科书,深入浅出。

评分

一本学习思维导图和手绘的好书

评分

中国人写的思维导图教科书,深入浅出。

评分

刚刚收到,还没细看,习惯性好评!

评分

质量好,发货快,必须好评!

评分

非常好的书

评分

据说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希望自己没有买错。

评分

不错 首批用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offeedeals.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流书站 版权所有